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149章

踢开永乐-第149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皇兄是同意出巡带着妹妹了?”昀芷抓住允熥话语中的漏洞,说道。

    “不是,这,皇兄还没答应呢。”允熥马上说道。

    “皇兄,妹妹求你了。皇兄。……”昀芷撒娇道。

    “皇兄,两年前的时候还说过让我们这些公主和王爷一样呢,可是在出京这件事就完全不同。”她又道。

    允熥最后还是说不过昀芷,更兼她软语相求,说道:“罢了,皇兄就带上你。”

    “多谢皇兄,皇兄最好了!”昀芷高兴的行了一礼,说道。

    敏儿她们不知道怎么知道了昀芷可以跟随出巡之事,虽然熙瑶坚决制止了敏儿出巡的愿望,但宝庆不同,也来求允熥。允熥想着一个羊也是放,两个羊也是赶,就同意了。

    还有和昀芷住在一起的贤琴,也觉得京中太闷,求着允熥一起带着出去巡行。允熥更不好厚此薄彼,答应了。

    至于其他人,昀兰和昀蕴脸皮薄,况且对于出京也不是很热衷,就没来求允熥;在京的郡主们与允熥不熟,自然也不会来求;思齐要留在京城陪着敏儿,也不去。

    所以最后允熥带着两个公主一个郡主出巡。

    至于带着她们出巡的理由,最后还是妙锦想到:“陛下,吴王殿下封在了杭州,陛下可以二位公主、一位郡主与二哥、二嫂关系好,想去杭州拜会二哥、二嫂为名带着她们出巡。”

    虽然允熥还是觉得有些牵强,但也想不到理由了。

    后宫准备的差不多了,允熥对自己的亲信说了出巡之事。众人议论纷纷,不过因为允熥已经决定了,也不敢太过反对。

    事情传到了朝堂之上,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理学派的儒家学者。按照儒家发展后的理论,作为皇帝,就应该高坐于御座之上,将事情都交给大臣们处置,而不是有事没事出宫甚至出京转一圈。所谓垂拱而治,垂就是把手垂下来,不必干事的意思。

    况且这次允熥还要带着三个皇家女子出巡,更是不成体统。

    但现在是大明初年,皇帝的权力还很大,况且当年朱元璋也多次出巡,只是即位之后从未去过边境而已,所以最后这帮理学派的儒家学者反对无效,允熥还是要出巡江浙。

    不过虽然出巡,但却不必设置监国。江浙离着京城这么近,提议设置监国才有问题,大臣们谁也不敢提这个建议。

    允熥因为还要在路上处置奏章,所以自然要带着中书舍人出巡,留四辅官在京,票拟奏折之后再送至行在。

    胡广和夏原吉已经被允熥送到杭州辅佐练子宁改革去了,允熥想了想,点了杨子荣、王艮、苏友学、金善四人跟随他一起出巡,吴溥和杨溥被留在了京城。

    虽然只是出巡不是亲征,允熥也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礼仪后才出了京。

    出京当日,熙瑶对允熥说道:“陛下,臣妾知道陛下必有要是出巡,可陛下还要记得,京中还有宫妃待产,估计十月份该生产了。”

    “此外,宫中还有臣妾等着陛下呢。”熙瑶的最后一句话声音极小。

    允熥听了这句话,握着她的手笑道:“朕知道。过不多时,朕就回来。”

    记住版网址: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32章 县试() 
<;!……divstyle=〃color:#f00〃>;:

    允熥离开京城后,熙瑶下令严守宫禁,连依照惯例每月初一、十五宫妃家人入宫觐见都免去了,对于宦官出宫也严格限制,比上次允熥亲征时候还要严格。零点看书毕竟当时允熥下令太子监国但将玉玺交给了她保管,她还要带着文垣驾临乾清宫御事。

    但有一件事情熙瑶实在割舍不下,在允熥出京前夕、她严守宫禁之前派人回自己的娘家,对父亲薛宁说道:“爹,一定要督促弟弟读书,过几日就是县试了,稍后还有应天府的府试,一定得过。”

    是的,在她自己怀孕、允熥离京的时候还能让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弟弟薛熙扬参加科举了。

    这年头文武官员升迁倒也没有一定之规,一般人若是考不上进士、举人,去国子监一样能当官;只要允熥愿意提拔,当九卿之类的高官也有可能。

    但薛熙扬身份特殊,身为正八经儿的外戚,为武将也就罢了,当文官若是不能正途出身,难免会有幸进的讽刺;熙瑶又坚决让薛熙扬为文官,所以薛熙扬必须考科举,至少考上举人才好入朝堂为官。

    薛宁对于女儿的心思心知肚明,但他此时苦笑着对派出来传信的知易说道:“请回报皇后娘娘,我自然不会让煕扬懈怠。但,现在煕扬自己已经十分刻苦了,若是我再逼迫他,他该承受不住了。”

    煕扬现在确实非常刻苦了。他和熙瑶、熙怡的感情很深,一直想像父亲和大哥一样在外朝显露出自己的本事不至于让外人讥讽他们薛家‘只不过是外戚’;熙瑶又劝说他为文官不为武将,所以他最近非常努力,只求县试、府试能够连考连捷,明年再安稳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薛熙扬对于自己能否考址: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33章 府试() 
<;!……divstyle=〃color:#f00〃>;:

    又过了几日九月初三,举行应天府府试。上元、江宁二县因为允熥离京之事,是应天府最后举行县试的两个县,应天府其它所辖各县都早已举行过了县试,府衙也通知过了其它各县,所以并无问题。

    “只是上沪县的学童要不是陛下思量到了,允许他们在松江府参加府试,差点儿就苦了,若是老远从上沪县来到应天府参加府试,穷人家足以破产。”黄淮对府丞说道。

    和县试类似,府试也是由衙门的主官,也就是应天府尹主持,考试也是两道四书题,考试地点也是临时借用府学,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需要先将各地的学童依照县籍集合,并且以县为单位进行点名、搜身、入场等事。

    另外,因为参加府试之人比单独一县参加县试之人要多的多,所以天还没亮就集合点名了。

    排队等候点名搜身入场的时候,薛熙扬望着这么多来参加府试的人,没来由的也紧张起来。通过了府试就是童生了,虽然没有优待,但也算是文人了。

    头一个,就是江宁县的学童入场。在警察的维持下,江宁县的学童拍好两路纵队,挨个接受搜身。

    应天府与江宁县搜身的是同一批人,对于薛熙扬同样是网开一面,只是看起来严格但实际上非常松散的搜捡了一番而已。

    入场之后天才蒙蒙亮,入场的手续又非常繁琐,所以薛熙扬坐到座位上时感觉有些疲惫,拿出家址: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 
<;!……divstyle=〃color:#f00〃>;:

    深宫中的熙瑶姐妹又一次迅速知道了府试的结果,熙瑶当场赏赐了报信的宦官一个菏北磁州窑的茶杯。道:“姐姐,扬儿中了案首自然高兴,可是恐怕朝中的大臣会有些异议吧。”

    熙瑶问道:“什么异议?”

    熙怡诧异的看了一眼她,‘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姐姐竟然想不到?’

    熙瑶被熙怡的眼神弄得有些迷糊,想了想才想到大臣们可能怀疑薛熙扬作弊之事。她刚才被这个喜讯所冲击,又可能因为怀孕智商下降,所以竟然一时没有想到。

    不过熙瑶作了几年的太孙妃和皇后,虽然对允还是小心,但已经不是之前的她了。她说道:“作为身份不同于普通百姓的人,一举一动本就惹人注目并且引起不怀好意之人的猜疑,即使薛熙扬仅仅只是位列中游考过,一样会有人怀疑他作弊。”

    “不仅仅是咱们家,就是一般的朝廷重臣,县试、府试、院试大家不会怎么关心,乡试和会试同样惹人注意,稍有疏漏也会被怀疑作弊。”

    “现在薛熙扬中了案首反而是好事,因为大家都去争论他该不该得这个案首,而不是猜疑他是不是能够考过。”

    “并且既然要做事,就不必考虑那些只会嫉妒别人的庸人想什么,说什么,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陛下继位已来对很多事情都进行了改革,可曾考虑过大臣们说什么?陛下只在意这个改革能不能推行下去,只在意能影响改革推行大臣的意见,根本意那些除了放屁和捣乱什么也不会的人说了什么。”熙瑶最后忍不住使用了一个粗鄙之词。

    听了熙瑶的话,熙怡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她再幼稚,在宫中这么多年也不会是小白一个。

    “不过,”熙瑶又转身说道:“黄淮定然不会透题,可是我现在也不敢肯定他是不是对扬儿有所偏向。所以,”她提高声音说道:“知易进来!”

    等知易进来后,熙瑶吩咐道:“你马上去府里老爷派自家请的先生将府试的试卷都看一遍,看看扬儿的文章到底是不是最好的。”

    知易答应着,行礼退下。

    熙瑶又对熙怡说道:“现在等着结果就行了。只要扬儿的文章确实是写的最好的,其它的不必关心。”

    ……

    ……

    关心薛熙扬科举之路的人不止他的家人,还有许多人着。县试之后就有许多来看榜的人是替这些人看榜,府试的时候同样有这么一群人来替他人看榜,看到薛熙扬的名字后马上去汇报了。

    “哦,薛熙扬又得了府试的案首?”刚刚从皇宫中走出,要去史馆看一看《元史》编纂进度的解缙就得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连得两个案首,就算是江宁县和黄淮有所偏袒,也不敢如此偏袒,可见薛熙扬确实很厉害。看起来,他中秀才定然没有问题,就是举人,也未必不成。”

    “这样,或许将来,我还会借助他的力。”解缙自言自语道。

    解缙是现在公认的大才子,又是科举出身,所以薛熙扬如果遇到了他就会向他请教问题。解缙自然不敢得罪他,每次都认真解答,但其实他也不怎么在意,直到今天见薛熙扬的水平还挺高,起了心思。

    “不过,他总不能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吧,这几年还暂且用不到他,不过以后他再来宫中清教问题,就要好好回答了。”解缙最后想到。

    跟随允出巡的杨子荣、金善等人也会一样想,只不过他们此时尚未得到消息而已。

    ……

    ……

    宋麟对面前的下人说道:“老爷知道了,你下去吧。”然后马上对身旁的刘政说道:“薛熙扬竟然能够连中两个案首?即使仅仅是县试和府试也了不得。”

    “会不会是江宁县和黄淮故意偏袒他?”刘政有些怀疑。

    “不会。江宁县主持县试之人我不认得,不敢随意评论;但黄淮的为人,要说他稍稍偏袒,这也可能,但绝对不会故意泄题。而他也知道定然会有许多人着薛熙扬考试,仍然点他为案首,足以见得薛熙扬的文章确实为本科第一。”

    “一个秀才肯定能够考中,就是举人也未必考不上。薛熙扬以文官出仕,看来是一定的了。”宋麟说道。

    “听说他家里请了先生?也不知这个先生的到底是倾向于咱们理学派,还是其它学派。”刘政说道。

    “不管他到底倾向于什么学派,一定要将咱们自己人派过去为先生。一定要让薛熙扬接受理学。”宋麟说道。

    早在薛熙扬要走文官入仕的消息传来后,宋麟就上了他。他可是皇后的同胞弟弟,未来皇帝的舅舅,将来应该会是朝廷重臣,对太子定然会有不小的影响。

    理学派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允不喜欢理学派,十分焦急,可允也不像是会被轻易改变思想的人,想说服允改弦易辙的可能很小。

    但还有皇太子,如果他们能够让皇太子接受理学派的思想,就能在以后‘拨乱反正’,恢复理学派的荣光。

    所以他们重视一个会对太子有影响的人,力争将这样的人都发展成理学派之人。

    “可是,将咱们自己人送过去恐怕不太容易。已经致仕的年纪都不小了到京城恐怕不容易;在朝官员也不行;至于虽然有些名声但科举不顺的,薛家未必接受。”刘政说道。

    宋麟听了刘政的话,也觉得不会像自己想的这么顺利。半晌,说道:“实在不成,就让他考取秀才后入国子监。国子监有咱们的人。”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535章 初到苏州() 
“哈,薛熙扬竟然连中县试、府试两个案首?江宁知县岳忠绵和黄淮不至于故意漏题,更不至于偏袒薛熙扬到非点他为案首的程度,可见他确实是自己学习非常努力才能够连中两个案首。”允熥高兴的说道。

    薛熙扬可是熙瑶的同胞弟弟,他出彩,熙瑶脸上也有光彩;熙瑶脸上有光彩,允熥也就脸上有光彩;况且允熥现在还很信任薛家。所以他很高兴。

    “陛下,足可见薛熙扬为人聪慧,精擅读书。”杨子荣也凑趣说道。

    “也有你们的功劳,若不是你们教导他,他未必能够考中两个案首。”允熥笑道。

    “今年礼部定下的直隶院试是在何时啊?”允熥又问道。

    “陛下,今年是会试年,京城要举行会试,所以直隶并无院试。下一次院试要到明年三月份了。”王艮说道。

    “这样。朕还想看着薛熙扬连中小三元呢,没想到要等到明年初了。”允熥有些遗憾。

    几人正说着,担任统领这里护卫之兵的人濮屿忽然走进来说道:“陛下,前面就是苏州府了,可驾幸苏州?”

    允熥说道:“当然要驾幸苏州。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朕要看一看这个苏州府是怎样的繁华。”

    ‘其实现在苏州府远不及京城繁华,也就是前朝留下来的那些景色好些。’濮屿在心中想到。他曾经跟随先父在松常苏一带备倭,虽然已经是七八年以前的事了,但当时苏州就不及京城,现在京城愈发的繁华,就算苏州也有所发展,岂能追的上京城?

    不过他也没必要把话说出来扫允熥的兴,答应了一声就退下了。

    允熥遂和身旁的人说起了苏州。他说道:“朕从京城一路东行,应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