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109章

踢开永乐-第109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O碌娜耍际牵蛘咧辽俨环炊缘娜瞬斡胩致邸

    要确定封国制度,首先要确定的事情就是——礼。‘礼’的意义是定尊卑,封国与中央到底是什么关系,封国国君与帝国的皇帝是什么关系,封国国君面见皇帝行何礼等等,都包括在内。同时,‘礼’也包含以后藩属国与中央帝国的权力与义务。

    ‘礼’这一部分耗时很长,是耗时最长的一部分,因为需要制定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确定是封国的名义。最终决定以‘尊皇攘夷’为名义,加封皇族王爵为封国国君于边地,名义上的主要责任就是教化蛮夷。

    这个旗抄自春秋时期的齐国,之后为东方好多势力所采用,通俗易懂,所以采纳。

    同时允许封国立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之神,在华夏只有立了社稷才算是立国。并且从朱氏家族中单独立宗,以允熥一系为大宗,世代承袭皇帝之位;以其他各系为小宗,世袭封国国君或者亲王之位。

    其次确定了封国国君相当于亲王爵,仪同亲王不变。但是没有规定一定只能加封亲王为封国国君。

    然后再次重申嫡长继承法,并且强调先嫡后长,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庶长子的继承顺位在嫡子之后。在有嫡子的情况下,除非嫡子造恶甚多,经中央皇帝批准可以立庶子以外,其他情况只要有嫡子就必须立嫡子。

    然后需要确定的就是封国与中央的关系。这一部分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麻烦的部分。

    首先确定封国也是一个国家,

    但是不是独立的国家,是从属于中央政权的。初立一国以及国君的继承,都必须得到中央皇帝的册封,否则无效,诸侯可共讨之。但是皇帝也不能无故罢去封国国君的国君之位,必须依照规定,具体规定容后制定。

    随后确定了朝见制度。以西域之地偏远,准许国君五年一朝;雲南之国和东北之国俱三年一朝。朝见必须封国国君,或者确定的储君为首来朝见。路上的开销依据周礼由封国负担。并且封国国君朝见,必须进贡贡品。皇帝回赐相当于贡品价值、或者价值超出的赏赐。

    然后是中央与封国的权力义务。封国方面,主要义务就是教化蛮夷,其次在中央之国有令之时,出兵随同中央之军征讨不臣。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义务,就不详细说明了。

    权利方面,世袭封国国君之位,并且除左右王相由中央任命之外,中央不得干涉封国其他的事情。封国遭遇进攻,中央应该负责保护封国。

    同时,依照周礼,给予封国国君册封世袭侯爵、伯爵的权力,不得册封世袭的公爵,并且册封世袭的侯爵、伯爵需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才算完成。但是可以自行撤封。

    同时,中央有权在封国册封世袭的侯爵、伯爵,并且这种中央册封的侯爵、伯爵,封国国君不经中央同意,可以废掉世袭的侯爵、伯爵本人,但是无权削爵。找其宗族内其他人继承爵位。

    允许封国国君册封世袭的官职,类似于世袭千户之类的,不需中央批准,可以自行册封、撤封。

    然后确定的是封国与封国之间的关系。封国,不论大小,不论与中央大宗的远近亲疏,均是平等之国。大国不得欺压小国,不许擅自代行中央帝国的权力。……

    封国之间不许开战,如有纠纷中央裁定。若是一个封国擅自攻打另一个封国,皇帝有权撤销主动进攻的封国,或者更换封国国君。同时需要保护封国不亡;若是亡国,中央有义务帮助其复国。不过允熥觉得这一条他活着的时候应该用不上。

    在确定封国权力时候,方孝孺说道:“陛下,依据周礼,封国之事,官职均为封国国君任命,中央不得干涉,今何以由中央任命封国王相之职?”

    允熥虽然嘴上说的是依据周礼来封国,但是实际上主要依照的是汉初册封子侄为王的制度。在允熥看来,封国不制衡一下是不行的,所以依照汉文帝的制度由中央任命左右王相。

    允熥的心思大多数大臣都心知肚明,并且周礼确实是非常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无法完全依照,所以没有异议;结果昨天才在蜀王府里接到圣旨,今日才有权上朝的方孝孺提出了异议。

    不过允熥早有准备。韩王朱松说道:“方中书,天下谁能无错?若是一国之中之官员都为封国国君所任命,那在封国国君和大臣想法有差之时谁能阻止国君一意孤行?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不可能很快知道的。”

    “所以由中央任命王相十分,可以阻止封国国君的错误。”

    允熥看着方孝孺陷入了思考之中,赶忙下令下一议题,不然要是让方孝孺提出‘皇帝怎么样怎么样’的,那有的乱了。

    然后决定封国国君除每几年一次的朝贡之外,其它时间不得皇帝允许,不得离开封国。

    同时规定了封国国君有对蛮夷之国开战、停战、会盟等权力。

    他们同时讨论了的国。最终决定,秦王朱尚炳、岷王朱楩的封不变,封国以后为秦国、岷国;韩王朱松,因为允熥一想到东北地区的国家叫韩国就很是膈应,然后‘原’与‘元’字又同音,最后允熥拍板就封为英王,以后建国了就叫做英国。

    嗯,允熥或许需要考虑给那个小岛上的国家另起一个名字了。

    ……

    以上的,虽然包括了部分制度建设的,但是都可以算作‘礼’的。

    商讨完了‘礼’,之后就是制度建设了。而制度建设最早牵扯的就是封国的位置和地盘。

    尚炳的地盘是沙州,然后他可以自由的向西进发;朱松的封地是开原城,然后他可以自由的向北进发。

    朱楩虽然也可以自由的向西、向南进发,但是雲南的地理位置太偏了,又都是崇山峻岭,到底封那里可不好决定。

    允熥自己思考了半天,最终决定,不给朱楩大理府,而是把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给他为首府。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就在今天的保山一带,大理国时期得到开发,人也不少。

    金齿以西、以南的地方,缅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麓川平缅使司,孟定府,也全部交给朱楩。

    然后就是官制了。左右王相已经说过了,由中央任命,从二品,左王相为武将,右王相为文臣。并且均可以开府治事。

    仿京师六部设立六厅,主官称之为仆射,从三品;副官称之为谒者仆射,从四品。厅下设司,首官称之为典令,正六品;副官称之为典丞,从六品。

    地方官,因为现在条件所限,基本上只能设立县一级行政单位。允熥提出:“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诸位王叔、王弟又是教化蛮夷,地方官之制暂且搁置。”然后就搁置了。

    另外允熥还在封国设立了类似于翰林院的教导儒学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实际上并不。

    说完了官制,就是选官制度了。允熥这次是独断专行了一会,要求各封国必须设立科举,并且封国的科举称之为乡试,功名为举人,与中原的举人完全相当,也可以参加中央的会试。但是允许自行确定考试。

    允熥打算改变会试的考试和形式,考实用的东西,力争使封国的举人也不至于吃亏,不过具体怎样改还没有确定。

    允熥认为,要想让封国的子民认为自己还是明国人或者‘华夏人’,必须维持频繁的交流人才可以相对自由的流动。所以允熥下令功名相等,并且允许中原的举人、秀才去各封国求官,封国国君也可以任命没有官职在身的、没有爵位在身的一个人为官。

    不过每个封国有名额限制,以防封国国君以封官为名,呼啦啦拉走一帮人,结果到了封国当不了官,还是干本职工作。等于是以封官为名拐骗人口。。et

    允熥反对大批量拐骗人口,少量拐骗就罢了。但是他宣布以后如果各封国需要,可以把流放犯人全部流放到封国;并且他们需要人口可以和允熥商量,允熥会酌情考虑迁徙。不过他还是希望封国国君能用优厚的条件吸引那些敢打敢拼的人主动去封国。

    除了人才交流以外,保证认知的统一必须维持文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好在这方面汉字十分有优势,就算是生拆偏旁部首另组成一个字,比如大明后期的很多藩王,新出现的字也会被认为是汉字。

    而不像日耳曼蛮族攻陷罗马以后,借用拉丁字母随意组合,就成不同的文字。英语中的‘hello’和德语中的‘hallo’是差不多的意思,只差一个字母,就成了不同的语言。

    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制度,但是都是一些细枝末节了。这次讨论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一直到晚上太阳西下才结束,中午的午饭大家都是对付着吃的,并且吃完了午饭以后马上转移到了谨身殿进行讨论。

    等到最后一个事项讨论完毕,张温宣布今日的朝会结束,大明的封国制度也确立了。<;!……fgfy……>;

第二百一十章 新的分析() 
参加这次长的‘朝会’的人都精疲力竭了。【全文字】在议论事情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讨论一结束,人都感觉自己非常的疲惫。很多人下午在谨身殿坐了一下午没站起来,腿都麻了,站起来又跌到在了地上。

    允熥也坐了小半个下午。他见到一些大臣站起来又跌到的情况,顿时扶着王喜站立。他今天也觉得自己的腿一时半会儿是缓不过来了常瑞江去叫步撵过来抬着他去乾清宫。

    走着前,允熥对王喜说道:“吩咐御马监的人,今日这些大臣,凡是自己没有马车、轿子的御马监派马车送他们回去。”

    允熥被抬着来到了乾清宫。

    在来乾清宫的路上,王喜抱怨道:“陛下,何必这样非要今天把事情都说完?瞧您这腿麻的,待会儿还得晚上熬夜批答折子。分成两天来商量不成嘛?”

    允熥笑骂道:“就你多嘴!”不过允熥还是解释道:“不行啊,这分封的事情,不一天都说完了,我心里不踏实。”

    “早把事情说完了,好开始准备。你以为准备很简单?后头的准备还有好多事儿呢!早些商量完了章程,等明年年初,差不多就可以分封了。”

    到了乾清宫的时候,允熥觉得自己的腿好一些了,但是独自走路还是觉得不得劲,所以让王喜、徐晓辉等人扶着下了步撵。

    今天是初一,按照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今日皇帝需要休息在乾清宫。所以允熥把熙瑶叫到乾清宫来了。

    允熥大致维持每月与熙怡、抱琴在一起的日子差不多,与熙瑶在一起的时间稍微比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两三天的规律。只不过现在熙怡怀孕又住在坤宁宫,所以一个月允熥有一半多的时间和熙瑶在一起休息。

    熙瑶出来拜见允熥,见到允熥被人扶着走路,顿时大惊,眼圈也马上红了,也顾不得行礼了,走上来急忙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是腿摔出事情了?”

    允熥笑道:“不是,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只不过是坐的太久了,腿还麻着呢,一时半会儿没法自己走路,所以扶着他们。”

    熙瑶这才舒缓了一口气说道:“真是吓坏我了。”

    然后王喜他们扶着允熥向书房走去。半道上正巧遇到了宝庆他们三个。

    话说宝庆她们三个已经成宫里的混世大魔王了,

    到处捣乱,捉弄这个捉弄那个。偏偏宫里除了允熥、熙瑶夫妻,谁也不敢责罚她们。本来一般都是男孩子更为淘气,但是抱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庶长子,整天拘着他‘教导’他年仅三岁,还是虚岁的朱文垚跟个小大人似的,弄得允熥不太喜欢他。

    抱琴当然是知道允熥喜欢什么样子的孩子的,但是允熥对于什么只是调皮捣蛋,什么事会惹他厌恶也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抱琴还摸不准这个标准,所以宁愿让自己的儿子规规矩矩的不惹事。

    所以就显出宝庆她们来了。宝庆一直受到宠爱,她母妃又觉得女孩儿限制少,所以变成了这样;敏儿是因为熙瑶很忙,一直交给熙怡来带,而熙怡自己还是个孩子性格,根本没有教育的意识,允熥又意。

    至于思齐,整天和大魔王混在一起,想不变成大魔王也不可能啊!

    不过宝庆她们三个干的事情在允熥看来都不算什么。没有恶意伤害下人的行为;至于毁坏些东西,允熥表示自己家差不多是现在大明最富有的家庭,乎这些小玩意。

    宝庆见到允熥被人扶着,顿时很惊讶地说道:“大侄子,你这是怎么了?”

    敏儿也问道:“爹,怎么你会要人扶着?”

    思齐就不一样了,并非公主的她一向是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才会说话,所以一下子现了熙瑶没有悲戚之色,顿时知道允熥没什么事情。不过她不能表现出来,所以稍微慢了一点之后也说道:“舅舅你怎么了?”

    允熥很欣慰啊,她们三个还比较关心他,说明这都是好孩子嘛!

    然后允熥笑吟吟的说道:“我没事,只不过是腿麻了。”

    允熥随即带着三个小孩来到休息的殿阁,与她们说了会话,腿就不麻了,毕竟之前从谨身殿到乾清宫也是有段时间的。

    允熥随即带着她们去吃饭,饭后让宝庆她们三个回去休息了。

    等着她们三个走了,熙瑶对允熥说道:“看你!不让我管着敏儿,现在宫里的下人都怕她了;思齐本来是好孩子敏儿和宝庆带的也整天捣乱。”

    允熥笑道:“让人怕,总比让人看轻的好,咱们家是皇家,不是谁也惹不起的小老百姓,这有什么的!”

    =

    朱棣回到燕王府,把自己的几个亲信都叫过来,对他们感慨到:“今日陛下确立了实封之制,看着尚炳,朱楩,朱松他们三个以后就是独立的先帝了,以后可以在封地立社稷了,心中羡慕啊!”

    张玉安慰道:“殿下,以后陛下一定会册封殿下为先帝的。”

    道衍却又泼冷水了:“殿下,我看陛下很是顾忌殿下,恐怕不会册封殿下为先帝。那岂不是让殿下潜龙入海了!”

    张玉因为自己的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