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铁骨 >

第717章

大明铁骨-第717章

小说: 大明铁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情于法,那些汉奸也好,建奴也罢,杀了他们,确实可以解民恨!”

    身在兰州的李定国,在得知于星星峡俘虏了近7000俘虏后,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杀他们呢?”

    张孝武不解的看着指挥使,他是主张杀俘的。

    “没有任何人,会觉得我们这么做不对,而且陛下,对汉奸的态度,你也是知道的,至于建奴,当年陛下可是在黄河边下筑过京观,就是现在,京观仍然还在那里”

    用敌人的脑袋筑京观,在史书上屡见不鲜,陛下也筑过京观,而且在京畿道还有纪念公园,就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以血还血。

    “我知道,以血还血是好,可是”

    低头于黄河边踱着步,李定国有些无奈的说道。

    “可是,我们也需要劳力啊,你想想,咱们这一路上往西域推进,靠什么?靠部队,更要靠铁路,没有铁路,咱们就是寸步难行,与其杀了他们,还不如拿他们当劳力使,况且,这些劳力又不需要工钱,只要让他们吃饱饭就行了。”

    然后他又继续说道。

    “而且,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告诉建奴,我们可以放他们一条生路,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顽抗到底,毕竟,顽抗到底的话,最后我们的伤亡肯定会增加。”

    “只有死了的建奴,才是好的建奴。”

    看着指挥使,张孝武道出了陛下多年前的叮嘱。

    “放他们一条生路,确实可以尽快收复西域,可是,留下他们,于大明来说,却是隐患!”

    与过去一味讲究仁义不同,对于经历过清虏杀戮的人们来说,他们更赞同“放虎归山,后患无穷”的说法,所以才要“斩草除根”。

    “留下他们,不等于放虎归山。”

    摇摇头,李定国沉声说道。

    “修铁路同样也会死人,修完了铁路,可以让他们去挖煤,总之,就是拿他们当苦役使,一年、两年,十年,十几年后,能活下来的还有几个?”

    但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他的这个想法,对于指挥使的解释,张孝武只是无奈的笑道。

    “天下人对建奴,皆是除之后快,这样的软刀子,恐怕没有人会喜欢的!”

    作为下属,张孝武只能如此提醒着他,至于其它,已经不是他所能干涉的了,毕竟指挥使已经决定了。

    “我知道,”

    无奈的苦笑道,李定国长叹道。

    “这么多年,死了多少人?死的人太多了,即便是他们他们或许是汉奸,可总归,哎,人越老,这就越优柔寡断吧!”

    一声长叹后,李定国默默的沿着黄河走着,他偶尔的会弯腰从地上捡拾些石片,试图在河上打出几个水飘,但最后却没有打起任何水飘。

    最后,李定国默默的坐在那里,凝视着面前的黄河

    

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 
事实上,对于大明帝国的民众来说,发生在西北的这场战事,甚至都没有掀起什么风浪来,尽管结果是是让人欢喜的。尽管在不到一个月内,就夺取了星星峡、哈密,迫使的清军十万大军北撤。

    搁任何朝代,这都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可是在兴乾十八年这场战事,于大明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至于如何处置俘虏等细节性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关心。

    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满清给予他们带来的痛苦,很多时候,犹如噩梦一般的经历,人们会选择性的遗忘,有关异族入侵的惨痛记忆,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回忆的,毕竟那一切都意味着痛苦。

    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遗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他们都相信,大明现在是不可战胜的。在西域连连大捷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完全不出乎他们的意料,那些人原本就是天朝的手下败将,现在又败了,又有什么新鲜的。

    于是乎,尽管各大报纸之上都陆续刊登了西域的战事新闻,但是民间对战士新闻的关注程度却远不比当年的西征,因为那个时候,收复的是国土,而现在……西域,不过只是一片荒凉的大漠。

    甚至于还有人在那里质疑,甚至还有人公开宣称——进攻西域的是得不尝失的,那里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根本就不值得朝廷大动干戈。

    尤其是当人们知道,在西北每修建一里铁路,需要花费7500两银子,而且需要再修建不少于六千里铁路时,所有人都被庞大的开支给惊呆了。估且不说未来几年内亿万两的军费开支,几千万两银子修的铁路,就那么横卧在沙漠上,如此这样的“浪费”,自然不为百姓所喜,毕竟,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没有铁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进攻西域值得吗?

    如此局势之下,从西域传来的大捷声自然也就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吸引人眼球了。各种相关的质疑之声音也是随着大捷此起彼伏。

    面对民间咄咄逼人的态度,五军都督府当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日清晨,兵部尚书的马车照例在皇城的宫门前停了下来。随着车门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孝文缓缓地走下了马车。显然目前来自于民间那股无形的压力,让这位刚刚晋为兵部尚书的将军憔悴了不少。

    他刚一下车,碰巧迎面就遇上了同样刚刚抵宫门五军都督府右督张金生。虽说张金生的表情向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紧锁的眉头,却显示出他同样也很烦燥。

    “见达右督。”

    张孝文照例礼貌的招呼道。

    “张尚书。”

    张金生随口回应道。尽管他们两人看似平静,可实际上,他们两人之间却充斥着种种矛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张孝文一直觉得张金生尸位素餐多年,两人在都督府时,因为人事等问题发生诸多冲突,最后甚至就连张孝文任兵部尚书,也是被“踢”出来的。

    不过,共同的问题,现在倒让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一些。毕竟,他们知道,现在军方正面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他们同心协力渡过难关,但一时间却又都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就这样他们两人沉默着一同进入的皇城。直到快要接近武成阁的时候,张孝文才开口道。

    “现在西征军的进展如何?是继续进攻,还是暂时止哈密?这次内地的事情不会影响到西征吧。”

    “西征是陛下当年制定的国策,我们与建奴,血海深仇,有我无他,不杀尽建奴,绝不还师。”

    张金生用着官方式的回答道。

    “咳,话虽如此。可谁知道,现在老百姓的眼里只盯着西征要花多少钱,他们总觉得的那么多铁路应该先修在内地,而不是鸟不拉屎的西域,全然不顾大局啊。”张孝文苦笑着摇头说道。

    “最近,我收到不少信,都是指责我们擅挑边事,靡费粮饷……”

    “百姓如何看待战事,不是五军都督府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须保证最后实现陛下的意愿就行,大明官军是皇家之军,百姓说三道四与我何干?我等守边卫民,百姓不知感激,反倒如此埋怨,待到建奴被全歼时,待我等凯旋时,百姓只需知道大明得胜就行了。”

    张金生冷冰冰的说道。他的回答让,张孝文立即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百姓的情绪总需要考虑的……”

    正想继续说下去,却不想武成阁外内宫女官已然上前传令道。

    “陛下有旨,宣张金生、张孝文两位将军觐见。”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暖阁之中张金生与张孝文双双持笏行礼道。但两人眼角的余光都无一例外地扫向了在垂首站于阁中的熊赐履,两人的眉头无不是一皱。

    熊赐履是鸿胪寺的鸿胪卿,专司外交,难道说陛下想要通过外交解决西域?

    这个想法,让他们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谁都没有出言询问。正当两人在心中暗自纳闷,甚至暗自警惕,思索着一会如何反驳陛下,把外交解决的想法从陛下的心头打消时之际,熊赐履倒是先向龙椅上的陛下揖礼道。

    “陛下,那臣就先回去了。”

    “恩,相关事宜爱卿就视情况而定吧。”

    朱明忠颔首嘱咐道。

    眼看着熊赐履退出了武成阁,张孝文当即便向陛下直接询问道。

    “陛下,难道鸿胪寺准确于外交渠道解决西域问题?”

    因为不承认满清,所以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大清”或者“满清”,至于轻蔑的“奴”

    也懒得使用,所以往往都是用“西域”作为代称。

    “你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啊。”

    朱明忠哈哈笑道。

    “鸿胪寺收到了一个消息,奴酋派来了秘使,希望与我们进行谈判,其表示为两国交好,他们可以让出西域。”

    “没想到那酋首倒是果断,咱们这边刚一进攻,他就已经看出来,自己不是咱们的对手了。不过,这次他们能搭上鸿胪寺这条线,倒出乎臣的意料。”

    张孝文眉头一皱戏谑道。

    在他看来这一次,鸿胪寺居然能绕开军方直接与满清取得联系,完全超出了军方的控制范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尽管鸿胪寺是负责外交的机构不假,而且鸿胪寺已经设立了不少领馆。

    可是满清并不是国家,鸿胪寺不应该与他们直接联系,即便是联系也应该是在军方的主导下,所以他很不高兴。他不高兴,张金生更不高兴,毕竟有人把手伸过了界。

    “陛下,鸿胪寺身为我大明外交机构,居然不顾朝廷各部权责,擅自与叛奴接洽,实在胆大包天,请陛下追究鸿胪寺责任!”

    一开口,张金生就咬住了鸿胪寺的越权,鸿胪寺负责外交不假,可满清……是叛奴,轮不到鸿胪寺去过问这些问题。

    “这次,也不能怪鸿胪寺。”

    朱明忠摇头说道。

    “这次鸿胪寺之所以插手此事,并不是满清派来了秘使,而是因为满清的秘使通过的其它渠道来到了中都,进了鸿胪寺!”

    “其它渠道?”

    两人不解的看着陛下,有秘使来到中都没什么,但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鸿胪寺,却有些稀罕。

    “建奴的秘使是混在萨法维使团中的!”

    随口解开了他们的疑惑,朱明忠又解释道。

    “萨法维之所以会答应建奴,为其派出秘使提供方便,是因为建奴对布拉汗的占领,解除了他们北部的威胁,所以,当建奴提出以萨法维的名义派出使团来中都时,萨法维的苏莱曼一世就立即同意了。”

    萨法维就是波斯,也就是伊朗,尽管满清一路打到了波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却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按照朱明忠的设想,他希望这把刀一路向南,杀到天方教的老家,最终解决天方教的问题。

    只不过满清的秘使混在萨法维使团中,确实不在意料之中。而且满清表现出来的“诚意”,也几乎了意料。

    “所以,他们的秘使才有机会接触鸿胪寺,等到发现时,鸿胪寺就不得不接下他们的秘信了。”

    “陛下,以臣看来,那满清即便是想要和谈,也不过只是缓兵之计,现在我军在西域进军顺利,最多三至五年,就可以解决西域问题。”

    张金生立即表明了态度,他并没有说反对通过外交解决,但也没有说赞同,而只是强调着军事解决。

    “陛下,臣以来,最多四年就可以解决问题,无须放虎归山!”

    无论有再多的冲突,面对共同的问题,军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张孝文当然站在军方的立场上。

    “陛下,即便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西域,但是也等于承认了建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张孝文又提醒道。

    “所以,臣以为,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西域问题才符合大明的长久利益!”

第306章 立场(求支持,求月票)() 
两名军方的高官所站的是什么立场?

    可以肯定的是站在军方的立场上,正像文官会站在文官的立场上一样,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倾向。

    军方为什么支持军事解决,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军功!

    只有战争才会带来的军功。

    而军功对于军事将领而言,无疑是更具诱惑,尤其是那些距离封爵只差临门一脚的镇总兵。

    五年前,大明的兵制进行了调整,改变了以营作为常备作战单位的体制,改为规模更大的镇作为常备单位,这一体制的改变是出于作战的需要,而许多“镇总兵”往往都是未获得封爵的将领,他们自然希望战事扩大。希望通过军功获得封爵。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就只差了那么一点。

    而军方内部显然已经达成共识,在过去的三年间——也就是朱明忠授意西征军随时伺机夺取星星峡,掌握进入西域通道的那天起,一批镇总兵被调到西北,他们无一例外就是距离封爵只差临门一脚。

    但凡是群体都有自己的私心,阶级都有自己的倾向。对此,作为皇帝的朱明忠,也只能保持沉默,即便是作为皇帝,作为独、裁者,对于这种刻意安排,他也只能视若无睹。

    每一个群体都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而皇帝就是利益的分配者。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谨慎的维持着文武平衡的朱明忠,尽管颇为无奈,但有时候也只能追波逐流。

    “陛下,之所以不能够与建奴进行谈判,并不仅仅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让周边番蛮知道,犯我汉威者,虽远必诛,害我百姓者,纵是天涯海角,亦绝不放过!”

    见陛下沉默不语,张金生强调着另一个观点。

    “如此,才能让番蛮自此之后,再也不敢犯我大明!”

    事实上,最初,这个观点是从陛下的那里传出的,但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在张金生看来,十八年,足以弥补民众的创伤,让他们忘记异族入侵的惨痛教训,十八年前,没有任何人敢明目张明的讨论和谈,可是现在,却有人在报纸上肆无忌惮的讨论,进军西域并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甚至指责军队的进军,更多的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