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55章

姜汉风云-第55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燕道:“属下知错了!”

    姜盛道:“三日后,我打算攻打肥如,你且回去整顿兵马,以备来日战事。”

    “属下遵令!”褚燕自去准备。

    当夜,张郃即带着情报回来禀报。

    姜盛看到张郃的草图中,肥如县城居于燕山南麓丘陵地带的制高点,若是攻城,则是仰攻,极为不利。

    “儁义,针对肥如,你有何破城良策啊?”

    “主公,肥如居高临下,若是从东、西、南三面强攻,必定失败!依属下看来,只有智取。”

    “那该如何智取?”

    “肥如县城的用水乃是取自燕山,主公且看,城北之丘陵地势高于城内,若是由城北突破,则胜算颇大。”

    “张举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主力必定在城北。”

    “张举也必定不会认为我们从城北进攻。”

    “此话怎讲?”

    “张举在城北设置了三座大营,分别守卫东北、西北以及河流,尤以河岸的兵力为多,从肥如东西两侧进攻,亦是仰攻,但若是从燕山上往下,则是居高临下。”

    “燕山山脉山高路陡,若是大军上山,则需月余,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姜盛不太赞同张郃的提议。

    “不必大军上山,只需百余人虚张声势即可,主要战斗还是其他方向上,我的想法是……”

    “此法甚妙!”姜盛不禁拍手叫好,就让张郃按计划行事。

    十月初七,月黑风高,张郃带二百精兵带足了旌旗、箭矢并引火之物从燕山林间小道往肥如城北山区而去,于禁率一万骑兵列阵于城西,褚燕携步兵一万藏于城东,而姜盛自领中军驻于城南。

    姜盛军的兵力调动早被张纯看在眼里,他逃回肥如之后,

    就在琢磨姜盛的战术,见姜盛中军大营前又是一片空白。

    “俗话说好计不复用,这姜盛真以为我还会上当呢!姜盛大营故意如此,乃是让我们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他好争取时间去调兵遣将,哪能让他的奸计得逞?主上,我要率军两万,直捣姜盛大营。”

    “将军不可轻动,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姜盛故弄玄虚,必是诱我军出战,入他之局。我等且观察数日,再做打算不迟!”张举多少还懂点儿兵法。

    姜盛这么做的目的与张举说的并无二致,他知道张纯已经入城,所以就故技重施,引张纯上当。

    但由于张举的制止,张纯才幸免于难,姜盛布置了多天之后,不见张纯出战,知道计策必已被识破,于是在大营前方又布置了鹿砦、木锥等防御之物。

    张纯在城上看得真切,暗暗后悔,再次上了姜盛的当,白白给了姜盛几天的准备时间。张举看到如此阵势,也是暗暗后悔。不过他们已经断定,姜盛的主力必定不在城南。

    张纯跟张举分析了姜盛在土垠的用兵方略,( )知道姜盛必然有主力兵马躲在城北某处地方,伺机发起进攻,因为城北是攻城的最佳方位。

    张举令城内外各部严密监视官军动静,防止官军偷营,注意力都在城北的三处大营了,但经过数次探查,也未发现姜盛军的踪影,难道他们会从天而降不成?

    姜盛见南城墙的守军数量明显少了,就组织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三千刀盾兵在三千弓箭兵的配合下向南城门攻去。

    张纯指挥南门守军以箭矢杀伤官军,给官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姜盛见南门攻城确有难度,没有打到场时间就鸣金收兵。

    张纯看到如此打法,还道是姜盛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力而已,更印证了他之前的判断,姜盛的另一支队伍必是在山上,试图居高临下攻打城北门。

    张举听了张纯的分析之后,大以为然,于是仅留少量兵卒守南门,而大部分兵力都充实到城北的三处大营。

    果不其然,几天后,燕山山腰中旌旗遍布,烟尘滚滚,看起来似有万余兵力的规模。

    张纯大笑道:“姜盛果然还是故技重施,幸亏这几日加强了北三营的兵力,可保无忧了。”

    与此同时,姜盛再次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发现防御明显弱了很多,知道调虎离山之计已经奏效,于是击鼓进军,两万大军在刀盾兵的掩护下快速进军,开始强攻南门。

    张纯得到南门敌袭的报告后,不屑一顾,这个时候了,他姜盛还以为能牵制我的部队吗?完全不顾报告,而是令城南守军严密监视即可。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取肥如() 
【订阅过三百了!感谢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今日第二更!】

    张纯的盲目自信注定了他的失败,在姜盛南门发起主攻的同时,东门、西门也都做出了攻击态势。这三面守军都没有当回事,还以为他们只是佯攻,若是引不来守军主力自会退去。

    但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错了,不到一个时辰,南城墙被姜盛军控制,西门和东门才是真正的佯攻,他们的目标是城北东、西两大营。

    张纯听闻南城墙陷落,大吃一惊,这姜盛到底玩的什么把戏?急忙从东北、西北两大营抽调人手回城防守。

    张举正在西北大营等待山上姜盛“主力”的进攻,听得南城墙失守,大吃一惊,连忙率军回援,若是姜盛军进了城,北门防住也无济于事。

    南城墙内,两军此时已经厮杀到一起,张纯组织的守军在城墙下死死抵挡姜盛军下墙,杀得天昏地暗。张举率军杀到后,守军的战力陡增,杀上城墙的千余官军士兵都被杀伤殆尽,南城墙很快又被守军夺了回去。

    姜盛继续击鼓进军,但已经是虚张声势,此时的战场已经转移到了西北大营,张钧率军回城之后,在西门外等候多时的于禁,充分发挥骑兵的快速运动能力,乘虚杀入西北大营,西北大营留守兵力不多,加之对山上官军的防备,没想到会有官军从下面攻了上来。

    于禁当先一马,左砍右劈,杀倒了一片,万余骑兵的冲杀原本就是战力不凡,很快掌控了西北大营,打扫战场之后,开始佯攻河岸大营。

    张纯在城南指挥战斗,而张举则在城北观察情况,他见山上虽然旌旗飘动,但并无进攻迹象,才知道这tmd才是佯攻,而东门的攻击稀稀落落,很明显也是疑兵之计,干脆就不管他了。

    在张举的指挥下,东北大营派军支援河岸大营,张纯专心防守城南。这一调整部署,东北大营又陷入了空档,褚燕逮着机会,迅速发动了攻击。

    这一打,张纯和张举都蒙了,这姜盛怎么到处是兵?这虚实难测,该如何用兵?

    肥如城守军共八万人,包括北边三个大营计六万人,城中两万人。在姜盛虚虚实实的进攻中,城中兵力扩充到了三万多人,西北大营近万人或死或逃,已被打败,河岸大营加上来援的东北大营共三万人,此刻已被于禁的骑兵牵制住,东北大营还有一万人。

    褚燕的兵力也是一万,却因是仰攻,明显落在了下风,褚燕悍不畏死,也包含着为那三千骑兵报仇的心态,冒着滚石箭雨强攻上去。

    张举现在是晕头转向,不知道姜盛还有没有尚未露面的部队,明知道东北大营告急,也不敢派兵去救,张纯面对姜盛的中军大营,也是束手束脚。

    在褚燕的勇猛进攻下,东北大营已经站不住脚了,虽说造成了官军近四千人的伤亡,但最终还是不敌,残兵向河岸大营会合。

    褚燕因为兵力损失过大,只能占据东北大营固守,于禁剩余的八千多骑兵面对着三万敌军,根本不敢进攻,这么一打,城北反倒安全了许多。

    张举远远看到西边远处烟尘滚滚,依稀可见那一队白袍骑兵,后面还跟着约三千之数的乌桓骑兵,心中大惊,这公孙瓒怎么又来了?

    那日公孙瓒追击乌桓骑兵至塞外,无功而返,听得斥候报告姜盛正在攻打肥如,就干脆率领原本支援西凉战事的三千乌桓骑兵来支援姜盛。

    乌桓部落不止一个,丘力居只是其中一部,

    公孙瓒带的这三千乌桓骑兵乃是出自另一部,是张温要求支援西凉的,正赶上这张纯叛乱,干脆就留在幽州了。

    其实姜盛不知道的是,本来还有一支援军:南匈奴。灵帝八百里急诏令南匈奴派军参加平乱,但南匈奴的屠各部落发动叛乱,所以南匈奴的援军无法来援。

    信使报告了城北的战事,姜盛没想到损失会如此大,于是派一万步军补充给褚燕,而自留五千兵马牵制张纯。

    张举的斥候探得了东北有官军增援的消息报与张举,而公孙瓒的部队也正在全力开进中,张举感到大势已去,于是传令张纯,即刻弃城出北门,与河岸大营会合,保证强大的兵力以震慑官军。

    张纯留了城头数百兵卒作出防守的态势,而自率城中主力兵马突出北门,与于禁部厮杀一通后杀开了一条血路,与河岸大营成功会师,这样,河岸大营的兵力就达到了七万人,无论是于禁还是褚燕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于禁派人把张纯、张举已经弃城的消息报告给姜盛,( uknhu。cm )姜盛大喜,令大军强攻南门,城头的守军只有百八十人,见姜盛军攻城,一哄而散。

    姜盛入城之后,只留了千人肃清城内的零星叛军,而绝大多数兵力都布置在了北门外,姜盛知道此战并没有给叛军造成太多的杀伤,河岸大营的兵力绝对优于官军,所以他要防着张纯杀回来,那样损失就大了。

    公孙瓒的骑兵见肥如城已经落入姜盛之手,就率军入城休整。

    姜盛听闻公孙瓒已经入城,连忙过来相见。

    “在下公孙瓒,拜见将军!”公孙瓒目前还只是都督行事的临时负责人,实职是涿县县令,级别比姜盛低了一级,所以来拜见。

    “公孙兄名震天下,何须多礼?”姜盛回道。

    “伯珪之名何足挂齿?反倒是姜兄,百战百胜,天下称颂啊!”

    两人寒暄一番,即提到此间战事,姜盛分析张纯的军力尚在六万以上,若是张举、张纯再来攻城,那可就难以应付。

    公孙瓒道:“张纯、张举新败,士气不振,我等可虚张声势,迫其离开此地即可。”

    姜盛道:“公孙兄好计,那就依计行事。”

    已近黄昏,张纯、张举军刚刚得以喘息,即听得三方鼓响,马蹄声、喊杀声由远而近,只道是官军来袭。

    “主上,官军兵力不明,我等还是暂离此地,徐而图之。”

    “也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撤军!”张举有些舍不得,但保命要紧。

    当夜,张举、张纯率叛军七万拔营东撤,去往东北方向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平要术() 
【今日点击过万!收藏过三百!在此拜谢各位的支持!继续加更!】

    公孙瓒在肥如休整了一天,即回涿县去了。

    姜盛在战报中对公孙瓒大加称赞,不管怎样,公孙瓒算是救了自己。

    天下作乱,十常侍现在也不敢得罪这些领军在外的将领们,封赏很快就下来了,公孙瓒被升为骑都尉,负责辽西的治安;褚燕被封为都亭侯,官居原职。

    对于姜盛这道坎,十常侍还是介意的,官居原职,不过也封了都亭侯的爵位,只是没有食邑,空有名号罢了。

    虽说张纯仍有七万大军,但十常侍不想让姜盛继续立功,所以就把搜剿张纯叛军的任务交给了公孙瓒,而姜盛则要打道回府了。

    公孙瓒接到诏令的时候深感恐怖,因为他知道张纯、张举的实力,若是姜盛不在,单凭他公孙瓒,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掉叛军的。但诏令就是诏令,只能遵照执行。

    姜盛觉得很是遗憾,张纯、张举还有足够的实力东山再起,若是不趁热打铁,还会成为朝廷的大患,他也想到这必是十常侍做的手脚,祸国殃民啊!

    诏令即已到达,姜盛也只得拔营班师,进入冀州的时候,姜盛令于禁、张郃率军南下,把各郡县抽调来的兵卒遣回原地,而从褚燕军中抽调了五千人南下乐安。

    新年将至,姜盛决定在灵寿县陪三位娇妻过年,所以就在灵寿县的中郎将府住了下来。

    逃往鲜卑部落活动区域的张举、张纯得到姜盛退兵的消息后大喜,急忙去找丘力居商议南下之事,三人一拍即合,趁着晴好的天气,南下劫掠,辽西郡、右北平郡、渔阳郡的百姓苦不堪言。

    公孙瓒兵少力小,难以进行有效防御,只得上表请求朝廷发兵,但十常侍扣下了奏报,朝廷没有任何回音。姜盛付出了沉重代价后取得的战果烟消云散。

    且说乐安方面,杨凤代理了郡太守一职,按着姜盛制订的政略维持着郡县的正常运转。

    当年新开垦荒地一百二十万亩,税收有所增加,但仍然没有达到朝廷制定的标准,姜盛又只好用私盐的利润补足亏空。

    官田的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增粮食一百六十万石,改变了乐安郡粮食储备不足的状况,乐安军营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由于冶铁工业尚未开始,军营的防御设置仍然落后。

    甄家商队由于北方战事,虽说有六支商队,但当年的收益与前一年持平,返回乐安时采购的铁矿都已经储备了不少,对于来年冶铁工业的开工勉强够用。

    话表两头,姜盛把陪同娇妻们过年的决定告诉童琳她们的时候,童琳满心欢喜,令周仓去市集采购食材,她要亲手为姜盛下厨,尽妻子的责任。

    最高兴的其实还是张婉蓉、张婉莹两位,姜盛在此住下来,她们就可以多与姜盛接近,以解这两年的守活寡之苦。

    童琳知道张家姐妹已与姜盛有了夫妻之实,心中羡慕,但表面上还是若无其事的,她也有心思,姜盛能陪她小住,说什么也要促成了好事。

    姜盛其实对张家姐妹谈不上什么爱,只不过有了夫妻之实,他心里上试着去爱罢了。而对于童琳,他是真正的爱,正因为这种爱,他才不会轻易要了童琳,太容易得到,他怕自己会不懂得珍惜。

    甄家在灵寿县开了一家松鹤楼,按着姜盛当初开“连锁店”的想法搞起来的第一家连锁店,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