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510章

踢开永乐-第510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也有道理。可若是监军权重,会影响统帅指挥打仗;若是监军权轻,未必能够实现防止主将不臣的作用。”允熥又道。

    秦松没有接话。他本身作为谍报机关的头子,话可不敢随便乱说。

    允熥也没指望他会回答,只是低头琢磨,大约是在考虑如何处置。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

    “朕另有一个问题问你。那些与人议论的武将中,可有薛宁?”

    “无,陛下,并无。”

    “你确定?”允熥盯着秦松说道。

    秦松不敢抬头看,额头冒出汗水,但还是说道:“并无。”

    “这就好。”允熥叹道。他相信秦松还不敢欺瞒他。

    问过这个问题的允熥轻松下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让他退下了。

    在秦松退下后,允熥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同时自言自语道:“这样看起来,也是时候对军队的制度,开始改革了。”

第1183章 军事改革——开端:文职武职() 
在秦松退下后,允熥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同时自言自语道:“这样看起来,也是时候对军队的制度,开始改革了。”

    “臣徐晖祖见过陛下。”“臣梅殷/李景隆/常升/齐泰/陈性善……见过陛下。”乾清宫的膳堂内,许多大臣对允熥行礼说道。

    “诸位爱卿,不必这么客气,都坐,都坐。”允熥指了指旁边的几个座位对他们说道。

    “谢陛下恩典。”徐晖祖等人又行了一礼,和已经坐在屋内的暴昭、郭镇、解缙等人打了个招呼,就要分头落座。

    “徐卿,坐在朕的身旁来。”允熥又笑着招呼徐晖祖。

    顿时,无数目光在他的身上一闪而逝。徐晖祖自己觉得压力很大,但也不敢不听从允熥的命令,答应一声坐在允熥的左手边。

    “徐卿,伊吾的情形如何了?”允熥问道。

    “陛下,臣离开伊吾前,所有大军都已离开伊吾,向东返回驻地。当地的百姓也已经走出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为来年做准备。”

    “臣路过陕西行都司的时候,肃王殿下正主持剿匪,指挥将士们剿灭周围的盗匪。已经消灭了许多。不过此时应当已经停下了。”

    “此次跟随大军去了伊吾的商人也大多东返。因陛下之前的嘱托,允许他们使用有轨马车运回货物,不过让他们缴纳了一笔运费。”

    “从伊吾到撒马尔罕数千里之遥,即使迁徙也不是一年能做到的事情,是得为来年预备。西北早就该下雪了。下了雪在外面可待不住,应当是已经停了。”

    “商人运送货物之事,徐卿,你以为让他们使用有轨马车运送货物是好是坏?”允熥问道。

    “陛下,臣以为,”徐晖祖小心翼翼的说道:“有轨马车建造的花费高,可平日里使用的又不多,让商人们使用也可。”

    “你能这样想真是好事。”允熥笑着说了一句不再说这个话题,转过头对众人说道:“众位爱卿,都吃饭啊,满桌的美食摆在眼前,为何不吃饭?”他说着,举起自己的汤碗:“朕也已经开始用膳了,你们不必非要等朕的话。”

    “是,陛下。”众人还是答应了一声,待允熥喝了口汤后开始吃饭。

    允熥之后与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间或夹杂一些朝政。有的大臣不小心出了些洋相,比如米粒沾到嘴边上,允熥取笑几句,这个大臣自己也笑着回答几句,气氛十分轻松。

    待众人都差不多吃了七八分饱,有些人已经放下碗筷一边喝汤一边闲聊,允熥说道:“诸位爱卿,朕离开京城这七个多月,多亏了爱卿们替朕处置诸事,你们真是辛苦了。”

    “都是臣等的分内之事,不敢当陛下的辛苦之说。”众人连忙说道。

    “哎,朕不在京城,又从各部抽了官员跟随朕一道去往伊吾,你们需要处置的事情多了些,怎能说不辛苦?”

    “朕必定会对诸位爱卿有所嘉赏。待明日上朝,朕就下达对诸位爱卿封赏的旨意。”允熥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众人又很程序化的说道。

    允熥也没在意他们说的是什么。反正凡是皇帝赏赐,大臣的说辞都差不多,顶多是某些字眼略有所调整。所以他马上又道:“不过今日朕召诸位爱卿前来,并非是为了此事。”

    “朕一是已经七个多月不在京城,与诸位爱卿聊一聊,二是有件事要与爱卿商议一番,是否妥当。”

    允熥让宦官将席面撤下,端上来糕点和茶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扫视了在场的官员一圈,继续说道:“朕听闻,京城的官员多有谈论朕前年征安南、今年征撒马尔罕之战并未设立监军之事?”

    “陛下,确实如此。”暴昭答话。他知道这肯定是锦衣卫或者镇司告诉允熥的,但也不认为有什么,这又不是需要掩藏的丑事。“陛下,这两次征伐边远之地,有陛下亲自指挥自然不用设立监军,但陛下身为天子,当垂拱而治,岂能次次征伐都亲自前去指挥?何况陛下万金之躯,更不能次次冒险。”

    “若是并非陛下亲自指挥的战事,臣以为,应当设立监军。”暴昭说道。

    “陛下,臣也以为,若是再有战事而陛下不亲自指挥,应当在军中设立监军。陛下,不可不防唐代的藩镇之祸啊!”解缙也说道。

    之后在场的文官纷纷出言附和他们二人,包括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陈性善。他现在虽然编制在五军都督府,但还是文官,自然要从文官的角度考虑问题。何况他也确实认为设立监军对大明有好处。

    面对此情此景,武将难得的没有出言驳斥。皇帝忽然提出这个话题,谁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很有可能偏向于设立监军,自己出言驳斥岂不是自讨苦吃?

    允熥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话,待众人说完后,笑着说道:“几位爱卿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派设监军也有不利之处。宋代武将的权势极低,全由文官指挥,防备敌人的进攻时能守的很好,可攻打敌人,在宋太宗驾崩后却少有胜迹。大明也不能沦落到宋代的情形。”

    面对允熥的这番话,文官们也没有话说。宋代因为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其它民族彻底灭掉的朝代,在汉文化主义高涨的元末明初评价很低,没有人在这一点上敢为宋代说话。何况此时不是和平了太久的明代中后期,是明初,有些人还经历过蒙古人欺压汉人的时代,打心底里也鄙视宋代,更不会反驳允熥的这番话。

    不过很快有人反映过来:‘陛下既然叫我们来,想必心中对于这件事如何平衡有了腹案。’这人随即说道:“陛下,陛下乃是圣明天子,还请陛下明示。”

    允熥一看这人,笑着说道:“解爱卿,朕确实有些想法,与众位爱卿参详。”

    “朕的想法是,设立文职武官。”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

第1184章 所有学校的变化() 
“文职武官?”梅殷疑惑地询问:“陛下,何为文职武官?”

    “文职武官,即是所做的事情为文官的事情,但属于武官,上朝穿戴武将的朝服,与文官属于不同编制,一般不得由文官转任文职武官,也不得由文职武官转任文官。梅卿,兵部的官员就属于文职武官。”

    “文职武官战时负责押运、调派粮草等,在军中做统计等事物。不过他们与武将又有所不同,即使是官阶最低的文职武官,也不用亲自带兵上阵杀敌,所以也不用穿铠甲。朕打算让人为他们单独设计一套在军中的服饰。”

    “此外,……”允熥解释道。

    梅殷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听了允熥进行的解释,但仍然不觉得设立文职武官有多大意义。这些改为文职武官的人所做的差事与之前没什么区别,顶多就是禁止去其他衙门为官。可依照梅殷等人这些年的经验,允熥继位后设立的那些低阶官职的人也基本不存在去其他衙门为官的可能,最少要到正六品的主事一级才有可能去其它衙门为官,影响并不大。

    众位官员私底下讨论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由担任兵部尚书的梅殷出言:“陛下,臣等,难以察觉陛下此举的英名之处。”

    ‘你当然察觉不了,因为仅仅这一个举措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得与后面进行的配套改革一起看才有用处。’允熥心里想着。

    不过这番话他当然不会与在场的人说,也不会现在就告诉他们后续改革的章程,即使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因为他的后续改革的影响会很大,而且时机还不成熟。只有到之前的几步都走完后,他才会将整个完整的改革方案拿出来。

    “梅卿,朕以为,此举能够降低设立监军后对军队不好的影响。”允熥说道。

    “陛下这是打算设立监军?”暴昭问道。

    “朕不会设立监军,但会设立与监军由类似之处的职位。”允熥回答。

    允熥的这个回答让在场的官员还是有些糊涂,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明白了允熥的意思:设立监军的同时对这一差事的权力进行调整。

    “臣等无异议。”又与其他人讨论过后,梅殷代表众文官说道。

    允熥又看向武将们,徐晖祖忙回答:“臣等也无异议。”

    “既然如此,陈继,”允熥吩咐道:“你拟写圣旨,于今日下发。”

    “是,陛下。”陈继答应一声。

    “金善,俞周文。”允熥又叫人。

    “陛下。”他们二人忙答应。

    “国子监与讲武堂可是大明培养文武人才的重要之地,你们二人不能轻忽。”

    “是,陛下,臣谨记陛下教诲。”

    “朕对你们这两所学校在年后也会有所变革,先告诉你们一声,你们也可告知给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

    “请陛下明示。”

    “古时之君子,均学习六艺,以上辅君王、下扶百姓。朕决意在讲武堂与国子监的课程中添加六艺之学习。”

    “国子监为培养文官和文职武官之地,现下并不教授乐、射、御,从年后开学起,要教授起来,朕会派出宫中或教坊司的乐人教授他们声乐,派出军中精擅射箭之人教授他们射箭;上古三代之时没有马鞍与马镫,是以人难以骑马,只能驾车,现下人多骑马少有人驾车,朕决定以骑代御,派出骑兵教授他们骑马。”

    “现下已经是腊月,地方上入学国子监的秀才都已选出,就不改了;从下一次挑选入学的秀才起,必须为身体健康之人,病弱之人不得选拔上来。若是哪位地方官连续两年推荐上来的秀才都是体弱多病之人,这位地方官的考评降一等。”

    “对于讲武堂,现下教授射、骑、书、礼,并不教授乐、数。从明年开学起,朕也会派出先生教授这两门课程。”

    “讲武堂学生入学的规矩不会变化,但定下另外一条章程,若是某地推荐来的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名次连续三届最差,考评同样降一等。”

    “朕也会在皇家学堂增设乐这一课。”允熥又道。皇家学堂从一开始就是朝着将所有皇族子弟培养的文武双全的目标努力,虽然最后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双不全的人,但课程是全面的,只缺声乐这一门课。

    “是,陛下。臣遵旨。”金善与俞周文马上说道。允熥的新订的规矩是非常正确的,谁敢说三代时期经过孔圣人亲自肯定的君子六艺是错误的?不应该学?何况他们打心眼里也觉得应该学,所以马上答应。

    ‘只是,我怎么觉得,不太对劲呢?’金善却在心中想着。

    “上古三代,以至秦汉,甚至隋唐之时,天子与百官众卿还都会学习声乐舞蹈,在宫中举行宴饮之时常常跳舞奏乐,朝鲜国至今仍有国君与百官跳舞奏乐之风俗,传承中华上古遗风。我大明身为泱泱大国,岂能落后于番邦小国?”

    “从明年正月初一的宴饮开始,众卿家须得在宴饮上奏乐,朕也会亲自为舞者弹奏乐曲。若是不会奏乐的,必须上台跳舞。”允熥又吩咐道。

    “陛下,这,使百官跳舞,是否有些不成体统?”暴昭表示了异议。他不反对奏乐,但他不会用任何一种乐器,按照允熥定下的标准必须上台跳舞。所以他反对跳舞。

    “暴爱卿,当年孔子在鲁国为官,可曾经因与国君一起跳舞奏乐而认为不成体统?”允熥反问。

    暴昭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张嘴结舌不知说什么好。其它不愿意跳舞奏乐的人见此也不敢再出言反对。大家心里在纷纷琢磨:‘有没有什么乐器是十几天时间就能学会的?’

    允熥看表情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也没有对此说话,又谈论了几件小事,让他们退下了。

    “小卢,你去坤宁宫,告诉皇后,等过完年开学后朕也要在女子学堂增加新的课程,如同君子六艺这般的。”

    “之后,传自东面返回的使者来觐见朕。”

第1185章 什么菜() 
与此同时,坤宁宫内。“昀兰,你放心,你皇兄已经与嫂子说过了,杨峰不仅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还一点儿伤都没受,身子健康的很,等过完了年就操办你的婚礼,三月份你就可以嫁到杨家,是杨峰嫁到你的公主府里去了。”熙瑶坐在罗汉床上,对昀兰笑道。

    “谁问他了?嫂子你这话说的,好像妹妹来你这里就是为了探听杨峰的情形似的。”昀兰虽然被她这一席话说的脸羞红了,但还是说道。

    “哎呦,是谁在伊吾开战的消息传来后,每日一多半的时候都待在我这坤宁宫,等候从伊吾传来的最新消息的?”熙瑶又道。

    “就是就是,昀兰,那时姐姐忙于宫务与政事,整日的就缠着我,等候最新的消息。”熙怡也笑着说。

    “嫂子,小嫂子,你们就会打趣妹妹。”昀兰用袍袖挡住脸,说道。

    “嫂子这可不是打趣你。”熙瑶站起来坐到她身旁,拉开她的袍袖,说道:“你今年都已经二十岁了,明年都二十一了,已经不小了,早就该成婚了,可却因为种种意外蹉跎至今。如今你们有所归宿,嫂子也为你高兴。”

    “多谢嫂子。”昀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