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35章

姜汉风云-第35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你放心,我跟张让很熟,会有机会入内宫的。若是入宫,我一定找你聊天。”

    “那就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姜盛,字子诚。”姜盛回道。

    “啊?你就是姜盛?”刘芊有些激动。

    “对啊,你听说过我?”

    “火攻颍川、火船破敌、断水破城,你的事都被编成书到处说呢。”刘芊兴奋地小脸通红。小女孩崇拜英雄,这是天性使然。

    “那都是夸大了的,做不得真的。”

    “没想到大英雄就在我面前!那个,我们,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吗?”

    “难道我们现在不是朋友吗?”

    “也是啊,我们已经是朋友了,那我问你,在你眼中,公主真的高不可攀吗?”

    刘芊看着姜盛,等待姜盛的回答。

    “我觉得吧,公主本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她的身份地位和强加在她身上的礼制让她高不可攀,我出身平民,地位悬殊,对公主当然是高不可攀的。”

    刘芊眼圈一红,泪珠儿在眼中打转。

    “刘芊,你,你怎么哭了?怎么了?”姜盛大急,什么话说的不对吗?

    姜盛伸手轻轻拍了刘芊的肩膀,想安慰她,这时听得一声暴喝:“休得无礼!”

    姜盛连忙把手缩回去,转头看时,只见数十卫士护卫着一名大腹便便的将军,看样子级别可不是一般的高。

    “你是何人?怎么会在内宫出现?”那将军质问道。

    “我,我想出宫,走迷路了,误打误撞走到这里来的?”

    “误打误撞?一派胡言!”

    “我说的是误打误撞,那就是误打误撞,我没说谎。”姜盛辩解道。

    “掌嘴!怎么跟大将军说话呢?”为首的侍卫怒道。

    “大——大将军?”姜盛一惊,坏事了,这胖子是何进啊,灵思皇后的堂哥。

    姜盛连忙跪倒,这何进杀死他姜盛就像碾死一只蚂蚁,好汉不吃眼前亏,“在下眼拙,没认得大将军,还请恕罪!”

    何进道:“哼——擅入内宫,目无尊长,调戏公主,按律当斩,拿下!”

    “大将军——不可!”刘芊连忙劝止。

    姜盛正要辩解,却被刘芊这几个字震得七荤八素。

    姜盛悔得肠子都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刘芊的服饰与其他宫女完全不同,又是姓刘,那些宫女和侍卫都听她的,我早该想到她是公主了,这脑子!”

    “刘芊?你是公主?”姜盛失声道。

    “大胆,公主闺名岂是你叫的?”

    “大将军——他,他不是有意的,他也没有调戏——我。”刘芊红着脸急道。

    “万年公主,你都十三岁了!怎么还如此不知轻重?你怎么能私会外人呢?”何进道。

    “我,他——”刘芊紧张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姜盛这个时候若是反抗,这些侍卫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可一旦反抗,必会被戴上刺客的帽子,那就神仙难救了。姜盛只好束手就擒,刘芊肯定不会不管他的。

    “大哥,发生什么事了?”一名近三十岁的华贵少妇走了过来,众侍卫连忙行礼,“参见皇后!”

    这少妇正是何进的堂妹,

    灵思皇后何氏。

    “母后,你劝劝大将军,姜盛他不是有意的,确实是找不到出宫的路了,所以才会来此。”刘芊是已故宋皇后的女儿,宋皇后死后,何皇后执掌后宫,刘芊改称何皇后为母后。

    “芊儿,你怎么能跟外人在一起呢?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该如何向皇上交代?”

    “母后,芊儿知错了,你就让大将军放了他吧。”

    “大哥,我看这小子不像什么坏人,你看看就送他出宫吧。”

    “皇后,这人身份不明,怎么能说放就放呢,皇宫重地,若是闲杂人等都来误打误撞,皇宫还能叫做皇宫吗?你们的安全该如何应对?”何进解释道,接着对侍卫道:“带走!”

    “大将军——母后,不要带他走!芊儿求你们了!”刘芊哭道。

    “芊儿,大将军说得有理,随我回殿!”灵思皇后喝道。

    何进的侍卫带着姜盛往外走去,刘芊还在后面苦劝,姜盛回头道:“刘芊,你不用管我——我自会向大将军请罪的。”

    “哟,这是谁啊,这么大威风?”张让阴测测地说道。

    正好十常侍面见皇上后回来,遇到何进一行人。

    “张侯爷,本将擒得刺客一名,正要严加审问,不知张侯爷有何指教?”何进道。十常侍都被封列侯,所以有此称呼。

    “刺客?这是皇上钦点的乐安太守!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绑架朝廷命官!”

    “乐安太守?”何进表示怀疑,赵忠等人也说姜盛确实是乐安太守。( m)

    “松绑!”何进黑着脸说道。

    侍卫们连忙给姜盛除去了绳索。

    “谢大将军不杀之恩!”姜盛大声道。

    “哼——”何进恼怒,拂袖而去。

    “子诚,你为何落到他手里了?”赵忠问道。

    “在下出了赵大人的居处,不想却迷了路,误打误撞到了灵思皇后的寝宫外面,被何大将军误以为是刺客,所以才…”

    “何进有什么本事?要不是灵思皇后得皇上宠爱,他何进有何能耐当上大将军?”段珪道。

    “子诚,你日后免不了要进宫,我就给你个宫中行走的腰牌,出入内外两宫就不会再有麻烦了。不过,内宫中的后宫之地,还是少来为妙。若是惊扰了皇后公主,就是我也救不了你。”张让解下腰牌给了姜盛。

    姜盛看时,是一块长方形的黑铁牌子,上面刻着一个“禁”字。

    “谢大人!”

    “过了新年,你去赴任吧,好好干,经常回宫看看。”张让道。

    “微臣必定加倍努力,不辜负诸位大人的厚望。”

    “带姜太守出宫吧。”赵忠让身边一名太监带姜盛出门。

    出宫之后,姜盛长舒了一口气,幸亏不在朝中为官,宫里的水太深了,姜盛想到自己跟公主相处了两次,心里还美滋滋的,但想到万年公主从此就孤独地待在宫里,姜盛不免有些惆怅,若是有机会,一定想办法帮帮她。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81章 春联() 
时为腊月二十三日,小年。

    对于豫州刺史王允来说,可不是个好日子,按说王允镇压黄巾有大功,理应厚赏,但出了点小插曲,王允在调查黄巾贼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人是张让的宾客,于是兴师动众,向灵帝举报了。灵帝亲张让,并没有治罪,王允就跟张让结了梁子,张让罗织罪名,就想把王允给杀了,大将军何进、前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求情,这才免了死罪。

    王允心灰意冷,在松鹤楼借酒浇愁。

    姜盛就问甄二,此人来历。

    甄二道:“此人愿为豫州刺史,名叫王允,黄巾时发现中常侍张让私通黄巾,想把张让扳倒,没想到皇上并未治罪,反倒把王允给定了死罪,幸亏朝中元老求情,才免了死罪。”

    王允可是赫赫有名,貂蝉就是出自他的门下,现在他虽然名声很大,但势力并不强。

    “刺史大人何故如此消沉?”姜盛过来打招呼。

    “嗯?你是谁?老夫吃酒与你何干?”王允已经醉醺醺的。

    “在下乃乐安太守姜盛姜子诚。”

    “姜盛?你不是别部司马吗?怎么成了,呃,成了乐安太守?”

    王允是听说过姜盛的,颍川时姜盛骑兵神出鬼没,搞得黄巾军晕头转向。波才、张宝、张梁都大败而逃,全拜这姜盛所赐,王允是豫州刺史,颍川本就是他治下,从这方面说,姜盛倒是帮了他的大忙。

    “前几日刚刚得到除授,不知刺史大人有何遭遇?”

    “唉,宦官当道,社稷之危啊!老夫有心无力,深感惭愧!”

    “刺史大人鞠躬尽瘁,实乃我辈之楷模。只是凡事对得起良心和道义即可,追求过高,只是徒增烦恼,大人何须如此?”

    “罢了罢了,老夫心灰意冷,不日就避世隐居了,不管这些糟心事了。”

    “既是如此,就让在下陪大人喝几碗吧。”姜盛让甄二取了碗筷,与王允面对面坐了。

    “大人,在下敬你一碗!”姜盛一饮而尽。

    “哈哈,姜太守真乃豪爽之人,喝——”

    姜盛与王允对饮了十余坛酒,王允醉得一塌糊涂,甄二安排了房间供王允休息。

    次日一早,姜盛准备邀请王允吃早餐,甄二说王允起早就走了,还留有书信一封。

    姜盛展开信,只写了八个字:隐忍薄发、来日方长。

    这是王允对姜盛的提点,他让姜盛默默地忍耐,积蓄力量,要为长远打算,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做事不急于一时。

    左丰死得蹊跷,一般人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但对于这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来说,经不起推敲,王允分析这左丰必是死于姜盛之手,由此判断姜盛今后必是清除十常侍的生力军,所以他才会留书提醒姜盛,对抗十常侍不必急于一时,要积聚力量,等时机成熟之后登高一呼,则大事可成。

    姜盛原本就打算低调发展,以后总会有用武之地,经王允这一提点,心中想法更加坚定,只不过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十常侍。

    过了几天,甄逸的次子甄俨来到了雒阳,得知姜盛在此,大为高兴,连忙上楼拜见。

    “甄俨拜见姜太守!”甄俨拱手道。

    “免礼免礼!令尊身体可好?”

    “托大人宏福,家父身体好得很,还常常念叨您呢。”甄俨很会说话,老大早夭,甄俨就是下一任家主,各方面素质还不错。

    “你来雒阳所为何事?”

    “快过年了,

    家父让我进京拜访朝中故旧,所以来此过年了。不知大人何时赴任?”

    “甄俨,以后就不要大人长大人短的了,你我兄弟相称即可。”

    “不敢,大人乃家父至交,在下乃子侄辈,焉敢造次?”

    姜盛与甄俨寒暄过后,见甄二正在指挥伙计吊挂灯笼,才想起今日是年三十了。

    周仓已经回来了,转达了童琳的话,希望姜盛年后到常山小住。这当然也是姜盛原本就打算做的事。

    “今日为何不贴春联?”姜盛问道。

    “春联?”众人都不解。

    “就是在红纸上写祝愿美好的对子,然后贴在房门左右两侧。”姜盛解释道。

    “哦,我们房门两侧挂的是桃符,并不是红纸。”甄二道。

    “你们这时候是桃符,但以后就成为我说的那种春联了。”

    “以后?大人如何得知以后的事?难道未卜先知?”甄二道。

    听到此话,甄俨有了精神,当初在毋极甄家的时候,姜盛曾说甄宓以后贵不可言,此刻又说以后怎样怎样,难道姜盛真的是活神仙?

    “大人说的,你照做就是了,红色代表着喜庆,也合时宜。”

    这时候的纸其实已经很普遍了,虽说质量不如后世,但中等以上家庭都会普及使用,但重要的资料还是用保存时间较长的帛书。

    甄二扎灯笼的纸就是红纸,u看书( ww。ukan )取用并不难,就按着姜盛的意思,准备文房四宝。

    姜盛的楷书、隶书和行书都写的不错,但不知在这东汉时期会是怎样的光景。

    甄二拼起桌子,裁出两张长方形的红纸,姜盛蘸足了墨,在红纸上挥毫而就,“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好词!好字!大人真是文武双全啊!”甄俨赞道。这倒不是奉承话,确实是写得好。

    春联贴上之后,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城内各处商家也觉得很有新意,于是纷纷效仿,无奈,书法不咋地,于是都来松鹤楼请姜盛写字。

    姜盛来者不拒,一幅一幅地写,直写到手发软,才不得不推辞,来得晚的商户甚至连姜盛都见不着了。

    “不好了——”有伙计冲进来报告。

    “大过年的,说什么晦气话?怎么了?”甄俨有些怒气。

    “咱们酒楼门外的春联不见了。”

    “啊?不见了?”众人大惊,原来是有商户求春联不得,才出此下策,把春联揭走了。

    姜盛只好又重新写了一副,可过不多时又被揭走了。甄二无奈,就派人在门口盯着,这才保证了春联没有再被揭。

    傍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松鹤楼也正在上门板准备关门。

    小黄门却捧着诏令来了。

    “……着姜盛即刻入宫见驾,钦此!”小黄门读完诏书,说道:“大人,请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82章 好吃不如饺子() 
姜盛不明就里,但皇上总不能害他吧,于是跟着小黄门入了宫。

    灵帝在御书房内召见了姜盛。

    “微臣姜盛叩见皇上!”

    “子诚,听闻你搞了个什么春联?可否让朕开开眼啊?”灵帝道。

    姜盛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原来灵帝是对这个春联感兴趣了。

    “回皇上,这是微臣搞得奇巧之物,难登大雅之堂。”

    “朕就是喜欢这些奇巧之物,你尽管展示。来人,文房四宝!”

    小黄门连忙把文房四宝呈上,并按着姜盛的要求把红纸裁切好。

    姜盛道:“那微臣就献丑了!”说完就蘸足了墨,在红纸上写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灵帝一看,龙颜大悦,“好词!好词!你就为皇后、皇子、公主的寝宫都题写春联,朕也让他们看看新鲜物事。”

    姜盛就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分别写了春联,这在后世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这东汉朝却是新鲜事物。

    姜盛写完之后,灵帝就令人到宫中张贴。

    灵帝对姜盛道:“朕也好辞赋,子诚可否为朕的《皇羲篇》润色一番?”

    姜盛道:“皇上的名作,微臣实不敢班门弄斧,请皇上恕罪!”

    “哈哈——那你就为朕誊写一遍如何?”

    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