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23章

姜汉风云-第23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盛连忙跑了过去,全然不顾脚底的泥水。

    司马徽大叫:“啊哟,别踩了我的小麦!”

    姜盛本就身体灵巧,如蜻蜓点水般走在田埂上,并没有踩到小麦。跑到司马徽近前之后,躬身作揖。

    “请恕姜盛眼拙,未能识得先生,请受学生一拜!”姜盛可倒是自来熟,不经司马徽同意,就自作主张成了他的学生。

    司马徽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愧煞草民了!”

    姜盛道:“久闻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日得见,实乃学生之福!”

    司马徽道:“不敢当!前日里听闻长社黄巾一败涂地,都是将军妙计之功,老朽佩服!”

    姜盛道:“先生有大才,为何不出仕呢?”

    司马徽道:“朽木不可雕也,何必作无用之功?”

    姜盛很想把这老伙计给挖过来,但旋即想到自己居无定所,现在还是马背上过日子,就算司马徽愿意投效,姜盛也无法用。

    姜盛道:“先生所言极是,可大势当乱,必有力挽狂澜之人,先生何不早寻明主,施展胸中大才?”

    司马徽看了姜盛好大一会儿,然后笑道:“明主?何为明主?哈哈哈”司马徽大笑着离开。

    姜盛喊道:“先生”

    司马徽头也不回,朗声说道:“将军宅心仁厚,必能护佑百姓。希望将军审时度势,选择自己该走的路!”

    姜盛道:“何时还能见到先生?”

    “缘分到时,你我自然就会相见!”夕阳下远远传来司马徽的回答。

第五十四章 捷报() 
司马徽,字德操,阳翟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有识人之明,水镜先生是几年后荆州庞德公给他起的号,现在的司马徽与庞德公只是神交,并无实际的交往。

    司马徽已经离去,姜盛倍感失落,只叹创业艰难,等黄巾之乱结束后说什么也要搞个地盘,哪怕是一个县也行。

    “将军,时候不早了,不知可否赏脸入城一聚?”县令态度诚恳。

    “也好,只是还要拜托大人,差人将司马先生的小麦”

    “将军请放心,下官随后就安排人员开工。”

    “那就谢过大人了。”

    “不必客气,将军请”

    姜盛七百骑兵也算是浩浩荡荡,入了阳翟城。这时候的县城规模很阳翟毕竟是颍川郡的治所,也算是个大县,虽说并不富庶,但百姓的生活条件却比周边郡县要好得多。

    晚宴也很丰盛,姜盛在阳翟补充了给养、箭矢并引火之物,火攻是姜盛的惯用战术,引火之物必定随军携带。县令倒也懂事,赠送了一些黄金以资军费。

    姜盛骑兵在阳翟县城休整一夜后,朱儁的信使就来拜见了。

    波才覆灭后,早有消息传到张宝耳中,张宝意识到不妙,组织各部连夜北撤,企图入冀州会合张角。

    朱儁探得消息,派人知会姜盛,约定攻打张宝军的诸般事宜。

    姜盛当然不放过任何一个立战功的机会,与县令简单告别之后即挥军北上。

    张宝军行进缓慢,很快就被朱儁大军追上,一轮又一轮厮杀,张宝军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在运动中被消灭,张宝决定一方面派人与冀州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固守待援。

    此举正合朱儁的心意,此时的官军已非当日,大量有为青年加入了官军,而黄巾军却被打得落花流水,逃兵日益增多。

    朱儁大军三面围了过来,张宝令副将高升率部守营,而自领主力与官军周旋,接连三日,双方交战二十余次,互有胜负。

    东线皇甫嵩所部连日来猛攻张梁,张梁部且战且退,在县黄巾将领彭脱的接应下,退至县位于长社县东南进行了短暂休整,正准备挥军北上的时候,皇甫嵩大军杀到了县彭脱率部死战不退,掩护张梁突围,给皇甫嵩大军造成了不少的损失,皇甫嵩兵分两组,轮番攻城,最终攻破县彭脱阵亡。

    大胜之后,皇甫嵩派出官军一部搜索张梁残兵,其余部队就地休整,补充给养。

    话表两头,朱儁军与张宝军对峙多日没有新的进展,姜盛却找准了机会,老一套,一把火烧死你丫的!

    高升也就是个三流货色,居然能成为张宝的副将,真不知道黄巾军是怎么玩的,也就是那个波才还过得去,可惜已经自杀了。

    姜盛这次兵多,七百骑兵也算是大部队了,黄巾大营本就是临时营地,各种鹿砦防御设施稀稀落落,对姜盛的骑兵来说毫无作用。

    于禁首当其冲,带领百余骑直接向大营正门冲杀。

    高升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于禁的骑兵已经杀进了大营,随后左有张郃、右为邓茂,姜盛自领中军杀将过来。

    按照预定计划,于禁直奔中军,张郃、邓茂左右呼应,姜盛是专管防火,以前都是暗着来,这回姜盛是明目张胆的杀人放火!

    高升从中军大营后面绕到黄巾骑兵营中,然后带领骑兵杀了出来,他看出这支突袭的部队人数很少,他想把姜盛骑兵队围杀在黄巾大营中。

    想法倒是不错,但对手却不给他机会,于禁杀入中军大营,不见一个将军服饰的人,连忙告诉了姜盛。

    姜盛以为高升躲起来了,正准备安排人去搜查,却见高升挥着长刀从外面杀进来了。

    姜盛笑道:“正琢磨着找你呢,你就自己送上门来。”说着就带领中军骑兵迎面而去。

    高升怒吼着冲了过来,姜盛挺枪来战。

    高升猛砍几刀,没有伤到姜盛分毫,姜盛舞起枪花,直奔高升,高升眼花缭乱,还没看清姜盛的招式,突然胸口一凉,姜盛的枪尖准确刺入高升的心口,高升长刀落地,直挺挺地骑在马上,姜盛撤回银枪,那高升胸口鲜血喷出,跌落马下。

    黄巾骑兵见主将一合就被姜盛杀死,哪里还敢作战,四散奔逃而去。

    张宝撤军回来却发现大营火起,黄巾步骑两军都是四散溃逃,才知道又被官军骑兵偷了营,只好鸣金集合部队,向北而逃。

    朱儁和姜盛合兵一处,紧追不舍。张宝此时已经没有心情再组织防御了,只顾逃跑,却不想遇到了另一支队伍。

    对面那支队伍为首者,正是骑都尉曹操,前日里搜索张梁残兵下落,不成想误打正着,截住了张宝军。

    两军陷入了混战,姜盛也不含糊,挥军加入了战团。战不多时,侧翼又杀来数百骑兵,为首者却是那刘备。

    张宝这回可是真有面子,朱儁、曹操、姜盛、刘备四支兵马与其混战,直杀得天昏地暗。

    张宝的亲兵卫队舍命突围,护着张宝逃了出去,其余兵马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已回天乏力。

    至此,颍川黄巾军已经全部覆灭,对黄巾义军造成了重创,全国官军士气为之一振,有力推动了全国的反黄巾战局。

    “孟德兄,上次在下险些全军覆没,幸得孟德兄及时救援,未曾言谢,还望见谅。”姜盛对曹操道。

    “子诚老弟言重了,我等同为朝廷出力,不敢称谢。倒是你奇谋百出,让那黄巾贼子心惊胆战,方有今日之胜。”

    “在下米粒寸功,焉敢与孟德兄相提并论!”姜盛谦虚道。

    “哈哈哈,子诚老弟过谦了,日后我等少不得亲近,愚兄虚长几岁,便口称子诚老弟了。”

    “孟德兄,请”姜盛会同曹操走进朱儁的中军大帐。却见刘备也在。

    “玄德兄,别来无恙啊!”姜盛主动打招呼。

    “子诚老弟”刘备正要说什么,却见姜盛身着六品司马的服饰,连忙改口,“唔姜将军。”

    张飞道:“什么将军?鸡鸣狗盗之徒!”

    关羽道:“三弟不得无礼!”

    张飞道:“哼,这位将军只会拐带我大哥麾下骑兵,算得什么?”

    张郃怒道:“张飞,大家都是为朝廷出力,何来拐带一说,这骑兵的前身乃幽州骑兵,再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官军,你说骑兵是你大哥的,难道想谋朝篡位不成?”

第五十五章 封赏() 
张飞和张郃争吵起来,把那朱儁和曹操晾在了一边。

    刘备连忙斥责张飞,然后陪着笑脸说道:“我三弟乃莽夫一个,恳请将军恕罪!”

    姜盛道:“翼德乃直性之人,何罪之有?”

    朱儁道:“各位英雄何必为琐事伤了和气,来,都入座吧。”

    刘备、姜盛、曹操各自坐了,关、张侍立在刘备身后,于禁、张郃、邓茂侍立姜盛身后,自有一番比较,而朱儁身侧一人生得英武,朱儁未做介绍,众人并不识得,姜盛以为是朱儁的亲信,也没有过多的理会。

    朱儁对刘备说道:“玄德老弟,卢中郎确因不送贿赂而招致谗言?”

    刘备道:“正是如此,卢中郎若是继续指挥冀州之战,此时必已剿灭张角。换了那董卓,唉冀州战事不知何时方能结束。”

    姜盛道:“玄德兄何须烦恼?董卓接连失败,冀州战事必定瞒不住皇上,我才不日即有结果。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朱儁道:“是啊,皇上虽然宠信十常侍,但绝不非昏庸之主。卢中郎获罪,本将自当周旋一二,定要护得卢中郎周全。”

    刘备起身躬身一礼,“备代恩师谢过将军!”

    众人寒暄过后,朱儁令人奉上酒肉茶点,众将领直至深夜方各自回营。

    临走时,曹操邀姜盛入其帐中议事,姜盛不明就里,只得同去。

    “子诚老弟,不知今后有何打算?”曹操试探着问道。

    “黄巾未灭,何谈今后打算?”

    “如今十常侍专权,民怨沸腾,又有这黄巾一乱,举国上下,怕是永无宁日了。”

    “沉疴当用猛药!黄巾大乱又何尝不是一剂猛药?若非黄巾之事,朝廷、官军何时才能从醉生梦死中醒来?”

    “说的倒也有理,不过朝廷放开了禁令,允许各州郡自行招募武装,愚兄担心各州郡拥兵自重,乱上加乱!”

    姜盛暗赞曹操对时局的把握,不愧是枭雄啊,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

    “孟德兄的分析不无道理,不知孟德兄何去何从?”

    “朝中乌烟瘴气,实非久留之地,我打算离开朝廷,下放地方,省得每日里尔虞我诈、不思进取。”

    “那就预祝孟德兄到地方旗开得胜!”

    “子诚老弟,到得地方,却是无人可用,不知你可否助我一臂之力?”曹操开门见山。

    “这个嘛,请恕爱莫能助。皇甫中郎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尚未报答,实不敢改投门庭。还请孟德兄见谅。”

    “子诚忠义,愚兄能理解,是我唐突了。”

    “告退!”姜盛道别后即回到本阵营帐,今后什么打算呢?还是跟着皇甫嵩混一段时间吧,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各路斥候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皇甫嵩手中,从掌握的情况看,颍川黄巾已经覆灭,该向朝廷报捷了。

    奏报首先到了张让手中,张让阅后洋洋自得,当日皇甫嵩和朱儁领军是十常侍推荐的,虽然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但黄巾大乱的事情却不是张让之流能遮掩得住的。

    张让之流早就对皇甫嵩和朱儁有不满,这次推荐原本也不是好心,若是打了败仗,十常侍自然会把责任推在皇甫嵩、朱儁两人身上,若是有了功劳,这举荐之功却是张让等人的。

    赵忠不想给皇甫嵩、朱儁奖赏,但张让考虑到冀州黄巾还混得风生水起,董卓那厮又难以取胜,而豫州、青州、兖州黄巾还未能剿灭,他们还得用到皇甫嵩、朱儁,所以张让决定把捷报呈给灵帝看。

    灵帝看到捷报后,大喜,就问张让该如何赏赐将士。

    张让道:“皇甫嵩、朱儁虽说是老奴推荐的,但如何赏赐,还请皇上恩典。”

    灵帝道:“唔,朕差点忘了,是你举荐的人才!你也是功不可没啊,你的封赏容朕考虑考虑。对这前线将士的封赏,得优先考虑。”

    张让道:“请皇上恩典!”

    灵帝道:“嗯,封皇甫嵩为都乡侯,拜朱儁为镇贼中郎将,二将继续指挥南方平乱事宜,迁骑都尉曹操为济南相,克日赴任。哦对了,这姜盛是何来历?”

    张让众人并不知晓,均表示不认识。

    灵帝道:“义真皇甫嵩的表字对此人赞叹有加,能得义真称赞,实属难得,就让他继续留任军中别部司马,品级升为从五品。其余众将士着太尉府另行封赏。”

    十常侍都没有意见,就由灵帝在早朝时宣布了,太尉府按着奏报中的功劳大小拟制封赏命令。

    十天后,也就是五月底的时候,诏令发至颍川皇甫嵩大营。灵帝在封赏诏令之后又令皇甫嵩、朱儁率军南下,清剿豫州的黄巾军。

    由于左丰的谗言,灵帝大为震怒,卢植被押回京师后即被解除了职务,随后十常侍罗织罪名,企图处死卢植,幸得朱儁托人陈述卢植的功劳并求情,卢植才被免了死罪,改判终身监禁。接任的董卓连续一月未见任何战果,反倒让张角的势力一再扩充,而朝中十常侍欺上瞒下,让董卓得以继续留任。

    诏令到后,曹操将兵权交与皇甫嵩,然后带随从直奔济南国上任去了,姜盛仍为别部司马,骑兵得到了扩充,麾下已经拥有一千二百骑,为适应作战需要,姜盛以原有的二百骑为基础,打乱编制进行编组,集中训练官军的一千骑兵。

    六月初的时候,朱儁已进军汝南、南阳一带皇甫嵩主力开始向陈国今属周口运动。

    临走前皇甫嵩特地检阅了姜盛的骑兵队,对姜盛的练兵方法深为嘉许,特别是新式马镫的使用更是让皇甫嵩大开眼界,无奈条件不允许,没法大规模装配部队。

    皇甫嵩只给了姜盛十天的时间练兵,好在五校的骑兵战斗素质还算不错,要不然,十天练好兵简直是开玩笑。

    姜盛挥军南下的时候,皇甫嵩主力已经攻克长平,进击陈县今淮阳,陈县黄巾本属彭脱领导,彭脱阵亡后即退守陈县,官军主力专心清剿张宝、张梁,短时内没有顾及陈国的黄巾,此刻官军腾出手来收拾陈国的时候,陈县黄巾才慌了神。

    皇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