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255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55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岛也划为齐王封地。第三,齐王拥有在大宋及其附属国开矿、经商、购买田宅、设立作坊的自由,大宋不得无故干涉。第四,齐国人犯罪需交给齐王府审理,大宋不得审理齐国犯人。第五,在大宋四京及各路制所设立大使馆用以保护齐国人的合法权益。第六将益国公主嫁于齐王为妃。”

    蔡京震惊的看着张三,没想到张三的胃口这么大,张三看着惊呆的蔡京摆摆手说道:“行了,这事你自己也做不了主,拿回去商量一下吧,我给你们五天的时间。”

    蔡京问道:“五天是什么意思?你想干什么?”

    张三悠悠的说道:“我不想干什么,但是辽国已经集结了十多万军队正欲南下,西夏也要夺回失地,方腊已经重新占领九江,王庆也兵进泸州,田虎也夺下大同府,留给你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第六百零六章灭宋的优劣() 
蔡京听了有点不敢相信,连忙问道:“这是真的?”

    张三看看他说道:“异族的性格你还不了解?用得着我现在骗你?他们来打秋风不奇怪,不来才奇怪呢,别忘了你们在北方和西北可没有多少兵了。”

    蔡京擦擦汗说道:“好,我这就回去禀报官家。”

    看着惊慌失措的蔡京,张三说道:“等等。”

    蔡京眼神飘忽的问道:“还有什么事?”

    张三说道:“在告诉你一件事情,别忘了梁山寇起兵的借口!”

    蔡京脸色一白看着张三问道:“什么意思?”

    张三嘿嘿一笑说道:“这次我不知道大宋能不能坚持下来,但是只要梁山寇上表说‘只要诛灭六贼他们就退兵’那么到时候朝廷和你的官家会不会拿你的脑袋平息民愤?”

    张三咧着嘴说道:“到时候,你们这些人恐怕一个都跑不掉,还有你们的家人,你们的族人,多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土地是国家的,小命可是自己的。”

    蔡京一愣仔细的回味着张三的那句话,土地是国家的小命是自己的?什么意思?威胁我?蔡京看着张三,张三饱含深意的看着他,蔡京眼神躲闪的抱拳说道:“臣告退!”

    蔡京走后,许贯忠问道:“王上,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我们完全可以灭大宋取而代之,为何你不同意参谋部的‘换日计划’?”

    张三看看许贯忠,又看看大家说道:“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都有这样的疑问?”

    大家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思考,张三叹气说道:“这个就涉及到民心了,大家也都看到了,灭宋很简单,我们只派了十万兵力,基本就消灭了大宋全国的抵抗,只要后勤不出问题,十万兵足够打下大宋全国。”

    张三继续说道:“但是,打下来又怎么样?对待大宋我们能像朱罗那样抢一把就走,也不能像高丽和倭国那样只收拾对方的国王不管百姓死活,所以我们要给百姓带去更好的生活,使得民心归附我们。”

    许贯忠奇怪的问道:“可是,我们先拿下全国,在慢慢的使民心归附,不也是一样的么?”

    张三摇摇头说道:“大宋承平百年,民心已附,百姓安居而不知动乱之苦,我们若是快速灭宋,百姓只知道大宋的好,我们需要给予多少才能换回其心?”

    许贯忠想想说道:“这几年大宋朝堂昏君当道,馋臣魅主,民间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应该不会在心向大宋了吧?”

    张三摇头叹道:“百姓现在是对大宋朝廷很失望,但是并没有绝望,很多百姓还是觉得皇帝会诛杀奸臣,大家会过上好日子。”

    许贯忠想想还确实是这个道理,大宋开始作妖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民间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心里想着大宋朝廷的。

    张三接着说道:“还有就是我们也没有做好占领全大宋的准备,以我们现在的国力,吞下大宋堪比蛇吞象,很可能会消化不良被撑爆。”

    张三想起后世的袁世凯,仗着自己手里强大的兵力优势,在没有得到民心归附的时候,强力快速占领全国,结果结局是什么?身死族灭为天下笑!现在的张三并不觉得自己比袁世凯的情况好多少。

    张三叹气道:“大宋百姓过亿,我们一年财政收入才多少?勉强达到两亿,分给大宋百姓一人不过两贯钱,粮食一年能剩余多少?不过两千万石,我们拿什么给百姓更好的生活?”

    张三看着大家问道:“也许你们会说,大宋现在一年税收不过八九千万贯,粮食也不过一千多万石,不是一样统治着诺大的帝国?”

    张三摇摇头说道:“大宋这种治国方式和我们有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想维护好自己的统治,维护好自己统治阶级的利益,对于百姓的死活,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关心的。”

    张三坚定的说道:“而我们不同!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文明,要给一万万汉人谋福祉,要让我汉人百姓都过上礼记上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之世!

    我琉球一直在努力,现在也不过做到,其中几样而已,不要说做的更好,就是把琉球的善政推行到全国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单单是一个教育,全大宋有一千万孩子需要上学,每一百名学生至少要有一名老师,一千万学生就需要十万名老师,十万间教室,这些我们琉球都没有。

    还有养老院、孤儿院、医院、等等,每年还要救灾,修筑堤坝,开挖河流水渠灌溉,修路等等,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

    张三目光深邃的说道:“还有国防,北方的辽国,西北的西夏,西边的吐蕃,西南的大理,南方的南越,还有山川险地的土匪,江河湖海的水盗,重要关隘的驻军,这些都不同于以往。”

    张三看看许贯忠问道:“你们参谋部计算过,那我问你,从琉球运一石粮食到西北延安府,一路所费多少?”

    许贯忠想也不用想的说道:“水路费粮半石,陆路费粮八石合计八石半左右。”

    张三看看大家说道:“异族一直亡我之心不死,看看仅仅是现在各种势力就蠢蠢欲动,辽国,西夏未灭,现在动手只会给异族捡便宜的机会。”

    张三接着说道:“还有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琉球现在新发现之国土已经是大宋十倍有余,但是地广人稀,迫切需要更多移民占领这些肥沃的土地。

    但是我汉人自古都有恋土情节,非到山穷水尽的穷途末路是不愿意离开家乡的,就算离开了家乡,也是经常想着回去,不说其他人,就说你们各位,听说要打大宋了哪个不盼着打到自己家乡去?”

    被张三一说大家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其实大家想快速消灭大宋未尝没有这种心思在作怪,其实张三也想回家乡,但是他的家乡回不去。

第六百零七章益国公主() 
所谓机遇这种东西,有人把他看成危机,有人确把他看成机会,对于别人来说,动乱和灾难时期,生灵面前,百姓流离失所,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个机会。

    张三的发迹何尝不是依靠着灾难和战争一步步走下来,琉球现在控制万里海疆,人口过两千万,也不过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些人若是用和平的方法来邀请会怎么样?

    你要派出多少工作队去劝服,要许下多少承诺才能让他们愿意远走他乡?最后为了安置他们,又要接受他们多少的抱怨?不要说十年年移民千万,就是一百万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但是战争和灾难来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变得一无所有,自己走出家乡谋生,张三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口饭吃,扔给他们一把锄头,一袋种子,他们就会感恩戴德。

    然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农田,搭建茅屋,建成自己的家,他们反而会感恩戴德,人就是这样你不是去的时候,就不知道拥有的珍贵,所以张三宁愿在战乱中收拾流民也不愿意在和平时劝人迁居海外。

    这些年琉球通过不断移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百姓虽然淳朴,但是百姓也是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懂的大道理,不相信美好的许诺,只相信眼前所能看到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憧憬,但是对未知有充满恐惧,甚至安于贫困也不愿外出冒险,往往武力的恐吓比起和颜悦色的劝服更有效率,大家总结下来就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这八个字。

    所以琉球这些年通过抢掠,购买,收容难民,战争迁移等等办法招募了不少移民,不管手段多么的不光彩,只要给予对方以活路最后对方还是会明白你是为他好。

    要是张三现在占领大宋全境,成立了一个国家,那么张三还能强迫自己的国民远走他乡么?还能让他们说移民哪里就移民哪里么?

    所以在张三心里,统一全国只是小战略,布局全球,完成自己日不落帝国的梦想才是真正的大战略,所以张三即使现在有能力一统全国,张三还是缓缓图之,这是一盘大棋。

    张三觉得只要自己布局合理,操作得当,汉人将会成为一个千年不易的超级大国,甚至引领地球的未来,带领全人类进军宇宙文明。

    那些有些远了,张三之所以今天又把这些说一遍也是因为军中和国内的一些人,看到琉球的强大之后,又出现了快统派,这个声音和诉求是和张三的战略背道而驰的,所以张三要压下这股思潮。

    蔡京回到东京,和几大奸臣一起把张三的要求逞给赵佶,赵佶只看了两条就气的扔了,但是生气过后,面对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循循善诱,最后又拿了起来。

    这几大馋臣也是怕了,张三在蔡京走的时候的那句话彻底的打入了蔡京的心里,是啊土地是大宋的小命是自己的,要是自己身死诛灭,国家得以保全又有个屁用。

    所以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现在大家明显看出梁山军跟琉球有牵连,就算没有牵连,朝廷不能满足琉球王的胃口,那么琉球王直接来个撤军,那么对人家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对于蔡京等人来说,那可就要了亲命了,可以想到走投无路的赵佶肯定会在其他人的鼓动下,杀他们几个一平民愤,然后招安梁山军。

    那个时候不管梁山军答不答应,他们的小命可是没有了啊,而且蔡京觉得张三最后的话,不仅仅是劝说还有警告的意味。

    然后大家心平气和的再去看琉球的要求,觉得也没有什么,除了封琉球王为齐王,把一些原本的齐国封地赐给他外,其他的都是小事,可以接受。

    而且其中一条取长公主为妃,不正好结为姻亲,那张三不久成皇家的人了么,那么封个齐王也就没有那么突兀了,反正那个扫把星公主也没人敢娶。

    这个所谓的扫把星公主就是当初的德国公主,现在的益国公主,这事虽然没有参与,但是确和他脱不了干系,公主仰慕张三的才华,对他暗生情愫的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是秘密,但是对于张三身边的人来说就不是了。

    后来张三忙于各种事物,渐渐的把儿女情长的事情放在一边,特别是来到琉球更是早已把这个公主忘得一干二净,倒不是说张三薄情,只是两个人也没有表白过,张三也不曾对人家许诺过什么。

    而且在张三看来自己最终一定会灭了大宋,那么这位前朝公主该怎么办?与其让一个爱自己的人恨自己一辈子,那么干脆一开始就不去招惹人家。

    但是张三能选择遗忘,而张三手下的人呢确不敢,一开始一切正常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但是随着公主年龄渐长到了出嫁的年龄,赵佶为长公主择驸马的事情就传了出来。

    结果赵佶刚刚圈定三人,打算看看最后定下谁是驸马的时候,突然三人暴毙,这事但是在东京闹得是沸沸扬扬,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过去了,谁知第二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至此没有人在敢和这位公主沾边了。

    张三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偶然听双儿提起,想念东京那些朋友,张三把猴子叫来一问,猴子才把自己连连搞了两次刺杀把,公主变成一个天煞孤星的事情说了出来。

    对于什么天煞孤星的事情张三是不信的,但是自己把人家害的这么惨张三也挺不好意思的,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张三决定补偿她,结果猴子对张三说,公主唯一的爱好就是临摹张三的诗词。

    所以张三见对方如此情深义重,就干脆把她要过来算了,至于以后,张三觉得可以看在对方的面子上,留大宋一条血脉,反正到时候也不会翻起什么大浪。

    张三的想法得到了后宫的支持,一直以来,张三忙于国事,后宫之中除了一开始的那些王后,王妃之外在没有别人,张三到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外面确满是风言风语,劝张三选秀的呼声很高,这娶个公主,至少素质在那放着,总比在民间随便选要好吧。

第六百零八章大宋齐王() 
蔡京和童贯几人找好理由和说辞之后就出现了进宫面圣的这一幕,赵佶看到张三的狮子大开口,一时间勃然大怒,因为在他心里大宋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但是一众奸臣一反往日天下太平的歌功颂德,开始讲起当今的为难时刻,蔡京更是连求证都没有直接把张三的话复述了一遍。

    当赵佶听到现在国家竟然虚弱的这个地步,乱民已经破城在即?前几天不是还说东京城固若金汤么?不是说只有一小段城墙倒了,但是在将士的舍生忘死的努力已经修好了么?但是自己不还奖励了那个将领一千金来着么?

    怎么现在确变成,梁山贼寇自起兵以来,以击破禁军及各地勤王兵马超过百万,攻城以来城中士卒死伤超过二十万,现在城外梁山寇屯兵五十万,而城内能战之兵以不足十万?

    原本说的方腊、田虎和王庆之流,不过是流窜于各州的乱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