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71章

踢开永乐-第71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镇说道:“陛下已经派人前往辽东等已经安排亲王封藩但王爷并未就藩的地方去巡查是否有类似事情了。”

    允熥说道:“不过是亡羊补牢而。不过也有用处。”然后允熥说道:“你下去休息吧。”郭镇退下。

    不多时,练子宁走进允熥的下榻之地,行礼问道:“明日殿下去何处查看卫所?”

    允熥说道:“去开平右屯卫。”

    练子宁答道:“那臣下就去安排。”抬头看见允熥面有不渝之色,问道:“殿下因何事生气?是今日山海卫有所不齐备之处否?”

    允熥回道:“并非因为山海卫。今日郭镇过来你应已知晓。他告诉孤,曹禺被杀,恐怕查不出幕后黑手了。”

    练子宁虽然查案时不再兖州,但是也知道此案的情况,闻言安慰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此人既然犯下如此大案,必有被发现之日。”

    允熥心知他不过是安慰,

    但是也心内缓了些。

    之后允熥又在山海关附近巡查卫所了三天,一直到九月十五日,朱棣、朱植和朱权才到了山海关。

    朱棣是九月十日出发,十五日中午到的山海关。他本以为自己是最后一个到的,谁料想他随口问时,山海卫派来迎接的人回道:“禀燕王殿下,辽王殿下和宁王殿下还未到。”

    朱棣顿时也有了和允熥一样的疑惑:他们俩路途遥远,怎么敢不提前出发,不怕路上有什么事情耽误了行程?

    等到晚上允熥回来了,留守在下榻之地的侍卫对允熥说道:“殿下,燕王殿下今日午时到了山海关,辽王殿下和宁王殿下尚未到。”

    允熥更加疑惑: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东北又有蒙古人袭扰地方了?

    是以允熥对蓝珍说道:“派兵丁往大宁和辽西去探听,是否有蒙古或其他番国进犯边地。”蓝珍应诺而下。

    允熥继续走,打算去见自己的四叔朱棣。但是他没走几步路,朱棣就好像是突然出现,然后满脸笑容并且十分恭敬的对允熥说道:“燕王朱棣拜见皇太孙殿下。”然后拜了下去。

    允熥对于朱棣如此行为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想到史书上记载的永乐帝会这样直接了当的行礼。等到他反应过来,已经是朱棣一鞠躬完毕,正要开始二鞠躬的时候。

    允熥知道自己虽然是皇太孙,但是身为小辈,不能受了朱棣的全礼,所以马上弯腰去扶朱棣。但是他的力气那里比得过戎马十余年的朱棣!朱棣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二鞠躬。

    允熥也马上说道:“四叔真是折煞我了,怎能对做侄儿的行礼呢。”

    朱棣回道:“储君如何受不得礼。”

    然后又谦让一会儿,允熥说道:“四叔,你我叔侄在这里站着算怎么回事,不如去那边坐下。”允熥指着一处地方。

    朱棣回道:“一切都听储君的。”

    允熥马上说道:“四叔如此说话折煞我了。四叔叫我名字即可,何必张口闭口储君。”又推让一回,朱棣才不叫他储君。

    二人走过去坐下,正要开始说话,有人来报:“二位殿下,辽王殿下和宁王殿下已到山海关城。”

    刚通报完,谷王朱橞走进来,说道:“四哥到了?怎么,十五哥和十七哥还没有到吗?”

    允熥说道:“这不,刚刚通报的,十五叔和十七叔刚刚到了山海关。”

    朱橞笑着说道:“十五哥和十七哥怎么现在才到?允熥,等他俩到了一定要责罚他们。”

    正说着,有声音从屋外传进来:“是谁说要责罚我?”

    然后允熥就见一个全身铠甲的大汉走了进来,正是宁王朱权。紧随着他,辽王朱植也走了进来。

    朱权和朱植向允熥行礼,允熥回礼。然后朱橞说道:“是我说的,怎样?”

    朱权笑道:“我一猜就知道是你说的。四哥和允熥不会这样轻浮。”

    二人又说笑两句,朱权和朱植也落座。

    允熥尽量和缓地问道:“是有番国犯边否?十五叔和十七叔?”

    朱权还未说话,朱植接道:“允熥,前几日有蒙古部族从黑龙江向蒙古本部进发,其部众甚多,精壮就有六七千人,我等恐其犯边,一直留守封地未敢动,是以我们今日才到。”

    允熥听了是这个原因,也就释然了。

    允熥看着面前的四位王爷。(wwukansu。cm)朱权和朱橞他都比较熟悉,朱植是在朱标去世那一年就藩,允熥与他接触不多,需要多聊聊,看看这个辽王的斤两。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燕王朱棣。允熥用余光注视着朱棣。

    朱棣就藩北平城是在洪武十五年,那时允熥虚岁才五岁,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之后朱棣几次返回京城也与他没有多少接触。对于朱棣的斤两是不用去试的,回想上辈子看过的资料就行了允熥想要试探的,是朱棣的心思。

    允熥对于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是读了好多遍的,因此记忆非常深刻,他记得朱棣是反复思考,并且在朱允炆废藩已经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才造反的,那如果自己不削藩,他还会不会造反呢?

    今日朱棣如此恭敬,不仅没有让允熥放松警惕,反而让他更加紧张:事有反常即有妖,谁知道朱棣到底是什么想法。

    允熥在整个晚上的家族聚会中就几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时不时的就与朱棣讨论问题,弄得朱棣也非常疑惑:难不成允熥知道了我在自家里随口说过的话,所以对我非常提防?。

第一百三十二章 挖人() 
五人聚了一会儿,因为天色已晚就都各自安寝去了。ksany8uncsu

    朱棣回到自己的安寝之地,让人叫来道衍。

    道衍此时已经睡下,闻听朱棣这时召见,不敢怠慢,急忙走过去。朱棣之所以路上走得慢,有一半原因是为了无法骑马的道衍才慢的。

    等到道衍到了,朱棣让服侍之人都退下,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对道衍说道:“大师,今日与允熥会面,本来是三位王爷,但是允熥却一直盯着我说话,是不是父皇在燕王府安插有暗线,知道了咱们曾经说过的一些对允熥不太恭敬的话,然后告知了允熥,所以允熥才这样一直针对我?”

    道衍思考片刻,说道:“应该不是。若是陛下暗插了人,应该会来信与殿下,而不是告知皇太孙殿下;毕竟,这不利于皇家和睦。”

    朱棣一想也对,但是疑惑地说道:“那为何允熥一直盯着我说话?”

    道衍说道:“据贫僧所想,多半是殿下久震北边,皇太孙殿下想从殿下口中了解更多的关于北边的情况。”

    朱棣一想觉得道衍的猜测比较合理,因此也不纠结了,让道衍下去休息,自己也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允熥就起来到空地上锻炼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允熥每天为了保持自己的功夫不退步也是蛮拼的。

    练了一个时辰,允熥吃了早饭,突发奇想,想知道朱棣在干什么,所以带着王喜和另外两名宦官,还有两名侍卫去了朱棣的下榻之地。

    朱棣因为昨晚上思虑过甚,睡得很晚,此时刚刚起床还在洗漱。

    允熥走到朱棣下榻之地的门口,正要往里边走,门口的侍卫拦住他说道:“燕王殿下还未起来,任何人不能进去。”

    允熥说道:“你可知我是何人?”

    那侍卫弯腰行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然后行完了礼说道:“无燕王殿下的命令,不许任何人进去,请皇太孙殿下恕罪。”

    允熥看着他的眼睛,知道他不是像两年多以前武德卫的人那样假装的,是真的不会允许任何人进去。

    王喜叫到:“大胆!你可知你犯了何罪!”

    但是那人却并不答话,

    只是死死守着院落的大门。

    正没奈何,朱棣匆匆跑了过来,见到情形,马上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马上下令道:“张玉,让皇太孙殿下进来。”

    然后上前说道:“皇太孙殿下,臣的侍卫有些死性,不知变通,臣一定好好责罚他,请殿下不要降罪与他。”

    不过他后边的话白说了,因为允熥听到张玉的名字之后就根本没注意朱棣后边说的话。

    张玉啊!朱棣手底下的两大名将之一,允熥听到朱棣叫张玉的名字之后就特别的看了张玉几眼。

    然后王喜轻声地提醒允熥道:“殿下,燕王殿下等着您回话呢。”

    允熥听了王喜的话,反应过来,虽然没听清朱棣说的是啥,但是猜也能猜到,对朱棣说道:“四叔有如此忠勇之人,我怎会怪罪于他。”不过允熥眼珠一转,有了新的主意。

    朱棣刚刚松了口气,听到允熥接着说道:“四叔久震北边,想必手底下的侍卫都是非常之人,不如都叫过来让当侄子的开开眼界。”

    朱棣马上推辞道:“我这北平的侍卫如何与京城的侍卫相比?还是不要贻笑大方了。”

    允熥说道:“四叔过谦了,北平一直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岂会没有出色的人才,四叔还是把人都叫出来吧。”朱棣推脱不过,只能将侍卫都叫过来。

    朱棣共带了侍卫八人,又有一个百户所的军队跟随护卫。允熥让也把跟随护卫的百户所百户叫过来。

    等这九人到齐了,朱棣一一介绍。第一人为张玉,朱棣说道:“此人刚刚你已经见过,我就不多说了。”然后指着第二人说道:“此人名为朱能。”朱能忙上前行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

    然后朱棣指着第三人说道:“此为邱褔。”指着第四人道:“此为火真。”又指着第五、六、七、八人依次道:“此为谭渊、此为王真、此为王聪、此为张武。”这几人也依次向允熥行礼。

    然后朱棣指着第九人对允熥说道:“此人名叫张辅。”张辅也向允熥行礼。

    张玉、朱能、邱褔,都是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手下大将;谭渊这个名字好像也见到过,应该也是大将;其它四个名字不知道了,但是既然朱棣只带了八名侍卫也带着他们,应该也是朱棣最信任的侍卫,按照造反时朱棣每战必身先士卒的个性,应该也是立了大功的人,不管是死后追封还是活着受封,总是能有个爵位的。

    然后就听到了最后一个名字。允熥当然是听说过张辅的,于是笑着说道:“我观这张辅与张玉长相相似,可是父子或者叔侄?”

    朱棣回道:“你说的不错,这张辅确是张玉的儿子。”

    允熥见张辅此时还年轻,与张辅多说了几句话。然后心中一动,问道:“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张辅不知允熥问这个干什么,老实答道:“臣今年二十一岁。”

    允熥笑道:“你今年才二十一岁?不是正好在讲武堂学生的年纪之内嘛。”然后对朱棣说道:“我观这张辅有大将之才,年纪又轻,怎么不送到京城的讲武堂来?”

    朱棣此时无数类似于“艹你老母”的话几乎要脱口而出,强忍住才没有出口。朱棣勉强笑着说道:“京城讲武堂英杰辈出,我手下的侍卫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允熥说道:“怎会不能相比?并且这两届北平军中选送京城的讲武堂学生,( )依侄儿的眼光看来,并无能与这张辅相提并论的。”

    然后允熥笑着说道:“叔叔也太偏心了,有了英才只知自己藏着,难道我还能抢了叔叔的人不成?送到京城的讲武堂学上两年又不是一直在京城待着了,学完了自会返回北平的。”

    然后斩钉截铁的说道:“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等明年讲武堂开学,一定将张辅送至京城。”

    朱棣此时后悔不已。本来张玉他们四个并非是侍卫,而是燕王三卫的千户、副千户。朱棣十分信任他们几个,所以这次来山海关也带着他们。张辅因为朱棣也十分赞赏他,所以选派他到身边为侍卫,这次也一并带来了,谁知会被允熥挖了墙角。

    但是允熥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不能再推辞了,所以朱棣只能强笑着说道:“既然你如此看得起你四叔的侍卫,那就让他明年去讲武堂。”又转过头对张辅说道:“还不赶快谢恩。”张辅忙跪下谢恩。

    允熥因为挖到了一名年轻的大将高兴不已,也没心思继续在这里呆着了,又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雨落幽燕() 
等允熥走了,朱棣看了一眼正兴奋着的张辅,叹了口气,然后就让他们都下去了。

    张玉特意走在了最后,等其他人都出去了,张玉走上前来对朱棣说道:“殿下,臣敢拿性命担保,臣的儿子张辅绝对不会对殿下有二心。”张玉身为朱棣的亲信,是知道朱棣对允熥当皇太孙不太满意的。

    朱棣心说:‘我相信你不会有二心,但是就算你是张辅的父亲,也不可能知道张辅以后会怎样。’

    但是这话肯定是不能和张玉说的。朱棣笑着说道:“孤岂会不信任你父子?这样的话何必和孤再说一遍。”好言安抚张玉让他下去了。

    允熥从朱棣处离开的时候记着好像是有什么本来想干的事情忘了。仔细回想才想起,但是此时又不好折返回去。

    ‘看来只能到了北平城以后再说了。’允熥想着。

    ‘另外还得马上传信京城。本来不打算明年招讲武堂学生的,还得赶紧告诉他们赶紧给各省发文进行新一届的招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算这届只有张辅一人出色也值了。’

    允熥上午的第二站是宁王朱权的住所。

    与朱棣相比,朱权就好相处多了,朱权是一个武人,没有朱棣那么多弯弯绕。不过允熥与他相处下来,发现朱权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在与朱权聊天的最后,允熥问道:“听闻十七叔手底下有兀良哈三卫,打仗十分厉害,怎么没把各卫的指挥使带来?”

    朱权说道:“怎么,京里可有蒙古左右卫,比我这兀良哈三卫要强得多,有什么好见的。”允熥听他如此说,也就罢了。

    之后允熥又去拜见了辽王朱植。下午则是四个亲王加一个储君又泡在一起闲扯淡,这一天就过去了。

    晚上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杨峰忍不住问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