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47章

姜汉风云-第147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孙瑞破董卓之后与姜盛亲近,光禄勋是为皇上跑腿参议的角色,那些宫女太监和宫中杂役、小黄门等都是光禄勋负责的,是皇上的近臣。

    杨彪是杨赐的儿子,杨修的父亲,因杨赐与童渊有旧,童琳和姜盛都与他有所交集,也与杨彪相熟,卫尉是掌管宫中巡逻警卫的禁卫军负责人,姜盛肯定要保住他。唐珍对姜盛没有威胁,犯不着得罪人。

    “众卿可有异议?”

    姜盛都说让他们留任了,这些朝官都是老油子,不敢跟姜盛叫板,刘虞等数百人的鲜血还没干呢。

    “好,淳于嘉,你是司徒,相必对你部下的三卿有所了解吧?”

    淳于嘉道:“皇上,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勤政廉洁,可堪大用,臣建议留任。”

    陈纪的弟弟陈谌现为大鸿胪,法衍现为廷尉卿,法衍是历史记载的属国重臣法正的老爹,太仆是韩融。

    刘弘原任司空,现在官复原职,对于曾经跟他混的少府卿耿纪、大司农郭全自然是不希望他们离任。

    少府卿管皇家府库和皇产皇庄,大司农管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税收,也是美差,刘弘肯定要为姜盛着想的。

    说来说去,献帝想重新任命九卿的事宣告破产,谁都不愿意得罪人,而且姜盛开口就是建议留任,淳于嘉也不敢多言,这几年先是董卓、后是李傕,这些大臣们心里都有阴影了,也不敢多嘴。

    只有宗正空缺,这也是献帝唯一能任命的人,因为他是皇上,宗正都是皇亲担任,献帝只得宣布让刘宗担任宗正。

    献帝虽然有心换新人,但他从登基一来几乎都没有真正参与过朝政,根本不知道何人可用,只能让三公举荐,结果都是原来的人,献帝也很是无奈。

    在献帝组织朝会的时候,姜盛派去河间的人已经开始收拾行宫,看献帝的态度是想到河间行宫居住了,所以就投其所好,让他自己玩去吧,可怜文武百官到乐成县之后根本没有地方住,只能暂住在行宫周围的百姓家中。

    各类物资紧缺,荀彧不得不从渤海调集了不少给养物资补充到乐至去,姜盛又派于禁率军进驻乐至,保护行宫的安全。

    张述带着设计好的雒阳城建造图纸到了冀州,姜盛看着规模很宏大,新的雒阳城引洛水为护城河,四面为城防军管辖区,设置军营、检查点、缓冲区等。

    城中为九纵九横,形成井字形格局,分为核心区、北区、南区、东区、西区五个大区域。

第334章 募捐建城() 
    城中核心区域为皇宫,皇宫中轴线为雒阳城的东西中线,皇宫西侧为三公九卿的办公区域,北侧为太学、鸿胪寺、国库,东侧为太庙和雒阳校尉府;南侧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中央一条大街贯穿整个雒阳城,这条大街也是整个雒阳城的南北中心线。

    南区主要是城防军大营和物资储备库。西区为京师文武官员官员的居住区,东区为世家大户的聚居区,北区为商贸中心,有一条驰道直接通到黄河岸边。

    在东西南北四区的外延,则是平民百姓的聚居区,聚居区中还设置了市场,保障百姓的民生。

    黄河边上的规划是一个超大型的船坞码头,有修造船厂、物流仓库以及酒家、客店等,完全具备了现代的特点,看来张述跟姜盛没有白交流,设计理念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姜盛对图纸又进行了修改,把鸿胪寺划入了三公九卿的办公区,国库则划到南区,太学更名为大汉皇家学院,把原来鸿胪寺和国库的地方也划到了大汉皇家学院的范围内,又在城外北侧划定为轻工业区。

    张述不明白“轻工业区”是什么意思,姜盛就把建设规模化纺织厂、蔗糖厂、家具厂、农具厂、木材厂等解释了一遍,又在雒阳城外划定了十余处农业基地和畜牧基地。

    张述睁大了眼睛,看来还是姜盛设计的更周密全面,这样又可以保证居住在城中的百姓有地方劳作,既解决了百姓的创收问题,又解决了雒阳生活物资供应的问题。

    方案定下来之后,张述又把皇宫以及城中各类建筑房舍的设计图纸拿了出来,姜盛让刘弘过来商议,刘弘对于皇宫的宫殿样式和结构非常了解,这事姜盛就不掺和了。

    住房方面,姜盛一力推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苦于没有水泥,暂时只能以泥灰代替,这当然比不上后世的楼房结构,但由于有钢筋和青砖的支撑,结实程度已经超越了时代。

    刘弘又把少府、大司农等懂设计的人才召集过来,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了建造方案和原料需求方案,剩下的就由刘弘去落实了,土木工程本就是司空负责的活儿。

    方案敲定之后,姜盛就写了一份表,亲自赴乐成县行宫呈给献帝,就把之前和郭嘉、戏志才讨论的方法禀报了献帝,献帝感到很新奇,加上自小对各地官员进贡买官的事耳濡目染,直接就同意了,这个可不是买官卖官,是动员诸侯支援京城建设。

    献帝朱批了,姜盛就开始到全国各地张贴布告,号召天下诸侯捐建都城。为了防止天下诸侯横征暴敛,姜盛特别说明了一句,若是发现诸侯压榨百姓,不但不给官职,还要没收捐赠的物资,着廷尉寺问罪。

    曹操见了之后,嗤之以鼻,看来姜盛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这跟十常侍卖官鬻爵有何区别?决定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其他的人可就坐不住了,现在朝政混乱,谁都想分一杯羹,虽然三公九卿已经定下来了,但这职位说换就能换,之前都是有先例的,原本就是投钱买官的那些郡县官员们开始动脑筋了,不让压榨百姓,那就只能从府库中出了,原本贪墨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要交出去了。

    为了防止诸侯从中动歪心思,姜盛放出话来,麾下越女营和玄骑营会分成若干个暗访组,密查压榨百姓的行为。

    这些人都是顶尖的高手,让人防不胜防,谁都不敢乱弄了,只能看之前饱中私囊的“创收”了。

    这么一来,捐的最多的恐怕也是以前最贪的,姜盛又开始琢磨事了。

    荀彧道:“主公三思啊,虽然此事能查实诸侯贪墨之罪,但现在他们把贪墨的财富分出一部分来支持京城的重建,也算是将功补过,若是主公因此再定罪,恐怕会寒了天下臣民的心啊。”

    “大汉腐朽至此,跟他们横征暴敛,也有莫大的干系,如果刹不住这个风,就算我有心匡扶社稷,也无力回天啊!”

    “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管直言!”

    “此番捐资建城,主公已经放出话以捐资总排名分配官职,而且皇上也已恩准,属下建议在三公九卿下面另设副职,比如太尉之下设置二品的太尉府尹,少府卿之下设置三品的少府丞,原三公九卿改任副职,掌握职权,而捐助最多的十二诸侯则任三公九卿,有名无实。”

    “文若此策倒是蛮有新意的,不过执行起来难啊。”

    “属下早有考虑。凭现在的情况,捐助排名能靠到前面的定是州郡官员,他们入朝之后,各州郡都会空出位置来了,到时候主公让得力之人赴各州郡任职,而现在的三公九卿则继续做原来的事,迟迟不交权,等我们的人掌控各州郡控制权之后,诸侯要想反悔可就晚了。到时候,主公再以贪赃为由,把他们罢官治罪,则天下可定。”

    姜盛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各州郡关系盘根错节,哪有那么容易掌控,若是激起诸侯强烈反弹,可就不好收场了,特别是曹操、刘表、马腾、袁术、刘焉,拥兵自重,不会轻易放手的。”

    荀攸有些尴尬,说道:“是属下考虑得不周全。”

    姜盛道:“不过这个方法在局部倒是可以一试啊。”

    “主公的意思是?”

    “现在司隶一分为二,冀州也在我控制之下,整个势力范围呈现长条形状,从军事上讲,极为不利,若是把并州、豫州收到麾下,倒是可以一试啊,如果陶谦也有所动作,我们可以趁机把徐州也拿下来。”

    “陶谦并非趋炎附势之徒,恐怕难有动作,豫州牧刘备也非阿谀奉承之辈,倒是并州张杨,可以做做工作。”

    计议已定,姜盛就这么推行开来,各州郡动起手来,借助甄家商队的运力,开始大批量地捐献物资、金钱,刘弘组织人手清点统计,并向天下发出招工的布告,雒阳城的重建扩建全面铺开。

第335章 谋划辽东() 
    幽州审配、冀州荀彧和青州荀攸也筹集了不少的物资,运往雒阳工地,姜盛动员冀州、幽州、青州的青壮劳力三十余万人奔赴雒阳,投入到建设中去,由于工钱报酬丰厚,不仅这三州的劳力,连豫州、兖州、荆州等地的青壮劳力也来了。

    为了防止诸侯安插细作,姜盛让刘弘派出专门的人员对参与建设的劳工登记造册,然后制作铁质的身份标牌,上面标明了姓名、籍贯、所属工地以及劳工编号等,劳工凭这身份标牌出入相应的工地领取生活物资和工钱。

    大批劳工进入工地之后,新来的劳工都比较零散,潘璋的情报队伍负责甄别这些新到工地的零散人员,然后对登记造册,发放身份牌,甄别出的探子细作,则由越女营负责清除。

    这也算是一大创举,这时候都有户籍统计、户民登记情况,但标准不一,统计数字偏差很大,姜盛就琢磨着把后世的户籍制度拿过来推行,就先在雒阳工地进行尝试。

    姜盛正式把青州交给了荀攸,拜荀攸为青州牧,而自己就安心做起了大司马,不过皇上在乐成,姜盛在邺城。

    审配传来消息说公孙度杀了玄菟、辽西两郡的太守,安排了他自己的人,审配想搞掉公孙度的势力,因为牵涉重大,就向姜盛请示。

    姜盛回信让审配组织右北平以西的各郡县练兵备战,又让高顺、眭固、卞喜率步骑兵五万北上待命,张宁被委以军师重任。

    张宁研读《太平要术》中的军略已经有些时日了,加上本来就聪明,姜盛就让她参谋幽州的陆上作战,姜盛有意擢拔一批精英女将,张宁是他重点培养的。

    姜盛在书房里看着墙上的辽东地图,对郭嘉、贾诩、戏志才等幕僚道:“你们说说,要打辽东,该从何处入手啊?”

    戏志才道:“现在乌桓和右北平以西都在我们掌握之中,玄菟北方的鲜卑部落也已归顺,可以从西和北两个方向上全面进攻,公孙度虽然坐拥十五万兵马,可若要分兵抵抗,必不是我们的对手。”

    郭嘉道:“我有不同看法,南匈奴和并州制约幽冀,兖州牵制青州,司隶大局初定,不宜动兵。现在幽、冀、青三州总兵力四十万,但我们这四十万兵马分散在各州郡,能抽调出来的兵马不宜超过十五万。”

    姜盛听了不住地点头,郭嘉的分析还是颇有道理的。

    郭嘉继续说道:“就算加上乌桓那边,充其量也就是二十多万人,若是分多路进攻,我们的兵力并不具备优势,我的想法是兵分两路,分别从右北平和玄菟两郡出兵,以优势兵力直捣公孙度的老巢昌黎,我们两路进攻,公孙度两面受敌,必难阻挡。”

    戏志才与郭嘉就集中还是分兵的战术争论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一时僵持不下,而贾诩却沉默不语。

    “文和,你有何想法?”

    贾诩道:“志才和奉孝的方法都是良策,但若是两策合一,牵制公孙度主力的效果就大大增强了。”

    姜盛和戏志才、郭嘉都是一呆,这二十万兵马充其量仅仅是牵制公孙度的主力?

    贾诩继续道:“属下听闻青州船队差不多组建完毕了,主公何不尝试一下从海上进攻?”

    这正合姜盛的初步想法,姜盛要看看这贾诩还有什么本事。

    贾诩见几人静听下文,就道:“我们调集二十万兵马对付公孙度,可以采用志才的多路分兵之策诱使公孙度分兵,若是他不分兵,也让他摸不清何处是主力,又采用奉孝之策,把主力集中于东西两路,作为助攻。”

    “文和兄的意思是海上为主攻方向?”

    “对!主要作战方向是由海上登岸,青州营作战勇猛,可以乘船从黄县出海,选择辽东海岸的任何一个地方登陆,然后一路攻城略地,做出声势。公孙度后方空虚,这么一来必定会乱了阵脚,如果不救,则乐浪、辽东尽为我所得,若是救,则东西两路可以重兵压境,一战而成!”

    姜盛拍着手道:“妙策啊!你们三人都是奇谋百出,共同议定的方案必能胜利。以后你们三个就组成我姜盛的总参谋部,全权谋划作战事务。”

    三人躬身一礼,齐道:“谢主公!”

    定下了对付公孙度的方案之后,姜盛就带着这“总参谋部”赴黄县视察青州船队。

    随行护卫的周仓派人通知了荀攸、太史慈、张郃,为了确保姜盛的安危,太史慈率两万兵马随行。

    陈纪得知姜盛等人视察造船基地的消息之后,也迅速赶到了黄县。经过半年的经营,黄县已经建成了大汉第一个大型造船厂,近海锚地排列着数十艘巨大的楼船,还有不少小型冲锋舟正在做最后的修饰。

    姜盛提出到船上看看,陈纪就找了数十名有经验的船家水手陪同上船,他们乘坐冲锋舟到了最外面的那艘大船,也是这些楼船中最大的一艘。

    姜盛登上的这艘船长四十丈(约一百三十米)、高十二丈、宽宽十八丈,后面有两个螺旋桨,侧面还有手摇式船桨,用于辅助动力,这是按照姜盛之前绘制的草图建造而成,底仓都有附加的钢板,水手在底仓有两个动力仓,里面是用齿轮连接的脚踏板,用于驱动船尾部的螺旋桨,甲板上有船帆,也是用作辅助动力的。

    考虑到船的浮力,底仓和甲板之间是空的,前甲板安装了二十台四弓连弩机和八台中型投石机,这些连弩机和投石机都是可以转换方向的。

    后甲板安装了八台四弓连弩机和四台大型投石机,弩箭都被装了箱,放在连弩机旁边,每箱一千支弩箭。

    中甲板上面分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