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68章

姜汉风云-第168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也不甘落后,更是打着皇族后裔的旗号,自封为蜀王。

    姜盛知道无法阻止这种事,干脆也不理他们,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统一大业,刘备和孙权爱干啥就干啥,等着慢慢收拾他们。

    刘协知道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下诏责骂孙权和刘备,并让他们进京领罪。

    这分明就是自取其辱,刘备和孙权根本就不搭理,姜盛也暗骂刘协傻叉。

    丢了面子的刘协派人去找姜盛,希望姜盛好好惩罚他们一下,姜盛就找各种理由推脱,刘协着急上火也没用,这是就这么搁置了。

    而天下三分的态势已经形成,诸葛亮的判断得到了证实,刘备愈发重视诸葛亮,事事都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

    刘协只知道姜盛统一了长江以北,又控制了荆州,肯定实力强大,刘备孙权根本无力抗衡。可姜盛自己知道自己的麻烦。

    太史慈海军从组建以来,用的都是统一式样的舰船,发展已经遇到了问题,姜盛多次下令发展海军舰队,但收效不明显。

    面对江东舰队的越来越强大,姜盛召集海军的高级将领和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开会。

    蒸汽机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姜盛提出了发展火轮船的方案。

    用蒸汽机驱动舰船非同小可,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舰船的机动性,更重要的是载重直接翻倍增加。

    原本木质为主、铁皮外包的舰船可以淘汰了,改成了铁甲舰,全钢结构,防御更好,而且不惧火攻,同时还能搭载很多火龙箭发射器。

    海军装备的升级改造成为军事科学院的重头戏,这个乱世让姜盛这么一折腾,出现了超越时代极限的技术革命!

    铁路的规划已经得到了姜盛的批准,雒阳至昌黎的线路首先施工,原本建设洛阳城的工匠们又投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这些已经脱离了农耕生活的人发展成为专门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

    乌桓部落自从多年前姜盛控制之后就一直与汉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田豫奉行姜盛的民族融合政策,乌汉通婚,混杂居住,已经实现了同化,整个乌桓地区已经纳入大汉的统治,姜盛设立北地校尉部,正式划为大汉的行政区,让管理草原多年的褚燕担任乌桓校尉。

    负责草原采矿工作的邓茂也升官了,姜盛把矿业基地整合为北方工业基地,成为大汉的工业特区,邓茂官升三品,为首任特区太守。

    经济发展才是正道,姜盛让百姓吃饱穿好,生活好起来,人口也迅速膨胀起来。

    考虑到连年征战,大汉人口锐减,姜盛的政策是鼓励每家至少要生三个孩子,不论男女。超出三个孩子的,各级官府要发补助;夫妻二人到二十五岁还不足三个孩子的,要额外缴纳沉重的赋税。

    当时的社会,家里男丁多的就地位超然,现在有官府帮着养孩子,那还不多生?这一定程度上虽然加重了官府负担,但从长远发展来说,确实是正确的路子。

第381章 黄忠战长沙() 
姜盛的休养生息政策跟汉武帝时期差不多,不过经济发展比那时候要强得多,姜盛反感重农抑商政策,而大力推行商业,甚至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优惠,流通起来的经济才能发展。

    全面的民生政策让天下百姓无不称颂,江北的百姓们甚至都为姜盛立了生祠。

    有了这样的支持和拥护,姜盛才敢于搞这些大工程,在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姜盛琢磨上了秦岭的隧道。

    要实现对凉州西域有效管控,铁路连接才是最稳妥最便捷的,而加强南北的联系,人工大运河是首选。

    姜盛统治区内各郡县部队总数加起来竟然有三百万之多,而现在统治区内政通人和,几乎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如此庞大的地方军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姜盛下令对地方军进行分割,一部分为地方官府常备军,州常备军编制三万,郡常备军编制一万,县常备军为一千。

    第二部分变身为警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主力军。

    第三部分就是退军为民,尝试组建朝廷控制的大型公司。

    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变化,工业和财务部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国有银行——大汉银行,纸币开始流入市场,金银铜币逐步回收到国库。

    地方负担轻了,又增加了劳动力,同时姜盛还具备了商贸带来的强大经济实力和适当的技术支持,大工程还是要搞的。

    长安至敦煌一线的通路工程破土,秦岭隧道成为主要工程。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的大运河也已开工。

    北方大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孙权的势力范围更加扩大,贪心不足的孙权,又出兵攻略武陵。

    荆州南部盗匪横行,姜盛现在全面练兵,准备剿匪,孙权却对这些地方的盗匪进行收编,许以假大空的名号,联合各山各寨攻略地盘。

    拿了几个郡后,孙权就开始疯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姜盛已经火了,令黄忠、文聘、夏侯渊、李典各率混编部队三万人出击长沙,以黄忠为主将!

    黄忠归顺姜盛以后还没有打过仗呢,默默无闻多年的他好不容易有了出战的机会,当然是摩拳擦掌了,这次姜盛让他当主将,希望看到的也是爆发的黄忠!

    十二万大军水陆并进,从南郡北部浩浩荡荡进入长沙郡。

    孙权那边以老将韩当为主将,出兵八万迎战黄忠。

    姜是老的辣,黄忠和韩当都是老当益壮,打起仗来比较稳,一板一眼的,算得上堂堂正正的大兵团对决。

    开战初期,黄忠是比较保守的打法,打的还是传统意义的对战,互有胜负,损失都不大。

    文聘归顺姜盛相对早了一些,比较推崇先进武器对战场的作用,屡次谏言。

    黄忠在襄阳见识过火龙箭的威力,他不是不想用,而是先示敌以弱,引诱韩当萌生全歼的想法,而因此全兵投入,到时候再一网打尽。

    姜盛的新武器在汉中和襄阳大显神威,孙权只闻其名,觉得言过其实,都是败军之将死要面子的托辞,久经沙场的韩当更是不信。

    开战以来,黄忠与韩当间的对决还是真刀真枪的打,韩当更加看不上姜盛的新武器了,如果真是有新武器,黄忠干嘛不用?

    战鼓声声,黄忠冲锋在前,带着数万骑兵向韩当大营杀去,韩当也不含糊,大吼一声,奔着黄忠就去了。

    时间不长,两军短兵相接,纠缠厮杀到一起。

    黄忠弓术厉害,长兵器也用的得心应手,韩当冲过来的时候,黄忠一提大刀,当头劈砍,韩当举刀迎战。

    两将你来我往,刀光闪烁,在他们周围,漫山遍野的将士们疯狂厮杀着。

    文聘作为第二梯队,在山上看的心惊,这么个打法就算是胜也会损失惨重,不能由着黄忠这么来。

    于是令部队架起火龙箭发射器,对准了韩当的中军大营。

    这波火龙箭装药更足,射程更远,文聘下令发射。

    无数弩箭带着火焰飞向韩当的大营,韩当瞥眼看到远处星星点点,移动速度极快,目标就是自己的后营。

    这一分心不要紧,黄忠的大刀飞来,韩当躲避不及,半条胳膊已经飞上了半空。

    韩当惨叫一声,掉头就跑,士兵们见主将如此惨状,也顾不得打了,一窝蜂的往回跑。

    文聘发射出的弩箭,第一轮全射到大营里面,待在大营里面休息的士兵突然遭遇横祸,有的还在睡梦中就变成了尸体,但毕竟人数比较少,损失不大。

    韩当本以为是火箭,要烧他的大营,见并非是火箭,心里稍安,可逃回大营的时候,文聘的第二轮火龙箭射出。

    蜂拥而入的败兵们正好进入火龙箭的中靶范围,这回火龙箭的威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一箭穿俩、穿仨甚至更多,韩当的士兵们很多都被穿成了糖葫芦。

    韩当大惊,目测发射区域距离他大营足有十里地,射过来的弩箭竟然有如此劲道,连厚厚的铁盾都被射穿!

    原来不相信姜盛新武器厉害的韩当这回领教了,鬼才知道姜盛的新武器还有什么?

    火龙箭的装填比较慢,韩当看到机会,于是发出号令,全军迅速后撤。

    韩当一撤,整个长沙外围就动起来了,夏侯渊和李典早就盯着韩当了,韩当这次是主动出击迎战,放弃了据城而守的有利条件。

    李典为拦截的第一道防线,韩当的先头部队首先遭到了密集的长弓袭击,上千的兵马死于乱箭之下,尸体堆积起来。

    后军见前面道路阻塞,就选择了旁边的小路,一通奔跑之后却发现到处都是夏侯渊的兵马,前方一面大旗,上书“夏侯”二字。夏侯渊六珠连发,当先的人马应声而倒。

    韩当在最后面,见两个方向都被姜盛军堵了,只好绕道,沿着河道逃窜。

    黄忠和文聘的兵马在后面追来,只有一条道,就是尽快渡过湘江,进长沙已经不太可能了。

    韩当的断臂简单包扎过,这时候开始剧烈疼痛起来,鲜血渗了出来,感到一阵阵眩晕。

    到了湘江边上,只听得江水之声,原本的长桥已经不见,韩当这才知道自己陷入了重围。

    既然无路可逃,那就只能背水一战了!

第382章 收复长沙() 
背水一战,也可以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韩当正在检验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不足五万的江东兵马,在韩当的率领下发起了最悲壮的血战。

    黄忠面色冷峻,仿佛看到了自己昔日同袍在长沙保卫战时被吴军屠杀的情景。

    “杀!”黄忠嘴里蹦出一个字!

    身边的亲兵用力擂响战鼓,夏侯渊、文聘两军也用战鼓回应。

    摆在阵前的数百火龙箭发射器,对准了冲过来的吴军。

    点燃的引线发出“嗤嗤嗤”的声音,紧接着发射器尾部火焰喷出,催动着弩箭向敌军飞去。

    韩当的兵马在黄忠军面前不远处纷纷倒地,十里之外都劲道十足的火龙箭对尽在咫尺的敌军的伤害是无可估量的,弩箭穿过了无数人的身体,吴军将士的尸体慢慢堆积起来。

    文聘采用的是“三段式”打法,一组射完第二组补位,然后装填第一组火龙箭,等第三组射完的时候,第一组已经装填完毕。

    在韩当看起来,火龙箭就是连绵不断的射杀。

    夏侯渊在侧后看的真切,有点不忍心,就劝黄忠劝降对方。

    黄忠不为所动,过了许久,看到火龙箭消耗差不多了,就对夏侯渊道:“妙才兄,该你上场了,记得留活口!”

    黄忠是主将,夏侯渊虽然有些不忍心,但军令如山,必须执行。

    夏侯渊所带的部队有部分是虎豹骑出身,战力都不错。

    对着韩当的残兵败将冲杀过去,战斗毫无悬念,韩当在厮杀中被乱刀乱死,其余数百败兵狼狈逃窜。

    黄忠让各路兵马不要追击,结束战斗后就清理战场。近五万的吴军尸体被抛进了湘江,江水都被染红。

    黄忠如此野蛮的做法传到了长沙城,守军惊恐莫名,战战兢兢。

    黄忠的中军大旗出现在朝阳里的时候,长沙城守军打开了城门,武器铠甲在城门外堆成山。

    夏侯渊这才明白黄忠为什么要对韩当军赶尽杀绝,又放少量人逃走,原来玩的是心理战!

    用这种恐怖震慑长沙守军,长沙守军不战而降,避免了攻城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黄忠也算是一战成名!

    长沙是孙权老爹孙坚的发迹之地,百姓们还是挺支持孙权的,要不然孙权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拿了长沙。

    黄忠明白长沙的情况,所以干脆就用血腥暴力开局,看来是取得了成功。

    长沙郡各县闻黄忠之名而色变,守军几天之内就纷纷溃散,长沙郡迅速收复。

    姜盛发来了贺信,希望黄忠并各路兵马,抓紧机会休整练兵,并守好长沙郡,以备孙权的反扑。

    姜盛的担心不无道理,长沙郡的百姓迫于黄忠的军事压力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但不代表就没有问题。

    果不其然,孙权令吕蒙为都督,整备水陆兵马十五万,自桂阳郡北上,要为韩当报仇雪恨。

    正在武陵郡作战的朱灵得到吕蒙传讯之后也即撤出了武陵,作出要反攻长沙的姿态。

    周泰所率的舰队也沿长江往西,打算直奔江夏郡,抄荆州!

    荆州水军战力一般,如果对阵孙权的水军,胜算不大,姜盛干脆就让蔡瑁率水军沿湘江南下,支援长沙作战。

    蔡瑁不解:“王爷,孙权水军来袭,若是我等离开,襄阳危矣!”

    姜盛道:“以荆州水军对照孙权之水军,可有胜算?”

    蔡瑁大囧,确实比不过,于是得令而去。

    其实长沙开战的时候,张宁已经奉命做准备了,到现在,江夏的岸防阵地已经建好。

    孙权的水军厉害,但姜盛根本不派水军迎战。姜盛这是告诉孙权,要么不打,要打就上岸打。

    孙权不是傻子,上了岸,那就是被姜盛完虐的结局。

    周泰自信满满,打掉荆州水军轻而易举,没想到长江里头不见一条荆州战船。

    耗费大量物资人力在江夏段长江内转了好多天,没有一次战斗。

    周泰实在憋不住了,就让部分舰船往江岸驶去,想打登陆战。

    刚一靠近,就看到岸边飞出密集的石弹,躲避不及的舰船被砸个正着,水兵们惨叫连连,舰队急忙往江心撤,另几处试图登陆的,也被打了回来。

    水军不应战,江岸防御强,周泰在这里无聊的呆了半个多月,自己灰溜溜的撤了。

    众文武这才知道姜盛的高明之处,让孙权束手无策。

    赵云和曹纯的兵马进驻南郡江陵,策应黄忠的长沙防御战,北方的徐晃、张绣、典韦、许褚等也率军南下。

    战备区的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各类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也被运到了江夏。

    太史慈所率的海军满编南下,在松江近海待命,因为最新的铁甲船正在建造,还不能装备部队,所以姜盛不打算用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