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204章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04章

小说: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经上说:孝子对父母的孝心是无穷无尽的。

    孔子说:能够和父母的亲人也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所以君子经常招待族人聚餐来加强团结。诗经上说:兄弟关系良好,彼此融洽无间;兄弟关系恶劣,彼此互相指责。

    孔子说:对于父亲的同辈,可以乘他的车子,但不可以穿他的衣服。君子这样做,就是把对父亲的孝道扩展到父辈的同辈。孔子说:连小人都能够养活他的双亲,作为君子,如果也是只能养活而不知孝敬,那和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父亲和儿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以此来强调对父亲的敬重。尚书上说:做国君的不像个做国君的样子,那就是辱没他的先祖。

    孔子说:父母健在,做儿子的不敢自称老,平常要讲究对父母如何孝顺,不要讲究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心疼自己。家门之内,只可以引逗父母高兴,不可以在父母面前唉声叹气。君子用这些礼节来规范百姓,百姓还有讲究孝道的少,祈求父母慈爱的多的。

    孔子说:身为天子、诸侯,如果能够在朝廷上做到敬老,那么百姓就会兴起孝顺之风。孔子说:祭祀时候有尸,宗庙中设立神主,这是向人们指出应该遵奉的对象。修建宗庙,恭恭敬敬地进行祭祀,这是教育百姓不要忘掉死去的亲人。用这种方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亲人的。

    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就可以用祭器来款待。所以,君子不因大家道贫穷而废除礼,也不因家道殷实而超过礼。所以食礼规定,主人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祭祀;主人不亲自给家人布菜,客人就不祭祀。所以,君子如果遇到无理的接待,即便是佳肴美味也不去吃。易经上说:殷纣国中的杀牛祭祀,还不如文王,国中的杀猪祭祀,能够真正地得到神的保佑。诗经上说:君子设宴待客,不但要让把酒喝好,而且要充分展示美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争利而忘义的。

第508节 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孔子说:国君在祭祀的前十天内,头七天散斋,后三天致斋;又侍奉一人作为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大夫、士遇到他都要回避。这是教导人们要对神恭敬。醴(li)酒放在室内,醍(ti)酒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味薄的放在上面,味厚的放在下面,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尊卑。接着祭祀剩下的酒肉,聚集全族的人会餐,这是教育人们要和睦相处。所以堂上的人把室内的人作为楷模,堂下的人又以堂上的人作为楷模。诗经上说:礼仪都合乎法度,谈笑也很有分寸。

    孔子说:行宾礼时,每逢进门、升堂都要互相谦让;而行丧礼时,每一个仪式的完成,都意味着死者离家更加遥远。人死以后,首先是在室中浴尸,接着是在南窗之下饭含,然后在门内举行小敛,在东阶举行大敛,在西阶停殡,把灵柩迁到家庙之中举行祖奠,最后葬在墓穴,借以表示死者离开生者愈来愈远了。殷人在墓地上吊慰死者家属,周人是在死者家属从墓地返回家中以后才进行吊慰问,这是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死者。孔子说:死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周人的送死之礼比较完备,所以我赞成周人的办法。用这种办法来规范人们,诸侯还有死了以后不能如期下葬的。

    孔子说:葬毕回家以后,孝子还坚持从西阶升堂,在宾位受吊。这是教育人们不要马上忘记亲人。所以,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晋国的丧事时说: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晋国国君的儿子奚齐,及其国君卓。用这种方法教育人们,还有儿子杀死他父亲的。

    孔子说:用孝道来侍奉国君,用悌道来侍奉尊长,这是教育人们对上不要怀有二心。所以,国君之子在国君健在时不谋求任何官职,只有在代替国君占卜时才可以自称国君的副手。父亲死了守丧三年,国君死了也守丧三年,这是向百姓表示,国君的尊严和父亲完全一样,毋庸置疑。

    父亲健在之时,做儿子的就不敢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也不敢置备私产,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上下尊卑。所以天子在四海没有作客的礼仪,因为没有哪个人敢当他的主人。所以国君到了臣下家里,升自主阶,在堂上即位,这是教育百姓不要把家就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健在,向别人赠送东西,小件东西还可以,像车马那样的大件就不可以,这是教育百姓不敢自作主张。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父母和对国君怀有二心的。

    孔子说:相见之礼,是在行过相见之礼以后才奉上见面的礼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要教育百姓先做事情而后接受俸禄。先奉上见面的礼物然后再行相见之礼,就会导致百姓产生贪财之心。不加辞让,见礼就收,就会导致百姓相争。所以,君子在有人馈赠礼物时,如果自己不能接见,就不接受对方的礼物。易经上说:不耕而获,不开荒而得到良田,凶。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看重利禄而轻视做事的。

    孔子说:君子不把利益全部占有,要给百姓留下一部分。诗经上说:那里有遗留下来的禾把,这里有撒在地上的禾穗,这是让寡妇们随意拣拾的。所以君子当官就不种地,田猎就不打鱼,一年四季有啥吃啥,不追求山珍海味,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狗。诗经上说:采薪又采菲,叶子已摘走,不要连根取。昔曰山盟莫相忘,与你生死不分离。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因为忘义争利而丧身的。

    孔子说:礼可以用来防止人们的贪淫好色,强调男女有别,使其避免嫌疑,并成为人们遵守的纪律。所以,男女之间没有媒妁就不得交往,不下聘礼不得相见,就是担心男女无别才做出这种规定。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有私自结合的。诗经上说:砍柴靠什么?没有斧头就办不到。娶妻靠什么?没有媒灼办不成。种麻靠什么?必须整理田亩。娶妻靠什么?必先察告父母。

    孔子说:娶妻不娶同姓之女,这是为了强调同姓不婚。所以娶妾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妾的姓,就应该占卜一下,看看是否适宜。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召公竟然还娶和鲁国同姓的吴国女子作为夫人,以至于鲁国的春秋在记载昭公娶妇人这件事时,不得不隐去夫人的姓,而只说是来自吴国;到她死时,又不得不隐去她的姓,而只说是孟子卒。

    孔子说:按照礼的规定,不是祭祀的时候,男女之间不互相敬酒。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阳侯还杀掉缪侯而且霸占了他的夫人。从那以后,两君相见的大飨,就废除了妇人必须参加的礼节。

    孔子说:对于寡妇的儿子,如果不是看到他很有才能,就不和他交朋友,因为君子要远避嫌疑。所以朋友互相往来,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又没有死人、生病等重大事情,就不进他家的门。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人们还好色超过了好德。

第509节 中庸() 
孔子说:人们的爱好道德之心,如果像爱好女色那样就好了。诸侯不应该在本国臣民中挑选美女作妻妾。所以君子不贪女色,为百姓树立楷模。所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妇人驾车,应该用左手上前。姑、姊妹、女儿出嫁以后又回到娘家,男子就不再和她们同席而坐。寡妇不应该在夜间哭泣。妇人有病,可以问她病是轻了还是重了,但不要问她害的是什么病。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乱弄男女关系而败坏伦常的。

    孔子说:按照婚礼的规定,新婿要亲自到女家迎亲,拜见岳父岳母,岳父岳母亲手把女儿交给新婿,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地要她见到婆家以后孝顺听话。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还有不孝顺的。

    *********

    (31)中庸

    中庸是一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文章,相传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南宋理学家朱熹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朝、元朝以后,中庸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上天赋予人的叫做性,遵循上天赋予的性而行动叫做道,把道加以修整并使得众人效仿叫做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谨慎,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战战兢兢。没有什么隐秘可以不被发现,没有什么小事可以不被显露,所以君子在二人独处的时候也十分小心谨慎。人的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而又处处合乎规范,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最大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达到了中和,就会天地有条不紊,万物发育生长。

    孔子说:君子坚持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坚持中庸,是因为有君子之德,因而总是恰如其分;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有小人之心,因而肆无忌惮。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了!可惜人们很少能够长期做到啊!孔子说: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我知道原因了:聪明的人做过了头,愚蠢的人却还没有达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彰明,我知道原因了:贤者做过了头,不贤者却还没有达到。没有一个人不吃不喝,但能品尝出滋味的却很少。孔子说:中庸之道大概是不能实行了吧!

    孔子说:舜大概是最明智的人了吧!他不耻下问而且善于审察浅近的话,别人说错的他加以掩盖,别人说对的他加以表扬;他抓住过和不及这两个极端,取其折中之道,使愚蠢和聪明的人都能实行。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道理吧!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备利欲驱赶到罗网、机关、陷阱却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我是有智慧的,但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一个月。

    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牢牢记在心中,使其永不丢失。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得到治理,爵位俸禄可以辞掉,锋利的刀刃可以脚踏上去,而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还是北方的强呢?抑或是你自己的强?用宽厚柔和来教诲人们,尽管别人最自己无理,自己也不以牙还牙,这便是南方的强,君子才能做到。鼎盔贯甲,枕戈待旦,战死不悔,这便是北方的强,性情强悍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君子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家有道之时,也不改变穷困时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家无道之时,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

    孔子说:探求隐僻的道理,做出诡异的行动,后世会对这种欺世盗名的行径有所称述,我不这样干。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半途而废,我却不能停顿下来。君子依照中庸之道行事,如果碰上无道的时候,不得不隐遁于世,即便不被人知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就其一般情况来说,即使是普通的男男女女,也可以知其一二;如果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所不知。就其一般情况来说,普通的男男女女也能做到;如果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所不能。

    天地如此之大,人们尚且感到有所遗憾。所以,君子所说的大,整个天下都无法承载;所说的小,整个天下也五人能够剖析。诗经上说:老鹰展翅飞上天,鱼儿游动在深渊。这是说圣人之德昭著于天地。君子之道,从普通男男女女的所知所行开始;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则昭著于天地之间。

    孔子说:道不可以远离于人。人所实行的道却远离于人,那就不可以作为道了。诗经上说:砍斧柄呀砍斧柄,式样就在你面前。握着斧柄去砍斧柄,手握斧柄伐木制斧柄,斜着眼审度两者,仍然觉得相差很远。所以君子的治人,即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过能改,也就不再责备。忠恕的精神;离道不远,别人让自己做自己都不愿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第511节 鲁哀公问孔子()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方法,都记载在典籍上面。他们在世,这些治国方法就能得到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治国方法也就随着废弛。治人之道在于讲究治国方法,种地之道在于讲究种植方法。治国方法,就好像蒲伟一样。所以,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在于得到贤人,而能否得到贤人又决定于国君自身的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道德,加强道德修养要靠仁。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之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适宜,适宜之中,以尊敬贤人最重要。

    亲近亲人而有亲疏之别,尊敬贤人而有贵贱之差,礼这个东西也就应运而生。职位卑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是不能够把百姓治理好的。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加强自身修养;要想加强自身修养,不可以不事奉双亲;要想事奉双亲,不可以不知人;要想知人,不可以不知道天理,天下通行的准则有五条,实行这五条准则的美德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交往,这五条就是天下通行的准则;智、仁、勇,这三点就是天下通行的美德,是用来推行这五条准则的。

    对于这五条准则,有的人生下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受到挫折才知道;不管是怎样知道的,只要知道了,就是一样的。对于实行这五条准则的三项美德,有的人是心安理得地去实行,有的人是抱着功利目的去实行,有的人是勉强地去实行;不管是怎样地去实行,只要是最后都取得成功,就是一样的。

    孔子说:爱好学习,接近于智;努力行善,接近于仁;懂得羞耻,接近于勇。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怎样修身;知道该怎样修身,就知道该怎样治理百姓;知道该怎样治理百姓,就知道该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属,敬重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