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主 >

第143章

史上最强帝主-第143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钱斌死了,陈承禄全家释放。

    当郑阳故意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那些被关押着的土豪之时,很多人再也不能淡定了,都哭着喊着要见刘远山。

    在牢里虽然没有受刑,可太冷了,大冬天的差点就冻死。

    还有,马上就要过年了,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忍着肉疼和刘远山一一达成协议。

    但是,死罪没了,活罪难逃。

    刘远山不但搜刮干了所有那些地主富豪的财产,还将当事人各自驱逐到工厂中做工,有的去了机械厂,有的去了炼钢厂,有的去了造船厂。

    最悲催的去了硝池,熬大粪水。

    但是对于他们的家人,刘远山则是没有继续为难,都一个个的重新安排了新的住处,按照人口多寡授田。

    整个房县的地主,就这样被刘远山一网打尽!

第91章 再入神农大山() 
土地腾了出来,富家大户都被一网打尽,然后便是重新测量土地,统计人口,然后按照人口开始授田。

    因为团兵参与分配工作,所以工作便细化到了每个乡镇之上,就简单的多了。

    和后世那般,以村为单位,统计土地人口,按照实际数量将土地平分,然后就地造册登记并送到县里备案。

    说起来麻烦,可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就简单的多了。

    很多老百姓因为受到这样的恩惠,都对刘远山感激不尽,亲自无条件参加劳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土地终于分配完毕了。

    不但房县当地老百姓分到了土地,连那些从陕西外来的流民也都分到了土地。

    前段时间,龙虎镇和靠山镇的土匪也被刘远山一封书信平掉了。

    刘远山给这两拨土匪写的信非常简单,就四个字:投降,分地!

    土匪嘛,又不是天生就当土匪的,能有一口吃的谁还愿意窝在到处腥臭的大山里面。还要时时刻刻担心官府的围剿。

    毕竟,对于大多数的小喽啰来说,当土匪也是一件体力活。

    能分到土地,能过上太平日子,谁要是想当土匪才怪呢。

    至于两个头目。

    混世魔王就不用说了,亲眼看到过官兵的威风,而那翻天龙本来也是一方豪杰,若是换个地方或许还能闹腾出大动静。

    可惜,这里是房县,房县有大批的官兵,有令人颤抖的大炮和数不清的火铳。

    之前刘家和叶家的那一战,早就传到了二位土匪头目的耳朵中,他们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等候着最后的命运。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刘远山竟然抛出了橄榄枝。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唯一比较郁闷的,要数金山卫的杨总旗了。

    上次徐良带着大军出征,他因为在外销售的原因没有赶上趟也就逃过了一命,但是自己的上司和二百多兄弟却永远的留在了龙虎山上。

    从外面销售桂花皂回来之后,身边的那些卫兵竟然全部逃跑,很多人改名换姓之后跑到刘远山开设的工厂中做工,还有人冒充陕西流民去县里登记授田。

    于是,杨畅杨总旗成了光杆司令,一个人居住在金山卫,默默无闻。

    好在,今天接到县里的消息,说是过几天新来的百户便会来金山卫上任了。

    等这新来的百户上任之后,老子也跑,凭着和刘家的几分关系,到时候隐姓埋名去做个农夫,也比当这鸟总旗强。

    杨畅一边思索前程,一边喝酒。

    烈酒寒风,倒也挺配!

    可惜,房县的官员今年注定流年不利,特别是武官!

    没过几天,杨畅便听到了一个令他头疼的消息:前来金山卫接任百户的家伙,不知道犯了什么头风,在马栏河中行船的时候,竟然掉进了河里给淹死了。

    船上的属下为了救上司,也莫名其妙的跳进了河里。

    结果,不是淹死便是冻死,反正愣是一个人都没有活着过来。

    ++

    转眼之间,过年了。

    普天同庆。

    整个房县的老百姓今年最为高兴。

    刘远山将母亲刘氏,还有二娘丁氏、二嫂赵真真,还有二伯刘孝厚都接到了县城,一家人居住在一起欢欢乐乐的过了个年。

    期间,听说叶家被剿灭了的前因后果,还有从叶家搜索到了官印的事情,赵真真痛哭流涕,抱着二郎边哭边笑,道:“报仇了,二郎,你给我爹他们报仇了,这该死的桐山土匪,竟然是叶家的人!”

    和大伯母家虽然有些芥蒂,但如今大伯已经受到了惩罚,刘远山照着母亲的意思,也给大伯母家送了不少年货。

    年初一的时候,大郎还跑到县城拜年来了。

    都是一家人,如今董氏的威风已然不在,却也往好的方向发展。

    大年过后,依旧是紧张的工作。

    先是,刘家粮铺前,不少老百姓都拿着硬币过来兑换银子,一块硬币,一两银子!

    刘远山现在有的是钱,自然不能失信于老百姓。

    最重要的是,他还要建立这些硬币的信用价值呢。

    又过了数日,那些先期建好了的工厂一个个开始了生产。

    二月初一,第一批玻璃器皿出厂,量产成功。

    二月十三,青霉素培养成功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二月十五,钢厂的钢材产出,并运往船厂使用。

    然后,机械厂第一批模版制作成功。

    大金关上面足足摆放了六十多门可以旋转角度的大炮,随时能应对关前的情况。并且,大金关上面还长期驻扎着三百团兵,每个人手中都带着燧发枪,日夜不停镇守雄关。

    刘远山不敢有一丝懈怠,又在整个房县范围内招了一千多团兵,和老团兵混合在一起进行魔鬼训练。这些士兵,战时可以打仗,平时可以维持治安,自然也可以应对各种应急情况。

    如今,刘远山不再是光杆司令,而是已经坐拥三千大军的小型军阀了。

    那些之前的地主土豪,如今虽然不是阶下囚,却也被分配到各地的工厂里上班,白天参加体力劳动,晚上还有专门的宣传司人员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房县的工作走向了正轨,刘远山终于松了一口气。

    到自己轻松一些的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的天气了。

    “终于有时间陪陪自己心爱的人了,莲花山,我来了!”

    刘远山对着春日的朝阳微微一笑,将雪欢叫过来,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礼,带着一个十人小分队,再次踏上征途,朝神农大山深处走去。

    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神秘的神农架,将她美丽又神秘的一角展现在众人面前,和去年一样的幽邃。

    群山起伏,白云缠绕,一条小溪水从万山之间缓缓流过,叮咚有声,两侧的树林时而茂密难行,时而开阔异常,刘远山等人自小溪而上,沿着去年的路径缓缓前行。

    这次和上次寻矿不同,刘远山倒觉得没有那么紧迫,一边慢慢行走一边游山玩水,匆匆十几天的时间,便又来到了那被乱云隔断的莲花山脚下。

    赤红色的山坡,一眼望去没有草木,白色的云层厚重的仿似棉被一般缠绕在半山腰,即便在山脚下,也能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莲花山,到了!

对不住;各位() 
第二天上午集训,下午炼钢,两个下午的时间便将三千斤生铁熔炼完毕,炼出的钢称量后差不多两千四百斤左右,损失量高达百分之二十。这说明生铁中的杂质还是挺高的,比那些刚刚从山上采下来的铁矿石好不了多少。

    倒是收集了一大堆的炉渣。

    炉渣原本是废物,但却有另一样的作用,那便是作为水泥的掺合料,用它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混合后,做成混凝土的时候,虽然前期强度不是很高,但龄期增长却远超一般水泥,越到后来越强。

    有了现代化的知识之后,刘远山知道水泥的制备更加简单,无非是把黏土烧熟之后磨细和石膏混合,便是水泥了,这东西门槛低,难处在于两个字:磨细!

    目前没有人力来磨黏土相当于烧结砖,刘远山便不考虑这么多,等过段时间将蒸汽机研究出来以后,这些玩意自然会上马。

    当下的问题是,这些劣质的钢已经炼制出来了,怎么处理?

    用它们来制作各种机械或武器枪械刘远山是不放心的,而且也没有那个条件。

    所谓万里长征第一步,并不是说一拍脑袋什么玩意就一堆出来了,那无法实现的,也是骗人的。

    最起码刘远山知道一点,目前来说,不管要制作什么东西,都没有相应的工具。所以眼下的第一步,还得是用最最最最原始的方法,制作第一批的工具。

    这个最最最原始的方法便是:打铁!

    洪宗伟是个铁匠,刘远山经过统筹安排之后,给他安排了一项新的任务,还给他配了个助手,一生!

    刘远山第一批任务里面的东西也不复杂。

    各种大小型的敲击锤子四把,有十斤重的,有五斤重的,有半斤重的,还有个更为小巧的。

    两把铁钳,这东西古代有,可刘远山要的不是古代那种仅仅作为夹东西用的工具,他要的这种钳子,是可以根据图纸能大致改变钢铁形状、可以握、卷或者校直的工具。

    四根不同直径的圆钢柱,直径分别为一公分、两公分、三公分和五公分,钢柱就像后世的圆钢,要保证截面尽量圆,还要保证直。刘远山知道,这个很难,但他相信古人的智慧,一定能搞出来。

    一大一小两个锻造台,这个没有难度,但刘远山同时要求,锻造台并非一成不变的平台,而是要求上面既要有标准的平面,也要有标准的半圆形凹槽,有半圆形凸起。

    剩余的一些小东西分别是:锉刀、锥子、刮刀等。这些东西在古代也能买到,可由于材料的缘故,刘远山宁愿自己制作。

    除了以上的那些东西之外,刘远山还要求洪宗伟做出另外一种东西:摇动绞车!这算是车床的最原始版,大约是一个通过摇动可以缓慢前进的工具,主要作用类似于钻头,用于钻洞、打眼等。

    至于别的,刘远山最想做出来的对他目前来说作用最大的就是螺丝和钢管,可惜,别看这些东西挺常见,但要想立马就做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的这些工具制作完毕之后,应该能抵得上半个原始车床,之所以说半个,因为最的一样东西没有加工出来,那便是切刀。

    切刀用高碳钢就可以,刘远山琢磨着这次炼出来的钢中含碳量太高,日后做切刀更好,只是切刀浇筑后要经过淬火和回火工艺才能满足硬度和耐磨的要求,这倒是不难,所以刘远山没有第一时间将它摆上日程。

    任务出来以后,接下来便是完成,这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去捣鼓了,别看这些东西很简单,可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来做的话,还真的挺难。

    洪宗伟是个铁匠,脑子也挺聪明,一开始工作就先按照刘远山的要求做出了四个铁锤,规格重量也是按照要求完成的没有问题。

    铁锤做出来以后,利用他以前所学的知识,捣鼓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把两把铁钳、锥子。锉刀等捣鼓出来,这算是有了最原始的工具。

    但接下来怎么做,他就没有注意了。

    圆钢倒是不难,可按照刘远山的标准,不但要规范的圆形截面,还要一条粗细始终如一绝对平直的圆钢,这便是有些强人所难的意思了。

    至于说摇动绞车,需要的一样最的工具就是平直圆钢作为主轴,平直圆钢都做不出来,摇动绞车更无从谈起。

    为此,洪宗伟左思右想,甚至拉着一生一起想办法,可想了好多天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只能跑过去找刘远山解决。

    刘远山又不是铁匠,他自然解决不了,但他有门路。

    找到毛二叔,托他去一趟房县,这次的任务是帮忙购买几个技术好的铁匠过来,如果房县没有,就去襄阳。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陕西、河南难民成灾,躲到襄阳府的那些人中总有些老铁匠吧。

    另外,经过这段时间以后,刘远山发现依靠目前的十来人打开局面有点困难,他还需要不少帮手,便让毛二叔这次进城尽量多的购买下人,最好能在弄个十个二十个的回来。

    当然了,一趟趟的不能让毛二叔白跑路,刘远山给他许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从今晚后毛二叔烧的木炭他全部购买,而且之前商定的白炭协议份子钱也不再抽取。

    毛二叔一则确实想给刘远山帮忙,二则看往后不用大车小车的拉着木炭去襄阳府麻烦,便一口应承下来,当日便起程赶路。

    刘远山自己却不能将的心思都放在钢铁上面,现在春天来了,他还有其他比较的事情要做呢!

    比如堆肥,比如选种育苗。

    家里人现在多了,日后还会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靠籴粮食供应吧,自己有地自然要种地的,毕竟家里还有这么多闲着的下人呢。

    一百亩水田他打算种植传统的作物水稻,三十亩旱地原本寺里是佃给了老甘家的,今年刘远山打算给他收回来自己种。,,。请:
88072 。
8807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