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状元 >

第58章

少年状元-第58章

小说: 少年状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明说:“我知道我有这毛病,只是看你管的事太多了,想替你分担点,这次,我也给唐家岭的人说清楚了,唐尧这首辅是华夏国的,不是唐家岭邑的,今后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活自己干,别大事小事的总想着依靠别人。”

    唐尧点了点头说:“这话说的好,可只能你老人家说,我可就不能说了。”

    重明知道唐尧赞成自己,眯着眼对唐尧说:“唐氏这帮不成材的东西,就是不能惯着他们,要不他们永远成不了器。你看唐兴,如果不是跟着你混,到现在还是一个布贩子。”

    唐尧暗自发笑,这重明和禹王一样,说话越来越像自己了。边走边笑地离开了清灵空间。

    第二天上午,下人来报:“虞统领求见。”

    唐尧迎了出去,一看,原来是虞旺。唐尧向他施礼,说:“辛苦了,说好的一年,你怎么多待了半年。”

    虞旺说:“工坊那些学艺的苗人不让我走,还有那些各部落的头领,争着要我先去他们部落做吊脚楼,弄的我根本脱不得身,现在他们基本熟练了,我这才能抽身回来。”

    第二天唐尧带着他觐见禹王。禹王那里早已收到了三苗各部落的表功奏报,笑着对虞旺说:“改造三苗,虞统领功不可没,为了华夏国,抛家舍业一年半,其功可表,本王封你为三等候,宫坊总领兼王宫修缮总管。”

    虞旺心中大喜,磕头谢恩。出了宫后,拉着唐尧去了‘美味鲜’,又叫来了唐兴、虞苗和虞利,一同庆贺!

第一百零六章 :施新政华夏三统() 
禹王开国四年,华夏国空前强盛,民富物丰,黎民数量速增。唐尧见新政已深入民心,朝政健全,君安臣乐,各司其责,华夏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理应推动新一轮的新政,促进华夏的发展。

    唐尧在书房里来回渡着步,思考着新政应从何处着手。思来想去,思绪不知不觉地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记忆中,他好象听师父清风道长说起过;夏朝的文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还有,在夏朝曾经出现过‘布币’。记忆在脑海中一出现,唐尧立刻意识到,这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坐了下来,详细地给禹王写了奏报,在书写中,突然又一想法出现在脑海里,那就是通邮。他将这三项归纳为‘三统’,即;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疏通邮路。

    这日,适逢大朝,唐尧第一个出班向禹王奏报。

    施礼后,唐尧道:“敬禀禹王,禹王英明贤能,华夏国繁荣强盛,开国四年余,华夏国黎民速增两成,已有几十万之众,农桑、制艺,物品交易日益剧增,我朝创史无前例的新政,上承天道,下合民心,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臣以为,理应再出新政,乾坤更新。”

    禹王仔细地听着唐尧的奏报,大殿内的众大臣鸦雀无声。众大臣心里明白,只要首辅在大殿上宏篇大论,众人又要忙活几年了。

    这时,禹王道:“首辅有何真知灼见,促进华夏更新,今日恰逢众大臣在朝,不妨直奏,本王与众大臣一同商议。”

    唐尧恭敬地道:“臣所奏报,共有三条,一、我朝的文字,以黄帝、仓颉文字为基础,虽略有增加,已不能满足现在朝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字,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中之重,它能使民智大开,政令上通下达,表述发明创造,记载天象、物象、朝政、民事,以致流传后世。此为朝廷头等大事,不可小觑。”

    禹王道:“首辅有何方略解此困境?”

    唐尧应道:“以禹王为首,三辅十卿,用各自常用语言,造字汇集后,通过编撰,通晓臣民。”

    皋陶站出来对禹王道:“禀禹王,臣以为,首辅此奏恰逢其时,老臣历经三朝,唯华夏开国以来,神州天下乾坤更新神速,日新月异。首辅此略也很得方,只是不知首辅以每人多少字为宜。”

    唐尧道:“真是‘国有一老,好比一宝’,皋辅已辅佐神州三朝帝王,深知朝廷与黎民所求,晚辈愿闻皋辅赐教。”

    唐尧一番忽悠,皋陶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地,笑哈哈地说道:“首辅如此谦和,皋陶就倚老卖老一回吧,本辅以为,禹王与三辅以一百字为宜,十卿六十即可,不知禹王和首辅以为可否?”

    禹王看了一下唐尧,唐尧微微点头。

    禹王道:“准皋辅所奏,百日内,本王与三辅十卿所造之字,在禹王殿汇集,不知首辅所奏第二条是什么?”

    唐尧道:“如今华夏国南北东西迢迢数千里,各地天象、物象各不相同,各产物品不同,为此,就有了物品的互换流通,早期的以物换物,受地域之限,以当今华夏国之情,这种方式已是不公、不平、不方便。神州自黄帝起,以蚌为币,且不说蚌越来越少,携带也不方便。臣以为,货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朝廷掌握天下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应以华夏国朝廷为主,制作一种特殊的、方便携带的币种,便于货物交易流通。”

    禹王问皋陶:“皋辅以为如何?”

    皋陶答道:“皋陶几十年为臣,也没想到如此妙方,首辅大才,老臣拜服。”

    唐尧向皋陶深施一礼,也没说什么。

    接着又向禹王奏道:“臣所奏第三条也是一通,只是与前两条音同字不同,第三通是通邮。华夏国开国四年,九州与所属各邑,路路相通,为确保王命与下情快速通达,可在官道上,每八十里设一官驿,这样如有紧急要事,无论是王命下达,还是下情上奏,都可在官驿换马,可方便快捷传递急情,方便禹王决断国是。再者,华夏国现在人员和物品流通频繁,官驿也可作为打尖歇脚之处,既方便了黎民,也可增加收入,以养官驿所需费用。”

    禹王听后,没有询问任何人,直接道:“此策甚好,本王准奏,不知首辅的三策可有期限?”

    唐尧道:“文字的期限,就以禹王所说的百日为限,此事以皋辅总揽,在禹王殿汇集后,皋辅组织人手编撰,并在众大臣中传授,然后向各州各邑扩散传授,使天下臣民皆识。官驿有姒辅总揽,一年内完成,禹王可下召各州各邑协助,加快进度。货币需要制样,和设计制作专用造具,并且要精算出,华夏国货币的流通数量,整个过程较艰难繁杂,此事就有我来总揽,力争年内完成。”

    禹王知道,唐尧每次重大的奏报,都是成竹在胸,条理分明,因此,当殿下召:“准首辅所奏,即日起,总揽之人,各尽其责,限期内完成,如有不明之处,与首辅商议,事关华夏国大计,望诸位尽心尽力。”

    散朝后,禹王留住唐尧,回到了禹王府。翁婿俩泡上一壶兰花茶,边喝边聊。

    禹王问唐尧:“父王有一事不明,你为什么说货币对国家最重要?”

    唐尧笑着答道:“今天我在殿上对众大臣只是讲了一个粗略的大概,此事若以开始就让他们明白,会引起一些不轨之人的贪心。”

    禹王道:“此事有真么严重?”

    唐尧道:“我给父王打个比喻,一个帝王要想牢牢地坐稳江山,安享太平,就得有两只巨大的手,一只手抓着江山,一只手抓着天下的财富。军队就是抓江山的那只手,有了军队,江山就会更加稳定。货币就是抓天下财富的那只手。有了货币,就拥有了天下的财富。一个拥有江山和天下财富的帝王,试问,还有何人能与之抗衡。”

    禹王听后,陷入了深思之中,放到唇边的茶都已经凉了,才回过神了,道:“父王明白了,这么说以前的三皇五帝,他们做的都是无手的帝王,怪不得从黄帝开始,暴乱争斗不断,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是因为财富不在一人手中,所以才因争夺财富,引起连年争斗,以致民不聊生。有的帝王,是对天下的财富过度分散而无能为力,厌倦了帝王的生活而让位,因为这天下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主宰过。”

    唐尧也不得不佩服禹王的智慧,经自己一说,他竟能举一反三,洞悉了战祸的根源。笑着对禹王说:“父王圣明,我的寥寥数语,父王就悟出了帝王之道。实际上帝王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玩转江山和财富,而玩转江山和财富的神兵利器,就是军队和货币,这两样东西就是帝王的两只手,这两只手,可冷可热,可一拳出击,可化掌爱抚。只要玩得随心所欲了,江山就更加稳固,臣心、民心就更加顺从。”

    禹王听后,暗暗心惊,这小子幸亏是我的女婿,他若作乱为王,这天下还有别人的吗。

    唐尧看着禹王阴晴不定的神色,早已猜出他心里在想什么。笑着对他说:“父王是不是在想,这小子若要争帝王,天下还有别人的吗。”

    禹王没想到,自己的心思一下子就让这小子猜到了,我若要说不是,他肯定不信。于是,哈哈大笑说:“你小子真不愧是老神仙的徒弟,父王怎么想的,你都能猜得出。实际上父王真是这样想的,不过,你是我的女婿,你若做了帝王,比别人做了对我更加有利,所以,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唐尧一本正经地对禹王说:“天下的人,并不都视做帝王为最好,我从来都没有做帝王的想法,我的愿望,就是辅佐一位贤明的帝王,实现我为国、为民的理想。为此,我师父向我推荐了你,我就下决心辅佐你。我对人生的想法是这样,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就是一生的信仰,无关能力的大小,能力在大,也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能力在小,心里也不能没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生,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一个背叛自己信仰的人,是不会受人尊重的,信仰和尊重是我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禹王对唐尧的这番话似懂非懂,但看唐尧的神情,知道他说的情真意切。笑哈哈地说:“父王清楚尧儿的为人,更相信你一心为了父王,父王只是不明白,这些奇思妙想,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唐尧心想,我能告诉你我是来自四千年后吗,可面对禹王,如果没有个合理的答案,恐怕也难以脱身。

    他神情庄重地对禹王说:“按礼、按情,儿臣应如实的禀告父王,可如果说了,有违天道,儿臣不能说,也不敢说,请父王见谅。”

    禹王眯着眼睛看着唐尧,心里暗想,这小子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看他与各位神灵的关系那么好,难道真是上天派他来助我的。

第一百零七章 ;巡北疆故地重游() 
三统新政完成后,文字丰富了社会的广泛交流,货币掌控着华夏九州财富的流通和发展,促进了物品的流通与商贸的繁荣。禹王切实的感觉到,唐尧送给他的这两只巨手的力量,毫不费力地掌控着华夏国九州四海。他知道尧帝面对天灾时的无奈,也知道舜帝为平衡天下诸侯时的那些烦扰,现在自己手中的华夏国,那些无奈和烦忧都被唐尧化为乌有。

    这天,唐尧来到禹王府,施过礼后说:“父王,文字、货币新政,业已深入人心,姒辅前日奏报,官驿也基本完成,儿臣想出巡北疆,一则沿路巡查官驿的状况,二则北平建邑六年,业已完成,兵数已至八百,战车百辆,已为华夏国北疆一道坚固的屏障。父王仁德,任贤揽能,为表建北平邑有功之臣,应给以封赏。”

    禹王听后想了想,说:“尧儿以为该如何封赏?”

    唐尧说:“现有的统领和两个佐领各提一等,另外,从下面的统领中,遴选四位五等侯,这样将士守边,心有期盼,方能安心戍边,保国平安。”

    禹王说:“父王准你所奏,并代本王巡查北疆,酌情论功行赏,另外,赏赐织锦百匹,美酒两百坛。”

    唐尧说:“父王圣明,实乃华夏国黎民之福,儿臣准备就绪后,即可动身。这次巡查北疆,公主与我同往,我想让她领略一下北国风光。”

    禹王笑着说:“你与公主成亲已有六年有余,为何至今还没生个一儿半女?”

    唐尧笑着说:“最初之时,因公主的身体原因,不宜生子,现在想要,老天又不给了,这事也急不得,顺其自然吧。”

    禹王笑着说:“没见过像你这样想得开地。还有一事,父王不甚明了,今日无事,索性就给父王说道说道吧。”

    唐尧问:“父王何事不明?儿臣定当直言相告。”

    禹王说:“你为何力主帝王世袭,父王不明,世袭有何益处?”

    唐尧说:“世袭关乎国之根本,朝廷稳定,益处有三,一是储君培养多年,熟知本国,国情、政情、民情,接手即可熟练处理政务,不至以帝王暂时的缺位,而使政务中断。二是政体依旧,佐臣依旧,便于沿袭先帝所创宏图基业。第三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朝政稳定,而一个国家的朝政稳定,为国之根基,朝政稳定,黎民方可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所以说,朝政的稳定,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强盛是密不可分的。”

    禹王眯着眼,看着唐尧说:“你师父从未为臣,为何能教出你这样精于帝王之道,和治国之道的人才来。”

    唐尧神情庄重地说:“我师父虽从未为臣,可身经六朝,二百多年神州的兴兴衰衰,全看在眼里,正因为他明白了兴衰的原因,所以才不愿意为臣,选择避世养生。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者,所具备的就是心明,医治病人讲究的是,同样的病,不同的人,配药也有所不同,君药可不变,臣药可变通,以医病治好为目的,这说明,治病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我下山之时我师父对我讲:医道医人医一人,政道医人医万人,乃至医一国,难道说,师父的这话是不懂治国之国之道吗?有句话叫触类旁通,有心人只要精于一道,它道也可明白十之八、九。天下之道皆有相通之处,王道与治国之道也不例外。”

    禹王深思良久,说:“人世间成名、成圣者,皆有王者之气,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术业,正如你上次给我说的那样,尊重自己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即使不是帝王,又如何不受世人敬仰,万世留名。你师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