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131章

踢开永乐-第131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栾伟其实是想和允熥说说话的,可是见到允熥的表情,也就不敢凑上去,只能退了回去。

    不一会儿众人的饭菜和单独为文垣准备的食物送了过来,允熥放下手中的书,开始用膳。

第474章 第三次() 
敏儿却一把抓起了允熥放下的书说道:“爹,这是什么书?”

    允熥说道:“是下边人送上来的话本。”

    “话本?话本是什么?”敏儿翻开了看了看,说道:“这不是写的曾爷爷开国的事情么?但是,怎么和爹爹平时和我们讲过的不太一样?”允熥偶尔会抱着敏儿给她讲讲开国时候的事情,敏儿虽然大多数都记不住,可就是这记住的极少数都与《大明英烈》上写的不一样。

    允熥说道:“话本,就是普通百姓有空闲的时候听说书人说的那些书,爹爹也让宫里的宦官给你表演过什么是说书人。”

    “而这既然是话本,当然不能与史书完全一样,要不然老百姓都不爱听。”

    若是敏儿年纪大些了,或许会说:‘曾爷爷之事,百姓不爱听又怎样?怎能肆意窜改!’

    不过现在敏儿年纪还小,还说不出这样话,只是看着。

    允熥从她手里拿下《大明英烈》,说道:“等吃完了再看。”

    平时允熥对他们吃饭的礼仪要求很严,所以敏儿也不会说什么,老老实实的吃起了午饭。

    不过她中午吃的也不多,很快就吃完了午饭,又拿起《大明英烈》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允熥也吃完了,盯着认真看《大明英烈》的敏儿看了片刻,心中暗道:“敏儿还真是像我小时候一样。我还没读小学的时候就能拿着姐姐的历史书和看的津津有味。”

    然后允熥笑道:“觉得写得不错吧。”

    敏儿却放下《大明英烈》,非常认真的说道:“爹爹,虽然写得不错,但是为何女儿就是觉得有些别扭呢,不好,还不如听先生用平话讲史。”

    “这样么。”允熥说道。

    其实他虽然刚才很沉迷,但是也觉得这部有些问题,虽然他说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他对于要不要将他定为标准的描写开国一代事迹的话本也有些犹豫。

    ‘不过既然敏儿也这么觉得,那就决定不以此为标准的描写开国一代事迹的话本了其他人再写。’

    ‘其实这也不太着急,这一批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来,还有下一批人。慢慢来就是了。’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问栾伟:“今日文垣表现的如何?有没有什么不尊敬先生的地方或者是扰乱秩序之事?”

    栾伟马上答道:“太子殿下今日表现很好,虽然臣与他所说的并没有完全明白,不过十分沉稳,并无不敬之事。”

    开玩笑,不要说文垣的表现确实没什么问题,就算真的有什么问题他也不敢说啊!就算是允熥不责罚他,皇后未必不会找他麻烦。何况他自己还想榜上太子呢,怎么可能说太子的坏话。

    至于讲的东西明不明白这件事,想隐瞒也隐瞒不住,栾伟只能实话实说了。不过这对于才三岁的小孩儿来说也很正常,没什么隐瞒的必要。

    允熥也觉得听不懂才正常,都能听懂反而不怎么正常,熙瑶现在就送他来启蒙也没指望着他能听懂多少东西,只是让他来接受一下熏陶而已。

    允熥又问了他几句话,拿起《大明英烈》,离开了这里栾伟有些郁闷。

    栾伟也很有雄心壮志,可惜允熥却似乎不认为他是一个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是让他在这里给小孩子启蒙。

    给皇子启蒙当然是好处多多,得到亲王的信赖没准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国重臣。尤其是现在皇太子也送到他这里来启蒙了,将来更是有靠。

    但是谁不想自己能够年少成名为官做宰的呢?等到这些皇子长大封国都得是多久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栾伟一直想在允熥面前多露脸表现自己的才能,可惜允熥总是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只能下次看看有没有好机会了。’栾伟想着。

    其实栾伟的心思允熥哪里不懂?可是他真的觉得栾伟就适合当启蒙老师,不适合在朝堂之上为官。要不然允熥最少也让他当一个中书舍人,不会只挂着翰林院翰林的名头。

    允熥回到了乾清宫,叫来侍卫宋亮说道:“你把这个《大明英烈》送到罗贯中手中,告诉他朕对于这本不是很满意,再找人写。”

    宋亮领命而下。

    下午依旧没什么事情,允熥觉得四辅官都快显得长毛了。

    晚上允熥觉得已经连续数晚在坤宁宫了,去了妙锦的延禧宫歇息。

    第二天上午比昨日还要沉闷,没有人说的事情,也没有的折子可以批答,只是那些允熥在过年期间决定的有关于亲王封藩和番国朝贡的旨意下发,无数的使者从京城出发前往各个藩国,或者番国。

    中午允熥用过午膳之后对四辅官说道:“朕下午有事,就乾清宫了。你们在乾清宫中留守,若是有什么之事马上找到王喜,他会告知于朕。”

    四人应诺。至于允熥到底有何事?那情况太多了,他们即不会关心,也不敢关心。

    不过,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午时过后,一男一女在几名明卫、无数暗卫的护卫下又从东华门走了出来,大概是向着灯会的方向走了过去。

    有侍卫一边走着一边暗自吐槽:‘陛下这也太过于宠爱后妃了吧,还是维持一个平衡就又带着宸妃娘娘出来逛灯会,真的不嫌烦么。我看了两日都已经觉得够了。’

    是的,今日允熥是带着徐妙锦出宫来了,不再是熙瑶姐妹了。

    允熥倒不全是维持平衡,而是昨晚歇息在延禧宫的时候,徐妙锦施展四嫂传授给她的‘驭父十八计’,微带着醋意和允熥说了此事;而允熥也很喜欢徐妙锦,所以决定今日再带着她出来转一转。

    不过此时允熥看着周围类似的侍卫,看着周围类似的路线,身边发生变化的人,忽然觉得自己要是搁在现代妥妥的人渣一枚啊!同时占有六个女人,对其中的三个都很喜欢,搁在现代多半是在网上被姑娘们口诛笔伐的人渣。

    ‘看来还是古代好啊!妻子就算是想独占丈夫,也不敢宣之于口,社会舆论也不。’允熥心中暗想。

第488章 贡院() 
<;!……divstyle=〃color:#f00〃>;:

    ?第二天二月初三,是讲武堂开学的日子。道:“皇,皇上,那边是,是,”

    另外平常负责贡院的小官见他磕磕巴巴的说不利索,对允熥说道:“皇上,那边的是臭,恐污了陛下的鼻子,陛下还是绕道走吧。”

    “什么臭?”允熥问道。

    “陛下,臭就是供来考试的考生方便的地方。”这人解释道。

    允熥琢磨着他的意思,说道:“那就是说,这里没有厕所?”

    这人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厕所’指的是茅房,说道:“禀陛下,这贡院里面素无厕所,只有臭。”

    允熥马上说道:“这怎么行?怎么能没有厕所?”

    又吩咐道:“马上找人在贡院之中开挖厕所,供考生方便。”

    大家没有想到皇帝来到贡院说的头一件事情是厕所,心中有些腹诽,不过也不敢违背允熥的话,答应着。

    允熥没敢走进臭,路过而已。

    之后允熥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平静的看着房。

    允熥将这里转了一遍之后正欲离开,忽然门口大门被打开了,一人走了进来。允熥定睛一看,原来是礼部侍郎董伦。他们这些阅卷官和出题人已经得到了通知,陆续赶过来了。

    董伦进来见到允熥在这里,忙跪下行礼。允熥笑着让他站起来。

    之后允熥忽然想起了什么,拿出一张宣纸对董伦说道:“朕这些日子与皇室的诸位宗室商量,也有了几道经义题目,你拿去看看,要是合用就用作会试题目吧。”

    允炆出得题目以允熥浅薄的经义水平来看,还算不错,所以就送来当考试题目的一部分了。

    董伦躬身接过。

    允熥也没什么事情了,离开贡院。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1

第489章 胥史() 
<;!……divstyle=〃color:#f00〃>;:

    ?愛♂去÷小說→,。

    允熥返回的时候本来心情不错:虽然贡院的环境不太好,但是包括普通差役在内的监考之人都很尽职尽责,允熥对此很满意。

    可是马车开出去没多久允熥的心情就被破坏殆尽。他本来掀起车帘随意的向大街上看着,忽然见到了一家商户门口几个看起来像是乞丐模样的人趴在地上,好像还唱着什么。

    商户的老板愁眉苦脸的走出来,似乎和他们说了些什么,又把一个小搭搭递给他们。为首的乞丐颠了颠,把搭搭扔在地上,又唱起来。一个身着五城兵马司差役衣服的人就从商户的门口走过,可是却好像没看见这嘛事一般。

    允熥心情马上就变差了,不过表面上没怎么显露,一直到马车行驶到了西华门、自己下车之后,他才问李波等侍卫:“现在京城的乞丐这么猖狂么?”

    有人对允熥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感觉很奇怪,不过李波不会。李波在护卫允熥的时候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也注意到了允熥说的这件事情。

    他听了允熥的话,斟酌着说道:“陛下,这些乞丐大多都没有亲人,除了一条命也没什么在乎的,这样在商户门口唱唱莲花落,怎么也不够流放或者杀头,所以丝毫不怕。”

    “要是普通民户,主家发了狠把他们打一顿,他们也没办法;可是这些商户开门做生意,总不能随意打人,就算让应天府、两个附郭县或者五城兵马司的差役把他们抓进牢里面关几天,这些乞丐也不怕:大牢里总不能饿死他们,得管饭,对于这些乞丐来说比起在大街上也差不了多少。”

    “可是一旦这些乞丐出来了,就会变本加厉的在你家门口捣乱让你做不了生意。这样谁家都受不了。到最后商户们也只能花钱消灾了。”

    “一直让差役们把他们关在大牢里不行么?”允熥又问。

    “陛下,虽说维持街面上的治安也是差役们的工作之一,可是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小事,应天府、两个附郭县、五城兵马司的官员也顾及不到,所以他们会懈怠一些,一般都不管;若是让他们管一管,这些商户也不是毫无代价的。”李波知道,自己这番话出口之后,京城的差役恐怕也要倒霉一批了,甚至官员也会被拿下几个:可是他不敢说假话,只能挑着不算太严重的事情说了说。

    “恐怕不只是懈怠一些的事情吧,京城的黑恶势力,比如乞丐的‘大骨’,街面上的地痞流氓,都和这些京城的差役有勾结吧。官员是流水的,差役可都是铁打的。”允熥自言自语说道。不过这句话并未让李波等人听到。

    允熥又对李波他们说道:“刚才朕与你们所说的事情,不许和其他人说。”

    李波等人应诺。他们虽然是京城人,但是军户和民户是两个系统,他们和这些差役可没有关系,才不会冒着丢官去职的风险透露。

    ……

    ……

    允熥回到乾清宫,四辅官见到他回来,也不会问他刚才到底去干了何处,只是将他们已经票拟完毕的奏折递上去。

    允熥之后的一下午就在批答奏折中渡过了。

    到了该下班的时候,今天也没有什么大事,允熥也不会留他们他们按时下班。

    依照论资排辈,解缙身为冬辅官,又是最近刚刚为辅官,最后一个与允熥行礼告别。

    允熥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对解缙说道:“解爱卿,最近编写的如何了?”

    解缙说道:“陛下,当年宋学士编写的虽然有些粗疏,不过大体上还算全面,所以臣重订还算顺利,本纪与列传已经编写到了元末,志、表尚未重修。”

    允熥其实很想通过修史把蒙元排除出华夏的历史朝代之一。理由也好找:历朝历代,即使是带有鲜卑胡族血统的李唐也不曾将全国的百姓分别对待,可是蒙元就明目张胆的划分四等人,这岂是自认华夏之国?

    但是,朱元璋时期修订的已经承认了蒙元为华夏的一个朝代,允熥可以修订朱元璋的很多政策,但是直接完全违背还是不行,所以允熥能做的只能是在修订的时候让解缙把蒙元干的那些烂事都写上去。

    允熥这时问道:“前一阵子是在重编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列传?”

    “是。”解缙答道。

    “朕听说,扩廓帖木儿所出生的地方河難,有传言说扩廓帖木儿的父亲是汉人,并非是蒙古人?这是真是假?”允熥对这个问题有些好奇。

    “陛下,此乃流言而已。臣仔细查询了元代的各类记载,最终确定秦憨王妃、与元河難王扩廓帖木儿之父为元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氏,是确凿无疑的蒙古人。只不过其祖上在蒙古蒙哥大汗平定河難之后就一直居住在河難,方便改姓王氏。”

    “反倒是其母家族佛儿乃蛮氏,为原居于西域的色目人,并非是蒙古人。即使是因为扩廓帖木儿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不算他为蒙古人,也应该算作是色目人,而非汉人。”

    “原来如此。”允熥说道。他忽然想起来朱尚烈的眼睛好像不是纯黑色,而是棕色,确实是典型的混血特征。

    允熥又思量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就恢复秦憨王妃伯也台氏的姓氏,重新为其撰写传记。”

    “是,陛下。”解缙躬身答应。

    允熥又详细了解了一下现在的编纂情况,嘉奖了解缙一番他下去了。

    此时已经快要天黑,但允熥却并未前往后宫,而是又把自己的侍卫叫了过来,吩咐了几句话,又让王喜去坤宁宫传信今晚在乾清宫用饭,自己留在乾清宫拿出本书看了起来。

    过不多时,一个年岁看起来不到三十岁、长相颇为俊朗、身穿一身世袭武将服饰的人走了进来,见到允熥躬身说道:“臣薛熙扬见过陛下。”,。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492章 阅卷() 
<;!……divstyle=〃color:#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