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60章

姜汉风云-第160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心理上讲,姜盛真想暂停征战,但曹操在徐州东山再起还是让姜盛睡不好觉。

    远在幽州的张宁奉命南下,驻扎在小沛附近,张宁带着她的指挥班子入城见姜盛。

    海军的太史慈也率舰队南下,停于东海郡东部沿海。

    看这样子,像是要有场大战发生了!

第363章 西北告急() 
曹操打徐州乃是背水一战,拿下了就活,拿不下就是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刘备主力对战,胜负也未可知,何况只是臧霸、廖化之流?

    下邳的陷落让刘备悔不当初,曹豹的反水更是雪上加霜。

    刘备唯恐广陵有失,派人与袁术讲和,袁术虽然实力不行了,但心气比较高,刘备进犯九江就是觉得袁术不行了,现在后院起火,跟袁术耗不起了,又讲和停战,袁术岂会答应?

    曹操进了下邳重建,短时间内并没有继续有所动作,刘备抽调关羽撤出了九江战场,力保广陵郡。

    曹操也想趁火打劫,把广陵也拿了,又担心姜盛出兵,所以按兵不动,同时派出人员四处招募兵勇,扩充军力。

    姜盛这边接收到了荀彧派来的粮草物资,东郡、陈留、小沛的百姓温饱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曹操是强征粮草,姜盛却是派发粮草,强烈的反差让兖州的百姓对姜盛充满了感激,百姓的支持也就接踵而来。

    句阳的于禁接这个机会,大规模征兵,第四军恢复了三万的兵力,另外登记造册四万多人,成为预备兵。

    姜盛不放过提升将士素质的机会,就在陈留城外原曹军军营修建改造为训练基地,于禁就负责训练新招募的近七万士兵。

    休整一月后,姜盛决定发起徐州战役,彻底剿灭曹操,可在这时候,他的情报队长甄俨送来特急文书:凉州牧马腾联合羌族武装灭了护羌校尉韩遂,韩遂兵败自杀,马腾收编韩遂武装之后即向雍州发起了进攻,雍州牧邯郸商望风而逃,跑到长安向吕布求援。

    吕布发出檄文,要求马腾休兵罢战。按着姜盛对地方行政级别的安排,吕布和马腾是平级,按说吕布是无法命令马腾的,但吕布是长安校尉,有节制西北军务的权力。

    韩遂是姜盛以献帝名义任命的护羌校尉,马腾擅自出兵,灭了韩遂,这与造反无异,吕布发文也是合情合理。

    但野心膨胀的马腾置之不理,又派庞德、马超、马铁、阎行兵分四路进攻安定和汉阳两郡,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吕布派出一支三万人的兵马阻击,被马超率军击败,侥幸逃回长安的将士报告了西北的情况。

    马腾的四路兵马总人数二十三万,还有后面的羌族兵六万,马腾留守凉州的兵马仍有十万,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怪不得马腾敢挑战姜盛!

    吕布让南阳的李通调出了半数兵马支援长安作战,同时发急报向姜盛求援。

    明暗两条线的文书都来了,姜盛深感遗憾,看来天要活曹操!万般无奈之下,姜盛只好挥军西征。

    张宁所率第五军配属新兵两万人、张郃率第二军连同姜盛直属的第一军兵发西北。

    于禁第四军和张绣第六军留守兖州,应对东部作战。

    姜盛同时传令屯驻并州的文丑第七军和驻扎南匈奴的褚燕军向西机动作战。

    南匈奴呼厨泉听闻凉州作战,主动请缨,派了一万骑加入姜盛的作战序列。

    太史慈所率舰队只好退回琅琊休整,同时也可以为兖州提供东西呼应的支援。

    原来看起来要在徐州打一场大战的态势,很快消失了,曹操暗叫万幸。

    确认姜盛大军已经西去的消息后,曹操亲率大军十二万南征广陵郡,关羽率广陵兵马六万迎战曹操,胜了三阵,连斩夏侯德、吕翔、王植、焦触等将,天下无不震动。

    无奈曹操兵马太多,曹纯率虎豹骑出战后,战场局面扭转,饶是关羽武力牛叉,也敌不过万千虎豹骑的进攻。

    损兵折将之后退出了广陵,刘备那边被纪灵军也打的抬不起头来。

    终于曹操与袁术私底下达成了协议,约定共同剿灭刘备。

    刘备就这样被东西夹攻,损兵折将,仅带万余步骑兵往西逃亡,投奔刘表去了。

    刘表接收了刘备后就调集兵马攻打庐江郡,刘备也正好要报仇,就猛攻袁术,袁术部将张英抵挡不住,连连后撤,一路上也是损兵折将。

    孙策派出黄盖趁夜渡江,偷袭袁术麾下桥蕤所部成功,斩桥蕤,缴获颇丰。

    袁术看这形势,知道自己难以长久,于是派使者去见曹操,表达了袁术想归顺曹操的意思。

    曹操的谋臣团队研究了一夜,都劝曹操接受袁术的归顺,名正言顺的接管扬州。

    目前吴郡和会稽郡是孙策的势力范围,曹操接收扬州也只是接收了九江、庐江两郡,这是江北的地方曹操没有水军,对于江南无法进行有效管辖,干脆也不去争,有徐州和北扬州地区进行发展,已经不错了。

    袁术的归顺让曹操平白得了长江北岸大批肥沃的土地,正好利于曹操东山再起!

    袁术张英部归属曹操麾下,为了遏制刘备的入侵,曹操派曹洪率军支援,刘备攻击受挫,只得退回了襄阳。

    献城投降姜盛的乐进所部被打散了之后,归入青州荀攸麾下,乐进本人则被派往并州,担任贾诩的边军主将,一个降将能有如此高的待遇,也就是姜盛有这个肚量。

    于禁作为最早跟随姜盛的将领之一,姜盛让他留守兖州就是全面负责东线作战,徐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兖州经济发展。

    被俘的夏侯渊被押解到小沛,于禁知道他是曹操的亲戚,索性置之不理,关在地牢里面,曹操不会不管的。

    果不其然,曹操很快派了魏种作为使者过来谈判,请求释放夏侯渊。

    于禁原本是草莽出身,对于狮子大开口的事随口就来:“释放夏侯渊可以,不过总得有所表示吧?”

    魏种道:“贵军有个条件不妨道来。”

    于禁道:“曹操缺衣少粮,我们也不缺什么财富,不如让块地盘给我们。”

    魏种早就料到会是这种要求,就问:“不知晋王看中了哪块地?”

    于禁道:“当然是有明显分界线的地方了。”

    明显分界线,要么是大山,要么是大河。曹操的地盘上与姜盛地盘相邻的地方没有大山,却有一条大河——淮水。

    魏种变了脸色,怒道:“晋王好大的胃口,以一名战俘换半个徐州,这买卖做的真好!”

    于禁吊儿郎当的口气说道:“那随便了,是曹操派你来求我放人。再说了,夏侯渊不只是战俘,还是你家主公的亲戚!”

第364章 于吉之死() 
魏种虽然生气,但又不敢一走了之,于是强忍着怒火,说道:“就算夏侯渊是我主的亲戚,也不可能以半壁江山换一人。”

    于禁道:“半壁江山?是谁的半壁江山?你好大的口气,在大汉天下妄言江山!”

    魏种老脸一红,说道:“于将军不必抓我话柄,说说吧,来点诚意。”

    “好,彭城国和东海郡让给我们。”

    “啊?你要两郡之地?”

    “彭城这么小,东海又是我军囊中之物,就算曹操现在控制着,我军想拿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只是夏侯渊可能就永远见不到曹操了!”

    魏种一时语塞,随后道:“在下可以替我主公做主,让彭城国一地。东海郡绝不相让!”

    两人的谈判没有成功,魏种只得留在小沛等待来日再谈,随后他把于禁的话报告给曹操,静待曹操的回信。

    于禁也不着急,反正关着的不是他的人。

    几天后曹操的回信到了,魏种再次求见于禁,于禁并不接见,知道东海那边的捷报传来。

    太史慈麾下的海军陆战队登陆东海郡,徐晃分兵三万以为支援,拿下了东海郡东部。

    魏种苦笑道:“贵军太过神速,我军犹不及啊!”

    “哈哈,我的条件还过分吗?再等几天,彭城国也是我们的了!”

    曹操答复了魏种,同意让东海和彭城给姜盛,换回夏侯渊和李典!

    现在情况又变了,魏种只希望于禁不要再得寸进尺!

    魏种道:“那我就同意你的条件!不过,你还要把李典放了!”

    “东海郡指日可下,不必再谈。”

    魏种苦笑道:“于将军真的要绝人之路吗?”

    “我也不跟你磨嘴皮子了,如果同意让东海、彭城和下邳四县给我们,就立即释放夏侯渊和李典,而且可以签订停战协议。”

    “哪四县?”

    “下邳、良成、取虑、司吾,这么一来,贵我两军就可以骆马湖为界,互不相犯!”

    魏种知道耽误不起,要不然姜盛麾下的部队拿下彭城之后,于禁又要往南扩张了,只好答应了,并和于禁签署了停战协定。

    虽然条件有些苛刻,但曹操急需休养生息,而姜盛需要全力解决西北问题,于禁签的停战协定也很遂姜盛的意愿,就这么定下来了。

    魏种带着夏侯渊和李典回了广陵,于禁则率军进驻下邳城,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们很快到徐州赴任。

    于禁进驻下邳以后就开始募集兵勇,实力迅速壮大,徐晃的部队留在东部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于是挥军西进,支援西北作战了。

    江南那边,孙策最近心情糟糕,因为来了一个叫于吉的臭道士。

    开始的时候,于吉求符炼药,救助百姓,孙策压根儿就没当回事,后来发现于吉很得民心,连孙策治下的官员也凑热闹,迷信于吉是神仙,于吉说啥就是啥。有时候为了得到于吉的一个符,连孙策的话都不当回事了。

    孙策怒气冲冲,当堂砍了官员,他是于吉的“铁粉”,但丝毫阻止不了大家支持于吉。

    这几天孙策接到了更为严重的线报,于吉公然为姜盛做宣传!

    于吉亲眼见识了左慈那座几乎被炸平的道观,而且乌巢一战天下皆知,他当然知道姜盛口中“热兵器”的厉害,他为了避免姜盛大杀器造成太多杀戮,就鼓动江东百姓不要与姜盛为敌。

    江东百姓从没见过于吉所描述的爆炸惨状,并不相信,后来有从北方来的客商表示亲眼见过爆炸的地方。

    江东百姓这才有点信了,不过姜盛名声虽大,却并未到过江东,百姓虽然相信会有这种武器,但也只是心里想想,并没有真正的害怕。

    直到有一天,跟随曹操去偷袭乌巢的一个老兵,老家是吴郡的,因为被炸断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侥幸被救了回来,然后脱离曹军,回到了老家,这一现身说法,江东百姓无不惊惧,纷纷查问姜盛会不会打江东。

    姜盛现在正在奔袭西北的路上,绝无可能这个时候派兵打江东,但话传话就变了味儿。

    于吉的鼓动只是规劝江东百姓不要投军跟姜盛为敌,到后来就传言姜盛要来打江东,有钱人家就开始悄悄搬家,要么去了更南的地方,要么举家迁往兖州,避免将来被姜盛的“大杀器”灭了。

    孙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江东大好局面,被这么以讹传讹的谣言搞乱了。

    孙策极度震怒,派人去抓于吉。

    于吉感到莫名其妙,他并非鼓动江东百姓逃亡。但谣言四起,跟于吉也不是没有关系,孙策本就恼火,这回可是真怒了。

    于吉被抓回去后,孙策亲自审问于吉是不是姜盛派来的细作。

    严刑拷打之后,于吉依然谈笑自若,孙策更怒,下令对于吉处以火刑。

    于吉深知自己大弟子张角造成了天下大乱,也算准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赴刑场的时候面带微笑,一边走一边教化百姓。

    那些深受于吉恩惠的百姓夹道相送,人人都是痛哭流涕,孙策得到消息之后大怒,派兵去拿人,百姓们爆发了,跟军士们发生了冲突。

    监斩的凌操催促速速行刑,火焰冲天,却莫名其妙在刑场下起了大雨,雨水浇灭了大火。

    凌操又令斩首,结果刽子手的刀砍到于吉就断,断了四把刀都没伤到于吉分毫。

    无奈之下,凌操用绞刑,于吉被吊死了,凌操担心于吉没死,就堆起可燃之物,放火烧尸,于吉最终被焚化,往生极乐了!

    于吉死后,孙策就一病不起,在第七天,于吉回魂日的那天晚上,孙策一命呜呼,其妻大乔哭的昏天黑地,周瑜和夫人小乔得知消息后也赶往孙策府上吊唁。

    孙策既死,吴夫人悲痛莫名,但老太太还是比较坚强的,就把孙坚的几个子嗣叫到跟前,交代说江东乃是孙家的基业,不可有失,让孙权接任江东之主。

    周瑜、张昭、张紘等表态拥护,其余众文武也无异议,江东就这么定了下来。

    于吉死的蹊跷,似有天助,孙权怀疑孙策的死乃是天意所为,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权令人在建业选了一处风水宝地,为于吉立了陵墓和碑廊以作纪念。

    于吉墓建好后,江东百姓与军士的冲突才慢慢化解了。

    消息传到已在西北的姜盛大营,姜盛身躯一震,喃喃说道:“老神仙走好!”

第365章 阎行被擒() 
西北的战事持续升级,姜盛的主力大军已经到达长安。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吕布亲率长安主力与西北军交战,十七胜六负,折损兵力达七万多人。

    李通率军与马铁打了三阵,均获全胜,马铁退兵后与阎行合兵一处,差点把李通包了“饺子”。

    幸亏吕布派出的部队救援及时,李通才侥幸保全的实力。

    吕布考虑到长安军力的薄弱,就令李通暂时撤回长安,尽全力征兵,同时为前线补充军械粮草。

    姜盛发明的机械化兵器机动速度太慢,而西北军主要是骑兵,所以只能用来守城,前线的作战还是以骑兵为主。

    高顺所率的重步兵在开战后两个月也到了西北战场,屯驻在安定城。

    马腾那边的庞德率军扫平了安定郡西部的各县大片地盘,一路打一路收编残兵败将,打到安定城的时候已经扩充为十万大军。

    而高顺所率陷阵营仅仅是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