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主 >

第29章

史上最强帝主-第29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这是干什么?”刘远山脸色阴沉的看着甘家老大,问道。

    如果有可能,他真的是不想招惹这一家人。

    老甘家不但臭名昭著,还不讲道理,死缠烂打,上次寺里收租的时候刘远山就见识到了一次。根据村里人所说,被老甘家的人缠上,那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想要揭掉得掉一层皮。

    “我们干什么?我倒要问问你刘三郎要干啥?”甘老大呲着牙说道:“今天这个事如果不给我个交代,咱们就没完!”

    说话间,甘老大还动手推了刘远山一把。刘远山身材瘦弱矮小,哪里经得住他的力气,蹬蹬蹬的后退了好几步才停下身子。

    “你敢动手?”刘嫣然一看有人欺负三郎,脸色顿时白了,朝甘家老大吼道:“有事你说事,欺负个小孩子算啥?”

    “哈哈哈!”甘老大哈哈大笑,看着刘远山说道:“咋啦,你不是挺威风么?又是买人又是买布的,原来也是个怂货,连俺的一个小手指头都抵不住。”

    “阿弥陀佛!”主持深吸一口气朝甘家老大宣了个佛号,说道:“施主不要动怒,佛门净地不喜吵闹,还是有事说事吧。”

    “老师傅,这里没你啥事,我今天就是来找刘三郎算账的。”甘老大横着手把主持连推带拉的弄走,回头又找上刘远山。

    主持和一名一生师徒三人过来救场,却被甘家老二和甘家老三堵住。

    “刘三郎,你说吧,你想咋地,今天这个事俺们跟你没完!”甘老大一吼,后面的那个妇女哭的更加凄厉了。

    刘远山脸色冷静,心中却气恼的很,恨不得上去将这一家人直接揍到山崖下面去,可惜他没有这份力气,只得暂时装孙子,说道:“姓甘的,你来到这里就咋咋哄哄的,我刘三郎自问没有做半点对不起你的事,你为何推我?”

    “我推你,我还打你的,你个狼心狗肺的小崽子,你竟然抢我们老甘家的饭碗,你这是做缺德事,死了要下十八层地狱呢!”妇人大喊大叫,刘远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甘老大问道:“刘三郎,我问你,你是不是惦记上寺院的地了?俺们一家好几口子就指望这些地里的产出活命,你说你咋这么狠的心,和寺院勾结要夺了俺们的地!”

    “我几时要夺了你的地了?”刘远山也是蛋疼。

    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对方的来意,原来怕他佃了寺院的旱地种抢了他们的饭碗。

    可刘远山根本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啊?

    这尼玛,又从何说起啊。

    老子可是要当地主的男人,什么时候要佃人家的地来种!

    “哼哼,你还装!”

    正在这个时候,在外面干活的范大嫂带着自家的儿女也赶了过来,听说是主子受了委屈,一个个的便开始抄家伙了。

    “你看看你看看!”甘老大指着一家人说道:“这仆人都买了,你还敢说不是为了种地?不种地谁傻啊买了这么多嘴吃饭!”

    对于甘老大这种思维,刘远山也是醉了,摇摇头示意范大嫂一家不要轻举妄动,然后和气的看着甘老大说道:“你放心吧,寺院里面的地不管佃给谁种,我都不会佃的,这个我可以给你保证。”

    “还有,你到底听谁说我要佃寺里土地的?”刘远山又问了一句。

    甘老大微微一愣,没有理会刘远山的问话,想了好一会才说道:“刘三郎,你刚才说啥,你不佃寺院的土地?”

    “放心,我不佃!”刘三郎举着手说道:“你要是不信,我可以让王秀才给你写个字据,怎么样?”

    “甘老大,你又来找事?”

    说话间,一生、二瓜和毛豆从外面跑了过来,最后还跟着毛二叔,毛二叔手中还拿了个大棍子,吓得甘老大蹭的一下就想要跑。

    原来一生默不作声,跑出去搬救兵了。

    毛二叔就在附近帮忙建房子,所以能第一时间赶到。

    “不是,不是!”看到毛二叔以后,甘老大直接变缴械投降,看了以前也是在他手上吃过亏的,不然不能吓成这个样子。

    “毛,毛二哥!”甘老大几乎要吓得下跪了,说道:“误会,这都是一个误会。”看了一眼趴在地上大闹的媳妇,骂了一句:“还不起来给我滚!”

    “呦,怎么又是误会了?”刘远山笑着说道:“那到底是怎么误会的,你给我说说呗!”

    于是,在刘远山的利诱和毛二叔的威逼之下,甘老大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董老太太鼓动甘家找事来了。

    刘氏听了后伤心至极,竟然忍不住抽泣起来。

    刘远山嘿嘿一笑,对于这种事并不意外,看着甘老大说道:“你这人,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我奶哪是让你来要地租,这是借你的手来整我们呢?”

    “借刀杀人,你懂不?”刘远山大声呵斥一句,吓得甘老大身子一抖。

    “蠢货,滚!”毛二叔骂了一句,甘家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跑了。

第59章 新居() 
一方光影旧冬寒,十里北风夕阳残。

    总有含苞待放事,一夜梅花满居山。

    十里北风,千里冰寒,远山近树萧条凄然,天空中阴霾重重,就是在这么一个冰寒并且阴翳的冬日傍晚,刘家的新居完工了。

    这是一座两进两出的院子,比邻千宁寺而建。前院给仆人和丫鬟居住,后院里给主人们居住,一共数十间房屋,比刘氏老宅还要大一倍。

    青石为墙,山木为顶,房屋盖得虽然很普通,但是古朴大方,颇得刘远山母亲和姐姐喜爱,当天刘家买来了一串长长的鞭炮,足足千响,放了很长一段时间。

    根据这里的习俗,乔迁新居的时候不但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过来吃饭,还要款待亲朋好友,乃至出力干活修房子的工人。

    刘远山也不吝啬,直接在靠山镇上订了二十多桌送到家里来,让满村的老少爷们全部过来欢聚一堂。

    可惜的是,虽然请了老宅的人,但董氏却不准任何人过来。

    傍晚时分,所有过来祝贺的人才都匆匆散去,新屋新房虽然看着好,但里面有股潮湿的气息,好在没有现代化的装修不用担心甲醛超标问题。

    饶是如此,刘氏和刘嫣然也激动地眼圈通红,特别是刘氏,看着偌大的院子,一边抚摸墙角一边喃喃自语:“三郎长大了,有本事了,娘往后就享福了。”

    刘远山嘿嘿一笑,露出憨厚的表情,看着刘嫣然说道:“那咱们以后再也不用受欺负了吧?”

    “不用了!”刘嫣然道。

    “谁敢欺负小姐,我把他的头打烂!”小晴跟在刘嫣然后面,仰着小拳头说道。

    “你们都是好样的!”这段时间的相处,刘远山发现一家人虽然落难,总归是清白人家,人品和做事都没得挑,他倒是觉得自己将这一家人买回来赚大发了。可惜的就是孩子们太小,有很多事不能让他们代劳。

    “少爷,太太!”

    范大嫂从外面进入房间,伸出鼻子闻了闻,有点担心的说道:“这房子里面的潮气大,如果就这么住进来怕是会生病的。”

    刘远山嘿嘿一笑,说道:“不碍事,我有法宝。”

    原来在砌房子的时候,他专门让泥瓦匠在正屋和东厢房中加砌了炕,仿照的是东北农村的大炕,本来是为了预防过冬用的,现在虽然不冷,倒也可以烧炕驱潮气。

    当晚,让范大嫂带着丫头将所有房间的炕都烧上火,一丝丝热气从烟道中通过,整个房间里到处都是潮湿的白烟。

    刘远山一家人暂时没有搬家,又在寺院里面住了两天,等火炕将房间完全烘烤干燥以后,才又重新搬家,算是终于迁入了新的居所。

    新房中,刘氏住在正房,刘嫣然居住在西厢房,刘远山占据了长子才能居住的东厢房,比起以前的住宿面积来说,真的是有天壤地别。

    就这,刘氏还不习惯一个人睡觉,没办法,刘远山只好安排小晴陪着母亲睡在上房,小雨这丫头便跟着刘嫣然,一方面伺候一方面陪伴,两个小丫头都机灵得很。

    至于范大嫂和刘大刘二三人,则是居住在前院中,虽然规格低了一点,但也有房子有炕,冬日里暖烘烘的,比街头飘零的日子好了万倍。

    “咱这是碰到好人了!”范大嫂不止一次的对刘大和刘二说道,刘家人不但给他们提供吃食,还让刘大和刘二念书,这是她这个母亲万万没有想到的。

    虽然,身为卖了绝契的人不能参加科考,可能读书毕竟是件好事。

    在后院的东北角,是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棚子,四周用草木围着,只有靠近正房一处出口,棚子中并无窗户,不管是白天还是黑衣,关上门都是黑乎乎的。这里,是刘家的禁地,只有三个主人才有资格进入。

    下人们都知道,这里是生产桂花皂最为关键的地方,密不外传。

    一般情况下,刘嫣然在棚子里亲自将草木灰过滤然后提取烧碱,最后将烧碱与植物油混合,混合后便将东西搬出来,由小雨和小晴以及范大嫂负责搅拌,浇筑成型。

    好在之前刘远山和二瓜、毛豆在峡谷中采集的桂花颇多,后刘嫣然又去采摘了几次,干燥了的桂花粉目前来说也足够用,所以桂花皂便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但产量确实不大,每天能生产数十块的样子。

    倒不是生产力有限,而是刘远山故意控制产量。

    搬入新居没有几天的光景,灰暗的天空终于按捺不住,一片片小雪花飘舞着旋转而下,落在地上、柴垛上、屋顶上、树枝上,瞬间给大地苍山挂了一层颜色。

    下雪啦,万物枯寂,整座秃顶山都静谧的令人感到可怕,时不时从远处传来一两声野兽的怒吼,让刘远山颇为担心。

    好在他知道这些野兽并不是秃顶山所有,而是生活在更北面的神农大山中,这才缓缓释怀。

    天气一冷,村里的人都足不出户,可是这几日,刘家村却来了一帮陌生人,他们身穿皂衣颐指气使,到了每一家每一户,都很没有礼貌的敲门,然后勒索钱财粮食,最后汇集在一起。

    他们不是强盗,不是流匪,却比强盗和流匪更加让人厌烦。

    这是皂衣小吏,原来是县城户房的人,过来收秋赋了。

    税收,是每个王朝最根本的动力和经济来源。每当秋收之后,这些人便会挨家挨户来催促上缴税粮。因为人手有限的缘故,每年到了刘家村这里的时候,都已经进入冬天了。

    明代农业税三十课一,比两汉都要轻。如果按照地里产出换算的话,一亩地按四百五十斤粮食算,也仅仅收缴十五斤而已。

    但,这只是地方官员上缴给国家和朝廷的赋税。

    实际上老百姓承担的赋税,要重的多的多,因为这中间有损耗,有县里官员的好处,有户房的辛劳费,杂七杂八,加在一起摊在小民头上以后,便是五中课一都是轻的了。

第60章 产去粮存() 
实际上,不管有多少赋税,缴纳的依据其实还是土地,是县里户房和钱粮师爷手中的鱼鳞册,这一点刘远山便不再担心了。不管怎样说,他名下没有地,便是不用缴纳赋税了。

    当然,这里指的是农业税,至于朝廷加派的辽饷、练饷则是按人头算的了。

    可是事情却远远出了刘远山的意料,因为就在这小雪飞舞的时间,那群皂衣小吏竟然跑到了他的家门口,开始“哐啷,哐啷”的拍门,口中还恶狠狠的喊道:“快开门,要把爷冻死在门外不成?”

    范大嫂一听是当官的,顿时慌了神,将大门打开请那些皂衣小吏进来,同时让刘大跑过去喊刘远山。

    其实刘远山早就已经听到了,他心中无惧,穿了一件棉衣,跟着刘大从后院跑到前院,看着三五个粗壮的汉子正在那里打量自家的房子,便不敢缺了礼数,拱手道:“不知几位官爷有何贵干?”

    他名下没地,眼下收的是秋赋,所以他并不担心收税的问题。

    “你这小娃子真是废话,我们到了你府上还能干啥?”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看了看刘远山一脸轻蔑之色,开口说道:“把你家大人喊过来,我们有正经事要做。”

    “不用了,我们家我做主,有什么事你给我说就行了。”刘远山伸手朝西边的厢房一指,道:“外面寒冷的很,几位到屋里歇歇脚吧,喝杯热茶。”转过身子朝范大嫂喊道:“大嫂,给几位官爷泡茶。”

    将几位皂角小吏延入前院西厢房,不一会范大嫂便抱着一壶热茶进来,给每个小吏倒上一碗,为首的人笑了笑说道:“倒还有些讲究。”

    刘远山不卑不亢,拱拱手道:“几位官爷,有话请说吧。”

    “呵呵!”看刘远山恭敬,那皂衣小吏也将态度放下了一些,笑着说道:“你这小孩子第一次当家吧,还真有些模样,咱们大老远的跑到你山上了自然不是只为了一杯热茶,今年年关前,秋赋要送到襄阳府,你家有十亩良田,该交赋税了。”

    “什么?”听到那小吏的话,刘远山简直是愣了。

    “收缴赋税,懂吗?”小吏以为刘远山没听懂,又重复了一句,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个是没办法逃脱的,朝廷的赋税那是必须要收缴。”

    “可是我们家没地啊!”刘远山摊了摊手说道。

    这小吏说他家有十亩良田,他也是醉了,你给我十亩良田我给你缴双倍的税,好不?

    “你家没地?”小吏一副被人耍了的表情,指了指房子和下人,说道:“你家房子也不差,还有下人使唤,大兄弟,我不管你家里有几亩地,名册上是十亩我就收十亩的钱,你有千亩也罢,万亩也罢。不要与我等为难!”

    在这皂衣小吏看来,刘远山有这个身价,可以使唤下人的存在,家里至少有数百亩地,不然哪里敢使唤下人呐。

    但很多有权有势的世家有通天的本事,可以买通各种渠道,让鱼鳞册上显示的土地比实际上家里的土地少得多。在皂衣小吏看来,刘远山就是这类人。

    “我们家真没有地,半亩都没有!此事全村人皆可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