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24章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24章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诸侯齐齐拱手道:“骠骑大将军!”

    李翊急忙下马,还礼道:“诸位,李翊有礼了。”

    他便令太史慈和典韦等人去安营扎寨,自己随着众人入袁绍的大帐。

    诸人在大帐中依照辈分,官位坐定。因李翊素有人望,又是三公之上的大司马骠骑大将军,便坐了首席。

    因为等他到来消耗了些时日,众人都已经急不可耐。再次见礼后,便有一人说道:“今吾等奉大义聚此,当立盟主,众人听令,也好进兵!”

    曹操在李翊下手坐着,便说道:“骠骑大将军,此乃河内太守王匡……”

    李翊此时的心是激荡的,来大汉十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待得董卓火烧洛阳,联盟解散。这十八路诸侯一回去,就开始厮杀抢地盘了,那时候便是群雄逐鹿,真正的乱世开启!

    可惜的是,劳资是穿越者,提前洞悉一切,这抢人抢地盘的事情早就开始干了,在你们才开始的时候,爷已经拿下了四州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一千多万人口,拥兵数十万,远远地走在了你们前面。等到乱世真正到来,爷让你们这些家伙见识见识爷的真正实力,让你们体会体会什么叫做碾压。

    想到自己来到这东汉末年,十年的辛苦谋划,李翊的心中颇有成就感。

    在外人的眼中,他麾下只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还要镇守新近占领的辽东和大草原,那可是相比整个中原地区的面积都不会小的广袤地盘,肯定无暇南顾,却不知以他现在的实力,随时可以武装起百万大军,席卷天下。

    太守王匡提议设立盟主,以便统一行动,众人赞同。

    公孙瓒跟李翊关系很好,差不多就是穿一条裤子的,闻言便说道:“骠骑大将军身份尊贵、功勋盖世,平黄巾,收辽东诸胡,平乌桓,灭了大汉朝数百年的大敌匈奴人,还战胜雄踞大草原的鲜卑人,征服了汉人从未能够征服过的大草原,乃是天下人的楷模,可当盟主!”

    北海太守孔融跟着说道:“公孙将军所言甚是,诸公以为然否?”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亲戚,冀州牧韩馥是袁家的门生,先后说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下多故吏,又是汉朝名相后裔,可为盟主!”

    诸人闻言便吵吵起来,有人说李翊应该当盟主,有人说应该袁绍来当。

    袁绍十分想当这个盟主,因为好处显而易见,一来可以指挥他人作战,避免自己的损失。二来若是击败了董卓,身为盟主,三公之位跑不了,没准还能得个大将军坐坐。

    然而他又有些不想惹秦峰,见状沉默不语,不见喜怒。

    李翊悠闲地喝着茶水,也不多言,他知道这次会盟不会有什么结果,诸侯们都是各怀鬼胎,这个盟主没什么好当的。

    他背后的徐茂公寻思了一番,小声道:“主公,诸侯各有心思,盟主一职只是明目而已。胜是诸侯之功,败则是……”

    李翊心说这牛人果然不愧是牛人,徐茂公可没有自己这样的前世记忆,竟然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果然不愧于他那高达99的智谋。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和演义中,袁绍当了盟主,整个一个焦头烂额,诸侯只知道来要钱粮,总结起来一句话,有事盟主上,没事盟主请(吃喝)。

    曹操小眼睛乱转,十八路诸侯汇聚,若是厚此薄彼,必令天下诸侯耻笑。盟主看起来风光,其实只不过是前面的挡箭牌而已。赢了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输了就是你统领不利。

    他想到此处便有了定计,笑道:“骠骑大将军身为大司马,位还在三公之上,吾等皆是下臣,骠骑大将军可当此位!”

    曹操是组织者,说话有分量,一时间李翊当盟主的呼声高了。

    李翊一见事情不妙,急忙说道:“孟德谬赞了,咱们还是按照实力来吧。我如今麾下只有六千骑兵,实力微薄,为众人之末,盟主之位实在是不敢当。我看本初兄带了五万雄师前来,实力强大,可当盟主。”

    当事人都说了,谁还能反对。诸侯便感到李翊心胸宽广,仁厚待人,十分佩服。

    袁绍最怕就是李翊争夺,若是他当上了,自己就示弱了,若是他当不上,还要整日里提防他下绊子。见他主动相让,松了口气,见自己是盟主,便十分感激李翊。再看曹操的时候,十分不满。心说该死的曹孟德,关键时刻,就给我背后捅刀子!

    曹操那叫一个郁闷,暗骂李翊狡猾,没能构陷了他,反而将袁绍得罪了。便想到刚才好像是有一个谋士般的人在李翊后面小声提点了一番,李翊才做出推辞之举的,心说我要是也找到一个顶级谋士,必不至于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想到这里,曹操得到一个顶级谋士的心思更加急切了。(未完待续。)

第0364章 诸侯会盟() 
第二天,十八路诸侯领兵会盟于酸枣城。

    这十八路诸侯,便是今后群雄逐鹿的主要力量,然而此刻他们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唯有李翊一人心里明白,一年后这强盛的联盟就会四分五裂相互攻伐。

    祭天的会盟台有五六丈高,四周插满了旌旗,数十万大军汇聚,绵延数百里。

    袁绍独上会盟台,望案几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将印,霸主的气概油然而生。暗道:“诸侯尊吾为盟主,待得剿灭董卓,匡扶汉室,吾便与那千古流芳的周公一般……”

    只有李翊知道,这次讨伐董卓最终无功而返,并且诸侯内部还起了内讧。他之所以来此,一是为了名声,其次就是洛阳城内有玉玺。

    传国玉玺!自古得之便有九五之份,一定第一个冲进去,拿来回家当大印。

    袁绍焚香拜倒与地,李翊等人随后在台下拜倒。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数十万将士齐齐高呼,声震天际。

    众诸侯亦是热血沸腾,发誓同心协力,共诛董贼!

    祭告完毕,众人回营升帐。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多数同仇敌忾,但也有几个暗怀鬼胎。其他先不说,就说曹操,就是为了自保。毕竟刺杀董卓未遂,若是不起兵,必定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再说袁绍,当了盟主心气愈高,若是一鼓作气灭了董卓,三公的地位都算是低的。

    他琢磨了一下,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而自己管着也说不过去,道:“既然诸公推举吾为盟主,吾必定赏罚分明……”

    李翊几乎百无聊赖,因为这跟历史上一般无二,袁绍奖惩制度说完后,便任命自己的族弟袁术掌管粮草。

    然而袁绍想到若是真能击败董卓,顺势入朝后最有威胁的就是李翊,见他昏昏欲睡,忙对曹操眨巴眨巴眼睛,急急说道:“当需一人为先锋,先去汜水关,其余诸人随后接应……”

    手握大义,再行落井下石之事。这种事情,曹老板绝对不会放过,立刻呼应道:“骠骑大将军勇烈,麾下更有六千铁骑相助,可当此任!”

    袁绍心中得意曹操的配合,这就要拍板定下来。

    但是李翊已经惊觉,他历来惯会算计他人,岂能不知袁绍的花招。心说好啊,你们两个又来算计爷了。急忙说道:“本初兄,汜水乃是关隘,城墙高大,我手下只有骑兵,如何攻之?如今正要打董卓一个措手不及,吾去也行,若是因此耽误了攻关的时间,这责任小弟可不担……”

    便见孙坚站起来,此人乃是诸侯中难得的重情重义之人,他从江南千里而来,端得是实实在在来打董卓的,说道:“骠骑大将军所言甚是,坚愿为前部!”

    袁绍和曹操没想到蹦出来一个拦路虎,郁闷不已。

    两人也是聪明之人,闻李翊言语,再观他只带骑兵,便暗骂李翊无耻!谁人不是马步兵齐来,唯有他只带骑兵,分明就是不想攻打城关损兵折将。

    然而此事也不能明说,袁绍后悔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只带骑兵,无奈之下,只能令孙坚为前部。

    李翊朝孙坚抱拳一礼,感谢道:“文台兄实乃吾大汉栋梁,李翊惭愧!”

    孙坚一笑,正色道:“骠骑大将军所带骑兵本就无法攻城……”

    两人相视一笑,李翊便装作与一旁的曹操说话,大声道:“本初兄深有韬略,素知用兵之道,为何让骑兵去攻打关隘?这不是明着让吾手下的儿郎白白送死!”

    帐中诸侯个个精明,听了皆若有所思。

    曹操十分尴尬,心说李翊这家伙也太坏了,拐着弯骂人,分明就是我让你去的,你却往本初身上说,急忙道:“骠骑大将军不可如此想,某一时忘记你所带只有骑兵尔!”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

    二月上,洛阳。

    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主持迁都,两人敷衍了事,半个多月了,连用于搬迁的马车和民夫都没有征集齐备。而太仆王允倒是雷厉风行,他拉着太常马日磾、光禄大夫蔡邕两人,指挥门生弟子把云台的各种典籍全部打包装箱,唯恐书籍遭灾。

    乙亥日(二月初五),相国董卓以北疆有雪灾,天显灾异为借口,上奏天子免除太尉黄琬、司徒杨彪的职务。天子诏准,随即拜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汉安都护皇甫鸿听说父亲下狱,匆忙赶回京城。他和董卓在西疆戍边多年,交情非常好。董卓看他回来了,非常高兴,立即拜他为虎贲中郎将,统领南军卫戍皇宫。

    皇甫鸿拜谢了董卓,接着为自己的父亲求情。

    董卓说:“坚寿啊,你我多年的朋友,于情于理,我都不会为难你父亲的。”

    董卓立即上书天子,举荐皇甫嵩为御史中丞。天子诏准,命令皇甫嵩带着御史台所有官员文卷先行迁到长安去。

    王允替黄琬和杨彪求情,说搬迁一事还需两位老臣出力。两位老臣在京师的影响力很大,如果他们主动搬迁,会极大地促进搬迁速度。董卓同意,奏请天子拜两人为光禄大夫。

    ………………

    讨董联盟虽然已经成立并且正式会盟,袁绍也如愿当上了盟主,但他却依然是忧心忡忡。

    袁绍首先担心的就是钱粮。

    黄河下游州郡连续两年受灾,去年冬天又遭受酷寒,再加上朝廷和州郡赈济无力,灾民越来越多。虽然这两年已经北迁两百多万灾民到北疆的幽州和并州,但大部分都是黄河以北郡县的人口,黄河以南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泰山附近郡县的小规模暴乱此起彼伏,这两年一直就没有停歇过。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场可怕的暴乱风潮正在酝酿当中,这股风潮一旦爆发,将如狂飙一般席卷中原大地。

    先帝曾经为此下旨,命令各地州郡征募郡国兵,门阀富豪自建义兵,以便迅速剿杀流民的叛乱。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平叛效果并不好。相反,流民叛乱的规模越来越大,抵抗也越来越顽强。

    尤其是去年十月谷物成熟后,各州郡为了准备这次讨伐,几乎没有赈济,结果惹得天怒民怨。先是老天连下暴雪,流民饥寒交迫,尸盈遍野。然后就是暴乱,频繁的暴乱,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虽然这些小叛乱大部分都被官军迅速扑杀了,但流民的怨怒已经达到了极致。这时,蚁贼余孽司马俱、徐和、管承等人趁机在泰山举起了黄巾大旗,各地叛乱首领以及流民纷纷聚集而去,大暴乱一触即发。

    这次为了讨伐董卓,冀、兖两州和河内郡的兵力几乎是倾巢而出,而青州和徐州也有部分州郡举兵响应。这么多郡国兵和各地门阀富豪的义兵聚集到陈留郡的酸枣,后方兵力的空虚那是显而易见的。

    黄巾军会不会趁机发动大暴乱?

    这个问题袁绍和众人心里都有数,在暴乱已经成为流民的习惯,成为他们继续生存的手段的时候,暴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从中平元年张角率领百万大军暴乱以来,黄巾之祸就成了大汉国的一个顽疾,经久不衰,历平不止,到现在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都已经麻木了,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对于州郡而言,流民太多,暴乱也太多,即使有心去剿,也没有那个精力和钱财。有平叛的钱,还不如拿去赈灾来得实惠。

    当然了,暴乱越多的地方,官员们也越富裕。既然不平叛,那么黄巾军一来,大家只好把城门一关,给他们闹去。没有武器没有食物的暴民久攻不下,自然也就三三两两地散去了,这就是大部分郡县的平叛之策,也是流民叛乱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今年冬天的这场大雪,黄巾之祸也许像过去一样,波澜不惊,对讨董大军形成不了威胁。但老天偏偏在正月下了大雪,结果风起云涌,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浪何时打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数,应该就在今年四月春耕的时候,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还有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后,如果冀、青、兖、徐四州爆发黄巾大叛乱,聚集在酸枣的大军至少有一半要急速撤离。

    如果城池给黄巾军占了,这些州郡官吏们就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了,而是在哪里落脚的问题了。根基都没有了,还打什么仗?

    讨董大军兵力庞大,缺少几万军队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使影响了军心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保证粮草的持续供应,能持续维持这种威慑的局面就行。

    但问题是,黄巾军暴乱如果控制不住,愈演愈烈,甚至威胁到四州的安全,这个麻烦就大了。讨董大军不但有粮草尽绝的危险,而且更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其次,就算控制了暴乱局势,但春耕时间肯定错过了,到时大片田地荒芜,那明年的日子又怎么过?

    如何应对这场惊天动地的黄巾风暴?如何安全避过这场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