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56章

崇祯八年-第156章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将军,现下左右亦是无事,还请将军移步到县衙内,本官住处有好茶以待将军品尝,顺便也解将军不服水土之厄!”

第232章 复杂() 
吴群面对林荣的盛情邀请有些为难。

    现在兵械还未卸下,还有几艘船只上的士卒没有下船,营地还没找好,他这个主将就要去喝茶休息,这实在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但要是拒绝了林荣的邀请,就显得自己好像瞧不起对方一样,人家一个七品文官对自己如此客气,这可是极其罕见之事。

    “将军还是随林知县前往县衙吧,这边有卑职指挥便好!”

    孙仁贵抱拳道。

    “那烦请贵县留下从人,等大军集齐后带着士卒前往营地扎营可好?”

    “此事好说!林勇,你留下,等会给大军带路!”

    跟着林荣的两个随从中有一人出声应答,林荣肃手邀请后当先转身行去,吴群叮嘱孙仁贵几句后带着十余名亲兵跟了上去。

    “林知县,本将听闻台湾岛上已有两千余口农户,为何一路行来,田地里并未看到有人劳作?此刻当在未时左右,也不在用食的时辰,人都去往了何处?”

    一行人离开码头,踏上了一条往东去的土路,路前面数百步外隐约有房舍可见。路得两旁则是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已是五月时节,沉甸甸的稻穗已是低下了头,看样子不用多久就要成熟了。

    几名农户正在田地里忙碌着,看到吴群一行人后都是停下劳作,惊讶的打量着身材高壮的亲兵们。

    “吴将军有所不知,岛上有两千多农户不假,但此刻大多在收割甘蔗,以供岛上的糖寮榨糖所用;蔗田在北面,在此地目力难及!”

    林荣笑着回道。

    十几名亲兵分为前后,将吴群等人包在中间,人人手持装好弹药的燧发手铳,一边警觉地扫视着四周,一边好奇的打量着远处高大的椰林。

    “远处高可及天的树木名曰椰树,其果实巨大,内含汁水极多,吮吸起来极是甜美!本官住处有不少椰果,到时大家尽情享用便好!呵呵!”

    林荣十分享受这种前呼后拥的感觉,被众多持铳亲兵包围着的他,仿若已成了朝廷大员一般。

    他知道山东人几乎从未见过南方的植物果蔬,所以边走边自豪的讲说道。

    “此岛物产丰富、田地肥沃、雨水充沛,极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只可惜岛上人口太少,数年间开垦之田地也只有数万亩,大部分还种植了甘蔗,实在是暴殄天物呀!”

    林荣叹息道。

    作为泉州府户房吏目的他,因为经常要下到村庄收缴租赋,久而久之他对农事倒是熟知不少。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远处看到的房舍建筑近前,才知道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镇,由于尚未深入镇中,所以不清楚有几条街道。

    因为镇上的农户都在田地间忙碌,小镇显得安静异常,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吴将军这边请!林虎,快去泡茶!”

    进入小镇没走多远,林荣在临街的一个院落门口停下脚步,笑着肃手请道。

    “这。。这便是县衙??”

    吴群看着眼前这座明显是居家住宅的院落,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那十余名亲兵也是一脸的诧异。

    在他们的印象中,县衙都是巍然森严的所在,虽说台湾岛是新辟之地,但岛上也有两千余人,县衙就算没有内陆那般模样,但也不该是现下如此狭**仄的样子,况且连一块衙门牌匾都没有。

    “呵呵,这便是台中县衙,吴将军,咱们里面叙话,本官有要事与将军相商!里面请!”

    林荣内心虽觉尴尬异常,但现实摆在这里,此时已顾不上面子了,只有与吴群处好关系,才能在岛上做出一番事业来。

    吴群跟在林荣后面进入院中,亲兵队正李成留下八人于门口站班警戒,其余几人进院子留在二门处,他自己则跟着吴群来到堂屋后侍立在门前。

    林荣和吴群分宾主落座后,林荣笑道:“鄙衙实在是简陋的紧,本官也是登岛只有月余,一切皆为草创之初,还请吴参将莫要见怪才是!”

    “某自十余岁便入行伍,风餐露宿于某皆是寻常;林知县身为朝廷命官,能居此而无不耐,某心下佩服得紧!”

    吴群这话倒不是客套。对于他这个武人来讲,何等简陋的场所都无所谓,但林荣作为一个文官,能坦然的面对如此境况,这一点确实值得敬佩。

    “唉,本官亦是无奈啊!既已至此,也只好继续负重前行!吴将军亦是受命来此,你我今后还需精诚合作,为朝廷经营好台湾岛,使我皇命再添新地!”

    “林知县此言不差!我等既是奉命前来,自是要以公务为重;林知县还请宽心,本将并非不通情理之人,但凡对朝廷有利之事,本将自会全力去做!”

    这时林荣的族人林虎端着一壶热茶从屋外走了进来,给二人倒上茶水后,林荣吩咐道:“阿虎,去削砍几个椰果给门外的众位将官尝尝!”

    林虎放下茶壶应声而去。

    “林知县,岛上究竟是何状况?某总觉得有些不对之处,某二人以后既是要长久相处,故无论何事,还请林知县据实相告为好!再就是岛上的红夷土著都在何处?某手下两千精锐可就是奔着外敌而来,要是对此一无所知,那可是兵家大忌!”

    吴群喝了一口热茶后,终于憋不住心头的疑问。

    既然奉命登岛抵御外侮,那就要对敌情有所了解,知道敌在何方,兵力几许,然后再遣探马打探敌之详情,之后制订相应作战计划。

    可现在岛上给他的感觉却是安定异常,和林荣交谈多时,并未从其口中听到丝毫的敌情,这让王吴群郁闷不已。

    “吴将军,本官来台湾之前,邹中丞之幕僚张先生曾与我详谈过岛上境况,岛上的红夷分为荷兰人与佛郎机人两伙,分据台湾南北两端,其兵也只有数百之数,距你我所处之台中太过遥远。台湾岛河流林木密布,土著皆在深山野林中生存,陆路根本无法交通,故现今所虑并非红夷土著,而是岛上我大明内部如何区分职责之事!”

    林荣遂将他所知的郑家掌控台湾移民一事详细的告诉了吴群,末了他言道:“据本官所知,朝廷有意将山西灾民大规模移居与台湾,现今须得将岛上之治权从郑家拿过来,将台湾变成我皇明之土,而非郑家之领地方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台湾也不能例外!如此沃土当属皇明所有!将来移民日多之际,你我携手将此蛮荒之所,化为可为大明提供巨量之粮食之丰壤,那可是足可直达圣听之大功啊!单凭此功,你我之前途不可限量也!”

第233章 开端() 
林荣的话虽然有蛊惑之意,但讲的确实很实际,要是能把台湾建成大明的粮仓,那将来吴群和他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可若想经营好台湾岛,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郑家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削减掉,不能让台湾变成郑家的番外之地。

    “本将明了林知县之意。岛上的移民乃靖海伯未封爵之前所移,彼时朝廷尚未对台湾据有真正掌控之力,所以便由得郑家去了;可现时靖海伯已为朝廷勋贵之家,况台湾亦属我大明所有,故此郑家便再无掌控全岛之权!林知县初来台湾,便是想接管岛上治权却亦是有心无力,好在本将来了,呵呵呵呵~”

    既已了解了岛上的状况,林荣忧心之事对于手握重兵的吴群来讲,不过是吃饭喝水一般的小事。

    郑芝龙数年前从福建收拢失地农户移民台湾,一是出自善心,二是想将台湾作为郑家的一条退路和据点,好生经营一番后,将来一旦有不测之事,郑氏子孙后代能有个落脚之处。

    但就算郑氏富可敌国,数年下了不少本钱营造下来,也不过只开发了占整个台湾土地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而已。

    台湾岛对于郑氏来说,面积太大了,虽然郑氏不缺钱粮,但人口太少却是最致命的问题。

    故土难离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认知。但凡能有一口饭吃,绝大多数的大明百姓是不愿离开家乡的,若想真正将台湾打造成富饶丰美之土,没有数百万人几十年的劳作时不可能实现的。

    郑芝龙在了解岛上的状况之后,对开发台湾的兴趣已经缺缺,现在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远洋贸易的中转站和落脚点而已。

    尤其是在授封靖海伯之后,本来就不是雄才大略之人的郑芝龙,在得知朝廷有意大规模开发台湾后,内心已完全放弃了对台湾的所有权。

    自己既然已成了与国同休的勋贵之家,家资已过千万,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抱紧皇帝的大腿,将靖海伯的爵位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就够了。

    “吴参将之意是。。。?”

    “无非是立威而已!”

    吴群淡淡的回道。

    既然有人不服王化,那就杀到他服。

    林荣闻言大喜。

    本来他生怕吴群畏惧郑家的名头和势力,不敢动用武力解决眼前的麻烦,没想到吴群态度竟是如此的坚决。

    “可若是触怒靖海伯该当如何?毕竟掌控岛上之人亦是郑氏委派之人,万一事有不谐造成杀伤,靖海伯府怕是不会答应啊!”

    林荣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郑家在福建势力太大了。惹恼了郑家,郑家倒是不敢把吴群这样的朝廷大将怎样,可要收拾自己就跟捏死个蚂蚁一样简单。

    “林知县,你有无想过?靖海伯若是不愿朝廷沾手台湾,那我等能上的岛来?还会以郑家船只自北地运送灾民前来?现下形势已经明了,靖海伯已是以大明勋贵自居,根本不会去管岛上这些琐碎之事!”

    吴群一语惊醒梦中人,林荣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郑家已经放弃了台湾,只要郑家在岛上的码头、糖寮、库房无恙,剩余之事郑家根本不会管。

    “还是吴将军看的明白!本官实是想左了!”

    林荣冲着吴群拱手施礼道。

    “本将自天津卫乘船来时,山西首批移民已至码头,几日后便会抵达岛上;林知县还是先勘察好安置移民之空地再说!本将自会遣人听从林知县调派,此事可是现下的头等大事,其他的皆不足道!”

    数千移民马上就要到达,这些人需要占据大片的土地修建居所,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繁多。郑家虽然已将大批的粮食药材运到了岛上,但巨量的物资分配、人员安置这些琐碎之事,一个月之内也无法完成,别说一个林荣,再加十个个也忙不过来。

    “林知县,非是本将看你不起,不说以后的大量移民,单说即将到来的数千人口,依你一己之力想要妥当安置绝无可能;某麾下虽有两千士卒,但只能帮着维持秩序,对于民政之事却是有心无力。可现下移民马上到达,再从大明境内征召人手协助与你已是来不及,某都有些为你发愁!”

    吴群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事已至此,本官唯有尽力而为!本官于泉州户房多年,日常与农户多有交集,非是不通事物之人;吴将军怕还是忘了一事,本官料定朝廷此次由山西移民而来,定会遣员随船管束;不出意外的话,应是移民户籍所在县衙中人。有这些人手相助,再加上将军鼎力支持,移民安置必会进展顺利!”

    林荣不愿向福建官府求援。

    对他来讲,只有以一己之力将属地经营妥当,独享安置移民之功,将来在仕途上才能更进一步。

    他猜测的一点也不错。

    为了方便灾民异地安插之事,内阁的确是行文山西巡抚衙门,要求移民匠户所属县衙须得派员全程管束,并且要在台湾待满三年方可准许回返。

    在各个属地知县大老爷许以月薪五两、死了有三十两烧埋银、违者充军的威逼利诱下,各县挑选出来的衙役们,痛并快乐着的踏上了伴随移民南下的行程。

    权当自己带薪充军好了。原先又不是没有兄弟出过公差,那些押解犯官家眷充军夷州的差役一去一回一年多,病死在路上的也不在少数,最后官府也没发下烧埋银,不也就那样了吗?

    就在吴群所部扎好营帐的几日后,运送山西匠户及其家眷的船队抵达了台中县码头。

    前面几艘靠岸的船只搭好踏板后,林荣、吴群、孙仁贵等人分别登上船,对甲板上的官差吩咐几句后下了船。官差们按照指令,拿着名册挨个点名,并大声告诫一众移民勿得高声喧哗后,带着自己县的匠户们依次下船,之后由官军士卒引领,去往两侧空地集结等候。

    这种做法让整个流程更加高效有序,防止了混乱场景的发生。

    林荣背着手与吴群并肩立在码头一侧,看着一群群男女老少从自己面前经过,百姓们看向他的目光里满是敬畏之情,心中不由豪气顿生:以后这些人都将是他的治下之民,他的仕途前景就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

    “林知县真是大才啊!此法与军法颇有相通之处,本将本以为数千毫无规矩之百姓齐至后,场面将会混乱无比,未曾想在林知县指挥下竟是如此迅捷,本将着实佩服!”

    林荣自持的一笑:“吴将军过誉!此等皆小道尔!往后诸事艰难繁巨,此只是开端而已啊!”

第234章 卢象升() 
崇祯十年五月初四,一场久违的喜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给整个干旱的北地带来了一丝生机。

    乾清宫昭仁殿内,朱由检正在与省亲回返宣大任职的东阁大学士卢象升面谈,殿内除了王承恩并无他人。

    奉旨回家探视家小的卢象升在宜兴老家只待了月余,期间谢绝了当地官员士绅的所有邀约,闭门于家中精心服侍老母。

    因为心忧国事之故,加上年过六旬的父母身体已然康健,家中一切安好,卢象升便与弟弟卢象同告别家小,带着同乡的武大定等亲随,乘坐官船走大运河回返京城,然后再从陆路前往宣大总督的任上替换年迈的孙承宗。

    朱由检曾下发谕旨,允许卢象升就任新职之前入宫陛见,所以便有了今天君臣之间的会面。

    对于这位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