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少 >

第1003章

大唐第一少-第100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世璟笑道:“生气啊,但是不能动啊,他们的目的不就是冲着我来的吗?我要是生气了,大闹一场,正中下怀不是,这事儿得等等,有句话叫做秋后算账,你家夫君我可不是什么好人,等到这事儿的风头过去,在别的事情上,我非得好好整治整治那帮子御史不可,我可是很记仇的。”

    玄世璟已经数不清楚长安城的御史弹劾了他有多少次了,写了多少污蔑他的奏折了,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些事情,玄世璟可都记着呢。

    若是真是他做错了,御史写奏折到李二陛下那里去告状,那他玄世璟认了,错了就是错了,但是这无中生有的事儿,也去告状,平白给人添麻烦,这个可不能忍。

    “哦?夫君打算如何整治?”晋阳问道。

    “我就不相信,长安城御史台的那些御史真的就个个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底子,让锦衣卫去查,去收集证据,等到收集够了,一并送到陛下面前,公诸与众,让天下人好好看看他们的嘴脸。”玄世璟笑道:“到时候就让他们等着哭吧。”

    朝廷对御史这般宽厚不是坏事,但也并非完全都是好事,这不,早就了一些专门为某些人服务的御史,这就是坏事。

    御史应该成为皇帝的刀剑,而不是某些人的刀剑,现在就到了剔除御史台里的蛀虫的时候了。

    “夫君已经针对他们开始动手了?”晋阳问道。

    玄世璟点点头:“没错,就等一个机会了,上次他们污蔑我,虽然事情闹腾的大,但是从庄子上的表面现象来看,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上面去,因此,那不是机会,只是上一次的事,虽然在长安城没有多大的动静,但是在这十里八乡,御史台的御史,已经被老百姓骂了个遍,我不能亲自出口骂人,听听百姓们这般骂街,心情倒是挺舒畅的。”

    玄世璟不是圣人,他就是一个俗人,那些御史这般行事,他会不生气,只是生气不代表一定要发泄出来,百姓们都是明白人,听到长安那边的传言说御史台的官员污蔑玄世璟,早就骂开了,他们可不是在家里偷偷的骂,而是直接在街上,谈论起此事的时候就是破口大骂。

    玄世璟对他们来说,可是恩人,能够让自家孩子上学读书的恩人,自己的恩人因为自己送礼的事儿被人污蔑,这哪儿成,百姓们心里哪儿能咽下这口气。

    “兕子,你说我原本在庄子上自己待着好好的,也不去朝堂之中与他们争,他们这又是何苦来招惹我呢。”玄世璟无奈笑道。

    晋阳也是捂嘴一笑:“夫君是没在长安,也没在朝堂上与他们争,但是在咱们庄子上闹出来的动静不比朝堂上小,让父皇为之侧目,而且,若干年以后,这书院走出来的学生,会进入朝堂,到时候可就是他们在与那些勋贵争了,父皇向来喜欢人才,若是书院的学生真的能做到如同夫君所说的那样优秀,定然会受到父皇重用。”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财富、地位、权势。”玄世璟无奈一笑:“也是啊,世家之所以能成为世家,能成为一个大家族,不就是因为这些吗?想要家族长久兴盛不衰,那就要维持住这些东西,将这些东西牢牢的抓在手中,有些人的眼中,只能看到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家族的大宅院,却是将放眼天下搁置在身后,不能说他们自私,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一心为国为民的人有,但是还是很稀少的。”

    这样的人,魏征算一个,可惜已经死了。

    “那夫君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晋阳问道。

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明宫!() 
“为国为民的人,很伟大,但是他的家人,很悲哀,因为他的心里装的是天下,装的是万民,难免对自己的家人,少放了些心思。”玄世璟说道:“我敬佩这样的人,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不能完全成为这样的人。”

    “夫君这话,很是矛盾。”晋阳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是啊,人本来就是很矛盾的,我可以为国为民,但是不代表我必须要忽略自己的家人,我所奋斗的一切为了什么,为了家人的日子能够过的更好,在家人日子过的好了的基础上,我才有心思去担心国家,担心百姓,去做利国利民的事,先前我引用孟子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如此了,圣人都这么说,何况我还是个俗人。”

    “若是都能做到夫君这般,那俗人也就罢了,可是纵观那些世族,却是连个俗人都不如了。”晋阳叹息道。

    玄世璟闻言一笑,劝慰道:“少叹气,整天愁眉苦脸的叹气容易变老。”

    “妾身还巴不得年纪大一些呢。”晋阳笑道。

    “何出此言?”玄世璟问道:“哪儿有姑娘家想要自己年纪变大一些的。”

    “什么姑娘家,兕子这不都已经嫁为人妇了嘛。”晋阳说道:“只是夫君一直觉得妾身年纪小而已。”

    听到这里,玄世璟算是弄明白了,晋阳这是想要孩子了,如今安安咿呀学语,前些日子开口叫喊了“ba”“ba”的两声,让玄世璟十分欢喜激动。

    一激动之下,又赏了府上的下人不少东西,在玄世璟看来,自己的女儿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要好好的高兴一番,不,应该说自己的女儿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纪念。

    玄世璟原先还曾经笑话过李二陛下是个女儿奴,到现在位置,玄世璟自己也在女儿奴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了,撒欢跑出去好几十里地了。

    “着什么急,到时候就怕你喊不要不要呢,哈哈哈哈。”玄世璟心情畅快之下,与晋阳开起了夫妻之间的小玩笑。

    晋阳这下闹了个大红脸,羞怯之下,干脆不与玄世璟再言语,红着脸离开了玄世璟的书房。

    晋阳一走,玄世璟笑的更放肆了,这笑声站在书房门口都能听见。

    日子庸庸碌碌,日复一日,龙首原上的新宫也到了最后的关头,这一年,玄世璟是亲眼见着它是如何拔地而起,成为现如今这宏伟壮阔的模样。

    元日大朝会的举行地点已经定在了龙首原的新宫之中,新宫是第一次启用,因此李二陛下对待这件事情也十分的看重,让礼部从进了冬天就开始忙活了,整个太极宫开始忙活着搬家,太极殿里仅仅留下了足够平日里上朝用的东西,其余的东西都已经搬到了新宫的含元殿之中。

    恐怕过了这个年,大唐的权利中心,就要从太极宫,转向龙首原上的新宫了。

    从长安城内的中轴线也就是朱雀大街一直往北,越过皇城和太极宫之后向东,就是新宫的南门,叫做丹凤门,丹凤门是整个新宫的正门,一般的城门只有三个门道,而丹凤门,则是五个门道,宽大的门道,高耸的墩台,雄伟的阙楼,这丹凤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门。

    丹凤,便是朱雀,意思是红色的凤凰,这丹凤门便是玄世璟上奏提议给新宫的正门所命的名字,因为他知道,这道宫门,本就叫丹凤门,没有人知道这名字的由来,而且,大明宫的修建,提前了不知有多少年,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变了,玄世璟也在尽力的维持这座宫殿原本应该有的宏伟与壮阔,所以当初在工部阎家兄弟给的图纸之中,玄世璟偏向了阎立本所设计的图纸。

    大唐建国也才堪堪有三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贞观一朝完成了大唐国力的蜕变,在这二十多年之中,大唐变的国富民强,按理来说,一个皇朝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就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宫殿,放在那一朝那一代都是有难度的,偏偏就在贞观朝,毫无难度,因为国府府库充足,说白了就是大唐有钱,皇帝想要盖房子,有这个钱去盖这么大,这么奢华的房子。

    既然有钱又有人,那么,选择阎立本的图纸,又有何妨?

    如今新宫建成,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玄世璟,都为当初的抉择感到自豪。

    元日是大唐一年到头最为重要的日子,在腊月二十之前,皇家的搬迁工作就已经完全做完,就在元日这天,大朝会将会在新宫,也就是大明宫的含元殿之中正式举行。

    能够在元日这天从丹凤门进入大明宫,对于官员来说,这也是无上的荣耀。

    含元殿,便是大明宫的主殿,进入丹凤门之后便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巍峨的殿堂坐落在三层的大台之上,东西两侧,如同巨鸟的翅膀一样,飞扬的是高达的阙楼,一侧叫做翔鸾阁,一侧叫做栖凤阁。

    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崪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欗下视,南山如在掌中。

    广场两侧便是龙尾道,由丹凤门北望,坡道宛如龙垂其尾,这龙尾道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等到元日大朝会,官员便会从龙尾道上三层大台,至含元殿前。

    大明宫落成之后,玄世璟特地去参观过,一切都好,就是这龙尾道有些麻烦了,威严是威严了,就是从台下上台阶到含元殿前,多绕了许多道路,可不要忘了,以后玄世璟也是要在这儿上朝的,绕这么多路,走着不累的慌嘛。

    也只能说阎立本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但是龙尾道的设计,却是让走路的人,多费了些力气,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过理想化。

    好看是好看了,往后倒霉的,还是上朝的官员。

    只是这宫殿都已经落成了,搬迁都已经完成了,也就只能这样了,新宫落成这是大喜事一桩,不必为这点儿小事儿而吐槽,惹得人不快。

第五百二十三章 皇家搬迁() 
如今的太极宫显得有些空荡荡的,甘露殿内多数东西也都已经搬走了,在元日之前,李二陛下仍旧在甘露殿处理朝政,而长孙皇后也依旧住在立政殿,其余的妃嫔,早都已经搬到新宫里去了。

    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长孙皇后,都是喜欢怀旧的人,这马上就要入驻新的宫殿了,心心念念了两年多,结果真的事到临了,反而对这太极宫有些舍不得了。

    李二陛下站在甘露殿外的台阶上,放眼望去,虽说视线有限,但是满目之中,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熟悉,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在这甘露殿里,呕心沥血,处理朝政,说是日理万机,一点儿都不为过,偌大的一个国家,大大小小的政事军事,汇集起来,那得是多少事,这些事虽然没有全都送到皇帝的面前,尽管都是被挑选出来的重要的奏折,但是往皇帝面前一放,那一天下来,工作量也不少。

    都说当皇帝好,都想当皇帝,这皇帝又岂会是这么容易当的?治理好一个国家,就需要每天兢兢业业,万般的小心谨慎之下,还是怕出纰漏,一旦朝堂出纰漏,那么事情到了地方,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当皇帝想要享受也可以,事情丢给大臣去做,自己什么都不管不顾,今天丢三两件事儿,明儿个就能把大好的江山给丢了,然后被史官在史书上狠狠的画下一笔。

    自己享受了,享受多少年且不说,反正是别想留个好名声了。

    李二陛下为了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也是够拼的,但是即便如此,仍旧是有赞扬的,有唾骂的,所以说,当皇帝不容易。

    一整天的政事处理完,李二陛下抬起头看向外面,外面的天色早就已经黑了下来。

    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李二陛下打算到殿外去看看。

    德义见状,连忙从旁边拿起厚实的披风,给李二陛下披上。随后走到殿门口,将甘露殿的大门打开。

    大门一被打开,一股冷风瞬间就灌了进来,李二陛下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踏出了甘露殿。

    这会儿外面天空之中已经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李二陛下就这么站在甘露殿外的台阶上,放眼朝着外面看,越是要离开这宫殿了,越是觉得这旧景看不够,想要一一的描绘在眼中,刻印在心里。

    这太极宫见证了太多太多,见证了大唐立国,见证了武德与贞观朝的更替,更是见证了大唐由穷到富,由弱小到强盛。

    回忆当年,草原十八部,兵临城下,几乎都能看得到这太极宫了,眼前景色依旧,昔日草原雄主,也就剩下在宴会上跳舞的用处了。

    长孙皇后带着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来到了甘露殿外,看到李二陛下站在甘露殿外,停下了脚步,良久,才继续迈步往李二陛下身侧走去。

    “陛下,明日就要搬去新宫了,陛下可是对这太极宫有些不舍?”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叹了一口气,外面如此天寒地冻,李二陛下的叹息在嘴边的白雾的衬托下,如此显眼。

    “这太极宫,历经两朝,不说前朝,陪着大唐,也走了三十余年了。”李二陛下说道:“皇后真别说,这临了,朕对这儿还真有些舍不得。”

    “看这模样,又是一场大雪。”长孙皇后没有接李二陛下的话头,而是将话题转到了这飘扬漫天的鹅毛大雪上面去了:“瑞雪兆丰年,来年肯定又是丰收的一年。”

    “是啊。”李二陛下看着外头下着的雪:“这场雪下的好啊,一年比一年好,大唐也是如此,一年比一年好啊。”

    李二陛下伸出手,将长孙皇后揽入怀中,身上的披风,也一半盖在了长孙皇后身上,夫妻两人就这般站在甘露殿外,看着外头漫天的飞雪。

    德义站在两人身后,看着两人的背影,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今年的元日大朝会与往年不同,搬到了新宫之中,这含元殿的规模也不是太极殿能够相比拟的,因此,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朝会给予朝臣更多的,还是期待。

    不是所有人都去过新宫,也不是所有人都见过含元殿的,大多数人对龙首原上的新宫都怀着一份好奇,想要见识见识新宫的全貌,只是那含元殿,李二陛下不入驻,朝中的官员谁也不能擅自进去。

    当然,除了皇家搬家布置新宫的人,再就是玄世璟和工部的人,他们能率先一览含元殿的全貌,至于其他人,就老老实实的等着大朝会吧。

    入住了新宫,元日大朝会便定在了含元殿,而平日里的朝会,则是在宣政殿举行,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