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075章

大唐第一少-第1075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不和,万事不兴。

    “朕今天上午,一时兴起,去东宫看望承乾,恰巧在书房门口听到了承乾与他身边的内侍说话,朕回到宣政殿之后,便将辅机召进宫来,辅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其态度之中,朕敢断定,此事与太子脱不开关系,再加上这几天德义在宫中的排查,此事已经可以确定了,但是这件事情是太子自己主张如此,还是背后另有其人在撺掇,朕还不确定,因此,针对东宫之中,朕还要暗中查探一番。”李二陛下说道。

    “竟然是这般,不管这背后还有没有旁人撺掇,承乾此行为,已经有悖父子君臣之大伦,不能就这般过去,若是不严加教导,此后还不知会做出什么更加出格的事情。”长孙皇后说道。

    长孙皇后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拎的清楚,而且身为一国之母,后宫之主的长孙皇后,从来不敢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有什么懈怠之处,而如今太子做出这样的事情,长孙皇后觉得,这也是有自己的责任,怪自己平日教导督促不严。

    毕竟她是太子的生母,生下他,就有教育他的责任,不管现如今太子年纪有多大,始终都是她的儿子,儿子做错事,母亲有资格教育他。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朕的疏忽。”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平日里每天下朝之后总是在宣政殿,要么就着急朝臣商议国事,要么就是自己独自在殿中批阅奏折,至于太子,上朝的时候规规矩矩的上朝,退朝之后就回东宫,东宫之中本身就有不少事情,虽然被东宫的官员们分担了许多,但是还有一些,必须要李承乾亲自去处理。

    这样一来,父子两人,各忙活各的,李二陛下身体不适期间,李承乾坐朝处置政事,倒是在那段时间,还经常到李二陛下的寝宫之中去探望自己的父亲,至于平常时候,父子两人之间几乎也没有太多的交集,即便是在长孙皇后殿中见面,两人之间说的,也不过是朝中的政事。

    李二陛下似乎从来就没有身体力行的起教导李承乾一些别的东西,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李承乾的成长,给他找这天底下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自认为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李承乾,但是似乎在李承乾眼中,这些被李二陛下人为是最好的东西,对他来说,还不如自己父亲的一句肯定和夸赞。

    你觉得最好的,放在别人眼中,或许不值一文。

    “陛下每日忙于国事,这些事情,本应是臣妾多多上心才是。”长孙皇后劝慰道。

    皇帝不会错,也不能错!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皇后无需多说,朕并非是那种看不开的人,朕或许作为一个皇帝,对天下万民,尽到了朕的责任,可是对于朕的孩子们,朕平日里,却是疏忽太多,正如同皇后所说,朕是偏心的。”

    李二陛下对于自己的子女,是偏心的,对于那些并非皇后或者是四妃所出的孩子,他询问甚少,而对于长孙皇后所出的孩子,则是关心众多,对于太子,寄托了诸多厚望,却不经常亲自过问和教导太子,只是将一切都交给了太子的老师。

    李二陛下不怕认错,但是却是怕自己做错,因为他是大唐的皇帝,做事,不能出错,皇帝做出错误的决断,关乎朝堂,关乎天下。

第六百九十章 又来事儿() 
李承乾从长孙皇后的宫殿之中出来,面对李二陛下如此说辞,李承乾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从放在在自己母后宫中所见到的父皇来看,父皇对于自己,生气是肯定生气了,都那般告诫自己了。

    可是正是因为如此告诫自己了,就说明自己还有改过的机会。

    因此,李承乾松了一口气。

    先前所做作为,确实是一时之间被心里的影子给蒙蔽了,是一时糊涂,没有想开,事情被一层一层揭开的时候,李承乾心里的害怕无以言表,也无从诉说,只能自己在心里头憋着,那种滋味儿,实在是不好受,那种感受,李承乾也不想有第二次了。

    这大唐的江山,迟早都是由自己来接手,自己这又是何必?做些画蛇添足的事,到最后自己种下的因果,无论多苦,还是要自己吞下去。

    另外一件让李承乾有些在意的是,自家父皇去了东山县庄子上,是去见玄世璟了吗?

    为何此事一处,父皇就出了皇宫,出宫之后,别的地方不去,就偏偏去了东山县?

    李二陛下去东山县庄子上,包括去玄家,按照李二陛下自己的说法就是,一是去给晋阳撑腰的,让人都看看,皇帝是多么疼宠晋阳公主这个闺女,即便是闺女出嫁了,他这个做父皇的心里可还一直惦记着,疼爱着呢,另外就是去书院转转,散散心而已,至于与玄世璟见面说那些话,也不过是顺带而已。

    太子所作所为,触怒皇帝,若是皇帝真想处置了太子,那何须如此藏着掖着?与玄世璟这半个外人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玄世璟是李二陛下指派查处这件案子的人,但是自早上长孙无忌找过玄世璟之后,两人见过面之后,玄世璟很是利索的就收拾东西回庄子上去了,这也是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李二陛下看明白了,李承乾也看明白了。

    这是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情,我就不插手了,你们自己看着解决去吧。这就是玄世璟的态度。

    李承乾被李二陛下警告了一番,反而心里轻松了许多,至于自己父皇说的明日继续的事情,估计也是指像今日这般处理朝政。

    既然父皇说继续,那就继续吧,这也没法儿拒绝,看来今日真是要早些休息了,尽量不想那些有的没得了。

    面对那些奏折,李承乾批阅起来,也比李二陛下更加耗费心神,奏折之中有大事要决,李二陛下可以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但是李承乾就只有东宫的官员可以用。

    说起东宫的官员,李承乾眉毛一挑,自己宫中的那位太子詹事可已经有许久未曾理会过东宫之中的事务了。

    现如今就自己处理政事来说,也是时候将他召到东宫来了。

    将玄世璟召到东宫,与丹药的事情无关,就仅仅是辅佐太子治理国事罢了。

    李承乾打定主意,回了东宫,在书房之中写下一封信之后,交给侍卫明日一早宫门一开就送到东山县送到晋阳郡公手中,之后才回了自己的寝宫休息。

    次日早朝之后,果真,德义再次带着宣政殿的那些奏折来到了东宫,将奏折悉数交给了李承乾。

    “德义相公,父皇可说过什么?”李承乾站在德义对面问道。

    德义摇了摇头,回应道:“陛下并未特别说什么,只是嘱咐太子,国家大师,不可虚废,处置起来,当小心谨慎,不可莽撞。”

    “就只有这些吗?”李承乾问道。

    “是,就只有这些。”德义应声道。

    李承乾站在原地,默默的咀嚼着自家父皇说的每一句话。

    德义见李承乾没了动静,躬身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书房,离开了东宫,回宣政殿去了。

    李二陛下在宣政殿中也闲散了下来,如今倒出了功夫,也将户部的官员都叫到宣政殿中,商讨大唐货币改革的事情了。

    如今国库之中金银储备充足,只要户部定制的方案没有问题,没有漏洞,那么这个计划在转过年去之后,就能立即施行。

    李二陛下心里的目标,正在一个一个的逐步实践,李二陛下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不过,一切都紧着来,总不会错的。

    玄世璟这次回来,说起来还真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这好不容易从长安回了庄子上,在书院里好好的教教书,陛下也亲自到书院这边来过,告诉他,那间麻烦事儿他不必再插手了。这还没高兴一天呢,今儿个上午,却是又收到了东宫侍卫送过来的太子的亲笔手书。

    玄世璟在书房之中,将太子给他的信打开,仔细的读了一番。

    倒是跟先前的麻烦事儿没多大关系,无非就是让玄世璟进宫,到东宫之中,帮着太子理政,一同商议处理国家大事。

    玄世璟也不清楚李二陛下到底是要怎么收拾太子闹出来的这件事,可是如今太子的信件却是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身为东宫官员,也无法对这封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因此,一声叹息,玄世璟告知了家人之后,打算收拾东西,再回长安。

    这两天来回折腾啊,玄世璟也烦闷,谁不愿意守着自家老婆孩子,在庄子上安安稳稳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书院这边儿给学生落下了多少课,都还没补完呢,这下倒好,这次回长安,指不定什么时候再能回庄子上呢。

    要么就是不怕劳累两头跑,早上收拾妥当之后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地方上班,路上走个一两个时辰,晚上早早下班,然后再赶回来。

    这样每天的时间就全耗费在路上了,也甭做别的了。

    “夫君,妾身与你一同去长安。”玄世璟收拾东西的时候,晋阳也在房间之中。

    “那庄子上这边呢?”

    “庄子上这边也没什么大事,书院那边琐碎的事情大多都是老师在处理,至于其它的事情,交给冯浩就是了,再者,咱们家里,只要长安城那边没什么动静,咱们的日子过的也舒坦。”晋阳说道。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东宫述职() 
若是玄家有麻烦,那麻烦的来源也是长安城那边,因此晋阳离开东山县庄子上到长安城去,也没什么不妥当,即便是有事情,也就在长安城那边及时的处理掉了,而且现如今这节骨眼儿上,除却自家夫君摊上的事儿之外,还能有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玄世璟那也不叫摊上事儿了,太子詹事本就隶属东宫,是太子麾下的官员,帮助太子打理朝政那是分内之事,只是玄世璟这人比较懒,反正东宫官员多着呢,差他一个不差,平日里也就这么在庄子上闲散着了。

    李承乾对此也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玄世璟对于李承乾来说是与东宫其它官员不同的,作为太子,总是不喜东宫的官员来处处约束他的,但是不喜欢是一回事,一定要接受约束又是另外一回事,身为大唐的储君,听从手底下的官员的意见和建议,这叫做广开言路,但是某些官员也实在是讨厌,就看准了这一点儿,使劲在太子面前,在陛下面前出风头,总是做些令人十分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玄世璟没有,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到东宫去上工,太子詹事的官品是正三品,在整个东宫之中品级是拔尖儿的,也能说是太子东宫的二把手了,但是这位二把手可是自在的很。

    底下的人一看,这二把手都不管事儿,他们还操心什么,就老老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就是了。

    因此,玄世璟的这种不过问太子政事私事的作风,倒是让李承乾非常痛快。

    但是现在,李承乾要用到玄世璟了,玄世璟也不能拒绝,只能收拾收拾东西前往长安了。

    玄世璟觉得自己就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仅仅自己成了砖头,还在庄子上开了四处造砖厂,还成了砖厂的一员。

    玄世璟看着晋阳,见晋阳眼神之中目光烁烁,呼出一口气。

    “好吧,兕子也随我一同去长安住着吧。”玄世璟说道。

    晋阳心里也有小主意,不是什么坏事,看破不说破。

    收拾行李的人又多了一个,便是晋阳。

    女人家的行李总是比男人家的行李要麻烦的多,不过说起来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毕竟他们在长安城中有宅子,这边有的,几乎那边都有,要带也只是带一些寻常时候每日都用到的东西,毕竟用习惯了,还是带过去的好。

    半上午的时候收到李承乾的书信,收到书信之后就立即收拾东西,在午饭之前就坐上了马车,朝着长安城出发。

    “不知道太子殿下这又是在闹什么幺蛾子。”玄世璟无奈说道:“我这才回来几天啊,就没消停过。”

    “估计还是与丹药的事情有关,这事情虽然在你这边过去了,但是在父皇和太子哥哥之间可还没过去呢,昨儿个父皇到庄子上来,听说是将朝中的事情全都交给太子哥哥处理了。”晋阳说道:“恐怕今天也是如此吧,太子哥哥才会这么着急让夫君回东宫述职。”

    “看来这就是陛下想出来处理这件事的办法了。”玄世璟说道:“太子伸手,李二陛下非但没有掐断,反而给他些东西。”

    这些东西,便是朝中的政事了,悉数交给太子处理,这当中的意思,很是耐人寻味啊。

    想要体会李二陛下如此做的意味,但是却总是看的朦朦胧胧,想要抓住个什么头绪,一伸手,却是抓空。

    不过现在也只能这么走一步看一步了,毕竟是皇帝教导太子,他这种小喽啰,随波逐流就好了,说到底,还是人家父子间的事情。

    玄世璟哪儿知道,李二陛下来这么一手,把李承乾给吓到了,即便是原先心里有什么想法,在事情暴漏之后,李承乾心里就忐忑的不得了,现在这么多事情压在他头上,也就没心思去忐忑了,只能压下心里的害怕,战战兢兢的将宣政殿那边送来的奏折处理好。

    不管怎么说,玄世璟觉得,太子经过这一次之后,怕是要老实上一段日子了,不敢再妄动了。

    在行事之前,也不掂量掂量过程和后果,就如此贸然出手,结果惹得一身骚,若是这事儿是太子自己起意的话,也只能说太子的实在是心急了,就像长孙无忌说的那样,一时之间鬼迷心窍了,但若是这件事情并非太子自己起意,是有人从旁撺掇,想要拿着太子当枪使唤的话,那这件事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玄世璟这么痛快回东宫述职,其实也是想暗地里探上一探,看看这件事,是否是太子自己起意,还是说,东宫里又不干净了。

    好歹玄世璟才是这东宫的太子詹事,原本东宫之中的属官都是要听玄世璟节制的,算是玄世璟的下属,上司不在,下属撺掇着主子胡来,这哪儿成?

    说到底玄世璟还是有责任的,事情与他无关,但若是东宫之中的属官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