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52章

姜汉风云-第52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盛就留在原地与百姓交谈,百姓只是苦求姜盛救他们,就是不反应真实情况,姜盛无可奈何,只能傻站在那里。

    过了许久,千乘县长和黄家家主姗姗来迟。

    “下官拜见太守!”“草民见过太守!”

    黄家家主是个低矮的胖子,

    那县长倒是长得精瘦,姜盛之前就留意过这个人,看起来贼眉鼠眼的。

    “县长,你治下的乡民无米下炊,而这位黄家主却是米粮满仓,不知此情是否报与太守府?”

    “下官失察,请太守治罪!”县长拱手道。

    “好,即日起你就不用穿这身官服了,回乡下好好体验一下乡民的感受。”

    “这?”千乘县长面色惊慌,转口道:“下官也是捐过修宫钱的,大人就这么罢免了本官,不知上头?”

    “我就是你的上头!”

    四名随从扑了过去,摘掉了县长的官帽,县长这才知道遇到硬茬了,大呼求饶,姜盛不为所动,对着县尉道:“即日起,由你担r县长,好好治理一下,若是依然如故,你的位子也不保!”

    那县尉感觉到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这种好事竟然轮到他的头上,忙不迭地连声称是。

    “你还不交出官印吗?”姜盛盯着千乘县长道。

    千乘县长不为所动,县尉即喝令兵丁去强夺,那县长不得不交出了印绶,但怨恨之心已生。

    办理完这一切,u看书姜盛又对着黄家家主道:“黄家主受惊了,本太守要求你办件事。”

    “大人您尽管吩咐,小的乐意效劳。”

    “本太守向你借粮万石,不知黄家主可否答允啊?”

    “小的不敢,太守大人需要多少米粮,尽管开口,十万石米粮,小的后日,啊不,明日就送到府上。”

    “本官不需要这么多粮,只是希望黄家主能够体谅本地乡亲的苦处,开仓放粮,让他们度过年关。等来年,太守府收得米粮上来,再连本带息偿还。”

    “不必了,小的这就回去放粮,只是这乡民颇多,小的家也没有那么多余粮啊。”

    “不必多了,每人一斗米即可,都记在太守府名下。”斗是计量单位,一斗相当于后世的12。5斤。

    “小的遵命,且请大人移步至我府上,小的当场放粮。”

    姜盛一行人就跟着黄家家主到其府上粮仓。好家伙,十几个大型粮仓矗立在他的田庄里,黄家家主令家丁们召来量具,开始发粮。

    百姓们都跪谢姜盛,然后排着队伍去领米,领米回去的百姓们又一传十、十传百,乡里百姓都来领粮。

    姜盛看了半天,发现有人是第二次来领,就令县尉带人甄别,若是发现有人浑水摸鱼,则原本给的米也要收回来。

    县尉宣布了这项决定,顿时有十余名百姓悄悄退了出去。一直到黄昏时分,来领粮的人越来越少,最后等了一刻钟都无人再来领粮,黄家家主向姜盛禀报,计发出米一千五百石。

    姜盛道:“真是辛苦家主了,取文房四宝。”

第一百二十章 农田新制() 
【今日第二更!快快收藏吧!】

    早有家丁取来,姜盛蘸足了墨,用隶书写道:“中平二年冬月,乐安太守府借——”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黄通。”

    姜盛继续写道:“借黄通米一千五百石整,立字为据!”

    写完就交给那黄通,黄通连忙推辞!这点粮食他还看不在眼里,干脆就想送个顺水人情。

    “让你拿着就拿着!本太守向来说话算数,明年秋收之后,即可持此字据到太守府要粮。”

    黄通见姜盛脸色冷峻,只得哆哆嗦嗦地收下了字据。

    当夜姜盛就在县衙休息,四名随从去药铺买了些跌打药治伤。

    当夜姜盛辗转反侧,他在回忆着白天的情景,这些百姓就是因为无力承担赋税,才不得不把农田折价转让给豪强地主,由地主承担赋税,但百姓就只能从属于这些兼并了土地的人,成了长工。

    这些长工的家人都住在地主家的田庄里,除去一家人的吃用,长工往往还得倒赔给地主。也有拥有少量土地的百姓,但除了交税,所剩无几,只得砍柴换粮。

    姜盛回忆着汉代的土地政策,觉得有必要推行一下,但朝廷是绝不会关心这些东西的,姜盛就决定在乐安郡辖境推行。

    此后几天,姜盛一直隐瞒身份在乡民之间转悠,对百姓的疾苦有了全新的认识。回到临济县的太守府之后,姜盛就开始拟定农田新制度。

    按着姜盛的规划,首先重申土地国有制度,然后分三步走实施,第一步是统计全郡的人口数和耕地数,第二步是均田,按着耕地数除去人头数,得出每个人应分得的土地。第三步就加减税,即百姓耕种分得的土地,这二十税一,这比朝廷的十税一减半,若是擅自超出应有的土地规模,则加倍收税,定为十税一;百姓难以耕种,必须转给他人的时候,则他人享十五税一,比十税一差的那一部分,要付给原土地所有人适量的租金。

    这个政策与汉初的土地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有效限制富人和地主对土地的兼并,而且百姓还能得到好处。

    现在的东汉朝实行的是按户分田、按人头收税,这样相对于子女多的家庭就亏大了,土地很少,承担的税却比别人高,这回按照土地数收税无疑是减轻了负担。

    第二天的时候,姜盛召集夏侯兰、杨凤等铁杆部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侯兰道:“按人头分地,可收税是按地收税,其实都是一样的。”

    “那可不一样,大户家地多人少,交的税可比人头税高多了。这样一来,这些大户们就不会强占百姓的土地。”

    “我正是此意,我这近十天的体察,看得出贫富差距,也琢磨了解决的办法,暂时可按此执行吧。杨凤——”

    “属下在!”

    “年后你就负责此事吧,要按照每县十人的标准下去监督各县的人口统计和土地丈量。”

    旧历的新年应该都是放假的,乐安郡下各县长官也都赋闲在家,姜盛就设宴邀请各县长官。

    一听到设宴,各县长官都是心中一震,夏侯兰收治盐场的事还历历在目,姜盛设宴会不会也与那夏侯兰有相同的目的?

    不过不赴宴,姜盛怪罪起来,那也不好交代,于是都约好了去赴宴。

    姜盛首先举碗敬各位县长官,各县长官都口称“不敢!”,但都喝了,太守敬酒,这些县官们岂敢不给面子。

    姜盛见喝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布置自己的规划了,这些县官们坐不住了,若是那些大户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还会进贡,指着那些泥腿子的税吗?那是公家的,他们可无权揣进自己的腰包。

    “大人,此举不妥!”姜盛看时,这人是益县县令徐林。

    众人大惊,这家伙不想干了?

    姜盛微微一笑,说道:“试问有何不妥?”

    “大人,现在朝廷的税负很高,指着这些泥腿子交税,我们都难以完成任务啊,从长久计,只有大户集中人力耕种土地,才有可能担负起朝廷的赋税来,如若不然,我等俱休矣。”

    姜盛听了暗暗点头,说道:“徐县令说的甚是,不过本官有补充之策。”

    “静听大人指示!”

    “既然人力松散,那我们也可以把他们集中起来。乐安多平地,便于集中耕作,我们可以招募百姓到官田耕作,收成交完税之后官民平分,这样百姓不就集中起来了吗?家中有田能承担赋税的,自由本家耕种,若是家中有田却无力承担税负的可以集中到官田耕作。”

    “大人,虽说此举有所补充,但农田收入因时而异,若是交不起税负,那该如何应对啊?”

    “所以,(wwuukanhu )我们就要想办法提高农田的产量。”

    “不知大人可有良策?”

    姜盛令人取来文房四宝,在纸上画出了曲辕犁的式样。历史记载,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一直沿用到至今。姜盛出身农村,对曲辕犁并不陌生。

    众人都是不解。汉时的犁都是直辕犁,无法调整深度,所以很难达到深耕细作的要求,所以产量极低。

    姜盛道:“此物唤作曲辕犁,有十一个部件组成,耕作时由牛牵引,扶犁者可以根据土地的肥沃贫瘠情况及时调整犁地深度,确保土壤得到深翻,而后以耧车播种,播种时要把人畜的粪便晒干磨成粉状,随着种子一同入地,则收成必定可观。”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姜盛就把农田新制颁布下来。

    正月还未过完,杨凤早就带着人到各县乡张榜公布,然后督导各县清点户籍和丈量土地。

    二月的时候,灵帝下令重修南宫,铸四铜人、四皇钟,所用钱财都是前两年从百姓手中剥削而来,此举招致了天下的反感。

    江夏郡赵慈首先起兵,攻入南阳,斩杀了南阳太守秦颉,震动朝野。十常侍矫诏令各地募集兵勇平乱,但收效甚微,赵慈率军横行无忌,在荆州刺史连同周边郡县的地方官军的连番围剿下,赵慈兵败被杀。

    灵帝对此毫不知情,仍然安排十常侍研究南宫的重建,毕岚是其中比较有头脑的,他改进了翻车,把原来的木槽改装成细桶状模样,名叫渴乌,这样外面的水就可以大部分留在渴乌中,这样就可以大批量的把低处的水转移到高处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奖励垦荒() 
【三更了!三更了!还没收藏的赶紧收藏吧!推荐票也赶紧来啊!】

    甄俨善于收集情报,无异中提到了此物,姜盛知道这是古时的翻车,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制作,就让甄俨探出渴乌的制作方法来,十常侍组织劳力修南宫,这渴乌的安装是公开的,甄俨安插在劳工之中的眼线暗暗记住,然后报与甄俨。

    姜盛收到草绘的图纸之后,即潜心研究,宫中用水的地方都建造了渴乌,姜盛不可能在偌大农田里到处安装,他就想了个诏,在翻车下面以红木设置为轨道,一处农田用水,就把翻车推到此处农田处,然后把沟渠的水转移到农田中去。

    至农历三月上旬的时候,杨凤带着各县乡的户籍情况和土地亩数来汇报。

    姜盛深感土地匮乏,每人分得的土地很少,就补发一条太守令,鼓励垦荒,当年新开垦的荒地不收税,一年后按二十税一收税,五年后则收归官营,家中有女子入门的,可以以新开垦荒地做彩礼,有女子出嫁的,新开垦荒地可做嫁妆予以置换,新得的土地当年不收税。但开垦之前,都要到县府批准,批准之后,县府根据呈上来的申请合理分配开荒权。

    姜盛还考虑到了家中有人去世或者有孩儿出生的情况,规定老人去世后,土地收回官府;有新生儿出生的,则可以在当年年末向县府申请土地。对于县府收回闲置的土地,则由县府负责招募劳力集中耕种。

    此令一处,那些富家大户乐开了花,他们雇佣的人多,开垦荒地那不是手到擒来,姜盛不是没有想到此节,他是想借助富家大户的人力尽快开垦出更多的土地。若是年景好,五年的收成可不是小数字啊,虽然到时候还要被官府收回,但还是有得赚。荒地嘛,开垦不完的。

    法令颁布后,百姓尝到了甜头,春耕之后可种两季,而且当年不收税,收多少自家得多少,五年后家中有存粮了,可以继续垦荒地。

    这本是两不得罪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偏差,有权有势的大户都分得了肥沃的土地,而有的百姓都分到了贫瘠的土地,垦荒权也是有所区别,县官们还是可以收大户的贿赂以提供方便,这是姜盛所没有考虑到的。

    其实如果百姓自己有地,收成够用,谁还会去给官府打工啊?这也是姜盛没有考虑到的。

    开春之后,整个乐安郡掀起了一股垦荒的热潮,当年新增土地二百多万亩,百姓们虽说得到了贫瘠之地,但因为不收税,也都耕种起来,特别是姜盛的农田版渴乌和曲辕犁的问世,让耕种效率得到了提升。

    话表两头,甄家用于贩运私盐的商队往来于乐安——冀州——幽州——塞外,因为沿途多有打点,加上褚燕派军保护,年内无一损失,甄家和姜盛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甄逸见收益颇多,年末的时候又派来四支商队,在运盐的同时也捎带着卖些粮食以做掩护。

    冀州、幽州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是姜盛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让商队也捎带着做些收集情报的事,雒阳那边清流与阉党的对峙也进入了平衡期,没有大的起伏。

    年终时,大多数百姓都有余粮,对姜盛的感恩和支持增添了许多,富家大户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也是姜盛的民生政策得以落实的基础,只要富家大户没有意见,其他人就更好办了。

    但为此给姜盛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各县报告当年收入的时候,对于税负这一块存在严重不足。姜盛不相信会差这么多,

    就派杨凤去检查账目,杨凤虽然在青牛角部下时掌管钱粮,但真正要看帐他也看不懂,查来查去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姜盛就信了,然后从私盐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充乐安郡税收的缺口。

    朝中无事,那万年公主却是望断秋水,整整一年没有姜盛的消息,虽然皇后几次提出要她出嫁,但她都以死相逼,坚决不嫁。灵帝贪玩,见刘芊不愿意出嫁也就没再勉强,只是苦了这相思人。

    姜盛在得闲时去了冀州两趟,看望了三位娇妻,但他的精力专注于乐安的治理上,也不免冷落了三位美人,但童琳还是明事理的,就劝另外这两位:“夫君有大志,我们妇道人家怎么能把他拴在家里呢?”

    褚燕治军向来严密,只是各山寨主动来投,他一时还顾不过来,也就助长了一些人的不良习气。

    兵力虽说号称十五万,但大多是来自各处山寨的,组织号令不严,战斗力不行,姜盛就令褚燕精心挑选,把那些个混吃等死的人全都清理掉,留下精兵五万,分骑、步、弓等兵种,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

    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