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攻约梁山 >

第752章

攻约梁山-第752章

小说: 攻约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乱的时期正是造反夺权的最佳时机,简直可称千载难逢的良机,以沧赵家族的威望领头造反简直可称轻而易举成大事,只怕不止是沧北边军会一呼百应强卷着文武轰然跟着反了,整个河北东路的人会跟着反了,高阳关路在河北东路的大军不全跟着反了,也至少会军心崩溃,赵公廉立马就能在河北东路站稳脚跟,消息传到天下,想投靠海盗的百姓只怕会绝大多数转而投靠更了解更信任的沧赵家族,在那种潮流下,沧赵叛军势不可挡,就是海盗也只能退逃海外躲避锋芒。

    在那种有利条件下,不必有野心,但凡对朝廷有一点逆反之意,怕是个人都会趁机起事。

    如此良机,江山几乎唾手可得,赵公廉却没反,只是为家族遭难愤而抱怨朝廷不公奸贼误国,那说明他至少没反意。

    赵公廉还是忠君的,不想反就好哇。

    赵佶不自觉地重重呼出一口气,很不合身份的下意识用袖子擦擦额头的冷汗,心境顿时安稳不少。

    同时,他对自己任性不重赏赵公廉守边战功,反而耍手段反复敲打人家,根本无视人家的痛苦愤怒,也感到害怕。

    确实自大荒唐了。

    在江山危急下,当皇帝的再蠢也应该懂得重点安抚好赵公廉这样的边疆强悍能臣,争取稳住军权在握的大吏要员的心,尽可能减小江山倾覆的风险,他可好,自负聪明绝顶,却不但不安抚,反而起劲的刺激人家,似乎生怕人家不反。

    也幸好没反。

    否则这种愚蠢行为就会标炳史册,成为亡江山的又一个昏君笑话。

    不过,赵佶心里也很委屈。

    海盗引发的百姓叛逃狂潮是史无前例的。

    谁知会发生这么可怕的事?

    谁知海盗海战厉害,陆战居然也那么强横无敌,怕是比辽军铁骑大军的凶威也不惶多让?

    海盗肮脏凶悍野蛮无比,杀人如割草,恶名赫赫太让人恐惧厌恶,又只是个区区由域外荒蛮无知野民草创的、由大大小小的野岛组成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骄狂小邦政权,哪能及得上大宋的物华天宝一角?谁知它却能赢得人心拥戴,在沿海一闹,居然能引得几乎整个大宋的兵民杀官疯狂追随?

    玩水打鱼的小小海盗能威胁到中原的江山政权,这种事在历史上连听都没听说过。王朝更替历来都是内部分裂或是北方蛮族凭快马弯刀骑射,以难敌的野蛮凶残不怕死疯兽般抢掠进攻大屠杀造成的,哪有靠水靠海战杀来能成事的?

    史无教训,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呀!

    面对这样的灾难,当皇帝的一时做了错误判断,做了些荒唐决定,这应该算很正常吧?

    情有可原。

    所以之前刁难逼迫赵公廉的做法不是朕愚蠢,不是朕昏庸,也绝不是朕缺乏掌江山能力政治不成熟幼稚耍任性胡闹。

    人习惯有功自己领,有过是别人的。

    赵佶这样的虚荣自大之极的皇帝更是如此。

    他绝不承认是自己不聪明且不适合当皇帝,不承认是自己荒淫无度任性败家瞎搞毁了江山。

    就算愚蠢不合适,那也是手下的文武官员无能或没用心效忠,没及时了解海盗底细,让区区海贼得以从容迅速发展壮大到如今的可怕程度,大臣们也没担负好代天子治理天下的责任,以至于大宋政权如此不得人心,人口流失如此惊人。

    都是老眼昏花,脑袋僵化了的蔡京这老东西的错。

    朕若有错,那就是不应该长久让那么老的蔡京执掌相权。

    这错已经改了。

    换了年富力强脑袋不僵化的人上台。也吸取深刻教训,以后再也不用年纪太大的人当宰相了。

    太老的人跟不上形式,就知用老眼光老经验处理问题,应付不了新情况,领导治国太误事,险些弄倒了江山。

    赵佶这么总结自己的错误,若是让野心勃勃成天琢磨着想再登相位的蔡京知道了,不知这老家伙会是什么反应。

    处心积虑搞风搞雨夺权,蔡京不过是瞎忙活,除了进一步加速大宋江山灭亡,让他自己有更多罪孽,其它屁用没有。

    可,蔡京不知道这个。

    赵佶恨蔡京误国却没追究罪责,还纵容其在京城居住养老,想在需要时利用蔡京的政治智慧,给了老贼作恶的便利。

    由此,蔡京得以和最佳败家好搭档皇帝一起继续执迷不悟,自负聪明智慧,坚定任性干下去。

    白时中没长透视人心的眼,自然不知道皇帝内心打定主意是用谁也不会再用蔡京当宰相。

    他偷眼观瞧,知道聪明的皇帝想通了其中的关键,趁机又进一步以皇帝能领会的话含糊解释道:“如此,臣没太担心。梁山那边的剿匪战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也有待核实,臣也就没把此事当成急务草草上报。只是臣也很自责。臣这几个月太忙了,忙得脚不沾地,要处理的紧要大事太多,结果就忙忘了这份奏折,误了早奏圣听。”

    这么一说,他不但把扣留奏折的罪责推脱个干净,还变相向皇帝说明自己的忠心和承担国难的极度辛苦功劳。

    赵佶也知这场灾难是如何煎熬人如何考验宰相诸要员的执国平天下能力,白时中确实卖力的干了,还干得不错。

    他消了惊怒,恢复了些理智,原谅了白时中的失误,把奏折传给众臣看看,让大家都议议如何处理。

    朝臣们都提前晓得了消息有了准备,自然明白皇帝问的重点不是如何嘉奖官府和梁山剿匪,而是如何调查梁山底细,怎么应对万一文成侯早有反心已悄无声息地在梁山准备了强悍的起家兵力。

    白时中在这方面自然也早有准备,刚要张嘴说出建议。

    副相张邦昌却抢先一步出班奏道:“陛下,依臣之见,此事万不可鲁莽动粗。应当派得力钦差以嘉奖慰问形式去梁山摸底。”

    赵佶满意地嗯一声,称赞张邦昌老成谋国处事沉稳。

    眼下天下动荡未平,人心未定,各地官府在重组,军队正在重整,缺乏应变能力,这时候哪是激怒赵公廉的时候。

    就算沧赵家族已有反意并在梁山做了些准备,朝廷也得能安抚拖延就尽量安抚拖着,越拖,天下稳定,朝廷的实力恢复得越强,后劲越足,剿灭反叛的把握自然越大,这是以国家整体之力和正统的便利对局部逆贼的优势,绝不能逼赵公廉立即造反。

    关于这点道理,赵佶自然清楚。

    张邦昌的建议被采纳,这就定了基调。

    怎么对付梁山就变成了由谁当天使去安抚糊弄住沧赵,顺便摸清梁山兵力虚实。

    一到这个问题,大朝会上论百数的文武官员就全成了哑巴。

    冷场了。谁也不愿意主动站出来勇当这个天使。

    这活可不是好差使。

    梁山若真储备了兵力可以造反,去侦察的钦差进了那种由庞大水泊围着可称与世隔绝的野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若什么秘密也没发现还可能有机会活着出来,只要有一点发现,或者梁山人有一点疑心,想活命?门都没有。

    在那只能等死。只有被梁山人随意审问虐待屠杀的份。

    朝廷再有实力再有威严,那时也救不了钦差的急。

    退一步说,梁山剿匪是靠心灵手巧的沧赵人独有的巧妙手段,没有可怕的兵力,也压根无意造反,去是安全的,那也不去。

    皇帝有心除掉赵公廉,所谓宣抚嘉奖梁山,绝不可能真的拿出真金白银大把赏赐无形中帮沧赵度过家破人亡的难关。

    以皇帝现在的心思,怕是恨不能连赵公廉的俸禄都不用发,借赵庄毁灭之灾就此活活饿死沧赵满门,却能哄着赵公廉继续忠心耿耿地为大宋守边关卖命,直到赵公廉没用了,能换下来痛快杀掉;也怕是巴不得把沧赵在梁山的最后这点产业也吞了毁了,让沧赵再没有半点复起和振兴的根基。

    去梁山嘉奖,主要靠钦差一张嘴去硬说。

    沧赵家又不是傻子,岂是用嘴就能糊弄住的?

    糊弄不住,必起反作用,只会让沧赵进一步认清朝廷的冷酷不公,引起更愤恨。没反意,这么一弄怕也有了。

    哄不住沧赵,罪过就大了。

    总之,谁当天使,在梁山发现了造反秘密,指定就得死在那;没发现问题,能活着回来也不好向朝廷交待。

    在朝廷心里,梁山怎么可能没问题呢?

    它没有问题也得有。

    总会有人猜疑编排,居心叵测地趁机很肯定地说:钦差和梁山必定是勾搭成奸做了私下交易,甚至背叛了朝廷,已投靠了沧赵,回来才昧着良心巧言说梁山没问题。

    你说梁山好话,说沧赵人在这么沉重的家族毁灭打击与朝廷猜忌无情下仍然只是一心忠心为国,那不符合包括皇帝在内的朝廷欲除沧赵的心思和徐徐展开的抹黑沧赵家族的舆论布局。

    可,你说歹?

    那又能编排什么?

    说沧赵家族桀骜不驯,目无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暗示这家有反意?

    那又触犯了皇帝以及众臣极其害怕沧赵会随时造反的禁忌心理。

    那也不是朝廷爱听到的奏报。

    朝廷对待沧赵家族的心思本就是极其自相矛盾的,要沧赵既是坏蛋,又不能是坏蛋,最好是任朝廷愚弄摆布的傻蛋。

    可,你说沧赵家族都是傻蛋,看不透朝廷兔死狗烹的这点阴险意图,说在梁山的沧赵人没实力造反也无心造反,很好糊弄,都在混吃等死,都在无知无觉的就等着朝廷翻脸轻易灭掉那一日,那又不符合实情。

第1062章 审查梁山1() 
天下谁不知沧赵家族的聪慧超人?

    人家就是以罕见的智慧才能起家的。

    你若是钦差,鬼才信你回来说的沧赵怎么愚忠不堪死不知反。敢这么说的,得到的只会是朝臣的耻笑与质疑。

    当这个钦差,怎么做也不会得好。

    去梁山能活着回来,就说不清楚自己对朝廷是忠诚清白的。

    这种差使没油水,受累冒险却落得一身黑,还极可能送掉脑袋,确实是需要勇担。别开玩笑了,傻子才会干。

    级别低的官员,无论是在殿内的,还是排到了殿外皇帝根本瞧不见的,一个个都下意识低了头缩着。

    宰相高官们倒是依然腰板挺直,好一副勇于担当的样子,那是他们清楚自己这么大的官,不可能当慰问梁山的钦差。

    满朝官员装哑巴乌龟,没人应差。

    这是张邦昌早预料到的。

    所以奸滑的家伙才抢在白时中前面先对皇帝说几句,表现一下,避免在随后的尴尬局面中被皇帝也看作和其他官员一样属于没能力没担当对皇帝也没尽忠报国心的官僚。此时他再缩头不语就不是问题了,皇帝再失望恼怒也不会牵连他头上。

    赵佶高高在宝座上举目扫视群臣,却等了半天也没人吱声。

    他刚平息的怒火瞬间又腾起,而且火更大了,杀机顿生。

    又是这样!

    每当朝廷有凶险的重任需要官员勇担的时候,满朝文武官员就全缩了,没一个愿意勇敢承受点风险为朕分忧的,可平时却一个个表现得那么慷慨激昂,铁骨铮铮,忠肝义胆,忠君爱国,愿为大宋江山舍生忘死肝脑涂地,好一副才气纵横又铁肩担道义舍我其谁的大无畏君子忠臣高人形象,无论官大官小都会在朝堂上踊跃出头发表意见,展示才华忠心和担当,漂亮话特别多。

    现在呢,怎么又全缩头成哑巴了?

    代天子慰问乡下水洼子小小野地梁山,安抚糊弄住沧赵人别起心造反而已,又不是叫你去镇压梁山去和逆贼谈判送死。

    怎么着?做不到安抚这点事?

    你们自负能把死人说活了的绝世才华呢?

    怎么着?畏险怕难不敢去?

    你们夸耀的舍生取义忠君爱国血勇担当呢?

    还没叫你们怎么着呢,你们就这样了,若兵凶战危,朕有危险时,要你们以死担当舍生护架,你们这样的岂能真做到?

    难道满朝这么多文武重臣全特么是只知安享荣华富贵,只会夸夸其谈,只顾缩在京城骄奢淫逸的蛀虫?

    难道国朝花高薪重恩养的只是一群不知廉耻不忠无义的伪君子奸贼废物?

    怪不得朕的大好江山会治理成这个糟糕样!

    怪不得堂堂正朔大宋却在天下太多人眼里连杀人如麻的域外凶恶海盗匪徒国都不如!

    怪不得一向谨守外臣不干涉朝堂内政规则的赵公廉,会怒而忍不住上奏直言太多朝臣尸位素餐治国不忠无能该死该杀。

    手下若主要是这么一帮子嘴炮废物官僚,甚至是自私无耻的窃国奸臣,那大宋江山岂能保得住?

    朕的宝座岂能坐得安稳长久?

    赵佶愤恨地碎碎念。

    太失望了。

    心境好不苍凉惊骇发苦,直气得赵佶满血上涌,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太阳穴突突直跳,遮脸的皇冠珠冕摇晃碰撞得哗哗响,幸好他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受不得刺激的病,否则怕是能当场憋死激动死。

    站在前面的宰相和文武高官们偷眼瞅见皇帝双眼如喷火满身的杀机暴射,无不惊惧,但却咬牙挺身子站那就是不出头说话。

    他们都清楚,皇帝再怒也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们问罪全宰了或罢免了。皇帝离不得他们站班执掌维护大宋江山。

    而在这个时候,谁敢跳出来向皇帝建议献策发话怎么对付梁山,让赵公廉知道了,谁就会成为赵公廉仇视的对象

    梁山若反了,

    那,敢出风头的官员满门必然会成为梁山的首要刺杀绑架什么的目标,抓做了造反祭旗的牺牲品也不稀奇。

    梁山若没问题没反,

    那,皇帝窃喜着还得依靠和重用赵公廉镇守边疆,在找到能取代赵公廉作用的这段时期,为了安抚糊弄住眼下江山着实缺不得的这位侯爷,必定会委屈那位出风头的官员,让赵公廉出口气心里舒坦了好安稳继续效忠。

    这一委屈怕就委屈掉了脑袋,葬送了前程和满门老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