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藩王 >

第27章

大明藩王-第27章

小说: 大明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浅,怎敢接受这辽东经略?”

    众人闻言,均是议论纷纷,绝大多数赞同,也有个别官员认为姚宗文资历太浅而反对的。

    刑部员外郎、浙江会稽人徐大化高声说道:“少司徒此言差矣,如今关外形式复杂,辽东经略空缺,缺少的正是少司徒这等年轻有为、熟知兵事的朝臣。资历浅可以慢慢提升,还望少司徒能够报效国家,担当起重任!”

    听徐大化说完,反对之声渐渐消失,众人纷纷姚宗文出任辽东经略。

    方从哲见众人没了反对声音,也是洋洋得意。这姚宗文出任辽东经略可是众人,绝对不是自己任人唯亲!

    “少司徒在京师后勤,最多也就贪墨些军饷,如果经略辽东的话,犹如——插标卖首!”

    首辅方从哲闻言,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说话的人又是熊廷弼!

    熊廷弼见众人都看自己,接着说道:“少司徒当年检阅辽东军马,不往前线、不入军营、不知兵备、不识兵将,索贿过多差点导致辽东士卒哗变!如今建奴势大,如何经略得起辽东!”

    “熊蛮子!休要血口喷人!当年就是你在辽东碍手碍脚,阻止本官爱民亲兵。要不是本官参了你一本,将你逐出辽东,最终罢官回家,如今你必定还在为祸辽东军民!今日吾与汝势不两立!”

    说罢,姚宗文撸起袖子、举起鹅蛋大小的拳头,便要上来与武昌府武科举乡试第一的熊廷弼上演全武行。

    熊廷弼面无表情,挥舞起砂锅大的拳头,说道:“要打便来,我让你一手双脚”

    眼看情况要失控,众人纷纷上前拉住二人,楚党人员更是要将熊廷弼拽出酒楼。

    熊廷弼边往外走,便对着首辅方从哲大喊道:“首揆,如今辽东局势危急,建奴虎视眈眈!辽东经略之职关系大明安危,还望三思!”

    方从哲哪里能听得进去,把头扭向了别处。

    由于被熊廷弼砸了场子,众人均是闷闷不乐,纷纷指责熊廷弼口无遮拦。

    众人见首辅生气,连续给首辅方从哲敬酒方从哲的气儿消了大半。特别是秦党袁应泰,各种马屁不断送上,夸得方从哲飘飘欲仙。

    方从哲看着袁应泰,心想:“这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担任兵部左侍郎六年有余,熟知兵事,资历尚可。这次攻击东林党,更是主动投诚。唉,此次浙党没有合适人选,就便宜这个秦党吧”

    想到此处,方从哲对着徐大化点了点头。

    徐大化心领神会,提起酒杯高声说道:“诸位同僚,兵部左侍郎袁应泰,历任兵部武选郎中、兵部左侍郎,处事果断、勤修武备,实乃经略辽东最佳人选!下官提议兵部左侍郎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不知同僚意下如何!”

    众人心知肚明,纷纷应和,于是这辽东经略一事便初步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走正规程序,内阁通过决议——目前内阁就方从哲一人,上报了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的提议。

    万历皇帝收到奏章后回复的也很爽快,回复只有两个字——不准!

    万历皇帝的态度让首辅方从则相当疑惑,平时万历皇帝对方从哲的意见很少反对,为何这次竟然不准?

    和稀泥高手方从哲于是上书求万历皇帝挑选辽东经略。

    方从哲也有自己的打算,已经答应了袁应泰,就必须是袁应泰!自己这首辅丢了面子是小事文官集团的意见得不到尊重是大事!否者,方从哲这个百官之首就无法面对下属官员!

    这次万历皇帝回复更加迅速,提名新任辽东经略——熊廷弼!

    方从哲看见皇帝的回复,顿时怒不可遏!“谁出任辽东经略都可,这熊蛮子绝对不行!”

    方从哲上书万历皇帝,如果任命熊廷弼自己就走人!其他官员也纷纷上书,口称熊廷弼难当大任!

    万历皇帝觉得熊廷弼是个人才,可是更离不开方从哲,无奈之下,同意了对袁应泰的任命。

    一来二去,等到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的手续下来,已经到了十二月十五。

    袁应泰进宫面圣,万历皇帝让锦衣卫、东厂配合辽东经略,将打探的消息告知袁应泰。

    袁应泰接过任命书,家都没回,不顾寒冬,带上几个家丁,骑上快马匆匆赴辽东上任。

    袁应泰信心满满而来,却被浇了一盆凉水!

    原以为熊廷弼说辽东危急是耸人听闻,现在看不是危急,而是万分危急!

    永乐时辽东步骑定额二十一万,到了万历时期,兵员定额不到十万,这还是定额!实际空缺高达三成,只剩七万余士卒!

    其中,骑兵不到五千,过半是老弱病残,当年叱咤风云的辽东铁骑,除了少部分精锐听命于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外,早已不见了踪影。

    剩下的步卒不到七万,看似不少,然而分布在辽阳、沈阳、抚顺、铁岭等数个城市却是捉襟见肘!

    这七万步卒中带甲之人十不足三,不少士卒训练荒废、兵器残缺,一些士兵枪杆早已腐烂,长刀生锈。而且辽东拖欠军饷已久、士气不足!

    据锦衣卫打探的消息,经过接近三十年的扩张,建奴兵力接近十万!其中八旗骑兵六万人,几乎人人带甲;另外还有三四万步卒、辅兵,平时守城寨,战时当炮灰。

    袁应泰来到辽东第一重镇辽阳,相比其他城池,辽阳的守军还算充沛,兵备也较为完善。

    袁应泰曾经历任工部侍郎,最擅长的就是搞工程。所以在辽东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各地立即修葺城墙、拓宽护城河。,、、,!

第四十一章 备战辽东() 
袁应泰唯一擅长的土木工程真不差,立即动用全城民工,不但将辽阳的城墙重新加固,还将护城河拓宽数丈。

    城防建设也得到重视:加高、加固城楼;箭楼数量加倍;城门得到修葺。

    另外,袁应泰还大大增加城墙的“马面”的数量。

    马面就是突出于城墙外的一段,呈长方形或椭圆形,外观狭长类似马面。上面建有敌楼,即可屯兵和瞭望、又可储藏武器。与城墙防御遥相呼应,自上而下三面攻击敌人,是守城。

    大明境内战略位置的城池都修建了马面,如京师、西安、辽阳等城市。

    辽阳作为大明辽东的政治中心,按照规定六十步建造一个马面,这个距离正好是弓箭的有效射程。袁应泰不惜民力,不但大大增加了马面的数量,还将马面上的箭楼改为歇山式重檐二层敌楼,极大加强了防御力量。

    袁应泰能查探实情,私下带着家丁检查兵器武备,发现一些士卒低头搓麻绳,手中、身边无武器。

    袁应泰心道:“辽阳乃辽东第一镇,竟有士卒手无兵器,难道要拿麻绳去捆敌人吗?如何守得住城池!”

    袁应泰对着那些士卒大喊:“汝等为何手无兵”

    士卒低头搓麻绳未回应。

    袁应泰见状大怒!小小的丘八,竟然敢不听辽东经略的召唤!看来再不答应就要杀人立威了!

    袁应泰对着那些士卒又喊道:“汝等再不回应,休怪军法无情!”

    士卒依旧低头搓麻绳未回应。

    袁应泰的家丁看不下去了,冲过去将那几个空手的士卒带了过来。

    这几个士卒有些茫然,不知经略叫众人何事。

    袁应泰看这几个一幅欠揍的表情,更是怒不可遏!冲着几人大喊:“汝等不停军令,休怪军法无情!”

    士卒这下有了反应,立即跪下,用震耳欲聋的声音高喊:“经略饶命,我等非是不停调遣,实乃耳聋听不清,还望经略明察!”

    这下轮到袁应泰发懵了,赶紧让家丁叫来几人的小旗。

    这个小旗也是耳朵发聋,问了半天,袁应泰才知道这几个人为何无兵器,因为这是大明新的兵种——投掷兵。

    袁应泰在兵部数年,不过一直担任侍郎,略微听说有这么个兵种,便让这士卒拿出兵刃。

    过了许久,几名士卒从仓库取出“兵刃”,袁应泰走进一看,是一大一小两个灰色、四方的棉布包、一个铁桶上面插根空心粗木棍。

    袁应泰叫来小旗,问道:“这是什么兵器?”

    小旗心道:“这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官儿!这几样东西明明是兵部发过来的,你这原兵部侍郎都不知道?”

    口中却说道:“启禀经略,这棉布包叫炸药包,分为五斤装和十斤装两种;这个圆圆的铁桶叫手榴弹,为五斤装,守城专用;另外还有两斤装手榴弹为野战使用”

    袁应泰虽然久在兵部,熟读兵书,但这手榴弹、炸药包却是第一次看见。当场要求士卒展示如何使用。

    士卒带着袁应泰通过街道,来到城墙上。投掷兵走到离袁应泰一百多步的地方,朝小旗示意准备完毕。

    袁应泰刚要说跑太远看不清楚,那个小旗已经递上两团棉花,说道:“还请经略用棉花塞住耳朵,要是震坏了经略,卑职可担当不起。”

    袁应泰看着手中两团棉花,哭笑不得,心想:“周围人都没带这棉花,我若带上,传出去岂不成了百官笑柄?更何况我来辽东乃是精忠报国,何惧之有!”

    对小旗说道:“本官不需要这些,速速实验!”

    小旗见袁应泰如此,先是朝城里大喊,“点炸药包喽,速速回避!”

    原本还有一些兵丁、百姓围观辽东经略,一听点炸药包,立即四散躲避,一时间是鸡飞狗跳。

    小旗朝远处的士卒挥了挥手,那边先是小心翼翼点燃了手榴弹的导火索,扔在了城墙外,立即着趴在城墙上紧紧捂住耳朵。

    “轰”一声巨响,内装五斤黑火药手榴弹瞬间爆炸,将弹体炸成数个碎片。

    远在两百步开外的袁应泰被这巨响吓了一跳,耳朵也震得嗡嗡直响。

    小旗见状再次递上棉花团,这次袁应泰没有拒绝,身边的家丁也学着袁应泰,用棉花团堵住耳朵。

    这次点的是五斤的炸药包,声音没有手榴弹那么大,外加耳朵被堵住,袁应泰等人还能接受。

    紧接着点燃了十斤装炸药包,一声闷响过后,袁应泰看见城墙上的灰尘都震了几震。

    小旗上前说道:“启禀经略,已经全部点完了!”

    袁应泰高声喊道到:“你说什么?”

    众人“……”

    当袁应泰得知实验结束,立即将棉花团扔掉,带着众人来到城下观看爆炸情况。

    来到爆炸处,只见地面上出现三个脸盆大小土坑,另外到处散落着铁片。

    小旗指向袁应泰解释道:“经略,这最浅的坑为五斤装手榴弹爆炸所致,最深的为十斤装炸药包所致”

    袁应泰在爆炸处捡起不少碎铁片,赞不绝口。转过头问小旗:“这手榴弹威力足矣!为何还要制作炸药包?还分成五斤装和十斤装两种?”

    小旗挠挠头,说道:“启禀经略,小的职位低微,这等事情并不知晓,还望经略恕罪!”

    袁应泰身为辽东经略,怎能和一个小旗生气。便召集辽阳内的官员问话。

    袁应泰招来了辽阳兵备道何廷魁、辽东巡安张铨,询问二人手榴弹和炸药包等情况。

    听袁应泰询问手榴弹和炸药包,二人说的头头是道。

    要说世上心眼儿最“坏”的人,不是强盗、不是土匪、不是武将、也不是皇孙,最坏的是读书人!

    何廷魁、张铨二人就是典型的“坏的冒烟儿”的读书人。

    何廷魁、张铨虽是文官,但是一直处在辽阳。

    朝廷在万历四十五年开始,派了数百探子前往辽东。通过不断送来辽东的紧急情报,二人深知建奴虎视眈眈,故而熟知兵备。

    自打万历四十四年,手榴弹、炸药包作为制式装备,运往辽东,两位山西老乡较上劲,闲着没事就开始研究。

    首先是手榴弹,二人通过实验,一致认为应当保留某皇三孙子认为不适合实战的五斤装型。

    这还不算,这二位心地善良的读书人商议,又在手榴弹内部加了数十个泡过马粪的铁片;另外还通知工匠,把手榴弹外面的铁壳制成粗糙不堪。

    其结果是手榴弹爆炸时的弹片多了数十个!威力增大了数倍!

    最令人叫绝的是改进炸药包!

    辽阳兵备道何廷魁,字汝谦,山西大同人。历任泾县知县、刑部主事、归德知府、西宁兵备道、黎平知府。在归德知府任上,曾将恶霸张国安绳之以法,合府百姓称贤。

    作为“贤良”的兵备道,何廷魁仔细研究了炸药包,用各种动物做了实验。

    炸药包的优点很明显:声响!

    五部之内的牛羊几乎瞬间震死、十步之内瞬间震晕、耳鸣头昏、丧失战斗能力外加永久失聪!这还是五斤装炸药包的威力,十斤装的威力几乎翻倍!

    另外士卒都称赞,炸药包炸死的牛羊肉特别香!

    至于为啥知道能失聪,是因为那几个倒霉蛋儿士卒,就是多次实验炸药包,最后几乎什么都听不见。

    那几个士卒也很争气,发明了抗响——棉花团!

    何廷魁也发现炸药包的缺点,除了靠声响外,没其他威力,这可不符合何大兵备道的性格,于是何廷魁仔细琢磨,于是有了新的发明。

    具体是这样的:先取一块大棉布——厚棉被最好,上面铺上厚厚的稻草,撒上火药;再把炸药包裹在棉布中,打捆,接出引信。

    由于此武器太过阴险、恶毒,士卒给此武器起名——魁家包!

    张铨见兵备道何廷魁得意洋洋,心中也是不满:“同为文官,你能发明新武器我就不能吗?”

    辽东巡安张铨,字宇衡,见平,山西沁水窦庄人,万历兵部尚书张五典之子,妻霍氏,儿子张道浚,女儿张凤仪。

    值得一提的是,张铨的女婿叫马祥麟,马祥麟的亲爹叫马千乘,马千乘的妻子叫秦良玉!

    张铨也是“贤良”的巡按御史,首先是略微改进了魁家包,除了在里面加了少许泡过马粪的铁钉,还稍微加了点猛火油!也就是某无良皇孙“发明的”煤焦油!

    张铨觉得还够,又有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