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686章

踢开永乐-第686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担心自己做不成不好意思收钱。

    上等勋贵倒没有到处赴宴或举行宴会,但也不着痕迹的增加自己在允熥或几位皇子面前的曝光率。

    对这一切允熥都洞若观火,但什么也没做,开始正常过年,每日陪着自己的妻儿。这一日允熥又来到承乾宫,入门见了抱琴的脸色,心中就松了口气。这几日因为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去印度打仗,抱琴面对允熥的脸色一直不太好看,倒也不敢和允熥耍脾气,只是脸上总带着悲戚之色,有时还有泪痕。今日终于恢复正常,表明她很可能已经想通了。

    “抱琴,你可愿意文垚去印度带兵打仗了?”闲聊一会儿后,允熥试探着问道。

    “夫君,妾当然不愿,可妾也知晓夫君既然决定了,也扭转不来。只能接受了。”抱琴道。

    “你不用担心,文垚统兵打仗也不会冲锋在前,不会有性命之忧,这点你不必担心;印度也是十分富庶之地,孟加拉此地更是印度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文垚在印度不会受苦。”允熥心里高兴,又出言安慰抱琴。

    “这妾也听娘家兄弟说过了。只是想到文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回京也不方便,心里就难受,哎!”抱琴叹道。

    “孟加拉到京城也不算远,等克拉运河修通后更近,可以每年过年都让他回京;况且就算他不封到印度,封到外地也不会常常入京,也没多大差别。”允熥又赶忙说道。

    允熥安慰了一阵,抱琴又道:“夫君,别的妾也不求了,文垚也是夫君之子,夫君也很喜爱文垚,定会安排的妥帖;只是有一件事妾要求夫君:他已经要成婚、就封了,也应正式加封为亲王。妾求夫君给他好一点的封号,而且加封仪式隆重些。”

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袭爵() 
    允熥安慰了一阵,抱琴又道:“夫君,别的妾也不求了,文垚也是夫君之子,夫君也很喜爱文垚,定会安排的妥帖;只是有一件事妾要求夫君:他已经要成婚、就封了,也应正式加封为亲王。妾求夫君给他好一点的封号,而且加封仪式隆重些。文垚到底是夫君的长子。”

    听到允熥告诉她要派文垚去印度打仗之事后,抱琴马上就判断出这件事自己是改变不了的,在近乎绝望的哭了一晚后,第二日抱琴已经恢复了理智。但她想起允熥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岂会这么快表示接受?当然要拖几日,充分表达自己的伤心,让允熥多愧疚几日。为她自己,为文垚多要一些好处。

    当然,也不能拖得太长,拖得时候太长也不行。抱琴反复琢磨,甚至派出自己的下人装作不经意去问允熥的心情如何,最后决定今日向允熥表示接受,并且提出她自认为并不过分的请求。

    她的决定丝毫错误,允熥仍然怀着对她,对文垚的愧疚之情;她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允熥理应答应。但是,“抱琴,”允熥斟酌着说道:“此事,为夫自有考量,现在还不是加封他的时机。”

    “夫君,文垚即将成婚、就封,现在不是加封的时机,何时是?”抱琴带着一丝埋怨语气说道:“莫非在他夺下封地后才是加封的时机?”

    她本来只是在抱怨,却不想允熥点点头说道:“这正是为夫的用意。”

    “夫君,你这是何意?”抱琴不解的问道。

    允熥犹豫了一下,似乎在琢磨要不要现在就告诉抱琴。但他最后还是说道:“罢了,你早晚也会知晓,就先告诉你。不过你可不要对旁人说,即使文垚也不能告诉。当然,也不需你保密多久,最多二月,为夫就会公开。”

    “妾定然不会告诉旁人。”抱琴点点头答应,心里想着:‘听夫君这意思,就连皇后也不知晓。也就是说,此事我是第一个知晓之人。又有一件事占在了皇后之先。’

    “你可曾想过祖父定下的,对宗室加封的规矩有何不妥之处?”允熥说道。

    “妾岂敢妄议祖父定下的规矩。”抱琴马上说道,丝毫没有迟疑。

    “你不必如此。”允熥说道:“祖父虽然是一代人杰,若不是人杰,岂能以一介平民之身做了皇帝?但也会犯错,所做之事未必都是对的。你若是认为有不妥之处,尽可放心说,为夫不会怪罪。当然,这番话在外面可不能说。”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也会犯错,但在他生前提出是可以的,可以说是犯颜直谏,但在死后提出可不成。

    “妾认为,祖父定下的规矩十分妥帖。”抱琴又道。即使允熥这样说了,她也不敢提任何建议。

    允熥摇摇头,但也不再说什么,只是说道:“祖父当初定下的规矩,不许宗室子弟经商、做工、种地,也不许参加科举、入国子监、讲武堂读书,只能牧守一方统兵治民。而且祖父定下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级封爵,各等均定下俸禄。”

    “夫君,这不好么?祖父当年将八代以后的宗室都考虑到了,为他们预留了俸禄与爵位,使得宗室人人不愁吃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岂不是好事?”抱琴想了想继续说道:“虽然等数代之后朝廷负担不轻,可夫君不是将许多藩王都打发到了海外,也包括文垚,朝廷的负担不会多大的。而且贸然改动,会引起宗室不满,夫君还请慎重。”

    抱琴当然马上听出了允熥的言外之意,不由得劝说起来。宗室是大明朝廷一个很有分量的筹码,或者说派系,即使他们不会在朝中为官,也不会过多出现在京城。现在因为允熥的种种做法对宗室大多很好,所以宗室都支持允熥,这也是允熥能够顺利推行各项改革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动了宗室的利益,他们定然会反对,而且取消对允熥的支持;之前因为允熥改革而利益受损的文官也可能会趁机反扑。允熥若是撑不住,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就只能夭折,以后也不用想进行改革了。

    “你说的为夫明白。可变革是一定要变的。祖父当年考虑到了八代之后的宗室,但九代之后的宗室呢?十代甚至更多代之后的宗室呢?即使许多藩王封到海外,但总有在中原不愿就封的亲王、郡王等,这些人也不断传袭后代,早晚有一日,朝廷会不堪重负。加封藩王至海外只能延缓这一日到来的时日,但不能免除。”允熥说道。同时他回想起前世看到过的明代后期许多已经没有爵位可以承袭的宗室的惨状。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则去做强盗。碍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地方官抓来了也不敢严刑拷打,更不敢杀头,顶多关几日就放了,嘱咐这一系的亲王严加管教。可亲王岂会听地方官的话管教他们?何况关在府里还得自己给饭吃。装装样子就放出去。最后在一些地方宗室成为了当地的毒瘤。

    “当然,为夫也知晓你的话有道理。所以为夫也不打算进行多少变动。只是变动三点:其一,从为夫的诸子开始,不再成婚前加封亲王,而是较低的世袭爵位,只有为大明立下功勋后才能提升。”

    “其二,世袭郡王以下不含郡王的爵位的宗室,允许做工、为农,允许参加科举、入国子监、讲武堂读书,以后为朝廷官员。”

    “其三,已经加封的亲王、郡王不论,封到海外的宗室不论,从今年开始,所有加封世袭爵位之宗室所加封之世爵不再世袭罔替,而是逐代递减,亲王之子只能承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只能再降一等。”

    允熥认为,有这三条,基本上就可以杜绝宗室膨胀的太厉害了。随着加封为亲王的越来越少,即使有少数也会降等承袭,财政负担不会很快增长,足以维持三百年内不用为为宗室开俸禄犯愁。至于三百年后,若是允熥改革的制度能维持下去,也该到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更加剧烈的改革了;若是维持不下去,那大明也该完蛋了。

    另外,其中的第二点允熥没有允许宗室经商。他这是担心宗室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搞起‘宗室资本’,破坏现在的工商业制度,同时也是防止封到海外的藩王派出自己爵位低的后代来中原经商,不正当的获得钱财补助藩国。

    “夫君,这三点确实能够保证朝廷不会不堪重负。但前两点也就罢了,宗室们不会反对;第三点略有困难。而且夫君要出兵印度,此时也不宜大动干戈。”抱琴评论道。

    第一点只涉及允熥的后代和本能加封亲王但尚未加封的允熙,和其他人没有关系;第二点其实是好事,历史上明代后期皇帝就打算推行,但被文官阻止了。他们顶多对一部分没有世袭爵位的宗室做工、经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反对完全放开。理由么,大概是‘与民争利’。

    可第三点不好推行。封到海外的宗室不用担心,朝廷都已经不给他们发放俸禄了———在加封亲王至海外后,允熥将亲王俸禄与给这个藩国的支持经费合并发放,后来停止发放支持经费时顺便停止了发放俸禄———绝不会惦记着他们的爵位;但那些留在京城的亲王会担心若干年后推行到自己的后代,定然会反对。而且此事与海外的藩王无关,而且也有和京城亲王关系不错的,不会公开支持允熥。

    当然,留在京城的藩王都是没雄心壮志的,也基本上没什么本事,闹不出什么大浪,允熥可以强行推行。但正如抱琴所说,此时要筹备攻打印度,不宜大动干戈。“不如等到基本平定印度后,再行改革。”抱琴又道。

    允熥摇摇头。“不成,现下已有将要承袭镇国将军之人长大,这一二年内若是不改革就得加封他们世袭的爵位。随着加封世爵的人越多,想要改革就越困难,必须今年进行。”

    抱琴不说话了。这件事和她没有多大关系,犯不着出得罪人的点子。她转而说道:“夫君,此事也不急于一时,夫君不必忧心。妾想着,文垚将来能够为孟加拉之地的藩王,不会在意现下加封的爵位,可若是因爵位较低婚礼的等级较低,文垚或许会有些烦闷。”

    “这不必担心。为夫要制定一个皇子婚礼仪式,比亲王略低,比郡王略高。”允熥道。

    “那夫君,你打算给文垚一个什么爵位?郡王,亦或是镇国将军?不能再低了吧。”抱琴又道。

    “郡王,有些高了。但为夫也不会加封他为镇国将军。为夫打算,加封他为公爵,不世袭罔替的公爵。”允熥说道。

第1460章 爵位改革——对勋贵() 
    “郡王,有些高了。但为夫也不会加封他为镇国将军。为夫打算,加封他为公爵,不世袭罔替的公爵。”允熥说道。

    “公爵?妾可是听错了?公爵是加封给勋贵的爵位。”抱琴道。

    “你并未听错。为夫说的就是公爵。你觉得镇国公这个名字怎么样?不妥,不妥,还是以地名取封号。比如晋国公。济熺早已改封,‘晋’这个字就空了出来。”允熥半是同抱琴说话,半是自言自语。

    “夫君打算变更宗室郡王以下的爵位名称,与勋贵一样?”抱琴又道。

    “你真聪明。”允熥夸赞道。同时瞒下了下半句:‘不比熙瑶差。’

    “为夫要进行改革的第四点,就是废除原本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六级爵位,改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等。哦,子爵和男爵是为夫打算新设的爵位,子爵等同于现在的世袭指挥使,男爵等同于现在的世袭指挥同知,改革后,现下大多数世袭指挥使、世袭指挥同知都会改封为男爵、子爵。男爵之下,仿效汉代,还有九等爵位,从高至低依次是: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地位等于从三品至从七品。”

    “亲王、郡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也不再均为超品、一品。亲王、郡王仍为超品,公爵等于正一品,侯爵从一品、伯爵正二品,子爵从二品,男爵正三品。”

    “这样一来,朝廷设置的世袭爵位总计为十六等。比汉代的二十一等还少五等。”

    “至于俸禄,同等品级的爵位与官位,基本俸禄等同。但可有额外赏赐,不论官位爵位。”

    “夫君,你这是要将勋贵的爵位也进行改革?”抱琴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说道。

    “当然。”允熥笑道。他已经说得这么明确,谁都能听出来。

    允熥要实行这第四点的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宗室与勋贵的爵位,之后打造一个统一的贵族体系,以实现他所想的打造一个坚实的统治阶级,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或统治国家的同盟者。

    当然,这个统治阶级不可能完全与拂菻的统治阶级一样,允熥也不想完全一样,而且也不适合大明国情。允熥构想的模板是汉代。汉代宗室与勋贵的世袭爵位就是一样的,只是勋贵不能加封王爵。

    而允熥之所以以汉代为构想模板,原因很简单:汉代和晋代是仅有的两个封建帝制时代,已经亡国的情况下,其他宗室竟然能借尸还魂,再建国家的朝代。其中晋代东晋皇帝的权力太小了,他难以接受,而且晋代持续的时间太短,两晋加一块才一百五十多年,还不到半个汉代长;能够效仿的,就只有汉代了。

    而将世袭指挥使和世袭指挥同知改为子爵和男爵,则是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太多的勋贵向允熥求情给自家无法继承爵位的儿子一个世袭指挥使或指挥同知的前程了,允熥也不能都拒绝。这两等改为正式爵位后,这些勋贵就没脸给自己的儿子求着两等的前程了,可以减轻朝廷负担。

    允熥的心思,抱琴当然是不知道的。抱琴的兄长才世袭指挥同知的前程,允熥让利于勋贵也没他的份,她当然也不会关心。不过她好歹明白,改革勋贵的爵位,肯定还有其他目的,她最好不要多打听。所以抱琴只是笑道:“这样好,妾的兄长现在是世袭指挥同知,改革后就是男爵,也算是正经爵位了,比从前的世袭指挥同知好听多了。”

    “夫君,妾可否自己给妾的兄长的男爵爵位起名?”她又道。

    “当然可以。”允熥回过神来,笑道:“都自己起名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