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八年 >

第151章

崇祯八年-第151章

小说: 崇祯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太医院也在皇庄建好的学堂中开办了培训班,院正、院判、御医们轮流前去上课,京城内小有名气的郎中也会抽空被邀请前往授课。

    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朱由检与吴有性等人探讨过的战场救护措施,包括消毒、止血、包扎、看护等等,这些措施具体如何实施,朱由检也是懵懵懂懂,但他将思路讲出来后,自有吴有性等这些行家去完善后实施。

    太医院授课的对象范围就广了,只要年龄在十六以上、五十岁以下,不分男女都可以参加。虽然有些御医、郎中对给妇人以及那些粗鄙的农户授课很不情愿,但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也只能捏着鼻子从了,因为锦衣卫作为主导者参与在了其中。

    之所以大规模开展这种培训,为的就是准备应对明年的辽东之战。

    筹集粮食、给士卒放假休养、组建医疗救护队、京营、勇卫营装备车营、改变战法,这些都是为了战争做准备。

    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不是说打就能打的,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和准备,仓促上阵只有败亡,就如历史上的松山之战一样。

    朱由检已经决定,崇祯十一年对建州展开大规模进攻,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杀伤其有生力量,使其再无对抗大明之力。

第222章 封驳() 
武昌府和锦衣卫武昌百户所的加急奏报被重臣们传看完之后又回到了御案之上,殿中并未出现群情激愤、义愤填膺的场景。一众文臣本就对这些吸血的藩王宗室痛恨已极,所以尽管楚藩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事,众臣基本是持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对待:瞧瞧你们朱家,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此事如何处置,诸卿议一议,须得尽快拿出章程来!”

    朱由检乍闻此事之时也颇感震惊,但随后迅即平静下来;对于这些与他这一枝早就血脉疏远的宗室,朱由检并无任何感情成分在里面,不然他也不会想出那样阴损的办法遣人去整治他们。

    “启禀圣上,既是奏报属实,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派员前往武昌,操办楚王之丧事,并给其加谥号,此事须有宗人府出面!”

    首辅温体仁奏道。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管怎样,总得让逝者入土为安才好。武昌府的奏报用了十余日方才送达,朝廷需要准备妥当之后再派员前往武昌治丧,又要耗费不少时日。现下已是三月,天气已一天天热起来,虽说朱华奎的尸身有大量的冰块镇着,但时间久了还是会腐烂,所以此事要抓紧进行。

    至于具体如何处置楚王世子朱蕴洄弑父、囚母、杀弟以及奸银两位郡王妃之事,则属于皇室的家事,作为外臣的温体仁无权过问。

    “朱蕴洄罪孽滔天,本应处以极刑,但朕虑及其终是太祖血脉,故依据宗室条例,由宗人府派员押送凤阳囚禁于高墙之内,终生不得赦。其属下帮凶尽皆处斩!已薨楚王膝下三子,朱蕴洄虐杀其二,三子皆无后,楚王一脉业已绝嗣,故楚王封国自即日起废除,其家产充公!楚王妃等人移居汉阳王府,其日后生活所需酌情供给!楚王系尽皆除爵,其名下良田按每人十亩分与宗室及武昌百姓无田者,自明年起按例缴纳赋税;湖池、河泊收归公有,任何人不得私占;商铺、坑冶交由四海商行经营。驸马都尉巩永固与户部左侍郎周志谦为正副使,准备妥当后赶赴武昌府处置相关事宜!”

    朱由检很快就定下了楚王府处置的调子,具体事宜自是由巩永固与周志谦到达武昌府后,根据具体情况商议办理。

    既然楚藩正尊也已消亡,那武昌城内的剩下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好顺势一并废除,还武昌百姓一个晴朗的天空。

    楚王府可是一只大肥羊。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破武昌后,单从楚王府中缴获的金银就达一百八十万两之多,其余的田产商铺并未计算在内,朱蕴洄的自作孽使得朱由检又收获了一笔大财。

    朱由检估计,楚王府以及楚王系各个郡王一下拥有的田地应该不下百万亩,这百万亩田地都是不缴纳任何赋税的良田。

    若明年开始按十三的税赋额度计征的话,按每亩良田一石计算,户部每年会增加几十万石粮食的收入,这些异常珍贵的粮食使得北地灾民又多了一份生机。

    楚王系两百余年来繁殖的人口已达一万余人,除了那些嫡系郡王、将军以外,绝大多数宗室生活状况极其悲惨,这回按人头分下十亩田地后,至少其温饱应无问题。百十万木田地剩余的大头就是给了那些平日租种的农户,这些佃农日常租种王府田地,每年都是按十五以上向王府缴租,这下减去两成的租赋,农户的负担将会极大的减轻。

    “启奏圣上,前番圣上下旨,凡官船外所有运河民船尽皆征税一事,内阁行文户部后已遭户科给事中胡大可驳回,理由是有违祖制、有损官体、有辱斯文、与民争利。臣敢问圣上是否收回圣旨,再行斟酌一番?”

    次辅王应熊出列奏道。

    大明的各科给事中可是位卑权重的典型代表,虽然品级只有七品,但有权封驳圣旨及内阁行文,是大明官场大小相制的重要手段。

    大明各科的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朱由检闻听王应熊的奏报后,心中已是明白,这位户科给事中胡大可肯定是受人指使下,才动用手中极少使用的权利封驳自己的圣旨的,原因很简单,圣旨内容触犯了江南士绅们的利益。

    对于江南士绅来说,除官船外所有船只缴费一事尚能勉强接受,但圣旨中突然将钞关作为征收商税之所,这已是无法再忍之事。

    现行的钞关收费方式,是按类似于后世的过路费方式收取的。打个比方,一艘满载的商船由苏州起航,运载大量货物到京城售卖,全长三千多里的航程,每个钞关只需缴纳三两多的通行费,八大钞关合计征收约为二十五两左右。

    这点费用对于那些一船价值上千两货物的商船来讲根本微不足道,对于朝廷来讲,一万艘船也不过征收了几十万两银子。

    但这次朝廷准备在钞关上加征商税,并且是二十取一,这对于江南士绅们来讲是绝不可接受的。

    这意味着一船价值两千两银子的货物,一次就要缴纳一百两银子的税,这不就等于朝廷从自家口袋里掏钱吗?大明享国两百余载,哪有如此昏庸无道的昏君?这是要逼着咱们造反吗?

    是,官军剿贼抗奴都需要粮饷,维持朝廷运转也需要钱粮。但这些粮饷加征不都应该是加到那些种田的穷鬼身上吗?怎么对我们这些国之干城下手了?这还有天理吗?不行,这种昏君的率性胡为必须要坚决抵制,这大明应该是我们士绅与皇帝共治才对,不能由得他妄为。

    “现下朝廷需要大笔钱粮赈济灾民,官军粮饷也是缺口极大,计征商税之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商人本身不事生产,只需通过经销贩运便从中获利,计征商税只不过让其利润略微减少罢了,此事朕意已决,绝无收回圣旨之可能!”

    朱由检的态度很坚决。

    “现下天下盐利皆归圣上与朝廷,其利已是极大;若是强行计征商税,恐致民意汹汹,以致江南局势有动荡之忧。这与民争利之举怕是甚难服众,将来史官笔下,圣上之清誉怕是不佳!商人虽不事生产,但若无其货通南北,天下日用从何而来?圣上之意难道是欲禁绝其流通不成?”

    王应熊的大帽子已经冲着朱由检扣了过来,很显然,王次辅很坚决的站在了胡大可这边。

    原先的崇祯皇帝很重视自己的声名,总怕在青史上留下污点,所以就算想到了某些利国利民的举措,但因为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最终在众人的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中败下阵来。

    但现在的朱由检可不是原先的崇祯了,对于王阁老拿青史来说事的幼稚举动,朱由检直接嗤之以鼻孔。

    青史留名?

    历史就是个小姑娘,最终是由得到她的人才有权利将她打扮的花枝招展。

    而朕,就是那个掌握权利之人。

第223章 杀鸡() 
“次辅所言甚为有理。现今大明货殖大部出自江南,三吴之地关乎大明之盛衰,若因计征商税一事而致其民心不稳,结果怕是事与愿违。圣上所虑虽亦是自全局着眼,但现下內帑甚为充裕,圣上亦曾有言: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值此境内初定之时,圣上又何必徒生事端?古之圣君皆言,民富则国强,圣上既是有为明君,此间道理不可不察!”

    阁老张至发出列后慷慨陈词,明确表态站在王应熊、胡大可一边,并且人家说的很有道理:皇帝你刚说过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这才没几天的功夫就要食言不成?你那小金库银钱已是巨多,何必再去从百姓口中抢夺饭食?

    朱由检差点被这个老货给气乐了。

    张至发这番论调是如此的熟悉,江南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代表了:敢情征商税就是征江南百姓的税,在他们眼中,朝廷从江南士绅手中征税便是与民争利,藏富于江南士绅家中便会民富国强。

    “二位阁老言外之意,计征商税会致江南民心不稳?商户既是江南稳定之基石?朕虽久居深宫,但对外界之事亦非一无所知。江南豪商巨贾虽是为数众多,但其总人数所占整个三吴人口却是极少,难道此部分人会因计征商税之事聚众对抗朝廷不成?那朕倒要看看,何人敢有此胆量!朕非不明事理之人,众多商人家产虽丰亦是辛劳所得,朕并不眼红;但众卿有未想过?正是大明承平两百余载之下,此等商人方有安定经营之保障。可稳定之境况从何而来?还不是无数官军将士们用性命换取得来的?若无官军内灭贼寇,外御靼虏,试问这些富商如何安心沟通南北、赚取银钱?若无官军平灭流贼,你自苏杭载了一船货物欲来京贩卖,半道遇见贼寇就会人财两失!朕就想问问,此等之人既然安享他人用性命换取的太平,就不该为之付出应有之义务?”

    朱由检并未直接指出江南士绅之背景,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既然有人为你付出巨大牺牲,那你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回报;这两百余年朝廷并未向你们索取,但不代表你们认为这是心安理得。

    你们说征税会致江南不稳,难道那些整日纸醉金迷的士绅们还敢造反不成?

    王应熊与张至发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原本那一套有效的说辞今日竟然对皇帝毫无用处,看来皇帝是铁了心一定要征税了。

    这可如何是好?加征意味着自己的家族利益会受到不小的损失,长久累积下去,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眼见本该属于自家的银钱被皇帝抢去,不肉疼是不可能的。

    “古之明君向以善于纳谏为荣,凡遇事关国计民生之大事皆悉心听取他人之言,而后从中明辨是非再行决断;圣上之决似有刚愎自用之嫌,对计征商税之恶果并未有清醒之认知!北地所需物资皆需依赖江南供养,倘若江南商户联合罢运,不出月余,必致京师百姓日用匮乏!值此境内人心初定之时,若由此引发不可测之祸端,恐非社稷之福啊!”

    王应熊依然不死心,仍想用极端言论迫使朱由检改变决策。

    “朕甚是好奇,王阁老为何一再出言为江南商户请愿,莫非阁老在其中有何利益纠葛不成?既然户科给事中胡某一心为民,此等忠直之臣不与拔擢的话会显得朕识人不明!传朕谕旨:户科给事中胡某刚正端肃,于言官之位克忠职守,特捡拔其为周王府左长史一职!户科给事中一职暂时空缺,诸卿若有合适人选尽可提出,待有司考察后再行拔擢使用!”

    朱由检憋不住心内之火,在警告过王应熊之后强行下达了指令。

    你们不是一伙的吗?那朕来个杀鸡骇猴,把先跳出来那个小喽啰给收拾了!

    既然给事中动用权利封驳朕的旨意,那就让它空着好了!这种炙手可热的职位有的是人想坐上去,最后当然是谁听朕的话谁坐!

    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一个七品户科给事中,连升四级,直接到了正五品的职位,朕是不是有识人之明?

    小样滴,敢跟朕斗!二十八个藩王现在才没了一家,还剩二十七家,那些王府正五品的左右长史、正六品的审理正使的职位足可以安插八十多名官员进去,不服就来吧,这些职位都是给你们预备的!

    朕非教你等尝尝欲仙欲死的滋味不可!

    王应熊和张至发目瞪口呆。这下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征税没挡得住,还搭上了门下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殿内其余未说话的众臣暗自心惊肉跳的同时,脑子里也在飞快转动,思索自己夹袋中有谁适合这个位卑权重的职位。

    皇帝一反常态,公然指责两名阁老,并且将阁老的马前卒一击致命。这哪是拔擢,这该叫死缓吧?这位胡大可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了,只要今上在位期间,他绝无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温卿,将计征商税之行文即刻下发各省及运河钞关,商税自即日起开始征收!若有抗拒不交者不许由运河运送货物!”

    从江南贩运货物至京城等北地,唯有运河一途最是省力省钱省时。

    你若不想缴税,可以啊,那你走陆路好了。

    这几千里路你雇佣车马人力、沿途打尖住店、路上胥吏盘剥、遇到下雨洪水等等不利因素,再便宜的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就会昂贵无比,人家用船运过来同样的商品比你便宜多多,你觉着还会有人买吗?

    温体仁笑眯眯的出列接旨。

    看到王应熊和张至发两人吃瘪,老温觉着如同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一样舒爽无比。

    “两个蠢货!也不看看是何状况,就敢跳出来和皇上作对!皇上这几年的做派已与原先大为不同,一改此前多疑善变之像,行事更加果决刚厉,大有太祖太宗之风范。老夫在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