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45章

姜汉风云-第145章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南国相唐瑁星夜报告荀攸,荀攸派太史慈率精锐骑兵驰援济南,并向姜盛传信。

    姜盛那个气啊,现在正是迎献帝东归的关键时期,张邈和陈宫这不是把姜盛架火上烤吗?

    郭嘉道:“主公勿忧,此时何尝不是拿下兖州的大好机会呢?”

    姜盛摇了摇头,说道:“曹操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在徐州失败,是因为刘备的加入,败得突然,现在他四面环敌,不仅不会气馁,而且会激发他的斗志。应劭的死就足以说明一切。”

    “可张邈、陈宫迎主公为兖州牧,若是主公不出头,今后天下各州都不敢再投奔主公啊。”

    “嗯,所以我要知会曹操和陈宫、张邈。”

    姜盛留李通在侧翼护送献帝,而自率大军主力快速东进,直奔陈留郡。

    曹操获知姜盛十万大军直奔陈留而来,大吃一惊,令李典屯于泰山郡,停止对济南的进攻,又派夏侯惇、曹洪、曹纯等将率军飞奔陈留郡,防范姜盛的进攻。

    姜盛以强大兵力屯驻陈留郡西部,然后停住了脚步,派人去传陈宫、张邈来会合。

    张邈和陈宫见到姜盛派来的人之后,大喜过望,点齐兵马,携带着粮草物资,向姜盛大营走去。

    夏侯惇打算半路截杀,却被毛玠制止。

    “军师这是何意?”

    “姜盛十万大军在陈留虎视眈眈,若是要谋夺兖州,恐怕早已出击,现在他召集张邈、陈宫会合,必定不会进犯兖州了。”

    “这是为何?他难道不是想让张邈、陈宫会合后再进攻吗?”

    “以姜盛这十万大军的战力,完全可以横行兖州,主公的军力恐怕难当姜盛的攻击。”

    “那姜盛这是何意?”

    “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一方面要顾及朝野和天下的呼声,不能攻城略地,扩张地盘;另一方面又不想冷落投效支持他的人,所以他不会占兖州,而是收编张邈和陈宫的兵马,另有任命。”

    姜盛的想法正如毛玠所言,张邈和陈宫到达之后,姜盛约两人饮宴,这让两人摸不着头脑。

    “孟卓(张邈的表字)、公台(陈宫的表字),征程劳累,我略知薄宴,为二人接风洗尘。”

    张邈和陈宫面面相觑,见姜盛已经满饮一碗,也只得喝了。

    姜盛绝口不提攻略兖州之事,只劝张邈和陈宫喝酒。张邈和陈宫喝得微微醉了,陈宫忍不住问道:“明公(对权贵长官的尊称)只字不提攻略兖州之事,不知是何故?”

    “哈哈,兖州者,鱼刺也。”

    “请恕在下愚昧,还请明公直言。”

    “吃的顺利,入肚也是鱼刺,没有鱼肉啊,若是不小心卡住了,那不仅连鱼刺都吃不到,还会刺破了喉咙。”

    陈宫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说道:“明公果然智慧啊,在下实在没有相到此节,兖州乃四战之地,就算拿下了,也要耗费大量的兵马物资去守,徐州陶谦、豫州刘备都不是易与之人,曹操掌控兖州,要独力应对三方,也难受的很。”

    姜盛说道:“正是如此,现在青州百废待兴,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现在我大军压境,却不占兖州,也算是给足了曹操面子,他若是进犯我青州,则必为天下人诟病,我相信,曹操不会犯傻。”

    陈宫和张邈理解了姜盛的想法,就表态为姜盛效力,姜盛也不亏待二人,拜陈宫为河南尹,张邈为乐安郡太守,调审配改任平原国相。

    安顿好了陈宫和张邈之后,姜盛致信给曹操,解释张邈和陈宫投效并非姜盛指使,又说从未有过染指兖州之意,让曹操放心。

    这事又被甄俨的人大肆渲染,为姜盛正名。

    姜盛率军撤回了青州,然后派青州营去迎接献帝,而自去了邺城。

    早前董卓撤离雒阳的时候把雒阳完全毁了,现在也不适合入驻,姜盛就上表劝献帝暂时居于邺城,并安排雒阳城重建事宜。

    献帝也表示同意,下诏令姜盛全权负责重建雒阳,恢复被毁前的规模和繁华,这对于姜盛来说并非易事,图纸设计好做,建设难啊,现在邺城军事学院和临淄城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没有富余的财力物力人力去重建雒阳城。

    荀彧对姜盛道:“主公,天子来邺,主公可以把重建雒阳的诏令向诸侯传阅,让他们出人出物,共建雒阳。”

    “诸侯各怀鬼胎,岂能遵从我的号令?”

    “皇上在主公这里,主公的意思可不就是皇上的意思?诸侯各自拥兵自重,但谁都不敢公然脱离朝廷,虽然朝纲混乱,但皇上还是正统天子,天下民心所望,诸侯还不敢撕破脸皮。就算他们不愿,主公假天子名号,除官封侯,还怕他们不争先恐后的投入?”

    郭嘉道:“文若兄这一说,我倒有个点子。主公可以对诸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张榜公布,按照投入总量进行排名,从三公九卿到州牧太守,按排名先后进行除授,封侯也是如此,郡侯、县侯、乡侯,大可以封在诸侯势力范围内,反正朝廷也控制不了,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姜盛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道:“奉孝啊,我发现你适合去当商人。”

    “啊?”

    “心太黑了你!”

    “哈哈——”

    主仆几人快活的笑了,他们轻描淡写就给天下诸侯挖了一个大坑。

    这时代的皇权思想还是主流,诸侯实力再强,也想让朝廷授个大官、封个爵位,那样才会心安理得。

    为了让献帝在邺城安心住下来,姜盛让荀彧把州牧府改成行宫,冀州州牧府官员则搬到正在建的军事学院办公。

    军事学院的警卫部队营房已经建起来了,现在腾出来给州牧府办公用,而警卫部队暂时又在空地上扎营驻防。

    邺城现在成了大汉临时的都城,万事俱备,就等献帝到达,这时候传来的消息却不是好消息。

第330章 杨奉之乱() 
    杨奉与张济发生了冲突,本来是张济护送百官,董承护送献帝,姜盛的安排是因为董承是献帝妃子董贵人的父亲,与献帝比较亲近,让董承护送,献帝能安心一些。

    杨奉脱离李傕自立之后与董承过往紧密,所以董承护送献帝就让杨奉的兵马随行,而张济心里又反悔了,毁不该接受姜盛的安排,本来在朝廷他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现在却被姜盛指挥来指挥去,护送献帝的美差也没得到,你想想,护送献帝东归,回去之后,献帝还能亏待他吗?

    张绣劝张济支持姜盛,将来不会吃亏的,但张济满心里想掌控朝政,实在看不得同是西凉出身的杨奉获得这个机会,于是就三番五次的找茬,杨奉和韩暹不吃他这一套,把护送献帝的兵马抽调了九成,去对付张济的挑衅。

    李通虽然在侧翼,但距离东归的队伍足有五十里,主要是防止沿途盗匪出没,危及献帝的安全,现在张济和杨奉闹了矛盾,目标都是保护献帝东归,只是为了争权,不会危及献帝的安全。

    姜盛给李通的任务是策应保护献帝的安全,现在献帝安全的很,他就不去多管闲事,张济和杨奉毕竟都是西凉出身,李通很不感冒,心里恨不得两军内斗起来,他好得渔翁之利。

    行至巩县,已经是深秋时节,天公却不作美,稀稀落落下起了雨,道路上泥泞一片,献帝受不住,就让大军进入巩县休整。

    董承不敢违背,就让杨奉率主力进驻巩县,韩暹率领其他兵马在城外扎营,张济护送百官到达之后,杨奉派人通知张济,城中地方有限,只能让百官进城,而张济大军在城外扎营。

    张济不干了,就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谴责杨奉假传圣旨,蒙蔽皇上,然后挥军攻打巩县。

    张绣苦劝,张济不为所动,在阴雨天里组织兵马向巩县杀去。

    杨奉最初是白波黄巾张白骑的手下,因为有些斤两才被李傕赏识,后来李傕进驻长安之后,没有给杨奉谋得高官,杨奉就自立了,没有参与长安的争端。

    现在张济来攻,杨奉可就不客气了,调集兵马严防死守,巩县位于雒阳东部,原来的时候是北军的屯兵基地之一,城中储备了大量的箭矢,杨奉这个败家的玩意儿,派出兵卒轮番射箭,杀得张济军不敢接近城墙,张济不信城中有这么多的弩箭,就亲自上阵,率军攻城。

    结果可想而知,一轮攒射,张济连躲避的机会都没有,被射成了刺猬,张绣派人抢回了张济的尸体。

    这场战事本来不该发生的,姜盛让张济成了仅次于三公的骠骑将军,而杨奉却只是四品的扬威将军,张济犯不着跟杨奉斗,现在死于乱箭之中,可谓是咎由自取。

    张绣也犯了难,张济是自己的叔父,这仇得报,但张济又是有错在先,这该怎么办?无奈之下,张绣派心腹之人去向姜盛求教。

    姜盛都准备好迎接献帝了,传来这么一档子事,看来护送献帝的安排欠妥,没有考虑到张济会是这样迷恋权势的人。

    张济的死活也是咎由自取,姜盛不会放在心上,他关心的首先是献帝的安危,就派于禁率军去接献帝,而派荀谌去调停张绣和杨奉,越女营的十名刺客随行。

    于禁到了巩县之后,就把姜盛的意思转达给董承,接管护送献帝的任务,董承一百个不愿意,于禁就作了让步,让董承随献帝同行,不让杨奉、韩暹随行。

    献帝也是恼怒张济和杨奉的争权夺势,就以杨奉与张绣的事需要去解决为由,不需要杨奉护送。

    杨奉又不愿意了,本来他还指望靠护驾之功谋取高官厚禄,这一来岂不是梦想破灭?于是就派兵包围了献帝的临时居所,于禁只带了几名随从入城,根本无力反击。

    于禁就跟杨奉谈判周旋,等荀谌的到来。

    “杨将军,皇上东归,谁护送都是一样的,我率军来接皇上,是不想让你分心,你可以专心去解决跟张济的事,你这是何故啊?”

    “于禁,我护送皇上也是太尉的安排,你作为太尉的下人,有何资格来指手画脚?”

    于禁冷冷地说道:“杨将军,我虽然是太尉的家奴,但同时也是安北将军,职务上比你高。不过呢,我大人大量,不追究你以下犯上之罪,但请你不要冒犯了皇上。我护送皇上的事,皇上已下口谕,你难道要抗旨不成?”

    “口谕?我也可以传口谕给你,还是我护送!”

    “大胆!堂堂一个扬威将军,公然出此大逆不道之语,你罪当诛!”

    “哈哈——现在城里都是我的兵马,你能耐我何?”

    于禁道:“你的兵马?看来你早就有造反之意,主公受你蒙蔽,还委以重任,没想到你竟然是乱臣贼子!你就不怕太尉找你的麻烦?”

    “随你怎么说,现在你和皇上都在我掌控之中,就是太尉来了,又能耐我何?你要是不想死,就给我乖乖就范,要不然,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于禁后悔太过大意,现在跟城外没有任何联系,还真是拿杨奉没办法。

    杨奉见于禁不再硬气地驳斥,以为他怕了,就说道:“我也不逼你,给你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之后,若是还不接受我的安排,休怪我翻脸无情。”

    杨奉说完就走了,那些兵卒却把献帝的居处围的水泄不通。

    好在松鹤楼的伙计听说了此事,就把消息送到了城外。而此时荀谌也已到达。

    副将打算攻城,救出献帝和于禁,却被荀谌制止了,现在于禁和献帝都在杨凤掌握之下,投鼠忌器,不能攻城,而是要按兵不动,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姜盛安排越女营的刺客随行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现在大军是要麻痹和迷惑杨奉,为越女营创造合适的条件和机会。

    于禁在城里待得是心急如焚,他根本传递不出消息,对于城外大军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既希望外面打进来,又怕外面打进来。

    眼瞅着三天的期限已到,于禁只能盘算着如何跟杨奉周旋,他甚至有过让杨奉护送,他半路拦截的想法,但献帝的安危不敢保证,他又不敢冒这个险。

第331章 临时都城() 
    把守在大门外的随从进来报说杨奉来了,于禁走了出去。

    “于禁,考虑得怎样了?”

    “杨奉,你到底想怎样?”

    “听说太尉荣升大司马了?太尉是不是空缺啊?”

    献帝这时候出来了,杨奉抱拳一礼,说道:“皇上,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请恕罪。”

    “你还知道朕这个皇上啊?”

    “皇上乃天子,末将不敢不敬。”

    “那朕的诏令为何你不执行啊?”

    “皇上,原本就定好的事,我护送您东归,现在姜盛出尔反尔,又不让我护送了,总得给个说法吧?”

    “说法?朕的安排也需要向你说明原因吗?”

    杨奉斜眼看着献帝,不置可否。

    于禁看不下去了,喝道:“杨奉你这乱臣贼子,意欲何为?”

    杨奉吼道:“别人都能得到,为什么我得不到?姜盛想要控制皇上,把持朝政,其心可——啊!”正说到一半,杨奉的嘴里突然多了一支弩箭,让他再也没法说话了。

    房顶上几名黑衣刺客,正端着手弩,里面黝黑的弩箭正对准了杨奉,杨奉仰天跌落马下。

    那几名刺客几个腾挪,跳到了大门边上的墙头,喝道:“谁敢乱动?”

    韩暹和杨奉的亲信随从都不敢动了,手弩的厉害他们可是亲眼所见。

    其中一名刺客拔出短剑抵在了韩暹的脖子上,喝道:“传令下去,打开城门,各营撤回,在城南大营集合。要不然我杀了你!”

    韩暹本来是驻扎在城外的,这几日被杨奉召进城来谋划挟持献帝的事,现在杨奉已死,他成了最高统帅。

    面临死亡,韩暹怯了,于是写下手令,让亲兵去传达,半个时辰之后,韩暹的亲兵来报告说部队已经集结完毕,而于禁的副将已经率军入城来了。

    于禁让越女营的人保护献帝,让随从押着韩暹,一起到了城南大营,于禁的副将已经指挥兵马包围了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