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48章

崛起军工-第148章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其中的端倪。

    然而在工业方面刚刚起步的中国却远没有这份能力,苏联能够在同一时间研发四个不同型号的航空发动机,中国举全国之力也不过勉强完成一个型号,如此之下,在得到一个先进型号图纸和样品后必然会一头扎进去,旋即蒙眼狂奔,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不小的进展,可从宏观角度,却很容易走入一天难以回转的弯路。

    正因为如此,柏毅并不反对引进RD—9发动机,但他必须提醒总后首长,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清晰明了的发展战略,于是柏毅很诚恳的点点头:“RD—9发动机是个好东西,轴流式,单轴,带加力燃烧室,可以说都是当今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沿。

    如果能啃下这些东西,我相信咱们国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必然能积累下众多宝贵的经验,可关键是怎么啃?”

    “当然是一口一口的啃!”总后首长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我知道RD—9发动机对咱们国家来说,在技术上的确高了些,也清楚苏联人给这么高的东西,是有着看笑话的心思!但我相信,咱们国内的专家们绝不会让他们看笑话,一年不行,咱们就是五年,五年不行那就十年,既然咱们能坚持八年抗战,难道为了个航空发动机就不能闷头熬出来?我就真不信,没有下苦功夫弄不出来的东西!”

    总后首长一番话说得可谓是掷地有声,说真的,如果柏毅不是清楚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走得那些弯路,真的会每个毛孔张开,热血沸腾的不要不要的,可事实上却是,从最基本的涡喷5,到一路仿制的涡喷6、涡喷7、涡喷13……

    中国最初的航空发动机道路走的时候是苏联一对一的单一型号发展之路,即单独的机型配属单独的航空发动机,尽管培养的一大批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队伍,但也造成了资源消耗巨大,发展思路不明,毫无继承发展可言。

    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涡扇6发动机研制当中集中的暴露出来,以至于整个过程在保守与追新之间反反复复,加之整体战略不明,导致一路磕磕绊绊,最终在配套机型下马之后,也就不了了之,黯然下马。

    直至90年代,中国也没有逃离战略不明的桎梏,尽管当时已经上马“昆仑”涡扇发动机项目,但依然是对英国“斯贝”涡扇发动机的仿制项目,而且还是为“飞豹”配套的一机一型的结果,即便如此其命运还是一波三折。

    至于为歼—10配套的自主发现型,却因为种种原因无奈下马,最后不得已只能转向购买俄罗斯的AL—31F涡扇发动机,直到21世纪10年代,中国才在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中摸索出一套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战略,而后才丢掉仿制的拐棍,真正的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

    正因为知道中国这一路磕磕绊绊的发展历程,柏毅没有被总后首长的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搞得激昂澎湃,反而是皱了皱眉头,轻声的问了句:“那……下个型号怎么办?”

第三百一十二章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战略(下)() 
总后首长闻言怔了一下,但依旧有些不服气:“下个型号怎么办?有了这个型号为基础,掌握了技术,锻炼了队伍,自然好办!”

    “飞机分轰炸机,强击机,截击机,歼击机,难道我们每个飞机型号都要配一款专门的航空发动机?更何况如今战机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从螺旋桨战机驰骋天际到如今的喷气式战机包打天下,才几个年头?谁敢说几年后战机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会是怎样个高度?所以,首长,咱们真得好好想想,这个全新的工业门类该怎么走!”

    柏毅的话有点冲,但他就是这么个人,平时的时候得过且过,甚至极怕麻烦,可一旦认真便像换了个人,有一说一绝不顾及,哪怕是在领导面前也是如此,总后首长跟柏毅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到,自然是清楚这家伙的脾性。

    非但没觉得柏毅做得出格,反倒是认为这才是一个技术工作者应该有的求实态度,要知道他们领导层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可是比柏毅的话更冲,更直白,结果却是令党内更团结,工作更热情。

    至于那些小肚鸡肠,无容人之量的人,早就被整风的大潮清除干净了,是以总后首长听了柏毅的话并没有在意态度上的问题,反倒是皱着眉头思考起柏毅的话来,说实话,对于何时能将RD—9发动机的技术吃透,总后首长心里也没底。

    毕竟如今的中国连活塞式航空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更别说技术难度更大的喷气式发动机了,之所以抱着仿制RD—9发动机心思不放,可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而是觉得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工业?

    是以当他得知苏联准备提供RD—9发动机后,可谓是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起步的最好机会,以至于没等跟苏联签订协议,便已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组建航空发动机工业的相关报告。

    为此中央极为重视,已经开始召集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进行先期的筹备工作,按照总后首长原定的设想,航空发动机尽管更为精密,然而本质上跟枪支弹药没什么区别,只要将架构建起来,便可迅速发展壮大。

    但听柏毅这么一说,总后首长忽然意识到,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似乎并不简单,若是在几个月之前,总后首长或许不会犹豫,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先围绕RD—9发动机建立航空动力研究所,随后分散配置配套生产厂,同时吸收苏联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先进经验,最终建立一整套航空动力生产体系。

    可他发现,自从柏毅在西伯利亚接触了被俘的德国专家后,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特别是在军工发展的战略方面,有着及其独到和精准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从此次莫斯科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见微知著,更是从两人先前的往来信件当中就已经被总后首长关注到。

    正因为如此,总后首长相信,柏毅一定是从战败的德国专家哪里获得了具有宏观性质的军工发展思想,不然又如何解释柏毅那些条理分明的军工发展思路呢?念及此处,总后首长便不得不认真起来,因为他很清楚,二战时的德国可是喷气式发动机领域的执牛耳者,尽管最后战败,但相关的经验教训也必然会让中国受益良多。

    于是沉吟了一下,方才点点头:“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柏毅并不知道总后首长已经将他前世的航发发展战略就这么胡乱的扣在德国人头上,见其松了口,哪还顾得了其他,赶紧将国内的航发研发的既定思路扭转过来才是王道,所以柏毅连忙回应道:“我的办法就是一句话:以点带面,抓住重心!”

    “以点带面,抓住中心?”总后首长蹙了下眉头,疑惑的呢喃着,而柏毅却坚定的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以点带面,抓住重心!以点带面很好理解,跟50式自动步枪的发展思路一样,以型号带动整个工业产业链的提升,航空发动机也是一样,而且更为高端;

    先不说数百台的精密机床、专用试验设备,单就用于喷气式发动机轮盘锻造的大型水压机,就是咱们当下需要弥补的空白,而这种大型水压机更是特种制造方面必不可缺的核心设备。”

    顿了一下,柏毅接着说道:“更何况还有高温合金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精密仪器加工,合成组装等等十多个门类的空白需要我们一一填补,可以说,一台航空发动机所带动的相关产业,远远超过50式自动步枪和无坐力火炮两者加一起还有多,意义也更为深远!”

    总后首长点了点头:“那抓住重心呢?”

    “所谓抓住重心,顾名思义,就是要抓住航发的技术核心,喷气式发动机,特别是轴流式喷气发动机的核心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那便是压气机、燃烧室以及压力涡轮,三者组合在一起,我称作为核心机!”

    “核心机?”

    总后首长看着柏毅用钢笔画出的一副发动机核心机的草图,疑惑的挤了挤眉头,显然哪怕是以总后首长的见多识广,也从没听说过航空发动机还有这么个东西,不过这对在前世天天见到这个名词的柏毅却熟悉的紧,当下颇有信心的接着说道:“只要是喷气式发动机,都具备这三个要素,也就是说都必须有核心机才能运转正常,而一款航发的性能优劣也跟核心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将核心机搞得好,不但能够生产出高性能的军用发动机,稍微改动下,便能成为不错的民用发动机,未来技术成熟,应用到军舰、坦克、乃至发电、石油冶炼加工等领域不过是改变下外部的配套结构而已,不说是手到擒来,也必将是方便简洁……”

    总后首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满眼不可思议的盯着柏毅:“你确定所说的是航空发动机,而不是会七十二变的孙猴子?”

第三百一十三章 坑神的自我修养(上)() 
总后首长的惊讶绝对不是装的,在他的印象里,发动机这东西,除了基本原理可以通用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产品一个型号,无论是天上的飞机,地上跑的坦克,还是水里游的军舰无不如此。

    就没听说过造出一件东西,能海陆空全部通用的,那是什么?科幻小说,神话故事,异想天开,不然人家苏联军工产业那么发达,怎么还搞一产品一型号?干脆直接上个万能产品,也免得专用生产线建得连自己都数不清,金钱更是烧得没完没了。

    于是总后首长意味深长的看着柏毅,目光中流露出的疑惑,不解,微微的愕然,都在无声的重复着一句话:你说得真是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战略?不会是远征星辰大海的科幻故事吧!

    柏毅脆弱的小心脏突的狠狠缩了一下,他没想到之前从善如流的总后首长竟然对他有了怀疑,难道自己说错了吗?这一刻柏毅突然有种实话实说的冲动,您老不是不信嘛,那就去看看美国通用的GE—9核心机吧!

    正是有了它的存在,美国的F—15和F—16战斗机有了F110系列军用发动;B—1B和B—2等战略轰炸机有了F101系列发动机;波音系列民用客机上有了CFM56系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大型军舰上有了LM—2500燃气轮机;M1坦克上有了AGT…1500燃气轮机……

    毫不夸张的说,GE—9核心机撑起了美国军队的半壁江山,啥?想要借鉴苏联的航发发展模式,不好意思,别看苏联最初的一机一型的发展模式搞得很嗨,可到最后还是架不住无底洞式的重复建设和疯狂烧钱的消耗,最终不得不殊途同归,转而与美国的航发模式并轨。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大名鼎鼎的D—30系列涡扇发动机,无加力燃烧室的大涵道比版本,则应用在伊尔76运输机上;至于带加力燃烧室低涵道比版,则被用于苏联经典的高空截击机米格—31上。

    而以D—30系列涡扇发动机内部的气压机、燃烧室和涡轮等核心部件为基础,配合从美国普惠公司获得的高性能气压模块,研制而成的PS—9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则成为伊尔—96客机的核心动力。

    由此可见当时的D—30系列涡扇发动机就已经开始以核心机为基础,衍生其他不同机型航空发动机的尝试,并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只可惜路子是走对了,国家却解体了,于是又将这条路再次打断,不得不原地踏步,大吃老本。

    柏毅真的很想说,恨不得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心脏病”所积郁的苦水全都倒出来,好让眼前的领导警醒,若是按部就班的就这么走下去,RD—9发动机落入苏联人的“技术陷阱”到时其次,但患上难以治愈的“心脏病”却是一定的。

    因为有时候的技术发展的滞后,不单单是某项技术瓶颈的拖累,更重要的是决策者的思想……

    然而这些话已经到了嘴边,却又被柏毅硬生生给咽了回去,自己痛快了是没错,可他怎么解释自己知道的这一切呢?难不成告诉总后首长,自己是前世穿越过来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牛人?

    估计到时候大牛人当不上,大神棍十有八九会贴在脑门,然后被总后首长扯着脖领子拉出去一顿批斗,居然搞牛鬼神蛇?真是活腻歪了!

    于是冲动就如同遇到劈头淋下冷水,瞬间熄灭于无形,可眼看着中国航发之路有可能走歪路,柏毅的心无可论如何也无法安然,思来想去柏毅最终还是决定挖一个坑吧,对苏联是万丈深渊,对自己人权当是平地而起的地基了。

    想到这里,柏毅有些扭捏的红了一下脸,在总后首长质询的目光中吭哧了半天,这才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其实……其实……其实这个想法不是我想出来的……”

    总后首长闻言,双眸中透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沉声道:“那是谁?”

    “冯·莱曼!”

    “他是干什么的?”

    “战俘,但在二战时期是德国的航空专家,德国向英国发射的V2导弹就是他主持研制的!”

    柏毅一边“坦白”,一边在心里暗道,老莱曼,您多担待,真不是诚心让您老背锅,实在是兄弟这年岁太小,做不起一句值万金的权威,只能拉着您老的虎皮做大旗,放心,待这一遭过去之后,您老要什么虫子,就给您老抓什么虫子!

    远在西伯利亚集中营的冯·莱曼博士,连打了几个喷嚏,这才收起前段时间柏毅为他所做的昆虫标本,缓缓起身,冷哼一声:“这个小狐狸还想让我这老头子欠人情,哼,下辈子吧!”

    说完,便冲着外面矗立许久的苏联内务部特派员罗戈津,朗声说道:“我答应你们的条件,不过我希望再等一个星期去莫斯科,毕竟……我的家当还是很多的……”

    而此时的柏毅却不知道西伯利亚那面出了状况,正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他跟冯·莱曼博士的种种过往,直到最后深深叹了口气:“事情就是这样,冯·莱曼博士作为卢克的副手,参与了整个末日计划。

    所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