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2章

踢开永乐-第2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占主导,好半天才挤出几滴眼泪。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声音很轻,但偏能让人听清的通传声音。允熥暗道一声侥幸,老朱来得正是时候!忙回头准备行礼,但刚转过身朱元璋已经进来了,允熥等人赶忙行礼。朱元璋也不理他们,直接对刘纯道:“太子如何?”刘纯把刚刚讲过两遍(可能不止)的话又重复一遍,老朱马上眉头紧锁,扫了一眼允熥几个,对允熥微有诧异,但也不说话,走进内间。

    允熥却是浑身冷汗,刚才朱元璋很快的扫了他一眼,只不过是眼神稍有变化,就让他感觉好像所有的秘密无所遁形一样,要是老朱刚才问他话,他一定连小时候躲墙角撒尿,结果被小女孩发现揪他******的事都说出来!不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白手起家从贫民成为皇帝的人!但是从允熥以前的记忆里也没发现他有这么大的威严啊?难不成是因为自己心虚?(其实老朱同志一直都很有威严,只不过从前的允熥见的多了习惯了,现在现代思维主导,肯定是不习惯的)

    允熥还未调整过来,就见到他的妹妹们在母妃的带领下,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过来了,有的还在打着哈欠。这帮小屁孩,连续十几天睡不好觉,真是苦了他们了,过几天朱标死了还得接着熬,希望小萝莉们不要有因此夭折的啊!

    这时内间的朱元璋正在床榻边坐着,时而盯着昏迷中的朱标,时而盯着窗户,不知是在想什么。屋里除了朱元璋和朱标,就只有两个服侍的宫女在,连喘气的声音都听不见,好似无人拜祭的墓地。约么过了一刻钟,朱元璋听到床上有动静,忙一脸慈爱之色的看向朱标。

    朱标确实是醒了,但全身上下一点力气也无,张口道:“父皇。。。”

    还未说完,朱元璋就就抢道:“让他们先盛碗粥,垫垫肚子。”正说着,一名宫女就小步快跑的出去了。

    朱标缓了口气,说:“父皇,儿臣的身体儿臣自己知道,已经没有生机了,儿臣对医理也是懂一点的。恐怕今日就是儿臣的死期了。”又喘了口气,见朱元璋仿佛要说什么,忙道:“父皇也不用说什么安慰我的话,我都清楚。只是今后就不能再父皇身边侍候了。”说完这句话,又连连喘气。

    朱元璋也没有说话,但是眼圈红了。取粥的宫女走进来,端着粥碗要送到朱标跟前。朱标道:“不用了。”那宫女转头看向朱元璋,见朱元璋无所表示,就端着粥碗退到一旁。

    朱标又道:“你们退下去吧。”两名宫女顿了顿,见朱元璋仍是没有表示,一起退出去了。

    朱标道:“父亲,儿子今年三十有七,算不上夭折,也没什么遗憾,只是有三件事希望父亲答应。第一件事,服侍我的宫女太监和为我看病的太医都是无罪的,希望父亲不要降罪于他们。”

    听到朱标改口叫父亲,朱元璋忍不住想起了朱标小时候用稚嫩的声音但一本正经的叫自己‘父亲’的情景,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眼泪一滴一滴的掉在朱标的被子上。朱标应该也想到了朱元璋慈爱的同自己相处的情景,眼泪缓缓从眼角流下。

    缓了一缓,朱标红着眼睛继续说道:“第二,父亲严刑峻法太盛,儿子也劝过多次,但今天儿子不从臣子的立场来劝说父亲,而是从一个儿子的立场。父亲所杀之人虽均罪有应得,但毕竟杀人太多,儿子怕父亲百年之后到了阴曹地府,如有父亲所杀之人爬上高位,恐对父亲不利啊!”

    朱元璋听到这里,眼睛里的泪珠连成串,在被子上又堆叠在一起,慢慢的浸染了一大片,同时不禁发出了‘呜呜’的哭声。声音似乎传到了门外,引起了令人不安的动静。

    此时朱标似乎已经没有泪水可以流了,但眼角的泪痕仍然清晰可见。“第三,是儿臣死后,允炆,允熥等皆年幼,万万不可立为太孙,当以二弟为太子。”

    朱元璋压住了哭声,只是眼泪还不停的往下掉,说道:“这些你都不必担心,为父自有安排。”

    朱标听了,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竟半挺起上半身,用最大的力气说道:“父皇,国赖长君,父皇年事以高,允炆不过十五,万一有事,如何!”说完,再也坚持不住,倒回床上,大口的喘气。

    朱元璋忙叫道:“太医!”顿了顿,又说:“吕氏,允炆,允熥,允熞,允煕,还有文英,文兰,文蕴,文芷你们都进来。”

    刚才屋内隐隐约约传来哭声的时候,允熥整个人都懵逼了,难道朱标死了?不仅仅是他懵逼,允炆和文英以及吕氏等嫔妃一瞬间都处于一样的状态,然后马上又都转为想哭而不敢哭的表情。允熥也是很伤感的,毕竟在允熥的记忆里,朱标是一个好父亲,虽然他与朱标相处时间不多,但仍能感受到朱标对他的爱护。正伤感着,听到了朱元璋的叫他们进去。是要见遗体了吗?允熥如此思索着,红着眼睛排在朱允炆之后走进屋子。

    进屋后,正听到刘纯对朱元璋说:“陛下。。。。。。太子殿下,他,臣已无回天之术。”

    瞬间,吕氏和朱允炆跪倒在朱标榻前,并哭出了声;允熥腿一颤,也跪倒在地,眼泪缓缓流下来。朱标有气无力的说道:“生死有命,我朱标虽年不过三十有七,但有子,”说到这里,看向朱允炆并伸出手,朱允炆忙伸出手拉住朱标的手,朱标又看向允熥,允熥也伸出手搭在朱标的手上。太医刘纯默默地、悄无声息地走了出去。

    “有女”,朱标伸出另一只手,拉住了文英。

    “且父慈子孝,此生无憾已(关于之前跟老朱说的三件事可不会和儿女们说)。惟愿你们以后能兄弟友爱,万万不可出现兄弟阋墙之事。允炆,你现在是长兄,以后要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同时代替我向父皇尽孝;”,允炆点了点头,但没有说话,仍呜呜的哭。

    “允熥,你也不小了,多帮助你哥哥。”允熥不敢抬起头,怕朱标发现什么,也只是点了点头。

    朱标又低头缓缓扫视他的儿子女儿,然后,他那双满怀着对子女的眷恋之情的眼眸不动了。

第3章 彻底融合() 
在朱标那双满怀着对子女的眷恋之情的眼眸不动了的同时,吕氏等马上放声大哭起来,宫女也放声大哭,听到屋内传开来哭声,没多久整个文华殿已是哭声一片;朱元璋也再次哭出了声。而允熥在确定朱标去世的一瞬间,记忆中有关朱标和允熥相处的种种瞬间画面以超越光速的速度涌现在允熥的脑海里,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允熥在根本就不知道之前以超光速出现的画面都是什么的情况下,就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倒在了地上。

    此时在现场的人,只有老朱还有思考的能力。他赶忙命令人将允熥抬到罗汉床(类似于今天的沙发)上,叫极有眼色的太医刘纯进来给他看病。刘纯把了把脉,道:“皇三孙是伤心过度,这几天又吃的少些睡得少些,一时承受不住就昏过去了,身体倒并无大碍。”

    老朱令太监将允熥抬回寝殿,虽然仍在悲伤长子去世,但又思索起来。诸子当中,朱元璋最喜爱的就是长子朱标,并且次子朱樉(shuang)和三子朱棡(gang)都骄横不法,在他看来不适合继承皇位;四子朱棣为人和自己最像,但他是老四,又未记在马皇后名下(我看到的资料说老大老二老三都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只是记在马皇后名下),非嫡非长;并且现在国家稳定,只要再消灭了本打算留给朱标的蓝玉等诸将,就再也无人可以威胁到下任皇帝,同时自己在位期间杀人太多,下任皇帝最好为仁厚之君。朱允炆聪明好学,又对父母孝顺,对弟妹友爱,对臣属友善,是合适的继承人,原本打算等朱标的百日过了,就择机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今天刚来的时候就感觉允熥与往日不同,好像比以前聪明了,平日里对兄弟姐妹也很友好,现在又对父亲去世如此伤心,看来也是纯孝之人。立皇太孙之事,还是放一放,反正自己还撑得住。

    并且可以正好看看大臣有没有敢在这件事上说不该说的话或者私下里串联的,正好将这样的人除去。朕虽然已经有撤销锦衣卫之心,但锦衣卫的刀现在毕竟没有生锈!

    允熥现在还不知道阻止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之事已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他现在脑海中正发生激烈的斗争。自来自现代的记忆出现在允熥的脑海之后,因为现代记忆的质量和数量对允熥原有的记忆呈碾压状态(古代的皇子生活是非常枯燥的,比现在枯燥一万倍),今天醒来后支配思维的一直都是现代记忆。但刚才那一瞬间允熥原有的记忆爆发开来,瞬间压倒了现代记忆。而现代记忆也不甘心被压制,迅速开始反扑。

    从刘纯给允熥把脉时起,虽然表面上允熥没有什么动作或反映,但允熥的大脑内就成为了战场,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战场,今、古双方能动用的兵力(记忆画面)都是百万规模的,古代一方虽然兵力略少,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发挥出了极其顽强的战斗力,就好像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军一样;而现代一方兵力雄厚,宛如太平洋战场后期的米军,这导致各种记忆的瞬间画面纵横交错,相互冲击又相互融合,双方的阵营也逐渐模糊。渐渐地,所有的画面停止了争斗并混杂在一起,阵营也完全消失,战争停止了。

    昏迷中的允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混乱一片的大脑恢复了秩序,并且重新开始按照正常的逻辑运转,向身体的各个部位重新开始发出正确的指令,奄奄一息的思维和意识得到恢复。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允熥终于苏醒了。

    醒来后的允熥还没来得及打量周围的情况,就感觉脑海中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可以明显感觉到现代记忆和古代记忆虽然相处的还算和谐,但是泾渭分明,互相之间还带点敌意,一方处于主导地位时另一方虽不至于故意捣乱,但也并不配合。但他现在感觉现代记忆和现代记忆,古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这对他来说真是无比之好,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礼节有问题了”,同时又随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现代记忆高瞻远瞩的处理事情,可以说他以后兼顾两方面之长。最重要的是,以后再也不会在纠结他到底是谁了,不用思考我是谁这个哲学史上的终极问题了。

    说起来允熥的运气真是足够好,要是现代记忆穿越到他身上的时间晚上几天或早上几天对他都不好。要是早上几天,现代记忆占据优势的时间更长一些、适应时间更长一些,‘这一仗’很可能是以现代记忆的获胜告终;要是晚上几天,没有这么‘一场大战’,现代记忆在较长的时间中很可能彻底消耗掉古代记忆;这两种情况虽然也是最终完成了‘统一’,但是很可能导致他的古代记忆彻底消散,会导致他做出较多不符合时代的事情,生搬套用现代的做法,没准就变成王莽第二,现在就不用担心啦。

    这里允熥还在适应中,一旁服侍的太监王进、王喜见到允熥醒来,不约而同地喜道:“殿下你终于醒了。”允熥“嗯”了一声,眼睛扫视了一下周围,确定这是自己卧室,又适应了一会,才问道:“今天是几号了?”

    另一旁的太监王喜连忙道:“今天是四月二十八,殿下已经昏迷了三天了。先太子的谥号定下来了,是懿文太子。”一旁的王进也赶忙接道:“这三天,每天都有太医给您来把脉,都说您没问题,但殿下您这一直不醒我们也急的不得了,今天可算是您醒了。昨儿个皇上还来看您了呢!”

    皇爷爷还来看我了!允熥心下一惊:不会是怀疑我装昏吧!好在不管皇爷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几天我是真昏迷了,也不怕包括太医在内的任何人过来看或者是检查。估计能给皇爷爷留个好印象,要是能暂缓二哥朱允炆不被立为皇太孙就好了。允熥如此想着(他并不知道已成功完成这一任务)。

    不过马上,允熥就想起了去世的父亲,眼睛瞬间就红了,挣扎着坐起来,就要穿衣穿鞋让王进王喜带他去灵堂。王进赶忙扶住他的右臂,说道:“殿下,昨天皇上临走的时候,特意交代了,不许您马上去灵堂哭灵,要您先吃些饭。”王喜一面附和着,一边吩咐外面的人赶紧把饭菜送进来。

    允熥使劲挣了两下,但因为身体比较虚没挣脱,顿时大怒,另一只手伸过来,‘啪’的一声响就是一个大嘴巴子打到王进脸上,他也没躲,于是王进的脸上瞬间出现了红色的巴掌印,但王进神色不变,仍然紧紧地抓着允熥的右胳膊。

    允熥打完后也冷静了下来,意识到不应该打人,王进和王喜只是执行皇爷爷的命令。在大明的版图之内,现在有谁敢不执行皇爷爷的命令呢!那这样,虽然自己想去马上到灵堂给父王守灵,但是也只能先吃点东西了(这几天一直有人给他喂流质食物,所以并不太饿)。

    冷静下来的允熥重新坐到了床沿上,也不再挣扎了。王进也松开了允熥的胳膊,不过并没有放松精神,仍与王喜一起紧张的站在一边。允熥心知应该安抚一下王进,但是他知道不能直接道歉,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一个现代的普通人哪有如何对待下人的经验),只能说道:“王进,你说的对,我应该听皇爷爷的话,先吃点东西。”

    王进和王喜别看年龄小,但是能被选派到皇子皇孙身边近身服侍的,哪有不机灵的!不自觉的,王进和王喜对视了一眼,殿下是在说他错了?三殿下感觉变化好大啊,要是以前,殿下可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王进如是想着。而王喜则是在对王进各种羡慕嫉妒恨。王进这一巴掌挨得值啊!殿下认识到王进的忠心,以后会更加信任王进。王进和王喜都是上头指派给三皇孙的,与允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使叛变也多半不会有好下场;并且太子一家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允熥以前也不像很有野心的样子,所以也没人收买他们,因此王进和王喜都是对允熥很忠心的。

    允熥也不再是以前的允熥了,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