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403章

踢开永乐-第403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红着脸转过头假装看风景。

    允熥见她这么害羞,也不好再打趣,只能转为其它话题,说道:“四妹妹,你可信佛或者道?”

    “略有些信佛。”昀芷回答:“妹妹的母妃信佛,拜观世音菩萨。妹妹因此也有些信,在宫中无事的时候抄写经书,求嫂子派人去京城的大庙让主持在佛前诵读一番再带回来,压在枕头底下。妹妹觉枕头底下压着经书的时候比不压经书的时候睡得要更好些。”

    “这都是心理作用。”允熥脱口而出。

    “什么是心理作用?”昀芷不解。

    “这,就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意思。”允熥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这样说:“因为你信观世音菩萨,所以枕头底下压着佛经会睡得更好,若是你不信,就不会有用。”

    “若是不信,佛祖自然不会保佑,所以无用不是当然的么?”昀芷说道。

    允熥又与她辩驳几句,发觉自己很难用口舌将这件事说清楚,想了想道:“你回去可以这样做:将佛经交给自己的贴身侍女,告诉她在十日内随意选择五日将佛经压在你的枕头底下,其余五日不压佛经随意压一本书。但不论压不压都不告诉你。你记下这十日内哪几日睡得好哪几日睡得不好,再让侍女告诉你哪几日压了佛经,若是不能完全对上,就足以证明皇兄说的不错了。”

    “这个作法真是新奇。妹妹还从未听说过,回去后就依照这个来做。”昀芷说道。

    他们兄妹又谈论了一会儿佛教,昀芷忽然想到什么,说道:“皇兄,为何不修复普陀山。”

    “原来爷爷之所以废弃普陀山是因为迁界禁海,可如今皇兄已经废除禁海令,废弃普陀山已无必要,为何不下令恢复?”

    “是太妃说起过吧。”允熥说道。依照自从宋代已来的传统,普陀山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昀芷的母亲既然信奉观世音菩萨当然会对此很在意。

    昀芷也不否认,点头道:“确实是妹妹的母亲曾私下里说起过。”

    “兄长之所以不恢复普陀山,是因为要把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放到别处去。”允熥接着说道。

    “要放到哪里?”昀芷好奇。

    “南海观世音,自然要放到南海去。不过此事还不急。”允熥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第993章 样子() 
    “略有些信佛。”昀芷回答:“妹妹的母妃信佛,拜观世音菩萨。妹妹因此也有些信,在宫中无事的时候抄写经书,求嫂子派人去京城的大庙让主持在佛前诵读一番再带回来,压在枕头底下。妹妹觉枕头底下压着经书的时候比不压经书的时候睡得要更好些。”

    “这都是心理作用。”允熥脱口而出。

    “什么是心理作用?”昀芷不解。

    “这,就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意思。”允熥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这样说:“因为你信观世音菩萨,所以枕头底下压着佛经会睡得更好,若是你不信,就不会有用。”

    “若是不信,佛祖自然不会保佑,所以无用不是当然的么?”昀芷说道。

    允熥又与她辩驳几句,发觉自己很难用口舌将这件事说清楚,想了想道:“你回去可以这样做:将佛经交给自己的贴身侍女,告诉她在十日内随意选择五日将佛经压在你的枕头底下,其余五日不压佛经随意压一本书。但不论压不压都不告诉你。你记下这十日内哪几日睡得好哪几日睡得不好,再让侍女告诉你哪几日压了佛经,若是不能完全对上,就足以证明皇兄说的不错了。”

    “这个作法真是新奇。妹妹还从未听说过,回去后就依照这个来做。”昀芷说道。

    他们兄妹又谈论了一会儿佛教,昀芷忽然想到什么,说道:“皇兄,为何不修复普陀山。”

    “原来爷爷之所以废弃普陀山是因为迁界禁海,可如今皇兄已经废除禁海令,废弃普陀山已无必要,为何不下令恢复?”

    “是太妃说起过吧。”允熥说道。依照自从宋代已来的传统,普陀山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昀芷的母亲既然信奉观世音菩萨当然会对此很在意。

    昀芷也不否认,点头道:“确实是妹妹的母亲曾私下里说起过。”

    “兄长之所以不恢复普陀山,是因为要把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放到别处去。”允熥接着说道。

    “要放到哪里?”昀芷好奇。

    “南海观世音,自然要放到南海去。不过此事还不急。”允熥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昀芷本身对于观世音菩萨不怎么在意,闻言也不追问,而是又道:“其实妹妹对道家也有些兴趣,尤其是前年年底传来皇兄在广州被武当山张三丰张真人救治好后,妹妹也私下里拜祭过真武大帝。”

    “当时也不仅是妹妹,整个皇宫都在拜祭真武大帝。就连妹妹的母妃那几天都神不思属,似乎想要改信道教,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改信。”

    昀芷还要再说,忽然见到允熥的表情不怎么好看,顿时知道自己不该提这件事,忙住了口,想要找新的话题,一扭头见到跟在马车旁护卫的侍卫张无忌脖子上挂着一个真武大帝的挂件,因骑马颠婆从衣服里面跳了出来,忙道:“这个挂件好别致,皇兄叫张侍卫给了妹妹吧。”其实她根本没有看清那个挂件。

    “男子挂过的东西,你怎么能用?”允熥却以为那个挂件真的很别致,马上说道:“不过他身为武当山的弟子,身上应该有其余的挂件。”说着,他掀开门帘吩咐张无忌过来,对他道:“你身上可还有与脖子上挂着的这个真武大帝像一样的挂件?”

    “有。”张无忌忙说道。他身为武当派的弟子,虽然并未出家,但对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十分虔诚,有许多真武大帝的挂件和坐像。

    他从身上拿出一个贴身的玉佩要递给允熥,允熥皱眉道:“是在你身上贴身放置的?不好,可有放在外面的?”

    “陛下,臣的住所有,可并未带出来。”张无忌也不是随时预备着传教或者用这些小东西换‘香火钱’的人,随身没必要带自己不用的东西。

    “等明日你一早上值,就拿几样过来,让朕瞧瞧。”

    “是,陛下。”张无忌忙答应。

    很快马车就到了吴王府,允炆带着长子文奎出门迎接,允熥自然又与他有一番推拒。

    推拒过后允炆正要与他携手入府,允熥张嘴想要说话,但话音还未出口就听昀芷笑道:“二哥,妹妹也来了。”

    “你怎么也出宫了?”允炆有些惊讶的问。

    “妹妹在宫里待的憋闷,所以来二哥这里散散心。”

    “你身为公主,当为天下表率,尚未嫁人岂能如此随便的出宫!”

    昀芷撇撇嘴。当年允炆就封前就经常批评她的言行举止,幸好后来允炆封到了杭州,允熥对她很‘放纵’,允熞也不管她们的事,允煕年纪小更管不着才好些。她本想着这两三年过去允炆会不会宽容些,但还是一样。

    不过昀芷虽然很不耐烦,但也没说什么,低头听着。允熥虽然对她们很宽容,但该有的礼仪教导一样不少——允熥一时间没办法改变太多礼仪,只能暂且这么着——在兄长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或打断就是一条重要的礼仪。

    允炆说了几句,见昀芷虽然低着头听着,但也看得出来她没有往心里去,对允熥说:“官家,我今日冒昧说一句,你对几个妹妹有些放纵了。”

    允熥无意在这件事上同他辩论,因为没有用处,岔开话题道:“天这样冷,二哥还是赶紧带我们进府吧,要不然弟弟的几个孩子该冻坏了。”

    允炆叹了口气,与他一起入府了。

    之后兄妹三人坐在一起,聊一聊当年的趣事,气氛逐渐融洽起来。

    允熥笑道:“我还记得那一年,大约是洪武二十四年,父亲巡行陕西回来,与爷爷在一起种地,伴晚回宫因为太累,没换衣服躺在罗汉床上就睡着了,下人们怕惊扰了父亲也不敢动。正好当时昀芷你在文华殿,不知怎么就抹了一脸的泥,衣服也脏兮兮的,等父亲醒过来后吓了一跳!”

    “还有这事?妹妹怎么不记得了?”昀芷道。

    “你怎么会记得?当时你才两岁,还不会走呢!”

    允炆也笑了:“我也想起来了,当时不仅父亲吓了一跳,我也吓了一跳,以为宫里进了这么小的小宦官,后来才发现是你。”

    “你们都欺负人,仗着比妹妹年纪大专门说妹妹的丑事。”昀芷气呼呼的说道。

第994章 朱松不知道() 
    允熥又大笑起来,允炆也不厚道的笑了。

    正笑着,允炆的正妃马晗雨走过来,见他们笑得这么开心,尤其是平时十分严肃的允炆都笑得肩膀都在动,也笑道:“见过官家。如何笑得这样高兴?”

    “哦,是说起了昀芷小时候的囧事。”允熥刚要说,就被昀芷拉住胳膊不让说,允熥想了想觉得马晗雨和昀芷也不熟,也就住了口。

    马晗雨也没有听的意思,对允熥说道:“官家,现下已是午时了,妾请问何时摆饭?官家的一位侍卫刚才使人通报说,英王殿下刚刚入京了。”

    “二十叔也回京了?”允熥欣喜的说道:“他总算到京城了,朕就等着他了。”

    随即吩咐身旁的小宦官:“你去找李波,让他派人去英王府宣英王殿下前来吴王府。”

    小宦官答应一声,领命退下。

    他转身又对马晗雨道:“二嫂,用膳的时候得推迟一点了,我有事要和二十叔说,等二十叔过来后再用膳。”

    “官家有正事,我们迟些用饭又有何不成。”马晗雨还未说话,允炆就出言道。马晗雨见允炆发话,默认了他的话不再出言,又行了一礼退下。

    允熥轻轻摇了摇头。他对于允炆与正妻的相处方式不太认同,这完全就是妻为夫纲最生动的体现。不由得出言道:“二哥,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府内之事还是交给二嫂来安排便好。”

    “官家说的是刚才的事情?招待客人也是外事,自当由我来做主。”允炆说道。

    允熥见他没听明白自己委婉的劝谏,也就只能住口不言。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也没法深説。

    又过了一会儿,允熥瞧了一眼刻漏见已经过了午时正,正在思量为何朱松还没有过来,就听到从外面传来声音:“见过英王殿下。”“侄媳妇不必多礼。”

    允熥听到这话,就知道是英王朱松来了吴王府,起身向门口走去,正好在门前遇到他。

    朱松见到允熥,赶忙躬身行礼,允熥马上将他扶起来,对他笑道:“二十叔,你可算来了京城,这都已经初九了。”

    “官家,我也不想这么晚过来。但那个部族十分凶悍,又因此前连续三次打败我属下的将士,跟随我打仗的又有许多和那个部族有仇的女真人部族,自知即使投降也断无生理,是以抵抗十分顽强,不论昼夜都派人在山林中袭扰我军,每天都要丢下上百具尸首!”

    “我带领将士一边攻打一边伐木,最后将那部族附近所有的树木全部砍光,又借着冬季天寒地冻老幼不易在野外存活将他们围了起来,才将那部族打破,但之后又清剿数日才将所有敢于抵抗的人全部杀死。”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晚上我举行庆功宴嘉赏了所有有功之臣,第二日与张数商议过后就将后续安置事宜如何处置以及全军都交给了他,我则匆忙向京城而来,直至今日入京。”朱松忙解释道。

    “那个部族这样凶悍?你与张数商议后打算如何处置俘虏的人口?”允熥问道。

    “所有成年男子,张数本想留着他们当苦力,但我担心他们会暴动,所以都杀了。”

    “成年的女人都带回去给将士们当老婆了,也有几个赏赐给了跟随我军征战的女真人部族。边地本就男多女少,又因为时常要和蛮夷打仗大家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当兵的,所以二十大几岁还没有老婆的将士不少,都得攒出一大笔聘礼才能娶上老婆。”

    “这下子他们攒的聘礼可以省下来补贴家用了。”允熥插言笑道。

    朱松也赔笑,接着说道:“至于小孩子,母亲仍在的继续交给母亲抚养,母亲死了的分给所有将领做小厮,官府也留了不少作为奴隶。我还收了几个女孩子将来当侍女,交给王府女官调教。”

    允熥正要说话,忽然听允炆道:“二十叔,女人分给将士们为妻也罢了,将所有男人都处死是不是有些过了?还有小孩子,为何不将他们教化为大明百姓?”

    允炆作为崇尚宋代儒学派别的人,主张以德服人,教化蛮夷。

    朱松笑容不变,但话不是很好听:“允炆,即使孔子,原话也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个部族与我军打仗时十分凶狠,凡是抓到我军将士都会杀掉,并且所有城南男子都曾与我军打仗,杀了他们不仅合情合理也符合国法军法。”

    “那小孩子呢?”

    “这种蛮夷部族,打仗时全族不论男女老少齐上阵,即使小孩也帮着运东西,趁着我军不注意袭杀将士,叔叔没有将他们全部处死,已经是宽宏大量了。”一边说着,朱松想起了之前平定几个部族的时候被孩子偷袭打死的将士,语气不由得更加严厉起来。

    “即使如此,也不是所有小孩子都曾同大军交战,也应当予以鉴别,将未曾和将士打过仗的小孩挑出来教化为百姓。”允炆又道。

    “你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可如何鉴别?他们部族中的人都沾亲带故,要是让他们自己说,估计把所有人都说成白莲花似的,好像和我军将士交手的孩子都是鬼魂一般。既然没有办法鉴别,只能一视同仁全部当奴隶。”朱松对于允炆的论调很厌烦,但也不得不回答。

    允炆还要再说,允熥插言了:“二哥,边地与内地不同,有些事情并非是你想象的那样。”

    “但也不至如同二十叔这般处置。”允炆道。

    允熥想了想,觉得自己讲道理是不可能把允炆说服的,于是说道:“二哥,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二哥今年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