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70章

崛起军工-第170章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学仪器分厂也是一样,尽管柏毅带回来的德国专家中并没有专门从事军用光学仪器的专家,但却有一个曾经供职于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光学公司的车间工艺师。

    他的名字叫做列奥艾勒格,准确的说他并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只是二战期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所以国籍上被标明为德国。

    此君属于正义感十足的人,当汹涌的苏军冲进施华洛世奇位于维也纳近郊的光学制造工厂搬运机械设备时,其他人都选择沉默,只有艾勒格站出来,指责苏军的行为与纳!粹无异!

    将战胜国的苏联比作纳!粹,简直跟指着苏联人鼻子骂娘没什么区别,于是艾勒格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直接跟着那批拆卸的光学设备一起运往苏联。

    只不过最后设备留在了环境优渥的白俄罗斯,而艾勒格本人却被直接投入西伯利亚集中营。

    本来柏毅对艾勒格这个车间层级的小技术员并不感兴趣,所以规划名单时并没有将艾勒格名字纳进去,但那位深谋远虑的卡尔博士却力主将这个人带上,当柏毅问其原因时,卡尔博士只说了一句话,柏毅二话不说直接打消原来的念头:

    “列奥艾勒格尽管不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但却是经验丰富的好工人,德国在二战末期所开发的‘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其工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列奥艾勒格却是为数不多能够掌握整个‘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工艺流程的人”

    柏毅尽管对光学设备涉猎不多,但却对“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却是知之甚详,要知道这可是前世搞军事装备之人课堂上必学的基础装备,那便是在二战末期德军装备的,堪称夜视鼻祖的“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

    正是靠着这款装备,德军装甲部队得意在夜间所向披靡,杀得东西两线盟军是苦不堪言,直至战后也是不可多得的先进装备,以至于战后美苏两国纷纷仿制,从而形成第一代夜视系统。

    而如今一个能够掌握这套系统生产制造全部工业流程的人就在自己面前,柏毅直觉艾勒格比什么专家都金贵,毕竟专家的理论突出但对生产方面助力并不大,但懂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制造的艾勒格就不一样,他能直接就脑中的东西毫无阻滞的转化为生产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艾勒格才是柏毅最需要的,因为当下的中国缺的恰恰是生产技术的提升

第三百六十章 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正因为如此,艾勒格来到白云厂后,尽管同斯图腾贝格等人一样,成为事实上的“教书匠”,但不同的是,沉默寡言艾勒格的课堂并没有放在教室,而设在了白云厂光学仪器分厂的车间之中,至于教案正是德国“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全套制造工艺流程。

    或许对别人来说,就算清楚“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的制造情况,但想要完整的展示出来也是困难重重,不说别的,光机械设备这一项就能让90%的人望洋兴叹。

    但艾勒格并没有这种望洋兴叹的感觉,反而觉得异常亲切,哪怕光学仪器分厂的厂房车间狭小异常,他还是有种回家般的感觉。

    无他,只因为那一台台刻印着施华洛世奇天鹅标志的机器设备。

    因为那正是他曾经为之保护的设备,尽管大部分早已被拆成了零件,但依稀能感觉到他当年留下的汗水与印记,于是见到这些设备的那一刻,艾勒格哭了,像极了月子里的娃,将这么多年的囚禁悲苦统统化作泪水倾泻出去。

    但从第二天起,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将那8名光学专业高材生当做自己的中国徒弟,带着他们用更加专业的姿态重新向着光学制造更高层次迈进

    于是用于红外成像的重要介质硫化铅被制造出来了;更好的镜片材料技术瓶颈被突破了更多的光学生产设备被组装出来了

    当远在平壤的柏毅看着陈耀阳信中有关近期有关光学仪器分厂的进步情况时,他便已经断定,中国版的“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已然呼之欲出。

    也正因为如此,柏毅在防空探照灯无法配备列车防空高炮系统的情况下,信心十足的提出利用红外夜视系统,因为他坚信如今的白云厂光学仪器分厂已经有能力造出这套夜战利器!

    而事实上白云厂光学仪器分厂也并没有让柏毅失望,在接到柏毅的加急电报后,白云厂光学仪器分厂即刻便将这段时间来的技术积累完全爆发出来,不但在第一时间仿制出二战末期德国“食雀鹰”红外夜视系统。

    而且还在其基础上,结合防空作战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其大大拓展夜间观察能力,反应速度也成倍提高,更关键的是可以融入到当下装备广泛的机械式防空指挥仪上的光学测距系统当中。

    正因为如此,当柏毅接到这批红外夜视系统后,只按照说明书上的介绍便很快安装到列车防空高炮系统的机械式防空指挥仪上,作战时,只需搬动切换开关,其他的操作与以往的别无二致,可以说是既简单又方便。

    当然这些幕后的细节,宋天明了解的并不多,他只知道,眼下他有个能在夜间看到将近1200米的神奇,一件堪比杀手锏的好东西!

    这对指挥作战的宋天明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他看了看正中央的那块十英寸的雷达显示屏,几个波浪图形不断晃动,但却没有明显的动作变化,说明50公里外的机群还没有明显的异动,至于刚刚发动航空火箭弹攻击的那帮家伙

    宋天明在面前的航空地图上用铅笔点了几个坐标点,进而与一旁的航空对照表的数据一比照,旋即眉头微微一皱,这才对着唇下的指挥通话器沉声说道:“各单位继续提高警惕,打下刚才的螺旋桨飞机算不得什么,揍下来接下来的喷气式战机才是真英雄!”

    喷气式战机,无论速度还是机动性比之螺旋桨战机不知强出多少倍,正因为如此,对喷气式战机的防空作战的难度较之螺旋桨战机也是呈几何倍数提升,这一点宋天明知道,作为第五航空联队指挥官的亨廷格上校自然也知道。

    对于科特指挥的a—1攻击机群的惨败亨廷格是心痛的,得知中国军队可能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他也是震惊的,若是换做其他人,面对这样的损失和强悍的对手,避其锋芒或许是上上之选。

    不管怎么说,为了这一次夜战,第五航空联队可谓是精锐尽出,就拿刚刚损失的科特攻击群来说,所属飞行员无不是身经百战的王牌,随便拎出来都是第五航空联队中响当当的人物,可没想到就这么说损失就损失了。

    就算美国国内的航空教育十分先进,后备飞行员一抓一大把,但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要知道那都是不可多得的老鸟,航空联队的骨干。

    然而与之相比,对手强悍战力才是最令人恐惧的,无线电近炸引信,这种被美军视若珍宝的二战神奇竟然出现在中国的防空部队中,这本身就是一件石破惊天的大事件,因为这极有可能改变美军航空兵在朝鲜的战略态势。

    更重要是的,中国的这种拥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事绝不是个孤立事件,其背后必然有苏联人的支持,不然就凭着中国那点比破烂还烂的家当,又怎么可能搞得出来无线电近炸引信?

    而这又对美苏冷战产生极具不确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信息实在太多,太劲爆,是应该回到基地好好消化消化!

    不过亨廷格之所以被称为美国空军未来的顶梁柱,自然不是人云亦云之辈,或许在他人眼里看到的是不可承受的损失,强悍的敌人乃至不可测的未来冷战格局。

    但在亨廷格眼中却另一种简单直接的结论,那便是这一批中国军队后勤物资必然极其重要,哪怕不是什么改变真正走向的秘密武器,那也绝对是影响前线战争胜负的关键。

    别人不知道但亨廷格这位研究空战近二十年的资深战术专家可是很清楚,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东西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出来却是十分的困难,也就是美国这样雄霸世界的超级工业强国,才能将其批量装备到部队。

    换做另外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实现大规模装备,哪怕是强大如苏联也不可能,既然苏联都无法批量装备,作为其资助国的中国自然就更不可能,可是现在他却遇到了一个装备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中国列车组。

    说明什么?

    自然是中国军队的列车内有着值得无线电近炸引信这种高价值装备值得保护的东西,是以亨廷格上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支中国后勤列车通过自己的封锁,哪怕是他判断错误,也要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

    正因为如此,他没有下令返航,而是重新调整攻击战术,准备由此将这支难啃的中国后勤部队彻底消灭在这漆黑的夜幕之下

第三百六十一章 “佩刀”出鞘:凶猛的F—86() 
亨廷格的战术调整很简单,既然A—1攻击机只能进行近距离的俯冲轰炸,索性就暂停剩余A—1攻击机的进攻行动,将接下来打击任务交给负责护航的F—86“佩刀”战斗机。

    是的,就是名为“佩刀”的F—86!

    它的确是一款跟米格—15齐名的优秀战斗机,按道理它的目标应该在苍穹之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F—86除了机头那六挺用于空战的12。7mm勃朗宁机枪之外,机翼下方还能挂载2000磅重的其他装备。

    可以是用于俯冲攻击的炸弹,也可以是延长航程的副油箱,而此次随亨廷格执行夜间空袭任务的F—86所加挂的既不是对地攻击炸弹,也不是副油箱,而是分布在两具四联装火箭发射巢的8枚航空火箭弹。

    这种被称为MK—12的火箭弹原本是用来执行近距离空战的,毕竟F—86所配备的六挺12。7mm勃朗宁机枪的威力相较于配备了一门37mm航炮和两门23mm航炮的米格—15显得太过薄弱。

    人家一发23mm航炮炮弹就能让它重创;要是挨上两枚直接就可以跟大地来一次亲密接触;若是人品爆发的被37mm航炮炮弹咬住,那就可以恭喜那位驾驶F—86的仁兄,可以抛开人间的种种烦恼,提前接受上帝他老人家的召见。

    反观F—86这边,往往子弹打光了也没见到几架被击落了,击伤的倒是不少,可过不了几天人家地勤修吧修吧就又上来找它算账了,无奈之下,美国人只能另辟蹊径,将德国二战后期利用航空火箭攻击敌机的技术直接拿过来,搞出这套所谓的MK—12航空火箭弹。

    还别说,MK—12航空火箭弹装备F—86后空战威力瞬时提高几个倍数,如此美国空军飞行员也有了一发入魂的利器。

    然而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款本来用于空战的航空火箭弹,在实战当中却令美军飞行员找到另外一个更具杀伤效果的使用方式,那便是对地攻击!

    因为MK—12航空火箭弹弹头上所配备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不但能在接近飞机的一刹那自动炸开,攻击来袭敌机,同样也能够在靠近地面几米的高度上直接引爆,令无数的杀伤破片犹如天女散花般扑向敌方目标。

    其对目标的伤害程度十分显著,尤其是像志愿军这种缺乏装甲防护的轻步兵有生力量的打击效果格外突出,是以美国空军的F—86在朝鲜上空执行任务时通常都会带上两个四联装MK—12航空火箭弹。

    就算不用于空战,只要逮到合适的地面目标,便会如饿狼般扑过去,将机翼下的火箭弹化作凶狠的狼爪,直至把目标撕烂为止!

    此次虽亨廷特出征的8架F—86战斗机就是采取这样的配置,本来按照亨廷格的作战计划,这8架F—86战斗机除了负责护航外,还有着事后补刀的任务,毕竟那些个火箭弹对遭受重创的中国后勤部队还是有着极大杀伤功效的。

    可是现在,随着科特攻击机群的失利,亨廷格不得不把这把断后的“佩刀”提早闪亮出鞘,因为他不单单看中配备喷气式发动机的F—86超强的机动性能,更看重所加挂的MK—12航空火箭弹的射程。

    先前的惨败的确是让亨廷格意想不到,但很快他便领静下来,旋即迅速总结出几个失利原因,轻敌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采用大范围照明弹辅助,A—1攻击机近距俯冲轰炸的战术打击方式。

    这套战术对付以往只配备普通高炮炮弹的中国后勤部队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但要是对上装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炮部队那无异于是去送死,要知道那一发发凌空引爆的炮弹会组成令魔鬼都感到恐怖的密实弹幕。

    闯入其中战机要是毫发无伤,那才是真的见了上帝了!

    所以近距俯冲轰炸自然不可取,当然亨廷格可以选择利用B—26轰炸实施高空临空轰炸,只不过这种方式安全是安全,准确率却小得可怜,尤其是夜间对几列在天上看上去跟几只小爬虫差不多大小的目标实施投弹攻击,其命中程度完全是靠人品。

    想来想去还只有射程超过1000米的MK—12火箭弹和机动性超强的F—86组合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因为亨廷格透过先前的攻击行动发现,被击落的A—1攻击机全部位于照明弹的光亮区内。

    也就是说,照明弹的光亮不但为己方指示了目标,同样也让敌方看清楚自己的攻击方向,由此才会遭受那般重大的损失。

    而如果将战机的攻击位置放在照明弹的光罩范围之外,连夜间防空追基本的防空探照灯都未曾装备的中国后勤部队能有什么反应?

    刚刚利用航空火箭弹进行试探性攻击的那架唯一配备航空火箭弹的A—1攻击机已经给出了亨廷格想要的答案,那便是毫无反应,既然如此那还用说什么?直接挥出“佩刀”朝着中国人的脖子砍下去就是了。

    于是亨廷格毫不犹豫的拿起指挥通话器毫不客气的命令道:“艾德森,废话我也不多说了,刚才的试探性攻击你也看到了,按我说的,照明弹1000码关照半径之外发射航空火箭弹,旋即立即拉高爬升,进入高空,你要知道,在你当面的中国人是厉害,但却是十足十的夜盲症患者和睁眼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