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66章

姜汉风云-第166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姜盛有他的理由,汉中历来就与益州不睦,这次张鲁是迫不得已才从属于益州的,原因是张鲁担心姜盛灭了汉中。

    现在汉中仍由原汉中官员管理,可以安汉中民心、军心,毕竟阎圃是个正直的人,绝非出尔反尔之辈。

    阎圃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有什么前途了,没想到姜盛有如此魄力,心中不满顿消,置信给姜盛,表明忠诚之意。

    姜盛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边防的压力也很大,与孙权还有长江相隔,跟益州却有很长的边界,为了防范益州作战,姜盛令马超组建边防军,专门防范益州。

    荆州表面上是刘琮的地盘,但襄阳城外却有姜盛的六万装备了火龙箭的精兵,姜盛想拿荆州,那是分分钟的事。

    姜盛在战备区,大汉的指挥中枢也就到了战备区,统一全国的大战略提上日程了,姜盛麾下顶尖的参谋团队要参与到计划制定的全过程。

    贾诩道:“益州地形复杂,关隘重重,益州士兵熟悉山地作战,这是天然的优势,而我军习惯了大兵团作战,对于机动性要求高的山地作战并不擅长,所以要对益州作战,需要从长计议!”

    “文和兄所言甚是,以我军之短攻敌之长,不可取;加之诸葛亮参谋军事,必能发挥益州兵的最大优势,我军虽然拥有高效的指挥体制和先进的武器,但在益州地界上发挥不了优势,贸然进攻,就算能胜,也是损失惨重。”戏志才也同意贾诩的观点。

    众人议论纷纷,觉得攻打益州不可操之过急。

    姜盛并没有发表言论,而是听着大家的讨论,他这些年一般不会对具体的事务作出直接的安排,大都是众人讨论好了,他拍板,这次是全国的大战略,更要听听大家能想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讨论会热热闹闹,这时卫兵通报说张宁求见晋王。

    姜盛道:“让她进来吧。”

    张宁进来后见一屋子人,感觉不妥,正要退出去,姜盛道:“张宁,你要干什么呢?”

    张宁一改往日“女汉子”的姿态,变得扭扭捏捏了。

    姜盛道:“你没事吧?找我有什么事?这里都是自己人,你尽管说吧。”

    张宁这才施了一礼,道:“王爷,我,我要嫁人了!”

    众人一怔,儿女私情用不着请示姜盛吧?但他们有所不知。

    黄巾即将覆灭的时候,张角的徒弟张白骑坚持斗争,最后被姜盛打败,张白骑选择了自杀追随先师,姜盛与张白骑也算是惺惺相惜。

    最后张白骑把张角的女儿张宁交托给姜盛,他是希望姜盛娶张宁为妻,但姜盛却无此意。

    张宁情窦初开的年纪,被姜盛所折服,从仇视到爱慕,不知不觉过了近二十年,张宁成长为一方统帅,姜盛却没有任何要娶张宁的意思,后来张宁想开了,姜盛对张宁好,为的是张白骑的遗愿而并非儿女私情,想开了的张宁把姜盛当成了大哥一样的亲人。

    驻守庐江期间,张宁奉姜盛令四处招兵买马,并捎带着清剿盗匪,只有一股势力让张宁很是头疼,就不再用武力,而是谈判。一来二去,张宁跟那头领竟然有了感情。

    爱情到来的时候总是那么突然,张宁又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汉子,就来跟姜盛这个“亲人”报告。

    姜盛笑道:“原来是这事啊?心上人是何方人士?做什么的?”

    张宁道:“他原来是山贼,现在是我的侍卫!”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张宁见现场气氛活跃,也就不避讳什么,嗔怒道:“你,你们,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

    姜盛道:“看样子是被你驯服了,那就请出来,让我们看看吧!”

    张宁嫣然一笑,走到房门外,喊道:“文长,快过来拜见晋王!”

    姜盛听得真切,“文长?魏延魏文长?”

    来人一看就是彪悍之人,国字脸,络腮胡,威风凛凛。

    张宁正要介绍,姜盛却问道:“你是魏延?”

    那大汉连忙跪地,拜道:“义阳魏延魏文长叩见晋王殿下!”

    姜盛“哈哈”一笑,“文长不必多礼。”

    张宁看了看姜盛,又看看魏延,浑然搞不懂了。

    魏延也是个蒙的,他一没名气,二不认识姜盛,姜盛何以认得他?

    姜盛又道:“张宁你眼光不错,为我招来一员虎将!这亲事我不反对!”

    众文武司空见惯了,经常有人推荐人才给姜盛,姜盛直接就定义为“能臣”、“猛将”之类的,事后发现,这些人都名副其实,姜盛看人准着呢。

    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了数百名各型人才,姜盛都说准了,这次看来也是如此。

    魏延为了赢得张宁的芳心,不惜把麾下四万多精兵交给张宁,甚至自己甘愿当张宁的侍卫队长。

    既然姜盛认可了,张宁的大婚就很快举办了。

    大家热热闹闹的参加了张宁的婚礼,在婚礼上姜盛宣布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决定。

    名不见经传的魏延,被认命为战备区西路军总指挥,目标是益州的巴郡,张宁改任中路军总指挥,目标是荆州南部。

    刚结婚就让他们分居,姜盛的做法颇有人非议,但对于魏延和张宁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荆州如探囊取物,张宁不需要太费心,魏延从山贼头目一跃成为三品的军事主官,乃是天大的恩典,让魏延攻略巴郡,是给他立功的机会,避免魏延在军中资历不足,难以服众。

    姜盛来自后世,对于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自然知道他们的本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377章 益州易主() 
刘备进驻梓潼之后,除恶霸、打盗匪,赢得了百姓的拥护,益州的官员张松等人也暗中投诚。

    忠于刘璋的白水军统帅杨怀听说了刘备的所作所为,觉得刘备的野心不小,就令全军保持戒备状态,并向刘璋做了汇报。

    刘璋却不以为然,让刘备抵挡姜盛,好处大于坏处,就没听杨怀的防范建议,仍然视刘备为同盟。

    张松又在里面暗中操作,刘璋并没有对刘备保持警惕。

    刘备那边的诸葛亮等人苦劝刘备设局做了刘璋,刘备就还在维持表面的不忍心。

    张松急于表现自己支持刘备的愿望,就天天在刘璋面前晃悠,对刘璋说姜盛志在成都,现在成都军力较弱,最好是请刘备过来,在成都外围防守。

    刘璋觉得有道理,就让刘备率军进驻成都北部的涪县,

    刘备本来是在涪县北边的梓潼,这回更接近了成都,大喜过望。

    梓潼已经经营的差不多了,刘备不假思索,当即点起两万兵马南下进驻涪县。

    成都里面的张松等人也在操作刘璋去涪县慰问刘备的事务,准备趁刘璋去涪县的时候对他下手,然后迎刘备入成都。

    赋闲在家的法正察觉到一些苗头,就写了书信派人送给刘璋,提醒刘璋及时应对,并建议上表向姜盛表忠心。

    刘璋起初根本看不上法正的说法,反倒指责法正是姜盛的细作要拿他问罪。

    法正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所以就在刘璋还犹豫是否惩罚法正的时候,带着老婆孩子跑了。

    刘璋知道法正逃走了之后,对群臣说道:“走了就走吧,心不在益州,何必勉强?”

    后来吴懿也发觉不对头,就劝阻刘璋的涪县之行,费观等也接连劝阻。

    刘璋开始警觉起来,又派人通知刘备,成都新招募了兵勇,暂时不用刘备协防,让刘备还是撤回梓潼。

    诸葛亮对刘备道:“看样子,刘璋已经对主公起了疑心,若是不先发制人,恐有存亡之忧。”

    刘备召集了他的幕僚们研究对策,决定先撤回梓潼。

    后来又以讨论防范姜盛“入侵”为由,召集梓潼以北各处驻军的统领到梓潼开会。

    成都那边费炜发现了张松通敌的罪证,交给了刘璋。

    刘璋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把张松通敌案涉及的人员一股脑儿全抓了。

    几天后问斩,数百人头落地。

    刘璋和刘备公开反目,处置内鬼及时,但此举却坑了杨怀等人。

    他们已经在刘备控制之下,想逃出梓潼时却被刘备的人拿了。

    这些将领坚决不投降刘备,为了报复刘璋,刘备也把这些将领给咔嚓了。

    统领被杀,北部各军群龙无首,张飞、关羽、廖化、糜芳等将迅速行动,收编了这些兵马。

    紧接着诸葛亮率军迅速南下进攻涪县,逼近成都。

    刘璋这才慌了,连忙调集泠苞、吴懿等将率军迎敌。

    刘璋麾下没多少顶级人才,虽然有十万大军防守涪县,但沟通不畅,作战没有形成合力。

    而诸葛亮巧计连环,用灵活机动的作战策略让成都军屡屡上当,半个月的战斗成都军折损了三万多人,涪县失陷,被俘的吴懿投降,其余将领率败军撤回雒城防守。

    刘璋又令驻守绵竹的李严率军收复涪县,谁知李严早已被策反,不仅不收复涪县,反倒献了绵竹给刘备。

    刘备志得意满,想让大军继续战斗,一举打败刘璋,诸葛亮连忙劝止,现在战败投降的和主动归顺的部队很多,鱼龙混杂,最好是先理顺了部队,再图进攻。

    刘备深以为然,就让各部分头攻略周围各县,确保后方稳定后再图成都。又调关羽到涪县整顿兵马,担任主攻。

    张任是童渊的大弟子,还是有些斤两的,他提议不要主动出击,要凭雒城的坚固拒城而守,刘备来益州时间不长,打不起消耗战。

    刘璋不懂军事,严令张任反攻刘备军。

    张任无可奈何,只得率军出击,首战就被关羽打败,张任率军撤回雒城,坚守不出。

    刘璋很是恼火,但正值用人之际,他还不能把张任怎么样。

    关羽对成都外围发动了数次试探性攻击,把刘璋吓坏了。

    这时候想起法正的那封信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现在法正已经走了,没人能给出更好的应对方法。

    姜盛远在庐江,刘璋现在表决心也没用了,远水解不了近渴,他知道张任有点谋略,就派人去雒城问计。

    张任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不能主动出击,要坚守不出,刘备消耗不了多长时间。

    刘璋从其言,传令各军务必在城内储备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关羽和诸葛亮各率一军寻机作战,但面对的都是坚守不出的益州军。

    眼瞅着粮草消耗加剧,刘备也是心急如焚,一旦粮草不继,那些归顺刘备的益州部队就会反水。

    姜盛得知了刘备即将攻破成都,也是很着急,他知道,刘备一旦掌握了成都,再想灭他就难了。

    考虑再三之后,姜盛派赵云、张宁率军渡江南下,前往分别从武陵郡和南郡出兵,以应对刘备占领成都后的西南局势。

    刘璋得到了姜盛出兵的消息后大为感激,这时候他考虑的不是益州的事业,而是身家性命了。于是派人送信给姜盛,表明归顺姜盛之意。

    这个时候表态归顺可以说已经晚了,姜盛就是有心,也鞭长莫及。他派赵云和张宁的部队南下的主要目的不是救刘璋,而是对付刘备。

    刘备大军已经在成都外围,赵云和张宁就是不眠不休日夜兼程也赶不及。

    为了拖延刘备的进程,姜盛让甄俨设法通知张任,务必坚守雒城,等待赵云大军赶到。

    事情还是如历史一样,刘备集合了二十多万大军,轮番攻击,并派人去劝降刘璋,刘璋等不来姜盛的援军,只好向刘备投降。

    而雒城的张任和刘循拒绝了刘璋要求他们投降的命令,而是按照姜盛的要求,坚守雒城。

    刘璋在刘备的逼迫下写了奏章,表奏刘备为益州牧。

    至此,益州易主,整个益州除了雒城,都改姓刘备了。

    为了站稳根基,刘备重用益州官员,很快稳定了局势,雒城却成了孤城一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378章 潜伏() 
赵云的兵马从南郡杀进了巴郡,巴郡地方武装很快土崩瓦解,但杀到临江的时候遇到了强敌。

    益州老将严颜聚集了临江城内外的数万百姓协助守城,而自率精兵三万打起了游击。

    赵云军沿途征战迅速,但将士和战马也已筋疲力尽,这个时候打临江这座坚城,实非明智之举。

    初次进攻失利后,赵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退后三十里安营扎寨,等部队得到充分休整之后再做打算,火龙箭和攻城武器都还没到位,也确实拿不了城。

    可能是之前太顺利了,赵云有些急于求成,幸好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张宁的部队在武陵郡境内遭到了地方武装的拦截,打的比较辛苦,

    一路走一路打,虽说十战九胜,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经历了大小五十余战,张宁军依然停留在武陵郡。

    甄俨很快把这两支部队的进展情况报告给姜盛。

    姜盛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荆州的兵马说什么也救不了益州,于是就令甄俨迅速通知张任,务必安全有序的撤离雒城,然后化整为零,变装为民,分散到成都周围的村镇内,以备来日攻略益州。

    这与姜盛撤出南阳时的做法如出一辙,姜盛大张旗鼓的撤出南阳郡,也是把大部分将士变为百姓,潜伏在南阳,以备来日之战。

    刘备稳住益州局势以后,广开言路,重用蜀人,很快赢得了蜀地百姓的支持,刘备最会拉拢人心,在这一点上连姜盛都自愧不如。

    五万多人的刘备军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成近二十万兵马。

    益州搞成天府之国,物资殷实,成为刘备大展宏图的基础。

    诸葛亮又是个治世能臣,把益州各方笼络住,动员各世家大族出人出物,支持益州的边防建设。

    各处关隘都得到了整修,守军也成倍的增加。

    姜盛最初的担心还是成了事实,别说赵云一军,就是姜盛亲率战备区全部军力,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任何进展。

    刘备军围困雒城近一年,期间攻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