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77章

姜汉风云-第77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儿,皇祖母已经没事了,蹇硕啊,你就陪协儿去守灵吧。”

    “老奴遵旨!协皇子,请起驾——”蹇硕知道董太后是想让他保护刘协。

    刘协入灵堂后即跪在灵帝的棺木前,低声地哭泣着。

    何进道:“辨皇子,你是皇长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

    不要太过悲伤,损了身子。”

    蹇硕的脸色不太好看,何进的意图很明显,他很想把何进搞死,但目前还没有充分准备,他还不敢轻举妄动。

    何进在卫士的簇拥下扬长而去,蹇硕怨恨的眼神瞪着何进的背影,早在盘算着怎么除掉何进。

    三日后,是灵帝出殡的日子,蹇硕和张让密谋除掉何进,就以商定灵帝谥号的理由召何进入宫议事。

    “大将军,此必是蹇硕的阴谋,不可往。”主簿陈琳劝道。

    “现在宫内外皆为卫尉寺掌控,谅他们也不敢造次,我又有卫士保护,诸位不必担心。”

    “大将军,此时决不可入宫!蹇硕支持刘协,与大将军已是敌人,他召大将军入宫,绝无好事!”尚书卢植道。

    “皇上大丧,大将军为国之重臣,不去也不妥啊。”侍御史郑泰道。

    “那该如何?”

    “大将军可以称病不出,蹇硕也没什么话说。”中军校尉袁绍道。

    袁绍率军掌控了京城,(ww。unsh )此时正在何进府中。

    “正是如此!皇上驾崩,大将军悲伤过度,多次晕厥在府中,无法参加皇上的谥号之议。”陈琳道。

    “嗯,主簿说的很对,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我当然是悲伤过度。”何进也觉得这是蹇硕的阴谋,经过众人的劝阻,不敢托大,就卧榻称病。

    消息反馈的蹇硕那里,蹇硕虽然恼恨,但何进的理由很充分,他实在找不出理由去驳斥,也只得作罢。

    灵帝的大丧之礼上,何进果真没有出席,而刘辨和刘协都在现场,表面上是在蹇硕等阉党的控制之中,蹇硕也就放下心来。

    十常侍在文武百官中说着何进的坏话,说何进不参加灵帝的大丧乃是大不敬,本来摇摆不定的那些朝官们也都纷纷指责何进。谁知等到灵帝大丧快要结束的时候,何进被人抬着来到了现场,众臣见何进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又信了何进悲伤过度的说法。

    新任太尉刘虞特地从幽州赶回来宣读祭文,歌颂了灵帝“辉煌”的一生,最后说道:“谥先帝为大汉孝灵皇帝。”然后宣布在吉日下葬。

    大丧完毕之后,蹇硕苦等冯芳挥军入城,却没有任何消息,而城中尽是袁绍的部下,也可以说是何进的队伍。

    蹇硕瞟了一眼张让,张让摇了摇头,知道冯芳是不可能入城了,蹇硕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就凭他在宫中的那些心腹,根本不是何进的敌手。

    十常侍与蹇硕暗通了眼神,只能暂时收手,等待机会除掉何进,到时候再设法另立新君。(。)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少帝() 
何进被抬回了大将军府,而袁绍则以保护宫中安全为由,率军包围了皇宫。

    回到宫中的蹇硕不敢轻举妄动,而十常侍此时却反了水,张让他们已经看出蹇硕难以成事,就向何皇后示好,纷纷向何皇后表态效忠。

    灵帝时,十常侍就与何皇后交情不浅,这次蹇硕要扶刘协上位,十常侍也认同蹇硕的忧虑,毕竟都是阉党,不过谨慎起见,十常侍并未明显的支持蹇硕,何皇后蒙在鼓里,此时十常侍又来表态,何皇后就决定帮十常侍保持之前的特权。

    有了何皇后撑腰,十常侍就不理会蹇硕了,对入宫吊唁的文武大臣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希望众人讨论新君登基的问题。

    何进的人早已拜访过这些文武官员,袁绍的万余新军控制了京城和皇宫各处宫门要道,这些文武官员都不是傻子,在陈琳等人的带领下,表达了意见:立长不立幼!

    何进虽然没有进宫,但立刘辨为君的事已经在掌控之中。刘虞出席完灵帝的葬礼后就匆匆返回了幽州,公孙瓒不安分,刘虞得急着回去处理。

    司空刘弘位列三公,又与何进亲近,在何进的授意下主持新君登基典礼,由于何进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司空刘弘宣布立长不立幼的决定后,无人反对,连一向与何进不对付的十常侍也都没有反对意见。

    “按祖制,立长不立幼,既然诸位文武都同意了,那就恭请皇子辨为新君,请新君登基。”

    刘辨在十常侍的簇拥下来到了嘉德殿,这里是举行朝会的地方。何皇后也在侍女的陪伴下在龙椅下首坐了。

    众文武连忙跪倒在地,齐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外的禁卫和低阶朝官们听得殿内的声音后也齐声喊了起来,皇宫大内喊声不绝,算是承认了新皇登基。

    蹇硕还在自己的殿内等候十常侍来议事呢,听得宫内叩拜新君的喊声,这才慌了神,这一次被十常侍坑得好惨。

    众文武山呼万岁之后,在张让的教导下,刘辨坐上了龙椅,用稚嫩的声音喊了句:“众爱卿平身!赐座!”

    “谢皇上!”众文武起身后各回位置跪坐着。

    “张让,宣诏吧!”刘辨按着之前现学的流程进行着。

    “奉皇上诏曰:新皇登基,

    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尊生母何氏为皇太后,准予临朝听政;国舅何进,拜大将军、袁隗拜太傅,同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世袭罔替……”

    这一切都是按着何进的规划搞得,袁隗是袁绍的叔叔,何进为了让袁绍效命,就让袁隗任太傅,参录尚书事,实际上还是何进说了算。

    由于灵帝尚未下葬,登基大典在肃穆的气氛中结束,即位后的刘辨只有十四岁,顽劣不堪,好不容易捱到了大典结束,急忙跑到御花园中玩乐去了。

    历史记载,刘辨的谥号为少帝,本书为了方便,以少帝称呼刘辨,不喜勿喷。

    何太后临朝听政,少帝在不在都没什么区别,也就由着他玩乐去了。为了让何进顺利掌权,何太后派御医到大将军府探视。经过御医们的“精心治疗”,何大将军回到朝堂之上。

    何进既然掌权,自然拼命提拔自己的亲信之人,而袁绍和曹操仍然为何进掌握新军,冯芳和夏牟都不是何进的人,何进打算把这两人换掉,但曹操劝止,新军乃宿卫之军,不得轻动,以免造成新军的内斗。

    何进道:“那姜盛该如何理会?”

    曹操道:“姜盛,乃善战之人,麾下又有玄甲骑兵和一万五千人的精锐新军,不可图之。大将军只需假诏以恩抚,姜盛必不会反,而且还可以为大将军所用。”

    “此人可用?”何进将信将疑。

    “大将军,皇上刚刚登基,我们的势力还不够强大,此时乃用人之际,切不可树敌啊。而且姜盛实力雄厚,若是他起兵造反,则京城危矣。”袁绍也劝道。

    “好,既然你们都认为姜盛可用,那就用他吧。陈琳啊,先帝曾为万年公主赐婚,不知可否为姜盛举行大婚之礼?”

    陈琳道:“大将军,先帝尚未安葬,按祖制,万年公主应该守孝三年方可婚配。”

    “好吧,那就以后再说吧。”

    且说那蹇硕,眼瞅着宫中大局已定,就去拜见董太后,陈说利害,董太后本就不忿刘辨为君,与蹇硕一拍即合,着蹇硕秘密联络姜盛,以高官厚禄拉姜盛入伙,共同对付何进。

    朝廷方面,董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去见何太后,首先违心地祝贺刘辨登基,然后就以灵帝看好为由,希望提拔一些人入朝为官。

    何太后对董后保护刘协的做法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终于逮着机会了,二话没说,直接就拒绝了。

    董后气得脸色铁青,忘乎所以,怒喝道:“你这*难道以为我怕了何进吗?只要我一声令下,让董重挥军入宫,杀何进易如反掌!”这一下把董重给卖了。

    说罢就拂袖而去,心中对何氏已经恨得咬牙切切齿,回殿之后就召她的族弟董重和蹇硕过来谋划对付何进。

    灵帝在世的时候,董太后让灵帝提拔董重为骠骑将军,u看书( uuknuc )手中多少有些私兵卫队,董太后就想让他做好准备,而蹇硕则去联络宫中的亲信宦官,企图趁何进入宫的时候将其杀死。

    蹇硕对张让道:“张常侍奉立新君登基,难道忘了我们的约定吗?”

    张让道:“袁绍大军包围了皇宫,宫中各处也都是何进的爪牙,好汉不吃眼前亏嘛。只要保住我们的权势性命,谁当皇上又有什么分别呢?”

    “何进一直视我们为敌,现在又是大权在握,难道你不怕他对付你吗?若是刘协登基,我们就有从龙之功,先帝时我们执掌大权,今后我们还会一手遮天。你是做何进门下的丧家之犬还是做王侯贵族?”

    “事到如今,我们就算不认输,又能怎样?”

    “骠骑将军董重麾下虎贲五千,现在我又联络姜盛入京,加上董太后的支持,还怕大事不成吗?只要找准机会,趁何进入朝时突然发难,除掉他,到时候再废了刘辨,立刘协登基。”

    “姜盛是何进的人,你敢用他?”张让表示怀疑。(。)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主动交权() 
少帝刘辨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对于朝政一窍不通,又贪玩,何进就干脆暗中接管了朝政,每当有朝官上疏,何进就向少帝宣读。

    少帝坐在龙椅上非常不自在,何进一读完,少帝就道:“此事就交由大将军办理吧。”

    所谓的朝会只不过走走过场,以少帝的名义下诏罢了,所有事务都是何进一手操持,需要下诏的,何进的幕僚团队拟好后就去让少帝加盖玉玺,然后下发执行。

    姜盛的调动命令,也是少帝盖章的诏书,令姜盛率军回雒阳听命。

    甄俨早已将京中的风波报告给姜盛了,也提到了蹇硕和董后传信的事。这何进独揽大权之后还要独揽军权,姜盛这种被何进集团边缘化的将领,跟蹇硕、董后、刘协关系不清楚,自然是何进的首选目标。

    现在姜盛受制于何进,也只好执行诏令,率军返京。何进派出去监视姜盛的人飞马急报,把姜盛奉令起行的消息报给了何进。

    何进令西园新军全面布防,严阵以待,蹇硕邀姜盛图谋何进的书信让何进寝食不安,真担心这姜盛下一步的行动。

    甄俨的情报站在姜盛的直接指导下已经形成了规模,在雄厚的经济实力面前,九卿各府、南北两军、西园新军中都有甄俨的细作,何进的调兵遣将早已被姜盛知晓。

    行至雒阳城外八十里的时候,姜盛大军安营扎寨,不再行军。久待多时的西园新军都开始焦躁起来。

    何进心里也犯了嘀咕,姜盛为何会停下来?难道他发觉了什么吗?西园新军的调度换防都是常有的事,姜盛不可能知道何进是防着他,难道姜盛要?

    想到这里,何进不敢大意,就让袁绍率军前去接应,袁绍到了之后,姜盛亲自出营迎接袁绍。

    “本初兄,为何来此?难道又被派去弘农剿匪吗?”

    袁绍老脸一红,尴尬地说道:“大将军担心老弟你遇到什么麻烦,特地让我来接应。”

    “难道京城附近有叛军出没?还是把我当成叛军了?”姜盛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

    “呃,姜兄不要误会,蹇硕和董氏的余党尚未剿灭,并非把你当成叛军啊。我们都是大将军的人,怎么会自相为敌呢?”

    “原来如此,

    不过听闻蹇硕之前还想让我入京勤王,难道大将军就不担心我?”

    “唉,你是我大汉第一战将,怎么会跟阉党同流合污呢?大将军只是想重新整编新军,就差你这一部了,宫中局势未稳,新军的整编不能拖延啊,还请尽快拔营入京。大将军正值用人之际,不会怀疑你的。”

    “好,不知我这平东将军,可不可以留少量将士充作部曲呢?”

    “你麾下近两万人马,还担心自身的安危吗?”袁绍一怔,反问道。

    “哈哈哈——不瞒你说,这些年我率军连年征战,陪伴妻妾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现在新君登基,大将军鞠躬尽瘁,四海升平,我真的是倦了,只想做个太平将军,不知能不能得皇上的恩典呢?”

    “啊呀,姜兄若是当个太平将军,可就委屈了你的满腹武略了。”

    “那都是同袍过于夸大了,我胸无大志,只求平静的生活,享尽天伦之乐,若是大将军体谅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的请求我会向大将军禀报的,希望你尽快率军归建。”

    “那是自然,本初兄尽管回去禀报,我部随后就到。”姜盛干脆就主动点,免得何进疑神疑鬼的。

    且说何进得到了袁绍的汇报,大为高兴,封姜盛为都亭侯,食邑二百户,封地在乐安临济县;又准许姜盛改玄甲骑兵为平东将军部曲。

    姜盛要把麾下兵马移交给何进的消息传遍了军营,将士们纷纷聚集在姜盛的中军大帐前请愿,希望姜盛不要离开,继续指挥他们,因为他们不少人都出自北军,以前就是混日子,屡战屡败,自从跟了姜盛之后,很少有打败仗的时候,都积累了很多的战功。

    现在姜盛要离开了,他们又要进入萎靡不振的状态中,战功的事就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怎么愿意就这么归入新军?

    “诸位将士,我姜盛感谢你们的支持和拥护,但诏令如此,作为大汉的臣子,我必须要奉诏的,希望诸位能够理解。”

    “将军,我们兵强马壮,为何要服从大将军的矫诏?现在就算杀进京城,我们也绝无二话,生死追随将军!”有士兵们叫嚷起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姜盛示意大家安静,说道:“不瞒诸位,我的妻妾都在京城,若是抗诏不从,就是谋逆大罪,我的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啊。何况我乃汉将,也要接受大将军的调度啊。你们不要口无遮拦,若是被朝廷定了谋逆之罪,我可就被你们害苦了。大家以后虽然不能并肩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