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5章

姜汉风云-第15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与你听。”姜盛就扯过一段布帛,张婉蓉见姜盛要画图,连忙端来笔墨伺候。

    纸张虽然经过蔡伦的改造发明,已经成型,但在这山寨之中却是难见,姜盛只好用布帛作图。精通军事的姜盛曾经取得过全国作战参谋作图比赛的冠军,画个简易的交通路线图是小菜一碟。

    时间不大,姜盛已经凭着记忆将黑山至常山一带的路线图绘制出来,并在图上标注了一些符号,逐个讲解给杨凤和张家二姝听,因为图形简单,众人也很快明白了。

    杨凤看图的眼神充满了崇拜,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经过姜盛的讲解,他发现这张简单的图根本就是实实在在的山川河流,不禁钦佩起来,青牛角之前也有失败的时候,就是因为行军图太简略,导致实际行军作战出现重大延误。

    地图讲解完毕后,姜盛又写了一份书信,说明了张家二姝的来历、关系以及委托童琳善待二人的事。因为写的是楷书,张婉蓉倒是能看得懂,幸好姜盛写的字里面没有简化字,要不然他都不知道繁体的字怎么写。

    姜盛对杨凤道“以后若有事,可到幽州军中寻我。”

    杨凤道“二位夫人送到后,我即派人向您禀报,需要我等做什么,也请派人知会一声。”

    姜盛道“定当如此!此去路途多有危险,请多加小心。”

    “请统领放心!如有半点差池,杨凤提头来见!”

    收拾妥当之后,杨凤即点起一百骑兵、八百步兵,带齐军械甲具,护着两顶轿子往北而去。

    姜盛送至山下,直至队伍消失在视野中,这才回到山寨。

第三十二章 分别() 
姜盛记得历史上记载刘关张就是在投军涿县的时候结拜的,现在赶去说不定能结识这几位历史名人。

    出于这种考虑,姜盛不可能在常山逗留太久,今后可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姜盛都不会再来到此地,而现在的状况下又不能指望这支队伍去征战天下。

    历史上记载的杨凤也多少有些指挥才能,如果姜盛把两千年后的战术思想和练兵方法过早显露出来,杨凤说不定就因此壮大起来,有了实力就必然助长野心,到时候就可能是养虎为患,让杨凤成为姜盛今后的劲敌。姜盛权衡再三,还是决定由杨凤组织练兵,自己就不去干涉了。如果今后败回,再强训也不迟。

    姜盛计议已定,就把这支队伍的指挥权交给了杨凤。杨凤自然是看不透姜盛的意图,只道是姜盛完全信任自己,经过一番客套推辞之后,杨凤接下了这个活。

    按照姜盛的初步安排,保安营经过选拔和基本的体能考核,包括伙夫、马夫等勤杂人员在内,满打满算组建起三千人的步军,又从中精挑细选,组了不足一百人的骑兵,这少得可怜的骑兵人数,充其量只能当斥候使用,根本形不成战斗力。

    姜盛就确定了骑兵负责侦查袭扰敌军、步兵固守防御的作战方针,要以大黑山为后方基地,与各支黑山义军及活跃在常山地区的游击武装保持和平关系,共同抵御黄巾军的袭扰和进攻。

    不过这只是姜盛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些黑山义军及游击武装也是利益的争夺者和对抗者,有的甚至与黄巾军扯到了一起,比如褚飞燕、于毒。姜盛才刚刚接触这个乱世,加之穿越前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有了这样错误的判断。

    姜盛现在的打算还是到官军中效力,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名望之后再谋出路,尽管他知道,有功也不一定能得到提拔。

    正在姜盛谋划今后的时候,张游带着小女儿张婉莹上山来了。

    “岳丈这是何意?”姜盛不解。

    张婉蓉自然知道其中意思,现在姜盛名声大噪,又掌管了此地强悍的青牛角义军,无疑成了此地的土皇帝,这山寨自然成了“帝宫”。此时大局已定,把“二妃”送上山也是理所当然。

    “贤婿大才,老朽特来贺喜。这几日,婉莹思念得紧,就随老朽上山探望。”张游堆起了笑脸,不禁让姜盛有些厌恶。要不是看在他两个女儿的面子上,姜盛早就把他轰下山了。

    姜盛面色如常,客气地把张游父女迎进了大厅,杨凤和张郃见姜盛家人相聚,就告罪退了出去。

    张游口沫横飞地夸赞了一通,然后就切入正题了,问姜盛今后的打算以及如何在此安家的事,姜盛就把要投军抗贼的想法说了一遍,张游自然是有些失望,他满心希望姜盛能留在此地当个“土皇帝”,凭着手里的武装给他张家谋福利,这种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可见一斑。

    不过话又说回来,姜盛如果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他张家还不更是光耀门庭,于是就夸赞姜盛有志气,表示全力支持,此刻也不谈他两个女儿的幸福了。姜盛又是好笑又是好气,真拿这个便宜岳父没办法。

    婉蓉、婉莹姐妹见姜盛决意要离开,心中不舍,当即表示要生死相随,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男人就是主心骨,男人远行不知何时能归,女人家独守空房、郁郁而终,此种滋味绝不好受,倒不如跟着男人出生入死,好歹也能相伴至终。

    “怎可如此?你们皆纤弱女子,如何受得了舟车劳顿、战场厮杀?我不答允!”姜盛直接回绝了。

    张家二姝跪倒在地“夫君征战天下,我等愿在身边侍候,虽死无憾。切莫舍弃我等!”

    姜盛本是心软之人,见二姝如此模样,也是不忍,思虑再三。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你们二人同去危险重重。我方有一法,不知妥否?”

    “夫君请讲。”

    “我来此之前已有婚约,未婚妻本是开明之人,我可修书一封,你二人自去常山投奔,我妻见信必厚待二位,过得几年,我便回常山与尔等团聚。如此可好?”

    “夫君此法亦可,奴家姐妹二人自当遵从,只是无法侍奉夫君左右,甚憾!”张婉蓉道。

    张婉莹社会阅历比不得婉蓉,既然婉蓉做主,她也无话。

    “杨凤”姜盛喊道。

    “在!”杨凤应声而入。

    “你组织一队兵士,护送二位夫人去常山!”

    “遵令,末将亲自护送,定安全送到,只是常山地处广阔,我等送往何处?”

    “行军图你能不能看懂?”姜盛问道。

    “在下只识得一二,还请统领指点。”杨凤倒也干脆,不懂就是不懂。

    “我说与你听。”姜盛就扯过一段布帛,张婉蓉见姜盛要画图,连忙端来笔墨伺候。

    纸张虽然经过蔡伦的改造发明,已经成型,但在这山寨之中却是难见,姜盛只好用布帛作图。精通军事的姜盛曾经取得过全国作战参谋作图比赛的冠军,画个简易的交通路线图是小菜一碟。

    时间不大,姜盛已经凭着记忆将黑山至常山一带的路线图绘制出来,并在图上标注了一些符号,逐个讲解给杨凤和张家二姝听,因为图形简单,众人也很快明白了。

    杨凤看图的眼神充满了崇拜,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经过姜盛的讲解,他发现这张简单的图根本就是实实在在的山川河流,不禁钦佩起来,青牛角之前也有失败的时候,就是因为行军图太简略,导致实际行军作战出现重大延误。

    地图讲解完毕后,姜盛又写了一份书信,说明了张家二姝的来历、关系以及委托童琳善待二人的事。因为写的是楷书,张婉蓉倒是能看得懂,幸好姜盛写的字里面没有简化字,要不然他都不知道繁体的字怎么写。

    姜盛对杨凤道“以后若有事,可到幽州军中寻我。”

    杨凤道“二位夫人送到后,我即派人向您禀报,需要我等做什么,也请派人知会一声。”

    姜盛道“定当如此!此去路途多有危险,请多加小心。”

    “请统领放心!如有半点差池,杨凤提头来见!”

    收拾妥当之后,杨凤即点起一百骑兵、八百步兵,带齐军械甲具,护着两顶轿子往北而去。

    姜盛送至山下,直至队伍消失在视野中,这才回到山寨。

第三十三章 北上() 
张游见姜盛如此布置,虽说有些遗憾,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姜盛见张游闪过一丝失望,暗中鄙夷。

    姜盛道“岳丈,小婿即将北上抗贼,不能侍奉左右,还请见谅。”

    张游打着哈哈,说道“贤婿志在四方,我自当鼎力支持,只盼日后常回来看看。”

    姜盛道“那是自然,子诚不敢不孝。此间义军已愿追随小婿,方才离开的杨凤即是小婿指定的统领,负责周边乡村的安危,岳丈可与他多亲近亲近,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张游心说,这跟你在与不在一样啊,我就是想让义军保护起来。于是笑道“贤婿考虑如此周到,真是我张游之福啊。明日午时,我置办宴席为你饯行,可否赏脸?”

    “烦劳岳丈,小婿定当赴宴。”

    张游道“如此,我且下山去了。”

    姜盛送走了张游,即召集新成立的保安营“中层以上干部”开会,说的无非就是明确职责,不可擅离职守,遵守约定的纪律等等,杨凤回来之前都各守岗位,不得有误。

    是夜,姜盛邀张郃进账议事。

    “儁义,前些时日我与你所说投军之事可有定论?”

    张郃道“阿姊支持儁义追随大兄,只是阿姊孤身在此,儁义好生为难。”

    姜盛道“儁义仁孝,愚兄敬服。杨凤掌保安营,或可照拂。等你我谋个一官半职,再来接她可否?”

    “儁义斗胆提议,阿姊武艺犹在儁义之上,不若让阿姊随行。”

    姜盛迟疑了,自己虽说知道点历史,但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自己能不能善终还不得而知,张郃倒还问题不大,可如果再带个女人,就难说了。姜盛还是对女人有些偏见的。

    “倘若大兄为难,儁义自当禀报阿姊,即按大兄先前安排。”

    姜盛考虑了一会儿,才道“战场凶险,乃千军万马的厮杀,个人武艺几乎毫无用处,女流之辈力弱气短,极为凶险。实为不便!”

    张郃道“即如此,我回家禀报阿姊,明日与大兄同往。”

    “如此不必着急了,明日午时,你到张家庄张游府上,随我赴宴,宴后即北上投军。”

    “儁义遵令!”

    “你且去吧。”姜盛将张郃送出营帐。

    当夜,姜盛是彻夜未眠,仔细回忆自己所记得的历史,记得也不周全,心中惴惴,只不过艺高胆大,只管杀敌便是,不参与政治,只做一员武将,功成名就之时退居田园,了却一生也还不错,只是能不能再回到未来时空呢?

    第二日中午,姜盛带着保安营“中层干部”赶到了张家庄,人人都是骑马带刀,威风凛凛。众人见了自是惊诧不已,但更多的是羡慕张游,心说这老小子从哪弄来这么个厉害的女婿?

    张游夫妇夫妇率家中上下迎出府门,赶来捧场的也是熙熙攘攘,跟过大年一样。

    “小婿斗胆,带这几位将领前来叨扰,还望岳丈大人海涵!”姜盛下马拱手道。

    “不叨扰不叨扰!各位军爷,快里面请。”张游笑的合不拢嘴,连忙迎客。

    张游看来早有准备,竟然准备了十桌大餐,尼玛,够**的啊!

    因为八个队长的到来,张游原本没有安排桌位,只好劝走了一桌客人。照应妥当之后,张游即宣布开宴。

    张郃也到了,姜盛将他召到身边,加了个位子。姜盛向张游简单介绍了张郃。张游见张郃年纪轻轻,却是生的英武,又是本地人,有点后悔把小女儿也嫁给姜盛了,早些见到张郃就好了。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晚了,再说了,如果没有姜盛杀掉青牛角,他张游也绝不会把女儿嫁给内敛的张郃。

    宴席自然是热闹非凡,姜盛也算给足了张游面子,虽然姜盛对张游很是鄙视,但场面功夫还是得做好。至于张游今后如何,那就不是他姜盛考虑的事了。从这点上说,姜盛就不讲什么孝了,仁才是至上。

    宴席将散,张游给了姜盛不少盘缠,姜盛谢过之后就告辞回山。

    保安营的将士自留在山寨,姜盛和张郃取了部分黄金作盘缠,然后双骑双马径往北而去。算着时日,郭勋也该发榜了。

    越往北去,越是荒凉,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破壁残垣,坟茔遍地,唯一有生命迹象的就是天空中的乌鸦,在寻找着地上的尸体。

    黄巾之乱刚刚爆发,北地就变成这幅模样,看来史书上对黄巾起义的记载还是很有出入的,破坏之大,影响之远,都是史书上无从考据的。

    到了冀幽两州交接地区的时候才陆续见到有人烟,姜盛和张郃所带的干粮也早已吃完,见到有人烟,两人精神大震,连忙打马奔去。

    村子里寥寥几户人家,姜盛下马去买些伙食。那些农户见姜盛和张郃衣甲鲜明,又是双人双马,自认是朝廷的钦差了。连忙置办伙食,好生伺候。

    姜盛和张郃吃完后,姜盛即拿出一串五铢钱交给那农夫,农夫坚辞不受,并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二位军爷,请恕小人斗胆,黄巾贼祸害百姓,鱼肉乡里,还望朝廷赶紧发兵灭贼,要不然,我等黎民百姓难有活路啊!”

    屋里屋外,齐刷刷跪了一地,人人都是痛哭流涕,可见黄巾之祸。

    姜盛和张郃连忙分别扶起众人,“各位乡亲,在下二人并非军爷,此番正要去投军杀贼。黄巾贼逆天而行,荼毒百姓,必遭天谴,不出两年必败。我等必定用命杀敌,早日还百姓的太平日子。”

    “壮士如此志向,在下敬佩,还望二位向官军将领和朝廷代为转达我等意愿,早日灭贼。”

    姜盛和张郃表示绝不会辜负百姓的期望。这些百姓也在温饱线上,姜盛也不好再提出干粮的请求,于是就辞别百姓,继续北上。

    不几日,姜盛二人已到涿郡地界,来来往往的大都是北地郭勋麾下的队伍,黄巾军此刻攻到何地也未可知,姜盛拦下一名军士询问黄巾军在何处,那军士说黄巾军的程远志和邓茂所部已至幽州。这与历史倒是相符的。姜盛又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