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氪命 >

第45章

汉末氪命-第45章

小说: 汉末氪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在我家小君能和胞妹骨肉团聚的份上,你的脑袋暂且放在你脖子上”

    “不过,本都尉要你将拓跋部无端东进的缘由明明白白、一字不漏的给我讲清楚,若还是准备说些真假参半的唬人话想要欺瞒过关”

    “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当着峥的面说谎你若是自信的办得到,大可试试”

    说罢徐峥借着抬手一挥的空荡,眼前赫然亮起了只有自己才看得到光辉来

第94章 寻涂高() 
此时屋内众人在由徐峥举手示意后,暂除了戒备各归其位,连气氛都缓和了不少

    当然徐峥自己也没有再将可怜的拓跋玉儿继续搂在怀里禁锢,任其与己挨在一起坐在榻上,当然拽着的手依旧没有放开

    此情此景看得掌旗与宿卫一行愕然不已,宛如襄平都尉府上,男女主人高坐上首,自家的都尉与都尉夫人在设宴款待,自己一干人等的日常一般

    不过很快众人就齐齐回过神来,将目光都齐聚在了拓跋诘身上,而后者也在略微回忆一番后才开口讲述起来

    “当年老主人拓跋诘汾,在受父命南迁至匈奴故地之后,逐渐繁衍起来,没过多久便加入了鲜卑盟部受西部大人管辖,虽然西部大人处事不公,可是老主人诘汾当时也确实没有东迁想法,一切的开端都得等遇见了,几位小主人的生母也就是天女后才发生的”

    见拓跋诘又一次提到了天女,倾听的众人无不是嗤之以鼻,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拓跋诘自然能够感受到众人的不屑,然当日自己的所见,十余年过去如今依旧是历历在目,面色庄重缓缓的说出了四个字来

    “天衣无缝?”听罢,室内除徐峥与拓跋诘外,唯二有资格能开口的太史慈与掌旗骑士四目相对,低声念叨相互询问起来

    “这是何意?”就当两人疑惑,想要反问拓跋诘时,却是安坐在床榻上的自家都尉开了口

    “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故而无缝”徐峥的脸色透露着七分诡异,三分戏谑“没错吧拓跋诘”

    此言一出除了拓跋诘以外的所有人都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各自暗叹还是都尉有学识,连如此生僻的典故也能知道

    至于前者嘛已经被吓的拜服在地,浑身颤抖不已

    原来那日与天女初见时,拓跋诘作为拓跋诘汾的随身奴伴,比血亲还要可靠的存在,是唯一目睹拓跋诘汾与天女相见相谈所有经过的人,如今亦是唯一知晓所有秘密的人,可是竟被人一语道破如何能不害怕

    “诘不敢隐瞒,都都尉所说与那日天女的解释一字不差!”来不及寻思徐峥是如何知晓天衣无缝的解释,拓跋诘磕头如捣蒜,看得周围人等大为不解

    不就是言语魅上嘛?不必如此露骨吧

    其实若是一干人等知道天衣无缝这个典故是出自牛峤的五代前蜀灵怪录郭翰的话,一定比拓跋诘还要不堪

    牛峤一字延峰,陇西人,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而五代前蜀顾名思义是五代时期的前蜀国,无论人物还是故事俱与当下的时间晚了七百年以上

    除了自己再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难道是哪位‘前辈’不成?

    “那不知这位天女,眼下在何处?”徐峥一脸的风轻云淡,询问的非常自然

    可是依旧被前者拽住了手腕的拓跋玉儿,只觉得手腕疼痛加剧越发的难以忍受起来,可是又不敢开口呻吟,连眼里都泛起了水色来

    “回都尉,天女在相继诞下少主姐弟后,已经追随故主一道去了,按其遗嘱尸身不得掩埋与天衣一并火化了”

    “居然拿个死人来推诿”众人听罢不由的暗暗鄙夷可是碍于可能是自己家都尉夫人的生母,不敢在言语上有所表露

    ‘呵差点又来个死无对证了’徐峥一边暗暗念叨,一边转过头本来是想“查看”一番拓跋玉儿的态度,相互佐证

    可是在看见一副疼痛难耐泫然欲泣的模样,立刻反应过来,是自己太过激动伤着人了,连忙松开了手,可是此时此刻一大帮人看着,由不得自己宽慰几句,只能继续提问

    “说了那么多,拓跋诘你一直僻重就轻,天女一事暂且认了,我要的乃是拓跋部东迁的缘由,你的时间可再也经不起挥霍了”说罢徐峥伸手在床榻前的案几上竖起了两个木牍竹片来,看得众人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有何用意

    而被徐峥暗暗威胁了一番的拓跋诘知道不能在继续饶舌,否则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只是在其抬起头来,环视周围一圈后仍旧咬牙问了一句

    “敢问都尉这屋内众人可靠否?”

    犯了众怒的拓跋诘顿时感到无数凌厉的目光刺在自己身上,好像要剜下肉来一般

    而徐峥没有丝毫的回应,仅仅是伸出手指来,将案几上的一块木牍竹片推到任其跌落在地,响起了清脆的“哐当”声响

    知晓徐峥深意的掌旗骑士,亲自上前在众人大快人心的注视下,抽出兵刃来架在了拓跋诘的后颈上

    “还有最后一次”语气比兵刃还要冰冷

    兵刃及颈,拓跋诘只感觉剧烈跳动的心藏都快要从嘴里嘣出来,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大喊道

    “天女与故主结合怀了身孕后,曾言此胎必是双胎女婴,俱有星月之命,全族理应一路向东”

    最后浑身已被汗水湿透的拓跋诘,一字一句的说道

    “白头山下寻涂高”

    此言一出万籁俱静,可惜隆冬时节没有雷电,否则此时来上一记,一定十分应景

    春秋谶: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是一则相当古老的谶言。产生的时间,大约在西汉王朝末年,东汉王朝初期。此谶言是出自何人之口?起源于何坟典?现已经无从考证了,曾被人杜撰出自汉武帝之口

    本来谶语之流,在信奉天命的两汉之间一直广有流传,无伤大雅

    可是此谶言却被东汉的第一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引用过。至此便犹如阴影一般伴随着东汉王朝直至灭亡先后被袁术、曹魏引用

    当时在光武帝和叛乱称帝的蜀郡太守公孙述进行谶言理论较量时,他提到这则谶言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帝患之,乃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

    简而言之:你也配?当涂高也!

    收起兵刃的掌旗骑士遥拜徐峥

    “都尉,此贼言语尽是荒谬之论,径直推出去斩了便是”只是不待说完,看见徐峥已经起身下地踱步走来,不得已掌旗只能硬生生的收回后话,咽了下去

    见掌旗不再劝诫,同样按耐不住的太史慈,自以为徐峥乃是被寻涂高撩起了心思,起身阻拦

    “都尉切莫被此等信口雌黄之人蒙蔽,此等谬论只待日后事成,要多少有多少。何”

    徐峥抬手制止,于是太史慈也只得一脸愤恨的瞪着拓跋诘,一副横不能生啖其肉的表情,没有了下文

    待徐峥来到拓跋诘面前,也懒得让后者起身,若有深意的开口问道

    “依你这态度,还有汉话的造诣,看来是知道‘寻涂高’代表着什么”

    “还星月之命?信不信只要我稍微胆小一点,你与你这两个故主遗孤就会死的毫无声息,连一丝波澜都惊不起”

第95章 加码() 
星月之命,古人喜欢用天地星辰来比喻世间常理,在他们看来星月皆是围绕太阳来转动,所以太阳为丈夫谓之阳君,月亮为妻子谓之阴君,而星辰则为妾室,所以妾室也有了小星的雅号

    当被徐峥冷言质问并用生死要挟,危急关头容不得拓跋诘多想,以头抢地急切的辩解起来

    “方才所言句句属实,不敢隐瞒修改一字,诘不过故主一奴伴死不足惜,只要都尉一句话,诘立刻借剑自刎”

    “然而都尉恩义称颂整个辽东,又何故刻薄两个孩子,连麾下的士卒都能视为子弟抚恤,而此姐弟确是襄平城中那位贵女的骨肉血亲,都尉也认了是自己的妇家亲人啊”

    还算机警没有再提涂高一事,徐峥暗暗点头,而且一番言语倒也恳切,算得上真情流露

    “看着年级挺大,这耳朵还不错,起来说话”拓跋诘闻言缓缓起身,拘谨的抬头一看,终于从徐峥的脸上看到了些许暖意来

    “你如此百般算计引来这对姐弟见我,不会就是为了来认个亲戚吧”看着拓跋诘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模样,徐峥耐着性子继续解释

    “你若是说出什么,借我之力复兴拓跋一部什么的,我就真的只能动手了”

    拓跋诘连连摇头“绝无此意,重拾拓跋的族名不过是为了纪念故主,若不是日前部众前往襄平城外的北市换取粮食时,侥幸瞧见了外出的贵女,大为震惊连忙回报于我,否则根本不知道当年部众叛乱抢走的遗孤之一不仅还活着,还由都尉家中抚养长大”

    “只是襄平城守备甚严,容不得我等无故进出,只得来军中效命求得面见都尉机会”

    本欲继续解释缘由的拓跋诘,看见徐峥的脸上又有了不耐之色,顿时明白自己又犯了絮叨的老毛病,连忙拱手揖拜

    “诘只求老主人遗孤能骨肉团聚,让东躲西藏了大半辈子的部众能受都尉庇护,过上安稳的日子,别在受四处漂泊之苦了”

    “拓跋部还有多少人”徐峥有些意动,以问代答

    见徐峥有意接纳,拓跋诘连忙回应

    “除了在军中的青壮,部族驻地的老幼妇孺,还有不足一千帐”

    徐峥点了点头转向太史慈问道

    “子义觉得如何?”

    太史慈闻弦而知雅,当然明白自家的都尉不是询问自己家事,只是变相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希望双方无恙相处,自然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拓跋部善战,都尉若是能收下,还请尽数调拨至尚待组建的辽字营,慈一定善待之”

    知道太史慈不仅没有反话歧义的意思,还相当默契的提议将这三人,与拓跋部的青壮军力分割了开来。徐峥甚为满意终于又返回到了榻上,再度坐下来望着拓跋诘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如你愿,拓跋部中若是还有原意投军效力者,就尽数遣来与此前的骑手一道归与子义麾下,皆是正卒身份,而其余部众妇孺就随我返回襄平后,再逐一安置,各自过自己的安稳日子,以后就休要在提胡汉之别了”

    “一切都依都尉的意思只是老主人的遗孤”拓跋诘没有得到全部的答复,显然还有些疑虑

    不过只见徐峥指着一旁,归来后就安静了不少的拓跋力微答复起来

    “这个小妻舅我也认了,待一并返回襄平后,一定为他寻访名师好好教导,等他长大了再与我一起去找三部鲜卑的晦气,而你也就暂且跟着他如何?”

    至此北魏、南凉的国祚还没开始,就变相的被徐峥从源头上结束了,而拓跋力微这个北魏拓跋氏的奠基人,也能为自家的事业贡献力量了,当然前提是汉化成功不过想来老师管宁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闻言拓跋诘立刻欣喜若狂起来,哪里还有半分的疑虑

    “多谢都尉栽培,若老主人在天之灵能得知小主人有此福祉,一定能够安息的”

    不得不说,对于一个如同风中残烛般,随时就可能覆灭的小部族,再也没有比被汉家势力接纳庇护更好的结果了,南匈奴就是个好例子

    而作为遗孤的拓跋姐弟俩,相比能攀上徐峥的亲戚,自然要比守着一个“籍籍无名”的拓跋族名要强百倍,拓跋诘没有不满意的道理

    只是眼看此事可以告一段落,拓跋诘甚至有了行礼告退的倾向时,一直安静待在一旁拓跋力微却忍不住叫唤起来

    “姐姐!!”似乎预见到了从小一起长大的血亲即将分别,语调颇为凄苦,让人忍不住有了怜悯之情

    虽然此行的拓跋诘曾一再强调,没有献女之意,可是作为此番认亲的唯一依仗,并且在认亲成功后除非徐峥主动放手,否则拓跋玉儿绝没有随同离开的可能

    要解释这是为何,就不得不提起此时连中原各个家族之间都还有在实行媵制度

    媵就是一般是跟随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女子,规格较高的便是这种拓跋姐妹一般的亲姐妹同嫁

    规格中等则是一个身份较高的女子偕同一个或几个宗族女子同嫁;规格最低的便是侍女陪嫁。这样嫁过去的前者就是妻,后者便是媵妾了。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甚至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

    这样的制度在战国直至三国时候的贵族之间非常盛行。从政治角度讲,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作为正妻的女子死去,或者没有生育,那么媵妾取代她的位置,以媵妾和“娘家”的密切关系,依然可以保证“娘家”的利益

    而这也是拓跋诘,只问拓跋力微如何安置,而绝口不提拓跋玉儿的原因

    因为能与徐峥攀上亲戚,完全是因为当年意外遗失的遗孤之一,可是这位遗孤与拓跋部有多少情分未曾可知,一旦情况有变为了最大可能的保住拓跋家独子,无论如何都得在徐峥身上继续加码

    而拓跋部唯一能拿得出手,或是徐峥唯一在乎的就只有拓跋玉儿了

    毕竟女子在胡人部落中的地位更加不堪,想想匈奴人为了人口繁衍,衍化出蒸母(虽不是生母)、报嫂的风俗

    还有史书上汉歙侯赵信,作为原本归附汉朝的匈奴小王,再度投降匈奴后,因为他长期在汉,熟悉汉朝的军、政情况,大单于遂封他为“自次王”,以姊妹为妻之,与他共谋图汉

    连与汉朝对抗多年相互学习的大匈奴都是如此,而还未成气候的拓跋部此时作为杂胡好不到哪去

    于是当拓跋诘闻言后,忐忑不安的抬头望去时,看见徐峥再度搂住了拓跋玉儿的腰肢作为答复后,终于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口气来,只是还来不及开导劝诫少主人,反倒是坐在徐峥身旁的拓跋玉儿先开了口

    “力微不要吵闹,以后一定要听都尉和老师的话,姐姐就在这里不会有事的”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