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248章

决战第三帝国-第248章

小说: 决战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很难快速前进,如果被困……我们的主力部队就会被包围在狭窄的刻赤半岛内无法脱身,这会给我们集团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上校!”秦川回答:“这个问题……苏联人应该帮我们解决了!”

    “什么意思?”亚当上校疑惑的望着秦川。

    “我相信苏联人的这次进攻不是突然发起的,而是准备了一段时间!”

    “是的,当然!”亚当上校说:“他们当然计划好的!”

    “所以……”秦川说:“你认为他们会做什么准备呢?”

    亚当上校不由“哦”了一声,接着就明白秦川这话的意思了。

    “上尉是对的!”曼施泰因说:“为了能让坦克投入到前线,同时也为了能保证前线的补给,他们会在刻赤半岛上修路!”

    顿了下,曼施泰因就接着说道:“苏联人把三个集团军放在前面,内部数十公里只有一个集团军。只要我们速度足够快,攻击力足够强,就可以沿着他们的补给线一路进攻至刻赤港,我们可能都不需要补给,因为那就是苏联人的补给线,一路上都用不完的燃油、弹药和食物!”

    德军军官们不由纷纷点头,他们当然不会拒绝这个计划,这正是他们一直都期待的闪电战,只是之前找不到发动闪电站的机会而已。

    “干得好,上尉!”曼施泰因对秦川点了点头:“很好的计划!你说得对,我们只想着挡住敌人的进攻,却没看到进攻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我们打不赢这场仗的话,那就是第11集团军和我……太无能了!”

    不知道是谁开始的,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只有秦川自己知道,这功劳其实不能算他的……史上的这一仗苏军也像现在这样发起猛烈的进攻,但德军的防线左右两边不均衡,右翼也就是南面靠海部份是克里木半岛另一个重要的港口弗奥多西亚,所以这里由战斗力强的德第30军驻守。左翼由战斗力差的第42军驻守(注:德第42军主要由罗马尼亚部队组成)。

    于是,战斗自然而然的就发展成了:苏军在左翼势如破竹而在右翼却是寸步难行,两翼交错开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致命的空隙。

    如果苏军是由托尔布欣指挥,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就不会出现,毕竟苏军有太多的兵力可以调动。

    但苏军的克里木方面军的指挥部却是由一个平庸的司令员(科兹洛夫),一个对军事一无所知却又霸道、频频插手干预的政委(梅赫利斯)和一个同样是毫无经验甚至可以说是梅赫利斯的跟屁虫参谋长(韦奇内)组成,于是悲剧无法避免。

第五百七十六章 山地师() 
    作战计划很快就在曼施泰因和一众军官手里完成。

    就像秦川想的那样,计划就是死守弗奥多西亚放弃弗拉季斯拉沃夫卡……也就是第30军寸土不让而第42军步步后撤,同时再把第11集团军里唯一的装甲师也就是第22装甲师调至弗奥多西亚做好突击准备。

    “上校!”会议后曼施泰因又把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叫到了办公室:“有件事我需要征求下你们的意见。”

    “尽管吩咐,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

    曼施泰因扫了秦川一眼,然后说道:“就像上尉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组织一支机动部队直插敌人腹地直至刻赤港。”

    闻言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就明白曼施泰因的意思了。

    果然,接着就听曼施泰因说道:“第一步兵团大量装备P43,这样的火力正是机动部队所需要的。你们知道,苏联人总是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朝我军冲锋,而机动部队又可能遭到来自前方和后方的进攻,所以……”

    曼施泰因说的这些当然是正确的,这支机动部队或者也可以说是穿插部队,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快,因为如果速度不快或者被敌人拦截的话……其结果就会被四面八方赶来的苏军包围接着就会被歼灭。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曼施泰因接着说道:“一旦突击失败,第11集团军将全军覆没,所以我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斯莱因上校没有迟疑,当即就应承了下来:“这是我们的职责,将军!”

    “不,问题恰恰出在这!”曼施泰因说着就给斯莱因上校递上一封电报,说道:“这是来自隆美尔将军的电报,第21装甲师被编入B集团军准备投入哈尔科夫战役,隆美尔将军命令你们马上归建!”

    斯莱因上校不由一愣,接着就回答道:“那么,将军……我们必须服从命令!”

    “是的,我知道!”曼施泰因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有选择的权力,关于命令方面……我会与隆美尔将军沟通!”

    斯莱因上校把目光投往秦川。

    秦川想了想,就挺身回答道:“将军,鉴于目前第11集团军的形势以及克里米亚山脉主要分布在克里木半岛南部,我建议将军能请求一个山地师的增援!”

    秦川这话说的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一来刚才明明说的是第一步兵团是否愿意加入机动部队的问题,现在突然就说起山地师。

    二来,德军第11集团军明明计划乘势反攻,也就是基本不需要增援也不需要防御,秦川却在这时请求一个山地师的增援。

    不过曼施泰因又是何许人也,他当然明白秦川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山地师不是用来防御克里木山脉的,而是为进军高加索山脉做准备的。

    在这方面秦川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第一步兵团什么仗都能打,可以伞降可以登陆可以冲锋……但就是打不了山地战。

    应该说山地师也可以算是特种部队,原因是山地作战不是普通部队能胜任的……在平原地区行军一公里跟在山地上行军一公里是两回事,尤其是地势十分陡峭的高加索山脉,尤其高加索山脉几千米的海拔上头常年积雪,在上面作战那都要有攀登技能才行的。

    另一方面,希特勒想要攻占高加索的企图由来已久……其目的当然是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所以几年前就训练了一批专业的山地师。其中第1、第4山地师就编在南方集团军群的集团军里。另外还有罗马尼亚第1、第4山地师。

    它们的用处就不言而喻了,就是用来为夺取高加索山脉做准备的。

    秦川说的这个请求,实际上就是给曼施泰因一个很好的借口,一个从集团军借用一个山地师的借口。

    曼施泰因愣了一会儿,然后就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上尉,这个建议很好,更何况刻赤半岛东面也有许多山地,我们同样也需要山地师!”

    一听曼施泰因这话秦川就放心了……其实刻赤半岛东面那不能叫山地,只能算是丘陵,海拔最高只有190米的丘陵。

    走出指挥部后,斯莱因上校就说道:“你成功的说服了他,上尉!”

    “不,不是我说服了他!”秦川回答:“而是这次战斗非死即生,或者也可以说……按照我说的那个计划进行,第11集团军要么被苏联人全歼,要么就是包围苏联人取得空前巨大的胜利。而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曼施泰因将军都不需要担心擅自进军高加索的后果!”

    斯莱因上校想了想,然后就点了点头明白了秦川这话的意思:

    如果是前者,也就是第11集团军全军覆没,那么德军根本就打不到塔曼半岛当然也就打不到高加索,所以就不用担心是否违抗命令的问题。

    如果是后者……也就是曼施泰因将军以十余万人的兵力围歼苏军26万人或者使其损失惨重,在这么大的功劳面前希特勒还会追究曼施泰因擅自行动的责任吗?更何况曼施泰因乘胜追击还有可能创造更多、更大的战果。

    秦川想的没错,曼施泰因将军在秦川和斯莱因上校走后,马上就给冯。博克元帅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大意与秦川说的差不多,就是因为德空军将主力调走使第11集团军很难阻挡苏军进攻,又因为克里木半岛南面地形复杂,请求冯。博克元帅增调一个山地师予以增援。

    冯。博克当然也知道德军在克里木半岛的兵力严重不足,他原本就有打算往克里木半岛派出援军,只不过并没有想过要派出精锐的山地师。

    看到曼施泰因这封电报后,冯。博克想了想,认为苏军的反攻已打乱了南方集团军的进攻计划,这就使处于哈尔科夫和克里木半岛中央的集团军只能原地待命,而两头却遭受数倍敌军攻击,也应该派出一些精锐部队帮助其挡住敌人的进攻。

    于是也没多想,就同意了这个请求。

第五百七十七章 格罗德克() 
    第1山地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凌晨就赶到了克里木的苏达克以西并在那里构筑了一道防线……把第1山地师安排在苏达克以西的山地构筑防线是有道理的,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山地师适合在山地作战。其次,就是有他们在苏达西也就是德军的防线后方驻守德第42军的撤退就不至于被苏军一路追杀而变成溃败。

    这种情况如果是对于德军来说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他们的撤退会重重防御、层层阻击。

    问题就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是第42军,一支主要由罗马尼亚士兵组成的部队。

    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石油供给国,但这个国家很长时间都处于摇摆状态,也就是一方面不愿意得罪盟军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得罪德国,直到英、法战败才不得不选边站避免覆灭。

    其实这就是小国的命运,就像瑞士、瑞典等国一样,就算它们生活多富足终归无法成为强国,在大国纷争面前只能是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因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罗马尼亚军队也没有多少作战需求战斗力当然不堪一击。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素质对比苏联军队来说还是略胜一筹……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大约损失了一百万军队,此时的苏军充斥着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兵,而罗马尼亚军队至少还训练过。

    因此,罗马尼亚军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得还算差强人意,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骑兵师为后来增援赶至克里木岛的)互相掩护且战且走一直退到苏达克一带。

    费奥多西亚的情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苏军一批一批的朝德军的防线冲来,又一批批的在防线前倒下……德军几乎都不需要设置地雷、路障或是铁丝网,因为泥泞的道路使苏军的冲锋十分困难。

    秦川曾经到前线附近观察了下交战情况,在他望远镜的光圈里,苏军几乎连前进都十分困难,因为一切都深陷泥泞,坦克在炮火里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却无法前进半步,大炮困在后方由人力推着缓缓前进,因为拖挂大炮的汽车也陷住了。

    那些苏军士兵脸上都带着无奈和茫然,他们任人宰割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或是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他们面前既没有散兵坑,也没有可以藏身的战壕,四面八方毫无遮掩,有的只有德军打去的一片片子弹和一发发炮弹。

    更糟的还是当苏军发起集群式冲锋的时候……或许苏军是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冲过德军的火力网,但这一切显然都是徒劳,因为塞瓦斯托波尔的十余个炮台数十门巨炮已经被德军利用起来并将炮口对准了这里。

    只听一阵“隆隆”有如雷声般的巨响,德军阵地前就爆起一团团冲天的烟雾将正在冲锋的苏军士兵完全淹没。

    硝烟散尽时,就看到鲜红的泥土上横七竖八以各种姿势躺着的苏军士兵尸体以及残肢断臂,这其中甚至还有许多人已经被炸成了碎块不知道所踪了。

    苏联军队这样的进攻当然是愚蠢的,他们除了消耗德军的弹药外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

    但这却并不是那些苏军士兵们的错。

    不难想像,苏军指挥层里肯定又在上演着谏言但却又被梅赫利斯无权的拒绝甚至直接撤职的一幕,其结果就是苏军还是不得不一个个像是上刑场一样踩着战友的尸体往前冲。

    这些不需要秦川关心,秦川需要关心的就是左翼的苏军已经突进前伸了5到6公里,而在费奥多西亚面前只会强攻的苏军因为死伤惨重一时半会人员又无法补充上来,于是就在左翼第47集团军与右翼第51集团军中间拉开了一个宽2公里长的空隙。

    “机会来了!”曼施泰因望向秦川:“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上尉。你的分析比气象专家的天气预报准确多了。”

    “我在非洲打过仗,将军!”秦川说:“那里的非洲人更相信神明,所以在他们的军队里都有巫医,每场战斗开始前,巫医都会代表神明告诉他们这场仗会赢还是会输!”

    “嗯哼,然后呢?”曼施泰因问。

    “你或许可以问问我,这场仗会赢还是会输!”秦川说。

    曼施泰因愣了下,然后就哈哈笑了起来,并排着秦川的肩膀说道:“很有趣的笑话,上尉,你很幽默!”

    这是个冷笑话,但曼施泰因这种较为传统而又带着贵族气息的人却偏偏喜欢这类笑话。

    “但是现在!”曼施泰因接着说道:“我不需要问你这个‘巫医’了,我相信我们会赢得这场战役,就算我们没能到达终点,但我们的精神也一定能占领刻赤港!”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这话的意思,他打算亲自带领这支机动部队实施突击。

    曼施泰因话里的“精神”,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对全军士气的激励。

    这支机动部队一共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

    德第30军共有三个师:第28猎兵师、第50步兵师和第132步兵师。

    曼施泰因将第28猎兵师及第50步兵师及第22装甲师编在一起组成了机动部队……其中猎兵师指的就是轻装快速机动的步兵,装备有许多边三轮和汽车。

    其实第50步兵师也差不多,因为曼施泰因在这段时间收罗了所有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还临时从罗马尼亚骑兵师那征调了一千匹战马。

    剩下的第132步兵师就被安排在费奥多西亚继续牵制德军。

    曼施泰因还为这支机动部队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