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31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1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一片啊啊呀呀的惨叫声中,牛二一伙全部被放翻在地上。

    一切发生的太快,以至于一些人连求饶都没来的及。三人中元霸最有效率,抓住一个随意一丢,就是几米远,躺地上就起不来了,杨泰的最漂亮,一招一个凡是追上的都跑不掉。那刘赟视乎是发泄一般,逮着一个都是一顿拳脚,被他抓住的都是鼻青脸肿。

    张三看到已经解决了战斗,走到牛二身边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这躲债的习惯可不好,要改!”

    牛二的胳膊被杨泰卸掉了,正拖着胳膊准备坐起,听到张三的话,把身上的钱都拿下来放在地上说道:“三哥,我牛二今天认栽了,还请高抬贵手放过兄弟。咱们山水有相逢,来日必报此大恩。”

    张三点点头说道:“好一个山水有相逢,我就欣赏牛二哥这样的英雄人物。这样吧,让你手下把钱留下,回去吧。牛二哥多留两日,我们亲近亲近。”

    其他人一听放过自己,一个个赶紧掏出身上的钱,丢在地上仓皇而逃。

    他们也是真的怕了,这一个个是如此变态,根本不是他们能得罪的人,这群人也不管牛二了,一下子跑光了。

    牛二傻傻的看着散去的兄弟,不知道张三留下他要怎么整治他,只好心里喘喘不安的等着。

    张三没有理他而是看了看刘赟,刚刚发现这小子身手不错啊,只是一回合就被擒住顶多三流以下。不值得看了。但也是个小人才。

    刘赟刚刚痛快的打一架,原本以为张三懦弱,没想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再看张三身边的两个兄弟,个个都是了不得的好汉,现在对张三那是佩服万分。

    刘赟见张三看向自己,立刻拱手道:“三哥。”

    张三看着说道:“刘赟兄弟,我有一事吩咐你。我这牛二兄弟远来是客,不可怠慢,你回去找个单间,好好照看,等我忙好这边,请他喝酒。”

    张三怕刘赟不明白又凑到他耳边说道:“你回去,找个房间关住他,你看着他,只给水喝不要给他饭吃,饿他个王八蛋几天,给兄弟出出气!”

    刘赟一听高兴的立刻领命道:“是。”提起牛二就走了。

    张三看着大家说道:“今日我们兄弟团结一起,才赶走这些地痞流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不会被这些恶霸欺负。李四兄弟,你去买一百斤猪肉,今晚给兄弟们加餐。”

    “好哦!”大家高兴的笑了起来。看这边事了,大家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经营。

    戏台上有想起锣鼓声,不一会,这里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热闹起来。

    这边事情了解,张三问杨泰,这个刘赟武功怎么样?

    杨泰想想说道:“今天看他已然达到二流门槛,不日就将突破。”

    张三又问道:“那王进王教头呢?”

    杨泰说道:“王大哥武功已达超一流顶峰。”

    张三一算,九十点是一流,九十九点是超一流,这不就是五点一个等级么?差一点二流九十八十四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也为了看看这个刘赟到底值不值得培养,张三呼出系统查询了一下。

    “经检测,刘赟武力79点,太祖长拳精通,八卦棍精通。”

    张三一看,看来是自己想差了,这八十到八十九是二流,七十几是三流。看看他,在想想自己自己也好歹是太极精通,怎么就只有三十点,人家就是二流三流的七八十点。

    张三脑子里闪现过一点练武的念头,但是一会又放在脑后了。

    那边张元霸和李四收拾好地上的钱,来找张三,左右无事,张三决定还是先去人市上看看能不能招募到自己需要的人。

    想好之后,张三就和李四还有张元霸一起去人市看看。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就把杨泰留在家里看家。

    来到了上次的地方,这边的生意稀疏了好多,张三想着看来是自己的办法起作用了。

    一个牙人看见张三一伙之后上前说道:“大官人,您这是要人么?”

    李四上前说道:“给我们找几个能算账的。”

    那牙人一听说道:“好唻,您跟我来。”

    说完领着张三转过一个弯,来到一处棚子,棚子里放着一些桌凳,二三十个穿着长袍的人,在喝着水,聊着天。

    牙人介绍道:“大官人,这些都是读过书的老爷,您相中了谁,跟他商议,谈好了我们自会出具契约。”

    张三点点头暗道:“这古代读书人的待遇就是好,连落难了都有这么好的待遇。”

    张三来的路上问过现在请一个账房要给月钱四贯以上。张三算算,自己至少要请两个账房,一个可以教孩子识字的先生。这样算来一月要多支出十多贯钱,不过也不是很多。

    棚子里的人一看张三等人,知道牙人带了雇主过来,李四进去后,清了清嗓子,按照和张三商定好的价钱开始喊到:“我们京城义兴和记要招账房两个和私塾先生一个,给月钱五贯,要求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家中有妻儿老小的优先考虑,并给予老小安置。有的愿意的请到外边等候。”

    听到这样的条件价格和干的活,屋子里符合条件的人出来了八个。

    张三看没有人再出来,就点头说道:“好的各位请了,我这里有一张纸。”

    说着张三从袖子里拿出刚刚在牙人哪里画的一张纸。

    跟大家展示了一下说道:“纸上面有十个符号,现在这个代表一,这个代表二……这个代表零,这是加,这个为减。现在给各位半刻钟的时间记住这十二个符号,等会我会用这些符号来出题相加或相减,先答对的可以留下。”

第六十八章 在下胡歌字彦斌!() 
这些人相互看看,摸不清张三这是搞什么,但是为了饭碗大家还是努力的记忆着。

    其实张三就是准备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给孩子们教教拼音,所以张三想选的老师最起码要接受新东西快。

    半刻钟一到,张三收回纸张,开始拿着树枝开始在地上画了一个5+4问道:“这个等于多少。”

    这些书生转到张三这边,看了看开始比对着思考着。

    人群中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说道:“九。”

    张三又问道:“能否写出。”

    那青年上来,结果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的画出了9。

    张三点点头说道:“好。请问高姓大名。”

    那青年说道:“不敢,不敢,在下姓胡名歌,草字彦斌。”

    张三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即叫胡歌,又叫胡彦斌的家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胡歌看着张三的表情不知道怎么听到自己的名字这么大反应。奇怪的问道:“怎么有问题么?”

    张三反应过来说到:“没什么,那个胡歌,彦斌啊,你家还有什么人么?”

    胡歌说道:“有家母胡李氏,小弟胡军八岁。”

    张三只好心里吐槽,行,你牛!张三说道:“好,你先等候等下我们签订契约。”

    接着张三又用这个方法招募了两个账房,一个叫李成,一个叫顾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这些城外的人市,一般都是外地的难民。而内城南城靠近国子监和太学那边才是读书人汇聚之所,很多读书准备参见科举的,都会到那边的牙行里谋职。

    虽然那边也有贫寒困顿的,但是那边的学子大多都是高傲的。道理很简单,大宋考科举是有学历要求的。

    先要秀才,举人最后才能来京城考试,所以南城大多都是举人。举人是什么?举人是老爷。

    到时看到张三这座小庙,人家根本就不肯屈就。或者到时拿大,指责你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张口孔孟之道,闭口圣人之学。烦也烦死。

    城外这些就不一样了,这些跟随难民来的,有本事的都去南城了,这边剩下的就是那些不行的了。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不都去南城,呵呵,人家举人老爷都一大把在找工作,你这破秀才,还有没有功名的谁稀罕啊。

    当然城外倒不是只有这一个人市,但是张三用不了这么多人。还去其他地方干什么?

    张三找来牙人,带着他们去签订契约,大概就是工期三年,张三按月支付不低于每月五贯的酬劳,双方不得反悔,否者十倍赔偿之类云云。

    牙行出具保书,只是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官府中派来一个押司官,众人的契约保书都要拿给他验看,确认没有问题,他在上面签字盖上印鉴。

    只是正奇怪着,牙人看张三不懂,就跟他说道:“大官人可能不知,开封府大老爷仁义,为了解决这些难民生计,特规定凡是来此雇工。凭契约和牙行保书,由这位大人签字,到时可折半减免税款。也就是您拿着这三个契约,每月都可以抵消七贯半的税款。”

    张三听着明白过来,把契约放在身上,带着这三个人去接了他们的家人。一行十多人浩浩荡荡的奔着显宁寺而去。

    为了教书方便,张三又租了一个小院,都安顿好之后,张三立刻让照看孩子的夫人把六岁以上的都交给胡歌带着先在那边的院子里识字。又安排一个带孩子的妇人帮着一起照看。

    安排好这边之后,张三带着剩余两个账房去摊子那边,找到杨大嫂开始交接账务。

    这样一直忙到晚上人少的时候,杨泰把二十个兄弟叫到一起,跟他们说了,今天的人员调动安排,大家对这些也不懂,也就没有意见。至于十六香的事,本来就是张三自己发明,张三自己做,他们也没有意见。

    接着张三告诉大家自己请了一个先生教孩子们识字,如果谁家里有小孩愿意来学的,亦可以一并送来。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虽说这些闲汉大多数都没有成家,但是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孩子,再说现在有钱了,当然媳妇也就不远了。

    昨晚分完钱后,就有两三家人张罗着要找人说媒呢。

    张三这边安排好,那边难民们回去得知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习认字,都对张三感激不已,并不停的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

    第二日,张三起了个早,起来时天刚刚亮,看见院子里空无一人,才想起,吴德才被自己安排去找房子了。杨泰夫妇被安排去教书。他们都早早的去忙了。

    张三实在无聊,想回去睡又觉得睡不着了,都怪昨天睡得太早。以前张三也是个夜猫子,从来没有十二点之前睡过。

    现在的张三天一黑只有躲在屋里,看着台灯发呆,吴德才和杨泰夫妇回来之后,张三不能因为自己睡不着就不让人家休息,只有吹灯睡觉,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没办法张三就洗漱一下,站着抖胳膊抖抖腿,开始打起太极拳来。

    张三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觉得肚子饿了,张三才停下,看看天色,都快八九点了。

    张三一转头看到门口一个人影,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张一菲提着食盒站在那里。

    一菲看张三打完拳了就说道:“三哥,吃饭了。”

    张三点点头,去拿一菲的食盒,放到屋里的桌子上,打开一看,是一盘蒸饺,一碗鸡蛋汤。

    张三把它们难出来就开始吃了起来,张三吃着吃着有种回到未来的感觉,这蒸饺做的味道已经跟后世相差无几了。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的馅料没有后世的刺鼻的猪肉精味道。

    张三看着一菲奇怪的问道:“你怎么没有去上课?”

    一菲说道:“今天上午杨大嫂教女红,大嫂怕你起来没饭吃,就让我过来给你送饭。”

    张三点点头说道:“恩,你回去告诉杨大嫂,以后不用给我送饭,我起来之后会去摊子那边自己吃饭的。你也要好好学习,要多认识字,还要学算术,将来好跟杨大嫂一样算账。”

    一菲奇怪的问道:“是杨大嫂教我们算术么?”

    张三点头说道:“是……,不是……。”

    张三正想顺嘴说,但是昨天自己已经决定自己教了,就停下来说道:“恩,是我教。”

    一菲闪着大眼睛问道:“您教?”

    张三笑笑说道:“怎么?觉得三哥不会算术啊。”

第六十九章 炎黄算术() 
一菲听到张三说由他自己教数学,很是惊讶,当张三问一菲是不是不相信,一菲立刻摇头,想想又不对,又开始连连点头。

    张三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自己一遍遍的念,一遍遍的写。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教这些孩子们。

    张三看着摇头晃脑的小丫头说道:“好了,你先回去,一会三哥去摊子那边转一圈,就去给你们上算术课。”

    一菲点头说道:“哦。”然后就出去了。

    张三吃完饭把食盒拿着去了摊位这边,转了一圈,看看没什么事情,就叫上两个账房一起去上课了。

    至于为什么要教账房,他们也需要学习新的数字。

    张三来到之后,看到这边有三十多个男孩子在跟胡歌学识字。有二十多个女孩子在跟杨家大嫂学习刺绣。

    张三过来也不知道是几点,就叫大家停下孩子们休息,把胡歌,杨泰杨大嫂叫过来说道:“以后这边要备上些香,以后每上四分之三炷香的课,就休息四分之一炷香,为一节课。

    以后凡是在这边住的卯时起床,卯时二刻开始读书,早上晨读一炷半香时间,吃饭休息一炷香时间,上午上四节课,”下午未时五刻开始上课上三节课。

    不住这边的孩子早上辰时五刻前必须到这边上课。下午未时五刻前到这上课。”

    接着张三让他们三个一起制定一个上课的计划,今年要教会孩子什么,然后怎么教,每天教些什么。

    还有就是既要教识字,又要教背书,要背前人的著名文章,还要给他们开设故事课,通过讲故事教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算学,音乐,还有锻炼身体。

    张三看着他们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么多,就说道:“那现在先这样,晚上你们都到我那边,我们在仔细说说。”

    看孩子们休息的差不多了,张三开始让大家集中到一个屋子里,点上香开始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