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27章

姜汉风云-第27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藏在树林中的于禁放过邺城来的信使后就整装待发,等卞喜的援军到来。

    时候不大,卞喜的部队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于禁大吼一声,率骑兵从树林旁边的山坡上冲了下来。

    卞喜大惊,急令部队列阵防守,但骑兵的冲击速度太快了,卞喜军还没来得及成阵,于禁的骑兵已经杀到。

    三千骑兵对五千步兵,根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时间紧迫,根本不具备收容战俘的条件,于禁下的命令是杀无赦!

    卞喜率部匆匆赶来,还没到邺城就被杀败,于禁部斩敌四千七百余人,卞喜在亲兵的护送下逃之夭夭,这支援军就这样烟消云散。

    于禁得胜后挥军东去,从西门猛攻邺城,邺城主力都集中在东部,何仪没想到官军在西门还有一支队伍。( ww。 )

    云梯都集中在周仓和姜盛两军中,于禁带的是骑兵,攻城几乎没有可能。

    于禁突发奇想,令五十名骑士放弃了战马,战马虽然金贵,但士兵的命更金贵,于禁决心牺牲这五十匹战马。

    五十匹战马被排成两路纵队,士兵用布遮住了战马的眼睛,用绳索把战马拴在一起,然后用长矛猛刺战马后臀,战马吃痛,疯了一样向前疾驰。

    于禁令骑兵上马准备进攻,五十匹战马对着城门就冲了过去,硬生生地撞在城门上,脑浆迸裂。后面的战马看不到前面的情况,一波又一波的撞在城门上。

    城门栓是木头的,被五十匹战马轮番撞击后竟然断裂。

    于禁见城门被撞开,大吼一声:“冲啊——”率领骑兵踏着城门口的马尸冲了进去。

    何仪主力都在东城,西城的守军力量薄弱,于禁率骑兵杀进去以后大开杀戒,很快肃清了西门的守军。

    何仪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连忙派兵支援西门,但为时已晚。于禁军正杀得起劲,支援的百八十黄巾兵很快被消灭干净。

    何仪抽调东城的数千黄巾兵去迎战于禁,东南方向的防守顿时出现了缺口。

    姜盛抓住机会,催促士兵进攻,很快撕开了一道口子,数百官军士兵占据了邺城东南城墙。

    何仪组织部队试图夺回控制权,但已经冲上城的官兵拼死防守,掩护更多的士兵登上了城墙。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63章 借粮() 
于禁率军在城中与黄巾军死战,姜盛部从东南城墙也杀进城去,整个邺城内杀得难解难分。

    周仓部在付出了近五百人战死的代价后突破了东北角,至此,姜盛官军的三路兵马已经全都入城。

    何仪所率黄巾军抵挡不住,就往内城退,快到内城东门的时候,于禁率骑兵突然杀到,堵在了东门外。

    北有周仓,南有姜盛,西有于禁,唯有往东出城一条路了。何仪指挥残部往东而去,试图逃出邺城,逃到东门的时候,发现城门下已经有两千骑兵久候多时。

    这两千骑兵原本被姜盛留做预备队,城破之后就被姜盛传讯召来把守东门,策应主力部队,此时派上了用场。

    何仪率军苦战,被追上来的周仓一刀砍了脑袋,何仪既死,黄巾残部纷纷弃械投降。

    至傍晚时分,邺城黄巾全都被肃清,姜盛收兵入城,在城东扎营休整。

    姜盛问于禁怎么会进了城,于禁把进城一事向姜盛作了汇报,姜盛深以为许。

    “文则,是你救了邺城百姓啊,也让我没有铸成大错。”

    于禁只道姜盛说的是皇甫嵩军令和收复邺城的事,却不知姜盛是另有所指。

    姜盛收复邺城后,官军士气大振,又连破邯郸、曲梁、广平,宣告了张角进军京师计划的全面破产。

    皇甫嵩率官军一路北上,攻克曲周后安下营寨,随后组织官军向广宗发起了攻击,张角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打退了官军的七次进攻,又令张梁率骑兵从北门迂回到皇甫嵩军大营,试图以火攻搅乱,却不想早已被暗哨发现。

    皇甫嵩进入冀州之后一直小心翼翼,特别是姜盛对他的提醒。

    黄巾军多次受姜盛火攻偷袭之害,有道是在战争中学习战术,黄巾军也照葫芦画瓢,学起了火攻偷袭的战术,但毕竟还是姜盛的徒弟辈,官军焉能不防?

    姜盛在w县之战的战报上就明确提醒皇甫嵩,在主力出战的时候一定要在大营周边广布暗哨,防止敌军偷袭。果不其然,张梁的突袭被轻松化解,官军骑兵出战迎敌,斩黄巾骑兵六百余人。

    张梁率骑兵仓皇逃回广宗,从此不敢再出城攻击。

    卢植在广宗时广筑营垒、深挖壕沟,本来就是围困作战,董卓主冀州战事的时候,张角四处出击,把卢植搞的铁壁合围工事全都填充摧毁,皇甫嵩又来这招,不过皇甫嵩的战术不仅是围,而且设置了三层防线,原来的时候黄巾军还能突破合围为广宗送补给,这皇甫嵩的三层防线让物资无法通过。

    这一围,张角才紧张了,原来何仪部战力相对较强,现在何仪被搞掉了,卞喜也不知所踪,广宗黄巾才真正意识到情况不妙。

    进入十月,冀州的秋意渐浓,连续近一月的作战已经让官匪双方疲惫不堪,广宗的物资储备尚可用上一阵子,但官军的补给却跟不上了。

    朝中十常侍怂恿灵帝卖官鬻爵,各州郡县官员只顾了搜刮民财买官做,哪还不得上什么冀州战事。

    皇甫嵩向朝中连发十次奏报催促粮草,均被搁置。冀州战事不得不暂时停下来,皇甫嵩派出使者向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兖州、司隶校尉部等求援,却杯水车薪,堪堪保证日常所需,若是开战,必败无疑。姜盛从邺城获得的粮草已经运了半数给皇甫嵩,但杯水车薪。

    在姜盛的建议下,皇甫嵩派人借粮。皇甫嵩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百姓是不可能借粮给官军的。

    冀州战事久战不决,朝廷又乌烟瘴气,借了粮却无法保证何时归还,皇甫嵩乃名门之后,想当然地以为百姓不会支持官军。

    其实皇甫嵩没有完全理解姜盛的意思,这个借粮可不是跟百姓借粮,而是向地主大户“借粮”。姜盛位卑,自然不会明说找大户借粮,这些大户要么跟地方大员有旧,要么就是朝中有人,可不是他姜盛能得罪得起的,而皇甫嵩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说也是三品大员。

    冀州虽说久经战事,但今年的收成相对于其他州郡倒好得多,地主大户存粮不少,虽说黄巾活动区域被强征了不少,但偌大的冀州还是有很多大户没有受到影响。

    姜盛见皇甫嵩多日都没有动静,早已按耐不住,带着二十名卫兵赴曲周(属邯郸)拜见皇甫嵩。

    姜盛见到皇甫嵩后开门见山,直接劝皇甫嵩向地主大户征粮,若是遇到阻碍,就已左中郎将的身份给地主大户打借条,将来向官府朝廷要还。

    这些地主大户真正是为富不仁,皇甫嵩率官军为平定冀州浴血奋战,还不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现在要粮的时候推三阻四。

    皇甫嵩也发了狠,( )带着亲兵卫队赖着不走,那些地主老财避无可避,只好开仓放粮,但随后就写信给朝中十常侍告发皇甫嵩。

    邺县是中常侍赵忠的老家,皇甫嵩到了邺县之后发现赵忠的庄园堪比皇庄,而家人却拒不借粮给皇甫嵩,皇甫嵩二性子犯了,上奏灵帝说赵忠的庄园超出皇庄的标准,应该没收充作军用。

    皇甫嵩手握数万官军,又有镇贼大功,灵帝不得不准了皇甫嵩的奏报,并对赵忠进行了申斥。赵忠记恨在心,就派人跟皇甫嵩要五千万钱的补偿,遭到了拒绝,这梁子算是结定了。

    与十常侍有联系的冀州地主大户们联名上告,要求罢免皇甫嵩,但张让、赵忠等人考虑到冀州黄巾军还要皇甫嵩去解决,所以暂时就忍下了,还劝冀州方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皇甫嵩经过这么一闹,征集了数百万石粮草,足够官军使用半年。与皇甫嵩的强征不同,姜盛的粮草就来的容易些。

    冀州南部各县百姓听闻姜盛的官军缺粮,就把家中余粮主动贡献出来给姜盛军,因为百姓都是有感情的,姜盛为他们谋得了安定的生活,他们懂得感恩。

    姜盛深感民意拳拳,但毕竟百姓生活条件不好,姜盛就派人登记百姓送来的粮草数量,然后折算成金银,逐家逐户地付钱。

    此举感动了冀州百姓,家中有青壮年劳力的都被家人送入了姜盛的军营,要求跟随姜盛征讨黄巾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64章 张角亡() 
姜盛倒很想收了这些愿意追随的青壮年,但他毕竟还没有地盘势力,而且是个平民身份,将来还不好说,若是现在就开始私自募兵,就算皇甫嵩也不会原谅他。

    姜盛将百姓自愿参军的事情报告了皇甫嵩,皇甫嵩不置可否。姜盛只得作罢,不过这些百姓虽然没有入军,但都表示支持姜盛,若是以后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加入。

    冀州的初冬向来寒冷,这刚入十月,就冷得跟三九天似的。皇甫嵩连发数道文书入京,请求朝廷为冀州官军补充给养。

    十常侍故意留置不报,被太尉邓盛得知,邓盛长跪在灵帝寝宫前,陈述利害。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因生气而罢免了太尉杨赐,由太仆邓盛接任,邓盛为人正直,自然见不得十常侍捣乱。

    灵帝对张让等人严加训斥,并着太尉邓盛向冀州官军发运越冬之物和粮草物资,并督促皇甫嵩尽快破敌。

    黄巾军也面临越冬的问题,但城外由官军层层防守,物资根本运不进来,广宗粮草尚可够用,但越冬之物却是捉襟见肘,张角不得不派使者潜出城外到各处山寨求援。

    冀州盗匪较多,大部分都加入了黄巾军,单是常山郡就有十余支之多,各处山寨虽说战斗力参差不齐,但物资储备却是极为丰厚。张角也正是由于各处山寨的支持,实力才大大扩充。

    现在的问题是有东西运不进广宗,尹大目试图转运粮草给广宗,半路上却让官军给抢了,自此各处山寨再也不敢往广宗运物资。张角承诺派重兵杀开一条血路,保障运送物资的车辆顺利入城。

    就在官军和黄巾军都在为越冬做准备的时候,姜盛指挥部队轻装急进,以突然之势夺了巨鹿,切断了冀西各山寨黄巾与广宗的联系。大量棉衣被褥木炭等越冬之物被姜盛军据为己有。

    张角得到消息后急火攻心,竟然一病不起。

    张宝知道广宗物资紧缺,于是派出精锐部队护送大批物资南下支援,姜盛早已探得消息,即令周仓、于禁各率骑兵两千沿途拦截。

    张梁得知张宝护送物资前来广宗,也派三千骑兵北上接应。为突破官军的合围,张梁亲自指挥步卒在广宗北部与官军开战。

    由于这次是决定广宗黄巾军生死的关键一战,张梁亲自督战,不惜一切代价接受这批物资。

    皇甫嵩的官军部署在广宗北部的数量较多,连续打退张梁军的四次进攻,但自身损失也很严重,而暂时也补入不了新的兵员,在张梁军不计代价的第五次进攻时,官军败退。

    张梁军在付出了近五千人的伤亡后成功控制广宗北部外围阵地。然后派出使者与张宝的支援部队联系。

    而此时于禁、周仓已经截住了张宝的支援队,数百车物资陷入了官军的手中。后续车队见前方被劫,连忙掉头往下曲阳撤去,只剩下护送部队掌握的数十车物资。

    张宝派出的一万部队由副将严政率领,也算是黄巾军的精锐了,为了掩护物资不再被劫,竟然与于禁的骑兵队打起了阵地战。严政令部队把运送粮草的车子摆成圆形阵低于骑兵的冲击,然后把车上运的箭矢分发到士兵手中。

    于禁的骑兵刚要靠近,黄巾军就一阵攒射,官军死伤三十余骑,再一次靠近,又是被密集的箭矢射回。于禁只好在弓箭的射程外严密监视,严政进退不得,暗暗叫苦,于是派出传信兵向张宝求援。

    周仓部守着数百车物资等待姜盛派兵来接收,却远远地发现了黄巾军,

    正是张梁部将陶升率领的接应部队。

    周仓看着心里直痒痒,但姜盛的军令不得违抗,就组成防御阵型原地戒备。

    陶升也不傻,看到那么多骑兵在那里待着,他可不敢硬来,于是组成阵型与周仓部对峙,并派人通知张梁。

    姜盛得到周仓的消息后就派出步兵去接应周仓截下的物资。张梁也派出部队准备抢夺周仓控制的物资。

    论行军速度,还是姜盛的步兵占上风,姜盛步兵到达后即起运物资,周仓率两千骑兵护送。

    陶升焦急地等待援军的到来,却失望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官军从他眼皮底下把本该是他们的物资运走了。

    张梁援军到达后,陶升气的大骂,但惧于官军的实力,也就只能骂骂过瘾罢了,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去追。

    数百车物资运回巨鹿后,姜盛令于禁撤回。

    见于禁骑兵确是撤走了,严政才松了口气,把仅存的数十车物资运到了广宗。

    张梁向张角汇报了战况,张角听得黄巾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才至收到数十车物资,当场气的吐血,病情更加严重了。

    话说姜盛得了这数百车物资,直接就派人送到皇甫嵩大营了。

    巨鹿是广宗西部的据点和门户,大量物资被囤积在巨鹿,姜盛占了巨鹿,摇身一变成了土财主了,留足本部所用后,u看书( ww。uuknh)其余的都赞助给皇甫嵩了,不禁又让皇甫嵩高看了一眼。

    今年的冀州出奇得冷,十月中旬的时候,已经降了一层小雪。

    张梁跪坐在张角榻前看着这位大哥。张角头发已经花白,瘦得皮包骨头,眼眶深陷,双目无神。

    “二弟啊,我怕是到了大限了。”

    “大哥——”张梁有些哽咽,抚着张角的胳膊。

    “二弟不必悲伤,我驾鹤西去,你们应该替我高兴才是,无奈大业未成,甚憾!”张角喘了口气,指了指塌边的柜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