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主 >

第125章

史上最强帝主-第125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这花费?”

    “我来!”刘远山一拍胸脯:“为了家乡的父老,这个钱我来出,不就是一座关么,即便我刘远山倾家荡产,也要在一年内将这关卡修筑起来。”

    刘远山说的实话,信誓旦旦,一副为公无私的高大形象顿时跃现出来。

    “这,这!”刘欣激动地为之语塞,好半晌才道:“高义啊,三郎高义啊!”

    “也谈不上什么高义,只是不想看到房县流血而已!”刘远山道:“将所有的流民赶着干活,不让他们有闲暇发动暴乱才是唯一的安置方式,否则,即便每天供他们好吃好喝,时间长了也会暴动,此事,还请刘大人转告黄县尊,刘远山言尽于此!”

    “好,只要能妥善安置这些流民,建关的事情包在我身上!”刘欣朝刘远山拱拱手,急匆匆而去。

    ……

    刘欣走后,刘远山起身,从前院的大厅中出来,一个人背着手优哉游哉的朝后院走去。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一整悦耳的整齐的读书声迎着秋风传来,给这已经满地枯黄的院子里增添了一缕生机。

    听着课堂上传来的声音,刘远山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仿佛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那个美好的年代。

    之前后面那个木结构的小楼,已经被他改造成了上下八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所有从襄阳府带来的三百多个孩子分成八份,在各个课堂里面学习。

    楼前树立起一块高大厚重的石碑,石碑上面镌刻着“希望小学”几个鎏金大字。

    教授孩子们上课的教师则有些良莠不齐。

    除了教授一般读书识字的王勋和教授数学的刘嫣然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从家里拉出来的下人在凑数。

    那些人上课刘远山也去听了两次,基本上就是那部队那一套在这里瞎胡扯。

    然而,如今人手紧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在书上的东西浅显易懂,孩子们至少能将识字和数字学的比较好,这也算达到刘远山的满意了。

    这一筒子楼上面三百多个孩子,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他的骨干和支柱,虽然如今他们还想一株株幼小的秧苗般刚刚被插在地里。

    教学楼西北角一快空置的地上,新建了几间房屋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

    刘远山向前走去,进入办公室。

    姐姐刘嫣然正在低着头认真的写着教案。

    总共八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每天至少要有一节课是数学,刘嫣然平时其实真的很忙。

    “三郎来了!”刘嫣然甜甜的一笑,伸手指了指面前的办公桌:“你自己坐吧,我没空招呼你!”

    刘嫣然这一年以来,变化非常大,如今虽然才堪堪不到十八岁,可是脸上看上去却无半点幼稚的气色。一双大眼睛中好似会说话,洁白的皮肤,虽然不似雪欢那样细腻,但在特意的护理之下也显得明**人。

    “看来,我得多请几个教师来了,不然要把我的宝贝姐姐累坏了,回家之后老娘肯定打烂我的屁股!”

    “噗……”刘嫣然嫣然一笑,道:“多大了,还没个正形。”又正色道:“对了,说到学堂先生的事,我还真得给你说道说道,语文和数学由王秀才和我负责问题还不大,但是科学、品德与生活和体育这几个门类,还得另外找先生,我怕时间长了,那些教师会误人子弟!”

第53章 大建设开始() 
点滴之处,都需要人才!

    而刘远山手头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人才。

    所有的人才都要自己培养的话,十年之后或许可堪大用,但是目前来说境地就比较尴尬了。

    明末不是没有科技人才,关键是,谁跟咱混呢?

    思索了半日,刘远山回到自己的移动书房中,将刘大喊过来,道:“你去出个远门,去请个人到房县来一叙。”

    说话间,将手中一张纸条递了过去。

    “江西?”刘大的手一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去江西?

    那可是距离襄阳府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啊。

    “对,江西奉新县,无论如何要将这个宋应星接过来!”刘远山可是下了死命令的。

    “这……”

    “我知道有点难处!”刘远山站起来拍了拍刘大的肩膀,道:“南方并无战事,我让你带四五个团兵过去,对了,把这个也带上。”

    刘远山从隐蔽之处拿过来一个小型的木盒子,然后将木盒子打开,里面躺着一个用铁制得约莫有一尺见方的神器:蒸汽机模型。

    这蒸汽机模型虽然小,可是五脏俱全。

    “你去拿瓶热水来!”

    刘大从外面提过来一壶刚刚烧开的茶水,刘远山将滚烫的茶水倒进那小型的锅炉中一部分,顿时,蒸汽产生。

    用手稍微转动两下飞轮,整个蒸汽机便“咔咔咔咔咔”由慢到快极有节奏的转动了起来。

    “这是搅拌机?”刘大眼睛一亮。

    家中搅拌桂花皂液体的机子,他是见过的。

    “嗯!”刘远山点了点头,这东西是闲暇时让韩老铁打造的,本来想着弄个陈列馆放进去,却不想有了诱惑人的用途。

    “对,等到了奉新,那宋应星必然不肯跟你前来,你将这机关给他演示一遍,然后当着他的面彻底毁去,他定然会同你前来的。”

    宋应星是大明朝时期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科学家的人之一,这货著作《天工开物》算是一部工艺大杂烩,而且其书中还阐明了“地球”的观点。

    根据神书中给出的资料,这货科举止于举人,后来在崇祯五年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才在吏部铨选弄了个“教谕”的不入流的小官,如今才崇祯三年,他定然赋闲在家。

    其实刘远山想要请的人才远不止宋应星一个,其余的孙元化算是制造大炮方面的专家,毕懋康是火枪方面的专家,无奈这两个货如今都身居高位,想要将他们二人拉到自己麾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刘大带着任务走了。

    第二天,刘远山并没有开始立即组织人来安置那些流民,只是让刘二和二郎,带着家里四五十个团兵去二牛酒楼,开设粥场施粥。

    至于二牛酒楼,则早就关门大吉了。

    一时间,整个房县所有的饥民都集中到了酒楼附近,刘远山不得不维持秩序,在征得了黄大人和刘欣的同意之后,又从家里紧急调来了一百多团兵。

    五日之后,好消息传来。

    金山卫百户徐良与房县知县黄雄二人联名上书巡抚大人,要求在房县马栏河下游修建一道雄关,巡抚衙门批准了!

    “好啊!”接到通知之后,刘远山高兴的像个孩子,一蹦三尺高。

    “三郎为何如此高兴?”刘欣看着他,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额,咳咳!”刘远山拍了拍胸口,有些尴尬,刚刚一不小心在外人面前失态了,道:“自然,小子,嘿嘿,小子高兴是因为,咱们房县的百姓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像郧县那样被土匪山贼滋扰了!”

    “对呀!”刘欣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又有些意味深长的看着刘远山,道:“三郎此举,确实给房县老百姓带来巨利,这也是你的机会,好好把握吧!”

    “嗯!”刘远山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顿时又抬眼,“什么,机会?”

    “呵呵……去干吧!”刘欣一挥手,转过身子朝房屋外面走去。

    秋日的阳光里,他的背微微的显得有点驼,散在佝偻的身子上的头发,不知不觉中花白了许多。

    ……

    接下来的日子,刘家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动作。

    先是,将所有的难民都编号统计,孩童、老年、青年依次分开,成了三大阵营。

    除了那些已经深入到房县各地方乡村的流民不算,盘踞在房县县城的这些人,统共有六千多,其中年轻能干活的有三分之二,将近四千人,女人和孩子将近两千,剩余的老人则是寥寥无几。

    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老人身子骨不行,能从遥远的陕西一路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到了襄阳府的,基本上百不存一。

    编号统计之后,所有的年轻人被平均分成四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一百人,由两名团兵带领,从一编号到四十,各有各的任务。

    既然要建立一座关口,就要建成一座永不倒塌的雄关。

    刘远山觉得,这座关最少要能抵抗十万人的攻击而安然无恙。

    很明显,除了钢筋混凝土之外,别的材料根本不会进入刘远山的眼睛。

    要建设一个钢筋混凝土的雄关,首先要解决材料的问题。

    钢筋不担心,虽然炼钢炉每日的产量很低,但是如今手里面有四千人可以用,自然可以随时扩大炼钢规模,而且,单纯的要建造一座雄关的话,其实也用不了多少钢筋。

    用后世标准,一座高度十五米、长度两百米的钢筋混凝土雄关,不就是一道巨大的墙么?一道墙而已,两排钢筋足够了。

    钢筋的问题不是问题,那么还有混凝土需要解决。

    混凝土的材料分为四种,分别是河沙、级配碎石、水和水泥!

    水就不用说了,整个世界到处都是;

    级配碎石不用想,这玩意是用现代化的机械加工出来的,刘远山如今虽然能制造蒸汽机,可如果弄出碎石破碎机还是太遥远了,不过没有碎石也没关系,咱可以找替代物,鹅卵石。

    小型的鹅卵石还有砂子,房县当地马栏河中就有的产。

    那么,最后一种材料,也是钢筋混凝土的最重要的一种材料,就是水泥!

    水泥的生产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将黏土烧结物磨碎成细粉,然后和磨细的石膏混合而已,如今有炉子,有蒸汽机,磨细这些东西自然不是问题。

    万事俱备,东风也有!

    轰轰烈烈的大建设从崇祯三年秋天开始了。

第54章 借粮() 
五个小队共五百人,直接开到房县西面的大山里,霸占了一处距离马栏河支流比较近的一处小型铁矿,队长手持着县里下发的文书,对于此处铁矿直接征用。

    这五百人井然有序,在一个“内行人”的指导下,就在矿场附近大规模的建造起炼钢炉来,打算直接在此炼制工程所需的钢材。

    另有五个小队,在队长的一路来到秃顶山所在的刘家村,就地搭起帐篷来,开始烧制黏土,用机器碾磨,制造水泥!

    有十个小队约莫一千人,在队长的领导下,带着从整个房县各处征用过来的马车牛车,沿着马栏河开始收集鹅卵石。

    当然,有五个小队开始采集砂子。

    各种建筑用材料逐渐汇集,一一被采集出来。

    至于剩余的一千五百人,在刘远山的直接领导之下,在勘探好的地点开始人工挖掘,平整场地,清理河道,处理基础。

    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活计了。

    雄关的选点就在房县下游约莫五公里的地方,这里河道较窄,两岸悬崖林立,宽度不到二百米,建起以后必定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塞。

    如今已经进入了秋天,马栏河迎来了枯水期,刘远山自然利用天时地利,将整条河用人工抛石截断半边,建立起一个小岛,然后便开始处理基础。

    流民之中剩余的那些儿童全部安置在刘家大院隔壁一处空地上,地皮是县里提供,刘远山只是负责在上面建立一些临时的窝棚而已。

    他不能面面俱到,只能让人管个大概,如今教育力量不够,这些儿童除了吃饱之外,真的不能奢望太多。

    至于剩余的妇女,除了哺乳期之外的,全部被单独挑出来分成两个组,专门负责修筑雄关的这些劳动力的生活工作,她们可以烧饭,也可以帮助洗衣做衣服,等等。

    所有的难民大部分得到安置之后,房县的治安状况顿时好转了起来。

    县衙里的那些老爷们,终于也舒了一口气。

    县衙老爷们舒了一口气,刘远山确实有些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足足六千人啊,虽然是庞大的人力资源,可是每天的消耗也是不菲,按照一人一天两斤米计算,这一日的消耗就是一百石之多,合计银子就是五十两。

    实际上的消耗远远不止伙食这一项,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每日光安置难民的开销就达到了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一天啊,看上去不多,但是实际上算起来,从赵家洗掠过来的那些财产拿过来消耗的话,仅仅只能支撑三个月而已。

    况且,目前还有个问题绕在刘远山的心头。

    那就是叶家!

    整个房县百分之五十的粮油铺、药材铺都是赵家的,如今房县人口骤然增多,每日粮食的销量也大大的增加,此时不涨价更待何时?

    按照市价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斤米,但是如今房县的粮价整整涨了两成。

    刘远山即便是从襄阳府购买,来回车船消耗也就两成吧!

    “这叶家,老子早晚给他抹去!”刘远山气的脸色发青。

    但是,也没办法。

    叶家其实不是看重那两个钱,纯粹是给刘远山添堵的。

    给刘远山添堵,已经是好消息了!

    真正的坏消息是:叶家的粮油店关门了!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这一板子明显打在了刘远山的七寸之处。

    如今正是秋天,这一季的秋粮还有小个把月才能收割,农民伯伯手里也不可能拥有很多存粮的,除了那些逆天的大地主之外,根本就凑不到粮食。

    如今叶家故意关门不营业,一下子便打乱了刘远山的阵脚。

    要干架!

    叶翔暗道老子也不怕你,你家团兵才三四百,老子新招募的加上原有的,足足有八百。

    关键是,无缘无故怎么干啊?

    刘远山即便握着一支雄师,也不可能去大摇大摆的打劫叶家吧,毕竟人家只是关门歇业,又不是干了什么违法的事情。

    若是现在关卡建好的话,老子关起门来打狗又如何?刘远山暗恨。

    可惜,现在关卡还没有修建好。

    除了刘远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