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34章

踢开永乐-第34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妃的结局了,自己在担心也无用了。现在还是多注意这次的重要的仪式吧,。

    接下来是一段复杂的过程:先是各执事官进殿拜见老朱,然后承制官带着册封的“册宝”向正副使传达册封旨意,然后正副使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掌节者’和‘举案者’带领下,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承天门外宣读册封诏书并把册宝交给允熥身边的奉册内官。

    今天的正使是李景隆(注1),副使是耿璇(耿炳文长子),二人都是眉目俊朗,看起来一表人才之人,但是内里,唉……

    允熥跟随李景隆和耿璇从奉天东门走进奉天殿,走到丹陛位上,向老朱行拜礼,然后有资格参加典礼的官员各就各位,看着允熥跟随音乐的节奏连拜再跪的,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一整套难度系数5。0的规定动作。

    然后礼部官员到午门去宣读诏书,百官听着。不过这跟允熥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从奉天殿回到文华殿,在专位坐下,等着人出来。

    这时允熥非常紧张,因为这时接受储君拜见的应该是皇后。但是现在没有皇后,所以谁出来就非常重要,如果是吕妃出来,那么允熥即位后就必须册封她为皇太后,感觉太不好了,哪怕老朱把吕妃在允熥继位前偷偷弄死,也必须追封为皇太后。

    然后允熥没等多久,答案揭晓,是郭宁妃(武定侯郭英的妹妹)出来代表皇后接受拜见。

    允熥心中大定,按照礼仪起身拜道:“小子允熥,兹受册命,谨诣贵妃殿下恭谢。”(‘小子’一词是《明史》原话)

    然后在京的各位王世子、郡王和允熥的兄弟走进文华殿。等到允熥坐好了,以允炆为代表,说道:“小弟(《明史》原词)允炆,兹遇长兄皇太孙荣膺册宝,不胜欣怡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然后行礼四拜。

    允熥很注意允炆的表情,认为他或许会有不甘之情。但是允熥注意到允炆不仅没有当不上皇太孙的失落之情,反而满脸都是惭愧的表情。

    到现在,已经是中午了。允熥吃了两口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又赶到武英殿见在京的各位叔叔和兄弟并向他们行家人礼。大家伙又像普通家人一样唠了会儿磕,允熥才回到文华殿,休息。

    已经劳累了超过5个时辰的允熥根本就不想动弹,只想静静地摊着。但是他没摊多久,老朱就叫他去柔仪殿。

    允熥听到这个名字就是一震:柔仪殿是现在吕妃和允炆等人的住所,让我去哪里干嘛!允熥带着一脑门的问号奔向柔仪殿。

    ==============================================================

    今天中午,已经知道自己暴露了的吕妃拼命拍打门窗,说要见老朱。

    太监们马上飞报老朱。老朱怕万一她今天自尽了不吉利,所以来到柔仪殿见她。

    好几个身体健壮的太监驾着吕妃来到柔仪殿的另一间屋子,老朱正在屋子里等着她。

    吕妃见了老朱的面,马上就知道了允熥并未犯病在今天的仪式上。而那伙儿云滇省来的夷人告诉她的人如果中了毒,十二个时辰之内必然犯病,可见允熥并未中毒。

    吕妃暗叹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说道:“陛下,意图谋害允熥,是臣妾一个人的事情,陛下不要牵连到允炆、允熞还有允煕。”

    老朱说道:“你放心,允炆他们也是朕的孙子,朕绝不会牵连他们。”

    吕妃也知道以老朱的个性不会牵连允炆他们,所以她的重点是下面的求情:“陛下,臣妾的父亲吕本,年事已高,还请陛下给他一个体面的结局;臣妾之兄吕良,一向忠厚本分,请陛下不要害他的性命。”

    老朱踌躇片刻。老朱因为吕本一向勤勉,又年纪大了,可以考虑让他体面一点;但是吕妃的兄弟他是打算全部干掉的。不过看着吕妃的表情,老朱因为允熥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决定同意吕妃的请求。

    他说道:“朕答应你,对于吕良一家,只流放。”

    吕妃知道这已经是老朱会做出的最大让步,再争已无可能,所以磕头谢道:“臣妾替臣妾的父亲,兄长谢陛下隆恩。”

    然后她说道:“臣妾希望可以与允炆再见一面。”老朱觉得合情合理,应诺。

    但是然后,吕妃又说道:“请陛下准许臣妾与允熥再见一面。”

    老朱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猜不透她想要干什么。但是他思量片刻,同意道:“可。”然后就出了屋子,让太监去叫允炆和允熥来。

    允熥来到柔仪殿,先拜见了老朱。老朱和他闲谈几句,说道:“吕氏想要见你一面,现在允炆正在里面,你在这儿等一会儿,待会儿去见她吧。”

    允熥吃了一大惊!吕妃在马上要死之前见自己干什么?难道是要当场确定自己是不是中毒了?还是要向自己狠狠的发泄一下怨恨之情?

    不过后一种情况允熥想了一下不太可能。允炆他们几个以后还要在自己手底下混,吕妃作为一个母亲在这个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的孩子考虑的,所以绝对不会辱骂自己或者发泄对自己的怨恨之情。多半是替允炆几个向自己求情,求自己以后不要对他们有偏见。

    过了一会儿,允炆从屋子里出来,满面泪痕。见到允熥,重重的行了一礼,转身回了自己现在的寝殿。

    允熥整理一下衣服,走进屋子。

    吕妃此时也是满面泪痕。她坐在椅子上,用一种说不出的表情在看着允熥,再加上脸上的泪水,让允熥感觉非常奇怪。

    允熥坐到离吕妃有二丈多远的椅子上,侧头不看吕妃。

    吕妃笑起来,说道:“你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就采取无视的态度,什么也不说。”

    允熥听她提起小时候,再也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道:“你,你还有脸提起小时候!好歹你也是抚育过我的,你在下毒之前,难道就没有想到过这些吗?”

    吕妃说道:“现在我说什么,你都可能认为是狡辩,但是我还是要说,我是一度想要默默地接受你即将成为大明的储君的现实的。但,当我看到允炆他落寞的表情,就,就最后做了这个决定。只可惜,你不是我的亲生儿子,养子在亲,也比不上亲儿子。”

    “并且你扪心自问,你有把我当成母妃吗在你长大以后?你有想过,在继位以后,尊我为皇太后吗?”

    允熥坐了下来。确实,自己都没有把对方当成母亲,对方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亲儿子考虑。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是还是没有说出来。过了半晌,他才又说道:“你不为允炆他们几个求情吗?”

    吕妃笑着说道:“不必。你不会苛待他们的。你是要干大事,想要成为汉武那样的皇帝的,除非允炆碍了你的事,否则你不会对他们动手的;汉武帝的亲兄弟,除了临江王(汉景帝原太子)刘荣,其它人没有碍到事的都得以善终。”

    不管吕妃这一番话是变相拍马屁还是确实是她对于允熥的评论,都是非常合适的。并且允熥也确实没想对允炆他们怎么样。

    又半晌,吕妃说道:“你回去吧,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你今天也是很累的,回去休息吧。”

    允熥依言出了屋子,老朱此时已经走了,允熥也就直接回文华殿去了。但是在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着:吕妃都跟自己说的什么呢?她把自己叫过来这一趟,到底想要说表达什么呢?

    =============================================================

    锦衣卫,镇抚司。(注2)

    一个身穿五品武官服饰的人对上手一个背着身,身穿三品服饰的人说道:“回禀指挥使,吕妃在宫外的人除谭尚功和陈晨一家以外,已全部抓获,正在继续追捕谭尚功和陈晨一家。”

    “另外,唐伯鹤夫妻提供的关于那伙儿夷人的描述太笼统,理藩院所有的夷人几乎都符合他们的描述,根本无法分辨是那伙儿人。”

    指挥使郭洪涛回过身来,说道:“继续抓捕谭尚功她们,绝不能放过。你再派人去齐鲁面馆问问唐伯鹤夫妻,还有没有关于那伙儿夷人的其他线索。”

    那人领命退下。

    =============================================================

    齐鲁面馆。

    莫氏送走锦衣卫的人,拍拍胸脯,坐下来喝了口水。

    唐伯鹤站在门口,把锦衣卫的人目送出老远,回来小声说道:“你为什么不说出关于那个小姑娘的事情?说了出来他们就能够找出那伙儿夷人了吧。”

    莫氏说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让他们把那个小姑娘抓起来。可能是于心不忍吧。”

    唐伯鹤说道:“算了,既然已经如此说了,以后也只能不改口了。”莫氏点头。

    =============================================================

    注1:查不到允炆册封为皇太孙时的正副使是谁了,所以自己编了两个人。

    注2:这时锦衣卫还没有分开设立南北镇抚司。

第64章 新的开始() 
第二天,按照规矩,群臣上表祝贺大明有了储君。除了在京的官员之外,直隶各府县的官员也都掐好时间在今天上表祝贺,所以今天雪片般的祝贺奏折涌到了通政司。

    老朱下了朝把允熥叫到谨身殿,然后把所有的庆贺折子交给他,让他好好看看,能不能有所领悟。允熥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才看完所有的庆贺折。

    刚开始看前两个的时候还不觉得,看得多了,就发现这些折子完全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单纯的庆贺折。这些上折子的人只是随大流,没有特定目的,碍于规矩不得不上,没准折子都不是自己写的。

    第二类,是过分谄媚折。这些人因为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就是他打理的庆贺折,所以猜这次还是允熥来打理庆贺折,所以一个劲儿的在折子上夸赞允熥,夸允熥是超过了未当皇帝时的汉景帝、宋仁宗等人,直接奔着治水的大禹而去。允熥完全看不出来他们称赞的人是自己。

    第三类,是另有目的折。这一类是以大儒刘三吾的折子为代表。因为朱雄英(朱标长子,嫡子)过世后,允熥就是事实上的嫡长孙,所以他们这些大儒,即使是允熥的观念不和他们的口味,但是也没理由反对他当皇太孙。

    但是他们在这次的庆贺折中大量添加私货,各种类似于“宜早定东宫辅臣,教以圣人之道”的话不绝于耳,让允熥哭笑不得。

    等到中午吃饭,老朱问允熥从庆贺折中都看出了什么的时候,允熥就把自己想到的和老朱说了。老朱很欣慰。

    他欣喜地说道:“你真的很聪明,在这一点上比标儿强。当年标儿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年已十四(虚岁),不过只比你小一岁,但是完全没有看出,或者想到有些折子是话中有话的。”

    允熥很不好意的挠头。他现在可不是十四岁(实岁)的小孩,而是有着二十四岁的成年内心的人,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那可是太幼稚了。所以他也不好意思接话,“嗯嗯”而过。

    今天上午除了百官上庆贺折以外,所有的命妇也都进宫朝贺。今天的命妇首位的是蓝玉的妻子。其实应该是冯胜的妻子为首位更妥当(邓愈的原配妻子已死),毕竟冯胜是开国六公爵之一。但是册封为皇太孙的是允熥,蓝玉的姨孙,而常遇春已死,今天大喜的日子让常遇春的妻子为首位不太吉利,所以推来推去,推选了蓝玉的妻子。

    今天代替皇后接受朝贺的又是郭宁妃。并且吕妃连出现都没有出现。大家纷纷猜测应该是吕妃卷入了前两天那个锦衣卫重出江湖的宫内涉及到允熥的大案了,并且以后吕妃是从大明的政治生活中应该是要消失了。

    不过这跟允熥都没有什么关系。下午,允熥来到了户部。明天就要开始正式的宝钞兑换计划了,所以他今天下午要好好地准备一下。

    到了户部,所有的官员都大揖行礼,允熥则微躬身还礼。这次户部还算贴心,赵勉把所有的官员聚在一块儿一起行了礼,省的允熥还得一个一个的去还礼。

    然后允熥走进巴蜀司的办事大厅。这里他已经来过很多次,轻车熟路不需人指引,很自然的走进去,找郎中李仁。

    员外郎赵毅跟进来,说道:“殿下,李郎中今日去了宝钞兑换粮食的场地,尚未回来。”

    允熥听到他说话,回道:“那孤也去那边看看吧。”

    赵毅说道:“可需臣随行?”

    允熥听他的口气,再看他办公桌上堆满了的公文,知道他是因为工作太多不想去,所以说道:“你不用了,在这里处理工作吧。因为宝钞的事情,让你们本就繁忙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孤也很过意不去,晚上回去了,孤和陛下说说,再临时调配几名官员来巴蜀司帮忙。”

    赵毅回道:“那可多谢殿下了。本司的事情这几天确实是忙不过来,诸位同仁和书吏每晚都是忙到宵禁之前的。”巴蜀司的其它官员不好接话,但是也都满脸赞同之情。

    允熥听他这么说,回道:“等这阵子忙完了,孤为你们向陛下请功;各位书吏,孤同样会提拔一人。或者更多人为正式的品官。”

    大家马上收起了刚才的表情,转为欣喜。允熥说话一向是比较靠谱的,并且他也没有说太大的话,请功又不代表一定升官,没准赏赐什么东西就好;至于几个九品官老朱也不在乎。

    但是这仍然是很值得高兴的,官员们庆幸于自己的名字会被记住。而书吏们则大喜,因为从吏员升为正式的官员太难了,基本上一入吏员就与官员拜拜了;老朱时期提拔官员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他宁愿提拔乡间名声好的白身也一般不提拔吏员的。

    允熥又与他们客套几句,出了巴蜀司的大门。他正往外走,看到尚书的公房,想到:现在巴蜀司这么忙,但是其他各司应该还好吧,先从其它各司找人临时来帮忙不就好了。所以他就走进了尚书公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