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73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73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经过这次高俅试探的事件之后,发现大家已经开始注意到报纸的重要性,这让张三有了危机感,自己溜须拍马的本事本来就赶不上六贼,何况自己官职低微。

    所以张三打算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正好大宋新闻报要来,张三和周文正商量了一下,出资五千贯获得了大宋新闻报六成的控制权股份。

    为了笼络住周文正这个人才,张三表示自己只要控制权,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他的管理,收入分成也是按照五五分成,并且张三抛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自己又拿出两成股份作为管理者奖励,当然这种股份只有收益权。

    周文正得到了大笔资金的注入,立刻扩大了规模,张三又从大宋日报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其中,然后在新闻报里面推出了商业信息、游记风土人情介绍、大师教学和小说连载四个板块。

    商业信息就是各地的商品介绍,物价介绍,还有销量和商路介绍,这个对于行商之人来说无疑是必备的东西,以往只有大商人才有资格派人去各地收集消息,现在大宋新闻报主动刊登,那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各种游记和风土人情介绍,不要说现在就算是后世都很有市场,现在人此去游玩的机会很少,所以这种各地的游记和风土人情介绍就成了文人了解知识增长见闻的重要工具。

    大师教学版块也是如此,张三让周文正寻找各种大师,例如书法大师,绘画大师,诗词写作大师,策论大师等等,这样的人寻常士子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现在他们的文章和讲解刊登在大宋新闻报上,自然让不少士子趋之若鹜。

    小说连载更是收拢人气,培养读者的法宝,除了时下流行的小说刊载之外,张三还编了十几个小说大纲,找了一些市井小说家充当写手,这样一来有了吸引人的小说,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报纸。

    果然在这四个版块推出之后,大宋新闻报的销量瞬间上升了几个档次,从一开始的十万份左右的销量逐级上涨,到现在销量已经达到了近五十万份,成为媲美大宋日报的报纸。

    周文正因为自己的果断眼光收入也翻了几番,不仅是报纸热销带来的收益,而却报纸热销带来的广告收入也是翻了几番,周文正乐的合不拢嘴。

    在周文正推出这四个版块之后有些报纸也开始跟风模仿,但是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的大势已成,两家报纸无论是销量还是规模都已经不是他们能轻易追赶的了。

    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现在都开始在全国建设分社,张三已经不想等科举结束了,沿着张三开发完的商路,这两家报社的分社迅速在全国铺开。

    这完全得益于威远镖局镖路的建设,有了威远镖局的快船送报业务,才有了这些报纸灵通的消息渠道,每次威远的报纸镖船把报纸分销之后,各地的分社就能用报船把获得的消息送回东京。

    有了这条完成的渠道,才保证了报纸全国范围的消息获取,两家报纸都是采用在关键城市设立分社,然后在其他城市跟茶馆老板和各地的报童买消息这种模式,即节省了成本有增加了消息渠道。

    因为报业的繁荣原本死气沉沉的进奏院,现在又重新活了过来,这些主管报纸审核的,虽然不敢卡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之外,其他报纸谁不送些好处给他们谁就别想报纸顺利出版。

    当然对于这种事情,张三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张三没有打算整肃官场风气,而且张三吃肉不能不让人家喝汤不是,要不然吃独食是很容易遭人嫉妒的。

    其他报纸也不是发展的都不好,例如有一个大宋文报就是一封销量不错的报纸,是一个大儒办的报纸,满篇之乎者也,风花雪月,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文青购买,销量一度达到十万份。

    还有一个就是大宋学士报,这份报纸主打的就是各地著名学者的讲课心得,当然他们的卖点确不是这个,而是对各地青楼和花魁的评价。这份报纸也有七八万份的销量。

    还有一些是模仿这些报纸搞一些自己的小特色,也能有几千上万份的销量,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张三就培养出了一个行业。

    一个行业形成了规模之后,谁要是想破坏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会遭到全行业的打击和抵制,而报纸行业的从业者大多都是一些文人,所以等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有人敢动这个行业了。

    张三现在等于是控制了报纸的消息渠道、生产和销售的命脉,所以也不怕这些报社不按他的意思来,也不怕有人对付他除非皇帝要对付他,否则其他人想对付他还真没有那个本事。

    除了报纸之外,百货店的发展也很顺利,现在东京的各个义兴和记里都开了一家杂货店,加上珍宝店服装布匹等等商店的建设张三等于在东京有了十多家万达广场。

    京城的造船厂在第一批镖船下水受到镖局喜爱之后,立刻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甚至其他镖局也想购买,张三在思考了一翻之后同意他们的订购需求。反正这个生意就算张三不做,其他人也会做,与其钱给别人赚还不如自己赚。

第三百八十六章镖局业务的兴起() 
张三除了培养了报纸行业之外,镖局行业也因为张三的出现而蓬勃发展起来。得益于大家对威远镖局的模仿,大宋的其他镖局的业务模式几乎都是按照威远的标准。

    这些镖局有的是经营自己家乡和东京之间的生意,有的是经营固定的两个城市之间的镖路,这种人就是走一些威远镖局照顾不到的地方,有些在家乡还有些关系背景,能从相邻那里抢到一部分生意。

    而且威远镖局为了更快的把镖路铺开,还和一部分有背景有信誉的合作,让他们承包一部分货运业务,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填补市场的空白,威远镖局现在主要商道建设还没有完成,自然照顾不到这些细枝末节,所他们也生存了下来。

    还有一种就是大商人为了自己货运方便顺便用空余的货仓赚点钱成立的镖局。这种帮人带货的习俗大宋一直都有,现在大家看着威远镖局发展的那么快也有样学样,把自己的货运生意都成立专们的镖局打理。这样帮人带货收钱也有个名目。

    原本这些商人有自己的车队或者船队,但是他们每次办货并不是都能装满所有的马车和货船,这就造成一部分资源空置,所以成立了镖局揽一些生意把车船装满就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做起生意来,对价格咬的不是很死,只要给点钱就行,甚至关系好的不给钱他们也帮忙,所以他们依靠这灵活的价格和好友的帮衬这些手段,也渐渐有了自己稳定客户。

    还有一种就是有官府背景的,运送一些漕运的货物,或者军需战争物资,这些人有强大的货源,所以生意做得也是风生水起,这个生意的代表人物就是高俅。

    没错上次王进的事情结束之后,高俅关注了一下张三知道了这个镖局生意,立刻来了兴趣,于是他授意自己族中的人也开了一家镖局,然后靠着自己的面子拦下一部分军需的运送生意,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这些镖局都在学习威远镖局的模式努力打通商路,他们依靠优惠的价格,灵活的经营,还有友好的人际关系抢走了一部分市场,霍老爷子曾经找张三聊过这种情况。

    张三无意于独霸市场,也没有那个能力,就算是后世,也没有哪个快递公司有能力独霸市场不是,所以张三只是要求霍老爷子生意做的灵活一些。

    现在的威远镖局有了四条完整的大商路,加上正在开发的四川线路和湖南线路只要这两条线路完成,威远镖局货通全国的目标就算达成,行业霸主地位就无人能够撼动。

    而且随着赵佶逐渐掌握权力,疯狂的开启作死模式,各地肯定会盗匪丛生,只有有实力的大镖局才能在往后的日子里生存下来,这也算是行业的重新洗牌。

    到时候天下大乱,一些商路几乎断绝,正是有能力的镖局崛起吃肉,没能力的连汤都喝不到的局面,所以张三也不怕他们抢自己的生意,除了高俅这种有官府背景的之外,其他镖局想要生存都很艰难还怎么和威远竞争?

    而且隐藏在人群中才不会被轻易发现,要是全大宋只有威远一家镖局,大家的眼睛肯定会都盯着他,那么威远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关注,怎么还有机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现在的威远镖丁加上送货人员已经突破一万,镖师人数也超过八百人,当然这些镖师大多是黑铁镖师和青铜镖师,银牌镖师和金牌镖师只有不到一百个,至于超一流的副总镖头就只有已知的这些了。

    张三预计全部镖路完成威远镖局的总规模可能会突破到两万人,一年之后张三可以开始有序的从威远镖局抽调一部分镖丁充实到自己的海岛争夺计划之中。

    然后不停的招募培养新人,所以在张三的计划里,威远镖局还承担着以后张三的兵站的作用,帮助张三从全大宋招募士兵,甚至这个作用比他运镖的作用更加重要。

    可惜张三现在的心腹太少,而且镖局运转时间也不长,所以现在连基本的训练都不能保证,更别说抽调精英了,好在随着威远镖局名声的增加越来越容易招募到一些高手,训练也能慢慢的展开了。

    威远镖局现在大部分的业务都是依靠船运,所以这些镖师和镖丁就可以在船上进行一些小队配合训练,这个又不像上学这种事情可以偷懒,命是自己的。自己不好好训练那就是跟自己的命开玩笑啊。

    为此张三还制定了镖丁的工钱标准,然后按照不同的体质和小队配合能力加上出任务的次数来综合考量,这样来激励镖丁们训练。

    例如一个人十五息能跑一百米,那就是一百文工钱,双手能举起二百斤以上的石锁,也有一百文,然后五人小队能跟黑铁镖师周旋一刻钟加薪水一百文,镖丁刚来第一年有一百文的底薪然后每多在威远镖局干一月加基础薪十文,一年就是一百二十文。

    这样一来一个这样的镖丁就可以拿到四百多文的基础薪水,而每出一次镖就会根据路途的远近和危险程度获得一次基础薪水不同比例的收入。例如现在就算是最远的杭州一次也就是十五天。

    那么一个镖丁一个月就可以跑一个来回算两次,到杭州路途较远是两倍基础薪水,那么这样算一个镖丁一月就是四百文乘以四就是一千六百文,两贯多钱。

    这个还只是体质一般的普通镖丁,跑的更快,举的更重,能和黑铁镖师周旋的更长,甚至干的越久都有工资加成,这样一来一个月稍微努力的都能拿三贯四贯甚至更多。

    这样的工资办法,极大的激励了镖丁们出任务的热情,还有练武这事根本就不用督促就会努力,甚至有很多人偷偷练习,争取拿到更多的工钱。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那种不求上进坐吃等死的人,这种人张三也不介意,只要不捣乱就能获得这一份稳定的工作,大不了以后抽调人手的时候不给这样的人机会罢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辣椒的流行() 
说完镖局业务下面就是义兴和记了,自从海岛辣椒产量的稳定增长,运输辣椒也从一开始专门派人运送变成后来的定期交给威远镖局运送。

    辣椒熟了之后就把辣椒籽取出来继续种下去,辣椒肉就磨成粉制成辣椒粉,而现在海鲨岛除了种向日葵的那块地之外,几乎能用的地都种上了辣椒,甚至把海鲨岛山上的树砍完之后,山坡都变成了辣椒地。

    增加的辣椒产量除了稳定供应给义兴和记的新菜式之外,终于开始有了富余,而京城百姓也适应了义兴和记的这种秘制调料,当然有些人是爱的离不开,有些人确实碰都不想碰。

    除了卖包装好的辣椒面之外,张三还开发出了辣椒油,就是把芝麻油烧热倒在混合了芝麻的辣椒面上,炸出香味。然后装在茶杯这么大的小坛子里。

    这种新鲜的食材已经推出立刻火爆京城,张三立刻趁机推出了火锅这种吃法,火爆了京城,一时之间京城到处都是吃火锅涮羊肉的,当然吃火锅你要是没有一贯辣椒油搞一个鸳鸯锅那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吃的是火锅?

    这不紧让张三的辣椒油销售火爆,更是顺带着铁匠作坊也大赚了一笔,因为大宋缺铜所以张三发明的火锅直接就是生铁火锅,虽然笨重了一些热的慢了一些,但是胜在便宜。

    这也让京城原本濒临倒闭的烧炭业又火爆了一把,张三的英雄楼更是几乎成了一家火锅店,京城一些饭店受此启发,竟然也改成了火锅店,一时间生意也是大好。

    最受益的就是张三的义兴和记了,最先推出了加辣椒的菜品,然后把辣椒作为一种调料使用,这个瞬间就让义兴和记和其他模仿者拉开了差距,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只有义兴和记的小吃才是最正宗的。

    虽然这种优势在只保持了一两个月,随着张三的辣椒开售其他店铺也买了辣椒,但是口碑已经形成,只要义兴和记自己不砸自己的招牌,这种优势就一直存在。

    义兴和记记过这几次改革之后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吃街,他现在是集餐饮、娱乐、服装、首饰、日用百货为一体的大型消费中心。

    有义兴和记小吃的地方必有棋牌室,必有赌场,必有百货店,必有服装布匹店,必有珍宝阁,必有青楼……这个还没有,因为受到一大帮子女子的干涉,张三的青楼产业推进的比较慢。

    就算是张三也感觉到了众女的压力,张三原本以为招募也自营户到自己楼里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毕竟自己给她们提供场地只需要少量的抽头这种事情你情我愿多好。

    但是张三忽略了这要是有正经工作谁愿意做这种皮肉生意,众女就抓住这个机会,在张三安排给这些愿意加入的女的做妇科检查的时候,他们就在医务室进行逐个劝说。

    张三招募来的特种工作者,竟然十个有九个被她们说动,最后加入了她们的服装加工厂,剩下的十分之一别说全面铺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