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823章

踢开永乐-第823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战舰被命中,其中有十多艘战舰因击中的炮弹较多,竟然被击沉了。好在码头的水并不深,这些船只都没有完全沉入海底,还能够捞上来修补。不过这对奥斯曼帝国未必是好事。”

    “听到炮击声,或者感受到船体的震动,水手们被惊醒,四处乱窜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当他们得知是明军炮击时,有些人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明军竟然会反击?”

    “不过这些水手毕竟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人,惊讶过后马上跑到甲板上,在大副、二副的指挥下清理甲板,或者救助一旁的船只,还有人揭开炮衣要轰击明国的火炮。”

    “但就在这时,第二轮齐射的炮弹已经来到了他们头顶。我相信这会是令他们终身难忘的情形。超过八百发大小不同的炮弹在空中飞舞,而且借助第一轮齐射后的校正更加集中,我即使作为一个旁观者都十分震惊,决心要将这幅情形画下来,更不必说奥斯曼帝国的水手了。”

    “但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向旁人诉说这个难忘的情形。八百发炮弹又击中了超过五十艘战舰,其中部分战舰第一轮就被击中了,第二轮齐射再次被击中后很快也坐沉在了码头上。”

    “这时一些战舰的舰长开始指挥水手们操纵船只驶离码头,同时命炮手胡乱开炮。但许多水手仍然处于震惊之中,船只行驶的速度很慢。”

    “这时第三轮齐射的炮弹又发射了过来。许多船只再次被击中。不过这次齐射后所有舰长都开始指挥船只离开码头,想要向下游驶去。但尼罗河在三角洲东面这一段的宽度只有一百丈宽,这么多船杂乱无章的行驶很快就堵塞了河面,许多船只动弹不得。”

    “明军随后又进行了第四轮、第五轮炮击。更多的船只被击沉,更多的船只受创。当然,这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也进行了反击,打坏了明国的一些火炮,但由于形不成齐射,威力有限,造成的损失相对于明军的火炮数量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终于,在海军总司令的指挥下,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恢复了秩序,残余的战舰依次向北退却,而且在又付出一些损失后逃离明军火炮的覆盖范围,似乎是可以喘口气了。”

    “可这时,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王国的战舰追了上来。这两国的战舰都完好无损,而且炮弹充足,水手和炮手的精力充沛;奥斯曼帝国残余的战舰却多有损毁的地方急需修理,而且炮弹不是很充足、水手和炮手也很累。”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王国的战舰并不比奥斯曼帝国的战舰多,战斗也呈现除了一边倒的态势。尽管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们全力奋战,也给敌人造成了伤亡,打沉了几艘船只,但也没能扭转局势。最终,除了极少数船只逃走外,大多数船只都被击沉,或者不得不坐滩。”

    

第1754章 一个人的日记——不用攻城() 
“在击沉了大多数奥斯曼帝国的战舰,而且确定逃走的战舰也追不上以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船只停下来,开始打捞水手。他们当然不能信任,也不会任用这些来自异教徒国度的水手,但经验丰富的水手奴隶很值钱,他们可以转卖给其他国家,甚至在将来卖回奥斯曼帝国,所以愿意打捞。”

    “不过他们打捞起来的人并不多。这里是尼罗河不是大海,水手们即使落入河里也能游回岸上。实际上,虽然被击沉的战舰很多,但战死的水手并不多,大多数人当时都活了下来,在尼罗河东岸登陆,随即向北或向东逃去。”

    “但这时天已经完全亮了,在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被消灭后,明军可以放心大胆的让士兵们坐船渡河。明国皇七子文坻派出了所有骑兵,在开罗以北、以东地区搜寻水手。绝大多数人都没能逃脱明军的搜寻,只有极少数人逃脱。”

    “明军士兵并没有杀死抓住的水手,而是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欧洲的商人。所有跟随军队而来的商人,以及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两个国家的军官都十分高兴。”

    “之后联军对奥斯曼的战舰进行了打捞。在弥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损失后,剩下的船只明国要了三分之二,欧洲国家一共得到了三分之一。不过明军没有马上对这些船只进行修补,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带着船匠来到埃及,第二是他们打算将这些船都送到苏伊士港。看来明军将苏伊士港当做了未来的海军母港。这也表明他们对进入地中海没有兴趣。”

    “在打捞战舰的同时,联军发动了对三角洲的登陆战。由于亲眼目睹了舰队的全军覆没,驻守三角洲的士兵认为开罗城一定守不住,士气大跌,马穆鲁克人因为在保卫自己的财产还能奋力作战,但奥斯曼人就斗志全无,又因为身处死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士兵都是精锐,穆罕魔德一世也是一名善于指挥的将领,他们面对敌人的进攻估计会直接投降。”

    “但即使没有投降,他们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很低。穆罕魔德一世意识到开罗城守不住了,勉强抵挡住明军第一天的进攻后,于当日半夜带兵逃离三角洲。”

    “穆罕魔德一世的逃离使得马穆鲁克人更加绝望,如果不是全部家当都在开罗城内,他们或许也会放弃抵抗向明军投降。但一想到一旦投降,即使自己能够活命(这也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财物也留不下多少,妻子也可能被抢走,他们就又鼓起了勇气。”

    “但城内的埃及人却再也不愿意帮助防守了。对他们来说,被马穆鲁克人压榨,和被明国人、卡斯蒂利亚人压榨的区别并不大,虽然明国人和卡斯蒂利亚人都是异教徒,但异教徒未必就比马穆鲁克人压榨的更加厉害,不值得为此送命。就算马穆鲁克人强行驱使他们在滩头防守,在明军发动进攻后也马上溃散,督战队反复杀人才挡住了他们逃跑的脚步。”

    “由于奥斯曼人逃走,埃及人又不愿意帮助守城,马穆鲁克人的兵力不足,无法对整座三角洲进行防守,想要全军撤入开罗城内。但是半夜奥斯曼人才逃走,第二日一早明军和卡斯蒂利亚军队就会发动进攻,很多东西来不及搬回城里。塔塔一世决定再坚守一天,将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和城外居住的所有人都撤回开罗城后才放弃防守。”

    “但他的打算落空了。天才蒙蒙亮,明军就在火炮的支援下发动了进攻。明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从表现和战果上来看,甚至比我在印度时见到的又有所提高。当时与我一起观战的欧洲国家的军官,不管是来自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英格兰王国,还是来自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等国家的,脸上的表情都十分震惊。威尼斯共和国的军官还说,这足以称得上是教科书般的登陆战,他回去一定将这编入军校的课本。”

    “根据他们的态度,我想在明国先后展现了强大的炮兵,和同样强大的步兵后,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会升起同明国作对的念头,更何况欧洲人需要的货物的原产地都在明国的控制之下,他们绝不敢得罪明国。”

    “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防守滩头的马穆鲁克人很快就崩溃了,争相逃回开罗城;正在搬运货物的人也将正在搬动的东西扔下,或者向开罗城逃去,或者向明军投降。有极少数马穆鲁克士兵坚决抵抗,但很快就被后续登陆的卡斯蒂利亚人消灭。有部分马穆鲁克人被俘虏,明军当时没有杀死他们,而是送到了河西岸的军营中。但在军营中,他们被秘密处死了。”

    “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比如粮食,比如投石机和形状整齐的石块,比如大型弩机和箭矢。虽然明军在辅助攻城器械上已经火器化,但曹行将军决定不浪费这些东西,第二天攻城的时候都用上。不过他当时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或许用不到这些东西就能攻陷开罗城。”

    “对于这句话我很困惑:难道他认为马穆鲁克人会直接崩溃?但是通过他们前几天的表现,我不认为马穆鲁克人会崩溃,欧洲各国的军官也都这样认为。但曹行将军也是明国的著名将军,指挥过无数战役,即使在欧洲也非常有名,年纪也不小了,不会像年轻将军一样信口开河。”

    “不过当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四点多。按照明军的习惯,士兵们也该起床洗漱吃饭,准备攻城了。我的疑惑或许马上就能解开。”

    写到这里,写日记的人伸伸懒腰,站起来掀开门帘看向外面。他见到确实已经有士兵起床了,做饭的地方也飘起了炊烟,就要返回帐篷拿出洗漱用具。

    可这时他忽然听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忙转过头去,就见到文坻正在几名侍卫的保护下向他的帐篷走过来。

    “下官多纳泰罗见过殿下。”他用已经很流利的汉话说道。

    “你也起的这般早。”文坻笑着说了一句,迈步走进帐篷。他四下看了几眼,见到桌子上摆放的鹅毛笔与本子,又注意到本子上的墨水还没有干,惊讶的问道:“你是从昨晚一开始一直在写东西,还没有睡觉?”

    “殿下,我昨晚睡觉了,只是卯时初就醒了,之后再也睡不着,就起来写日记。”多纳泰罗回答。

    “你们拂人是不是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文坻又问道:“克拉维约也喜欢写日记,好像吉贝尔蒂也经常写日记。”

    “殿下,在拂,从事外交工作的,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多纳泰罗回答:“记忆是并不可靠的东西,如果当时有什么灵感或者必须要记住的东西,如果不记在日记本上,过几天或许就会忘记。”

    “说的也是。”文坻点点头。他自己有时候也记不住一些事情,要靠旁人提醒,或者也记在本子上。

    “不过你的主业是画画和雕塑。我记得你之前想要将索科特拉岛海战的经过画一幅连环画作,可已经动笔了?”

    “已经开始动笔了。”多纳泰罗带他向另一侧走去,指着架子上的画布说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千门火炮同时开始轰击的场景已经画完了。”

    文坻听他这样说,忙凑头看过去。他仔细看了看暂时被命名为《大炮的轰鸣》的这幅画作,觉得水准很高,不仅几乎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形,而且一看就让人有心潮滂湃之感,不由得赞颂一句,想到什么又说道:“索科特拉岛海战的画作暂时停一下,先画几幅登陆战的情形。”

    “殿下,不在攻陷开罗城后先画攻城战的情形么?”多纳泰罗问道。登陆战当然也很值得一画,可攻城战应该比登陆战规模更大,更值得纪念。

    “攻城战,”文坻听到他的话,嘴角浮现出笑意。“不会有什么攻城战了。”

    “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多纳泰罗追问道。

    “天兵有法子不走城墙,进入城内。”文坻道。

    “难道是要想攻克德里城一样在地下挖地道,一直挖到城墙下,然后填埋火药炸了城墙?”多纳泰罗说道。但他随即否定了自己的猜测。开罗城在三角洲上,土壤潮湿,根本不可能在地下挖出一条通道。即使能够挖出,也绝对不是几天内能够做到的,还不如攻城。明军还有足够的炮灰驱使用来降低伤亡。

    “不是挖地道爆破。”文坻笑道:“是地底下本来就有一条地道。通过地道,大军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进入开罗城,哪里还需要挖地道炸毁城墙?”

    “而且现下天兵已经进入开罗城中,你马上就能见到这座城池被攻陷了。”

第1755章 开罗——潜入() 
就在文坻与多纳泰罗说话的同时,一支人马正在三角洲的地底下,向开罗城内行进。

    “这里应当是河底下了吧,怎么会有一条地道?”借着火把带来的微弱光芒,一个人一边走着,一边小声说道。

    “你没看两边的墙?这都是石头。我瞧着,这应该是天然形成的地底下的山洞,要是人挖出来的土地道早就塌了。”另外一人说道。

    先前说话的正要再说什么,就听从前面传来呵斥声:“马上就要到出口了,不要说话!”

    听到这句话,顿时无人敢再说什么,只是举着火把向前走着。

    出言训斥的人再没听见有人说话,转过头继续带领将士们前行。走在他身侧的人,大约是他的副手,小声说了一句:“根据那个大秦女人的话,这里离着出口还有段路,不用这么小心吧。”

    “不能大意。”领头的人只是说道。

    他身旁的人听到这话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他的这个千户主官,非常痛恨天方教徒,这次自己争取来了这样要紧的差事头一个通过地道入城,所以平素指挥打仗粗疏的千户竟然谨慎的有些像发神经,动辄叱骂手下的兵。好在这些兵都很了解他,倒也没什么怨怼之情。

    这个千户就是林喜。他在印度之战中立下功劳,也没犯什么大错,被升为千户。因以他的资历升为指挥同知都足够,所以虽然仅是一个千户,但上面的指挥佥事、指挥同知都不大管得着他,使得他对自己的千户控制力很强。

    去年年底尚炳因有事要与德里总督秦松商议,派林喜带兵护送信使前往德里。林喜将信送到了地方,闲来无事在城内逛了逛,就听说了大明要出兵埃及之事。听到此事,林喜心里顿时就痒痒起来。他一向痛恨天方教徒,如今又有针对天方教徒的战争,如何不想参加?但他毕竟是秦藩的人,这次攻打埃及陛下没说征召秦藩之兵,他也不好毛遂自荐。

    但没想到秦松认为自己手底下的中原来的兵太少,一个都不肯派去打埃及,又正好尚炳有事求他,于是就让秦藩替德里总督府出兵。当然,也向陛下奏报了。尚炳不好推却,虽然自己也正想趁奥斯曼国全力西顾之际在波斯打一仗,但也只能答应秦松的请求,派出林喜等三个千户代替德里总督府出战。

    林喜得知自己被派往埃及参战的同时也知道了秦藩要出兵攻打波斯的沙哈鲁,倒是没多少喜悦的心情。不过等他到了埃及之后就发现这次天兵对待当地人与之前在印度截然不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