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发动机 >

第45章

盛唐发动机-第45章

小说: 盛唐发动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怀斌让护卫拿出几盒铁皮盒装的压缩饼干,拿出一片递给小孩子。小孩子好奇的接过饼干,闻闻然后就放嘴里拼命的吃,结果压缩饼干太硬了,吃了2口就噎了起来。

    吴怀斌想到,吃多了孩子可能被撑死。于是把孩子手上的饼干拿过来,掰了半块,放回盒子里。对老妪说道:“老人家,这东西很顶饿,大人一块就可以顶一顿,孩子最好给他吃半块,要不很容易撑死。”

    见老妪不信,拿出一片递给老妪:“老人家,知道你没有吃过早饭,来,吃了这片顶顶。”

    老妪接过压缩饼干,吃了一口,好香,从来没有吃过这样香的东西了,里面还有绿色的葡萄干,她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干,好甜。吴怀斌看着老妪吃完一块,让老妪喝了口水,老妪打了饱嗝。其实也没有奇怪的,老妪接过长期的饥饿,胃已经严重萎缩了。

    老妪已经吃饱,不好意思的说道:“郎君到我家坐坐吧,莫要嫌弃家贫屋漏。”

    关中人都是热情的,不管是穷是富。抱起起孩子,从小路上走上一道山梁。山梁转了道弯就看见老妪的村子,一眼望去50多幢茅草房,只有少数有夯土墙的。

    老妪说道:“这里是黎家村,以前有3百多人,现在就70来个人了,大部分都像我家这样的,都是孤寡。这两年不打仗了,回来几个男人。哎”

    老妪来到一幢很破败的茅草房前,推开柴门,卫兵就冲进去一番检查后,出来分开守卫。老妪见怪不怪的说道:“我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有只有一井清水能够招待贵人。”老妪拿过桶就想吊上一桶水上来。吴怀斌挥挥手,一个卫兵结接过老妪手里的桶就放下井去。

    吴怀斌在老妪的茅草屋转了一下,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铁锅,架在灶上的一口陶罐子,而且很可能是自己烧的。没有找到菜刀,只有一把竹子做的刀具,可能这就菜刀,整个屋里没有一件铁器,没有盐,只有一袋少的可伶的小米。

    吴怀斌阴沉着脸,出了老妪家。也不顾也没有人,像日本兵一样,把所有的人家闯了一遍,都一样,整个黎家村,只有2家府兵家有甲有刀,但也没有多少粮食,家具。几个伤残老兵见吴怀斌带的人的军中的精锐,知道吴怀斌是大官,便跟随士兵来到老妪家中。

    李妍儿红着眼睛陪老妪说话,吴怀斌问了一下黎家村有多少户人家,老兵说道只有47户,75人了。吴怀斌让卫兵骑马到潼关买1500斤粮食,200斤盐,40套精铁打制的农具。粮食到是便宜,1500斤,现在粮价才5文一斗,一担才50文,1500斤,15担750文,一贯还不到。

    粮店一见是军人卖粮,不敢推辞,问清楚地点就找了马车送了过去。盐也是便宜,扬州运盐上来,一斤也就30文,也就6贯。精铁农具就贵了,是吴怀斌工厂出产的,一套下来要20多贯。里面有犁,锄头,铁锹,耙子,菜刀,柴刀,镰刀,草锄,抓钩,斧头,铁锤。一家铁匠铺没有这样的多的存货,立即找了另外一家,一连到5家才凑齐47套农具。还好潼关是有驻军的,所以铁匠铺多,其他地方还不一定有这样多的农具。

    粮食先到的,吴怀斌站在晒谷场上看着,让李妍儿把粮食和盐,不管年龄大小,按每人粮食200斤盐4斤分下去。所有分到粮食的没有分到的都在哭,有这200斤粮食和4斤盐,表示今年不用挨饿了,也不用吃望盐,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们好过。而吴怀斌付出的不过是6贯750文。不到十贯钱,就收到整个村子的感激。

    粮食分到一半的时候,铁器也运到了,这个按每户人家一套,不论是一个人一户,还是5个人一户,如果有5个人的话。吴怀斌见粮食分下去了,把李妍儿扶上马车,自己来分农具。当每户人家都分到了,所有的人都跪下磕头,连忙扶起几个,那些老人扶起还是要跪下去,吴怀斌哪里受的这个,飞快的上马催促里去。

    老军见恩人跑了,连忙拉住一个反应慢的点的卫兵,问道:“这位郎君是谁啊?”

    卫兵自豪的说道:“越国公,吴怀斌!”然后就挣脱跑了。

    刚才还在磕头的老百姓一起围过来,问道:“恩人是何人?”老军立即挺起胸脯说道:“雷神之子,当世财神,劈的颉利飞灰湮灭,打的10万突厥军队,只有几千逃回大漠的越国公,吴怀斌,吴神仙!”说着就向吴怀斌逃跑的方向跪下叩拜。

    吴怀斌和李妍儿跑了3。4里才停下来等后面步行的卫兵。李妍儿刚才还眼红的想哭,现在看见吴怀斌的狼狈样,突然哈哈大笑起了,吴怀斌知道自己出丑了,也跟着笑起来,卫队的士兵想想刚才的事情也笑起来了。

    吴怀斌问身边的卫兵,家里也有人死于灾祸,但没有这样的严重,潼关兵家必争之地,受到的战争创伤是最严重的。吴怀斌问了卫兵,有没有附近的,有两个卫兵站出来,一个距离10多里,一个12里,问了具体方向,有问了各自的村里的情况。由于都是多年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吴怀斌决定先去12里那个,因为那不顺路,10里这个是去洛阳路边回头过的到的。

    距离12里的那个卫兵叫魏大成。魏大成,未达成,未达成,吴怀斌读了几遍,然后哈哈大笑。魏大成一头雾水,但也反应回来了,嘟囔着说,我的名字爸妈取的,已经不错了,二狗子,三娃才难听呢。吴怀斌要求自己所有卫兵都是认识字的,一天10个字,不认识围府跑30圈。

    跑的时候,后面的队长敲锣喊着谁谁不认识字,几次之后都不敢吊儿郎当的。卫队除了李二新调入的300人,其他的认识字,而且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连长的职责。

    12里路很快就到了,吴怀斌发现这里是山沟,四面都是山,风景优美。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逃过战乱,没有黎家村那样惨,魏大成说这里是蒿岔峪,两眼含泪,这他的故乡。他出去已经10多年了,18岁出门,回来都快30了,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路,可人还是那些人么?

    近乡情怯,路上遇到的孩子是谁家的?我的阿爹阿娘还好么?吴怀斌知道这种感觉,吴怀斌和李妍儿在后面慢慢的观赏四处的风景,不去催魏大成。吴怀斌和李妍儿是步行进来的,马车寄存在山外的村子里,这里的路实在太差了,只能步行,还好路不是很长。

    魏大成在一家石头砌成的房子面前停了下来,房子很有特色,类似于那个世界吴怀斌在金华盘安尖山镇乌石村看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白色的石头,一个黑色的,还有一个小而粗糙,一个大而精致。魏大成哆哆嗦嗦推开柴门,一个古灵精怪的10来岁的小姑娘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找谁?”魏大成说到:“我是魏大成,找魏大柱。”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传了出来:“耶耶,有个叫魏大成的找您。”里面有个中年的声音传来:“阿爹,阿娘,老二回来了,在门外呢。”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了:“老不死的,大成回来了,你扶吧我,我要看看大成。”说着说着就哭了。门打了,里面出来2个老人,想必是魏大成的父母,一个瘸脚的中年人,想来是魏大成的哥哥魏大柱。

    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虽然家里人知道魏大成没有死,3月半年的还会托人带些铜钱回来。但10多年没有回家。每次听到这边叛乱,那边打仗,每次都是心惊肉跳的,至于看见托人带回钱帛才安心,说明魏大成还活着。四人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孩子都瘦了,有没有结婚什么的?

    吴怀斌不想打搅人家相聚时刻,带着李妍儿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吴怀斌让人看了一下蒿岔峪的生活,很快就卫兵就回来禀报:“蒿岔峪,23户,83人,丁17人。”

第八十六章遍地生祠() 
吴怀斌不想听这个,挥挥手说道“我问的是粮食,农具,就像黎家村那样。”

    卫兵听到是个立即去再查,其实人口是比黎家村多,但山高林密,土地稀少,山里有点野兽草药什么的出产,也就够糊糊嘴巴骗骗肚子。

    一家人哭够了,魏大成四处找吴怀斌,想介绍给家里人又觉得不合适,在踌躇中吴怀斌带着李妍儿回到院子了,开口就问魏大成:“看看家里缺什么,我让人去山外补来。”

    魏大成不好意思的说道:“国公爷,家里都不缺。”

    吴怀斌才不理魏大成,让卫兵进去查看,等一会儿,自己也进去看看。低矮昏暗潮湿的房子里,除了水缸瓦罐外,就是几个木桩当凳子。墙上贴着一张狐狸皮,房梁上还有一只腊鸡,一块腌肉,黑乎乎的也不知道多少年了。

    吴怀斌打开几口缸子,想找到装粮食的缸子,找了半天没有找到,问卫兵,卫兵也不知道。吴怀斌不再找粮食了,找农具,除了墙上一把没有上弦的猎弓外,就一把柴刀。魏大柱大概知道吴怀斌找什么,站在很口很不好意思的说道:“孩子她娘今天上山找野菜去了,我去年上山打猎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摔断了,花光了二弟寄回来的钱帛,粮食已经很早很早前就没有了。”

    吴怀斌看看差不多家徒四壁的魏家,叹了口气:“大成,有婚配么?”

    魏大柱不知道为什么话题扯到大成的婚事上去,想想说道:“小时候有过婚配,只是那户人家遇上瘟疫,一个也没有留下来。不久二弟出门投军去了,好像没有听到到结婚的事情。”

    吴怀斌对门外的魏大成喊到:“魏大成,想在家里结婚,还是和我回长安再找?”

    吴怀斌的叫声让魏大成脸红成猴子屁股。扭扭捏捏的说道:“俺有相好的,河间王府的。”

    吴怀斌点点头说道:“行啊,回去让妍儿给你要去。”

    李妍儿笑着说道:“郎君,妾身还要在洛阳待产呢,你让魏大成等到何时?”

    吴怀斌说道:“行,我这就写信给河间王,让他送过来。”

    吴怀斌走了几家都是差不多的情形,于是让卫兵去潼关选购粮食,盐,农具,还有布匹。很快粮食,盐,布匹就运到蒿岔峪可是铁器没有多少。卫兵说道:“潼关所有铁匠铺的铁器都在这里了。”

    吴怀斌挥挥手,让护卫把粮食盐巴分下去。他想更大规模的救灾,但他不想被人用田齐代姜的理由给参一本。可是看到黎家村的惨状,蒿岔峪这样的贫穷,吴怀斌的烂好人心开始泛滥。

    李妍儿看见吴怀斌皱着眉头,走来问吴怀斌,怎么了,吴怀斌把自己的顾虑讲给李妍儿,李妍儿说道:“向陛下上奏折啊,把这里的事情告诉陛下。”

    吴怀斌一拍脑袋,上奏折啊,不管他答不答应,自己做就好了。吴怀斌命令肖磊的农具厂全力开工,又命令陈君来全力提供肖磊需要的铁料。让激灵点的卫兵去洛阳,购买粮食,运送铁器到潼关。

    李二收到吴怀斌的奏折,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扔了出去。民众贫困,生灵凋敝之斯,自己居然不知道,还以为天下太平,想起造宫殿,李二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打一巴掌。在李二发火的时候,就有内侍报到长孙皇后那边去了,长孙皇后就会优雅的降落在李二的身边,是不是把长孙皇后神话了,事实还真是,只要李二脾气不好点,长孙皇后立马出现。

    李二把吴怀斌的奏折交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接过奏折,仔细的观看,当看一个孤寡老人背着孩子,用木棒在种地的时候,眼泪流了下来,3个儿子,死了一对半。47户的村子,75个人,口中无粮身上无衣。长孙皇后说道:“吴怀斌想自己出钱施救?”

    李二点点头:“他是怕被人弹劾,才上个这样的奏折,以他做事情的习惯,估计现在已经开始了。”

    长孙皇后说道:“那陛下为何生气?怕他田齐代姜?”

    李二摸摸脑袋:“我生气不是这个,而是我自己做下的事情,需要别人来替我填补。观音婢,6年前我发动围困洛阳之战,几乎抽调光渭南,潼关附近的民夫。经历一年的苦战,洛阳附近的农户已经是四壁凋零。虽然给过些偏向的政策,却未做太多的关注,谁曾想6年了,还是如此的困顿凄凉。”

    长孙皇后说道:“内库还有钱帛,送到吴怀斌处,让吴怀斌代你好好安抚百姓。”

    李二说道:“这样也好,内库有多少钱帛?”

    长孙皇后说道:“还有5百多万吧。二哥要调出多少?”

    李二想了一下说道:“调个一百万贯吧,我估计吴怀斌这次手笔不小。我给他个官帽吧,省的被人弹劾田齐代姜。”

    越国公府,素水把吴怀斌要的1百万贯钱帛装船运到洛阳。李孝恭奇怪的看着,大车大车的钱帛运到码头,问素水:“怎么要运出如此之多的的钱帛?是不是越国公有大动作?”

    素水说道:“回河间王的话,郎君在潼关救济百姓,特命妾身运钱帛去洛阳。”

    李孝恭拍着大腿说道:“我怎么不跟去呢?这么好的事情,哎。怀斌现在在那?”

    素水说到:“回河间王的话,郎君在潼关。”

    李孝恭在家里憋久了,想去玩又不想出钱,于是提出押运钱帛去吴怀斌那里。

    吴怀斌逗留在潼关附近,等待洛阳的粮食,铁器运上来。不再亲自每个村子去考察,而是让手下的200多个卫兵一人一个村子去统计。自己配着李妍儿,爬山看水,过的惬意无比。吴怀斌放了魏大成半个月的假期,结果第4天就跑回来了。吴怀斌问为什么?那货不好意思的说,十里八乡的女孩子都想嫁给他,现在他家的门坎都踏破了,搞的魏大成不胜其烦,所以早点跑回来好点。

    各种物资陆续到来,李二给的帽子也到了,洛阳安抚使,吴怀斌对这东西不感冒,却对带来的100万贯很有兴趣,以前电视看见减税3年,什么开仓放粮,很少直接拿出钱帛的。按照每人200斤粮食,5斤盐,一套铁质农具分发。

    还好李孝恭也来了,带了300护卫,加上衙役办助3个月不到,就连洛阳周边的市镇也分了一遍。吴怀斌秘密派出很多卫兵去抽检,检查出几个不老实的衙役,虽然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