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91章

崇祯八年-第91章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盐商迫于无奈,只得放弃淮盐转购山东之盐!”

    “背景?是何背景?”杨瑞于黄灿几乎同时开口问道。二人对山东哪里出盐没兴趣,但对这次私盐背后的势力最是关心。

    他们在转运使司多年,知道很多盐商背后都有官员、藩王、勋贵的影子。自己要是在不知道是谁的情形下,贸然派人查缉了这批私盐,会给转运使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以前就算是再深的背景,也不敢这样大张旗鼓的捞过界,顶多就是在朝廷允许行销的范围内多抢地盘,占据较大的州县而已。

    先问清背后之人是谁,然后寻个中间人递话过去,让对方适时收手。要是再不听,就遣巡检司前往查缉,等将来打官司时好有的放矢。

    官司就是打到御前他们也不会输,毕竟他们站在朝廷大义的名分上。虽然近几年两淮盐场向朝廷缴纳的盐课越来越少,但仍算是朝廷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山东转运司其实早已式微,其在朝廷眼中已如鸡肋般存在。山东用盐基本都是靠着两淮盐场的过境私盐,只不过是以山东转运使司的名义就是了。

    不光是山东,随着长芦盐场的败落,京畿一带的用盐绝大部分也是两淮所出,最后再以长芦转运使司的名义行销罢了。

    这次朝廷下文裁撤长芦转运使司后,前来两淮盐场提货的盐商也是陡然减少。不过两淮盐运司的人都以为是前番那边备货太多,尚未来得及售完的缘故,也没太当回事。

    这回不光是进货少的问题了,直接就是完全反转过来。衰败多年的山东盐场,竟忽然向八大盐运司中首屈一指的两淮开始低价售盐,让人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想到这里,杨瑞脸色突变,他转头看向黄灿,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惶恐更有愤怒。

    黄灿看到杨瑞的眼神后,开始尚有点莫名其妙,突然脑海中电光一闪,一瞬间读懂了杨瑞目光中的含义。

    北地盐商购两淮盐几近断绝!山东盐低价向南直隶倾销!

    两者联系起来后,结果已是显而易见——适才陈继兴说的青州某地产出的食盐,在霸占了北地市场后,已开始向两淮发起了进攻!

    青州何时开始出盐的?产盐量究竟有多少?为何山东使司一丝消息也未透露出来?朝廷并未行文新建盐场,那么青州盐场是谁开的?

    陈继兴尚未想到这一层,看到两位上官面色不对,以为他们是惧怕山东私盐背后的主使者,所以才显得慌急。

    于是他开口宽慰道:“二位大人不必太过在意,山东私盐过境倾销,此事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下官以为,此事需禀报转运使大人,请胡大人上奏朝廷后定夺。”

    杨瑞不耐烦的道:“你适才说此次过境私盐背景甚深,到底是何背景?快快将来!”

    杨瑞决定立即将此事上报转运使胡维成。这事断不能善罢甘休,不管对方背后是谁,都要坚决予以回击,这种赤裸裸抢钱的行为已经触碰了转运使司以及相关人等的底线。

    自弘治年间施行开中法以来,两淮盐场迅速崛起,从原先的几座盐场扩为今日的三十余座,无数的官吏商贾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甚至众多的盐丁灶户也跟着沾了不小的光。

    这些利益就来源于官盐私卖。大明除了北疆以外,内地承平两百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原先的盐引数额,根本无法给巨大的人口数量提供足够的食盐。

    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关窍,在明知盐引不足以供盐的情形下,并未向朝廷上奏要求增加盐引,但大明人吃盐却并未收到影响。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转运使司上下与盐商相互勾连,直接从灶户手中大量购盐,然后打着官盐的旗号行销大明全境。

    百余年来,淮盐生发了无数的官员豪商,转运使司上至主官下至巡检司盐丁个个捞的盆满钵满,两淮盐场所在府县官员也是从中渔利。围绕着淮盐已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任何人想要触碰他们的利益,不管你是藩王还是首辅,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噬。

    现在有人竟然敢强占市场,那如何能忍?

    陈继兴连忙回道:“据下官所知,此次私盐背后据说是宫里的贵人!具体是谁下官就不知晓了!”

第131章 白杆兵() 
就在高迎祥兵围寿州时,重庆府石柱宣抚司署衙外热闹非凡,欢乐的气氛如同过节一般。无数的石柱青壮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广场上四处都是售卖各种吃食、鲜鱼腊肉以及针线棉布、锅碗瓢盆之类物品的摊位。

    署衙前的台阶下摆起了一长溜的木桌,上面铺着洁白的棉布,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本本厚厚的写满名字的书本。数十名书办吏员坐在桌子后面,赶来的青壮们在重庆府过来的衙役声嘶力竭的叫嚷和驱赶中派起了数排长长的队伍。

    今天是名闻天下的石柱白杆兵发饷的日子。

    月前崇祯下旨后,内阁和户部、兵部行文给四川巡抚衙门,着巡抚衙门划拨二十万两银子给石柱宣抚司,用以发放白杆兵的饷银,从前积欠的等朝廷国库宽裕后再行补发。巡抚衙门划拨之银钱,从上缴朝廷的赋税中抵扣。

    白杆兵自万历二十七年随宣抚使马千乘平播州之乱起至今,为大明征战无数,先后伤亡多达万余人,其中尤以天启元年的浑河之战伤亡最重。三千白杆兵以川人特有的执拗不服输的气劲,与八旗兵血战一天,最后几乎全军覆没。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便殁于此役,其另一兄长秦民屏率百余人突围而出。

    浑河一役白杆兵给予八旗军以重大杀伤,数千所谓的八旗精锐被白杆兵消灭。一向骄傲的认为自己战无不胜的建奴,从此闻白杆兵之名而为之胆寒,从此石柱白杆兵名扬天下。

    但朝廷重臣们向来只重精锐官军,对白杆兵这样的土司武装向来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粮饷只有战时才会发放一些,并且不足部分一直拖欠。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秦良玉接到朝廷的勤王令后,变卖家产充作军饷,召集三千白杆兵跋涉数千里北上勤王。

    当时的崇祯特意下诏褒奖,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才率兵回乡。

    对于秦良玉这位奇女子,穿越过来的崇祯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当时他处于秦良玉这个位置,他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位女中豪杰的大义之举。这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唯一载入正史,甚至连满清都为之树碑立传的巾帼英雄,今世自当给其以令人瞩目的荣耀,而不是如原先的历史中那样,使其郁郁而终。

    对于勇猛善战的川军,他也是发自内心的感佩。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的八年抗战,川军都为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川人的血管中流淌着不服输的血液,骨头上镌刻着不怕死的铭文,平日里川人乐观散漫,但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选择慷慨赴死,以身报国。

    简陋的石柱宣抚司大堂内,身穿大红官袍的四川巡抚傅宗龙正在与重庆知府谢充叙话,一身锦袍的秦良玉敬陪末座,安静的在旁倾听,她的儿子马祥麟则侍立在母亲身后。

    傅宗龙上任四川巡抚近一年来,利用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号召官绅士绅捐输减租,用以当地官府兴修水利、扶持农桑之用。他一改前任邵捷春懒政怠政的作风,经常便装下到民间,了解世情民俗,足迹遍布成都府大小州县。这对于交通条件极度不便,各级主官向来高高在上的大明官场来说,确属难能可贵之举。

    傅宗龙此次远道亲自赶来石柱,一是要亲自监督饷银的发放,二是要当众宣读崇祯的圣旨,以示朝廷对这位女英雄的尊重之意,这是崇祯特意给傅宗龙写信叮嘱过的。

    天启三年的时候,秦良玉曾经给天启上书,痛斥地方官员、官军大将妒其战功,因其性别而轻视怠慢之举。天启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轻视的行为。

    谢充待傅宗龙端起茶碗喝水之际,开口道:“抚台大人,时辰也已不早,这发饷之事是不是。。?”

    他实在是不想跟傅宗龙叙谈了。这位巡抚大人生性严厉冷峻,言谈间不苟言笑。两人叙话本该说说本地风土人情以及官场趣闻,而这位大人则是询问起重庆府岁入几何,民间佃租几分,士绅是否有盘剥过甚之举等等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哪里是叙谈,直接就是御史问话了。

    傅宗龙放下茶碗,面无表情的站起身来,大步向衙外走去,谢充和秦良玉急忙起身跟上。

    来到衙前,傅宗龙负手站在台阶上,望着广场上攒动的人头和个人脸上的欣喜之情,暗自点头:士气可用,民心可用,圣上此举确实能大获人心。

    谢充向前一步,抬起双手向下压了一压,旁边的数名重庆府衙役立即亮开嗓子大喊道:“肃静!肃静!大人有话要讲!”

    连喊数声之后,各种喧嚣叫嚷声逐渐停止,许多正在追逐打闹的孩童也安静下来,热闹无比的广场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偶尔有几声婴儿的啼哭声响起。

    谢充满意的点点头,侧身肃手说道:“抚台大人请!”

    傅宗龙威严的目光扫视一下广场上的众人后,沉声说道:“有圣旨!石柱宣抚使秦良玉以下跪听!”

    年逾六旬的秦良玉健步来到台下早已摆好的香案前,转身向着台阶上的傅宗龙跪下,马祥麟跪在其后,广场上的民众以及书吏衙役也都纷纷跪倒在地。虽然他们不知道是何事情,但长官既然跪下,他们自然就会跟随。

    傅宗龙伸手入怀,掏出一卷明黄色带有祥云图案的卷轴,缓缓展开后,开始一句一顿的大声诵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得国之正,无过皇明。蒙元暴虐,率兽食人。太祖以布衣之身奋起抗之,天下汉儿群起应之。期间无数英烈抛颅撒血,终使蒙元仓皇南顾,我华夏衣冠始得复原。今之女真建奴,本系通古斯之脉,终日与野兽混伍,其性与兽无异。久匿于白山黑水之间,觊觎华夏大好河山。自天启起,趁官军疲弱,屡次狼顾中原,噬我大明血肉,其欲效靼虏之心渐显。幸有石柱白杆,万里赴死辽东,川人血性,天下得见。中有马氏秦某者,以妇人之姿,俾睨天下豪杰,毁家纾难,率至亲数度赴援,此壮举世人尽为之叹服也。如此巾帼其名岂能不为天下知乎?白杆之牺牲岂能不恤乎?今特晋秦某奉天诰命夫人、左都督、四川总兵。已故原石柱宣抚使马加晋左都督衔,立祠祭祀。朝廷拨银二十万两,以慰白杆之忠心,钦此。”

    跪伏在地上的秦良玉身体微微抖动,眼眶中泪水大滴大滴的落在地上。十余年的为国征战付出,万余石柱子弟流血牺牲,今日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终于得到补偿,自己的丈夫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圣人之恩无以为报,就让我石柱子弟用热血回报之!

    傅宗龙收起圣旨沉声道:“秦夫人请起,圣上特赐山文甲一套与你,嘱本官交待秦夫人,保重此身,待大明四海平定后,请夫人赴京陛见!”

    秦良玉庄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直起身子大声道:“蒙圣上如此厚待,臣秦良玉定不负圣恩,舍此残躯为圣上效力!”

    场下的民众虽然听不懂圣旨中说的到底是什么,但最后二十万两银子听懂了,众人磕头后站起身来。

    随着几人开始拍掌跳跃,渐渐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广场。一些笑着跳着的白杆兵,突然想到了长眠于辽东的父兄,忍不住抽泣起来,他们永远见不到这一天了,今天的饷银正是父兄们用生命换来的。

    二十万两饷银用了整整一天才发放完毕。不管是已故还是现役,每个登记在册的白杆兵都有二十两饷银发下。这二十两银子既是饷银,也算抚恤银。

    崇祯自然知道些许银钱对于流血牺牲的白杆兵来讲远远不够,但一是若从京师长途押运饷银到数千里外的四川的话,耗时耗力,还不安全,只能以四川本地赋税替代。二是财政问题虽然得到缓解,但还不足以实额支付川军的月饷及抚恤,只能暂时先发些这些,等解决完盐商问题后就能有足够的银钱来承担了。

    但二十两银子对于并不富裕的石柱土司的民众来讲,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省着点花的话,足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花用好几年,对于皇帝的恩典,众人都是感恩戴德。

    第二日,傅宗龙回返成都府,五千白杆兵则在修整几日后集结,在秦良玉的率领下,北上汉中府。

    陕西巡抚孙传庭曾给朝廷上本,希望川军能派兵坐镇汉中,防止凤翔府一带的流贼自汉中入川,兵部遂下文调白杆兵前往川陕交界的要地汉中驻防。

第132章 西进() 
郧阳府东南的舞阳河是汉水的一条支流,由于数月来并未降雨,原先宽阔的河道变得仅有数长宽,湍急的河水也已成了涓涓流淌的小溪。

    此时舞阳河南岸人头攒动,到处是人喊马嘶声,从寿州败退的高迎祥部正在集结渡河。

    高迎祥在寿州遭到四路官军数万人马的围攻,最后在辽东骑兵发动冲锋之际侥幸逃脱后,便一路向西狂奔,马不停蹄的穿过汝阳、南阳两府,到达郧阳府附近。

    一路上收拢残兵败将,然后一直往西逃窜。到达郧阳府附近方才停下歇息数日。之后清点人数,一万多精骑只剩下不到三千,步卒不到万人,整个队伍士气十分低落。

    高迎祥看到苦心经营多年的队伍,由鼎盛时期的数十万各路人马,落到现今只剩点零头,不禁悲从中来,在深夜无人时忍不住潸然泪下,原本豪情万丈的情绪也是一落千丈。

    思前想后,高迎祥不由对张献忠恨之入骨。

    他们是贼,官军剿贼,被官军大败无可厚非,尤其是败在天下闻名的卢阎王手中,这个传出去并不丢人。因为卢阎王太能打了,手下的河北兵也是百战精兵,更兼有辽东骑兵助阵,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