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氪命 >

第35章

汉末氪命-第35章

小说: 汉末氪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5章 军力膨胀() 
太史慈当即领了不足千人的胡骑队伍返回本营

    在下令将辽东汉军折损后从新整编,空出来的所有下级军官和经年老卒们都抽调了出来

    在与胡骑重新混编后,这才勉强搭建起了可堪堪一用指挥体系来

    而就这都要得益于,随太史慈而来的胡骑中都是些蕞尔小部,在辽东汉军多年的积威和太史慈的赫赫武功面前,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反抗,毕竟只是指挥,不是吞并

    不过为了避免其出工不出力,太史慈还是先行调拨了一批二手的军械甲胄来装备这些胡骑,并表示其独享劫掠所获的陈诺依旧有效,辽东汉军仍然分文不取,这胡骑的士气才勉强稳住

    看着太史慈正在整理箭囊准备出狩,忧心忡忡的参军不由得劝诫起来

    “长史身兼领军之责,不可轻易离营还是由属下领着这帮胡骑出狩吧”

    而远远的看着一帮胡骑正在原地驻马,激动欣喜的披挂着辽东汉军淘汰下来的二手甲胄,太史慈挂好了箭囊,转身对着被任命留下来驻守丰梅城塞的参军叮嘱起来

    “尔等不要多心,好好在此驻守,照顾受伤的袍泽就是了,不是本长史贪功托大,而是想要让这帮胡骑效死命,非得我亲自领军不可”

    在征伐高句丽的北路军中最早喊出“骑射无双”来的可是这帮子胡骑

    而在辽东汉军中的唯一英雄只有徐峥一人

    至少在太史慈阵斩了王之宗族“古雏加”之前是这样的

    “既是如此,那长史一定要答应属下,领军出狩千万不可超过一日路程的距离,以免军情紧急,来不及通传”

    “那是自然,待汇合了分兵去磐辉、石南二寨的汉军后,我等还要急着南下翻越长白山脊去与都尉汇合,共围国内城呢”

    “长史记得就好,那我等就在这营中安心等候了”

    “保重”

    “保重”

    告别了参军一行,太史慈再度领着胡汉混编的千余骑兵出营向东往北而去了

    丰梅寨因地处丰梅河口因而得名,位于这方圆三百里内的丘陵河谷的正中央,乃是三岔路口一般的存在

    西北方向就是辽山、四平地区也是高句丽直面辽东和扶余的一线,立有东安城寨

    若是向南则是一片丘陵坦途直抵长白山脚,只要越过山脊就是高句丽王城国内城所在,而太史慈此行的东北方向就是辽东汉军分兵去取的磐辉、石南二寨了

    眼下太史慈此举领着千余胡骑出狩,为的就是分化眼下日益坐大的附从胡骑

    同时与分兵东进南下的辽东汉军南北对进,企图加快两军的汇合进度,及时合兵一道南下与徐峥汇合

    而且正好一道迎着由攻克磐辉、石南二地后,被驱赶南下的高句丽溃兵难民,好再度剜下一大块肉来,用于驱使麾下直领的千余胡骑

    若是能顺道将其纳为己用,平衡北路军的军力均衡,就能彻底避免胡骑坐大,喧宾夺主

    不仅如此还能为日后的国内城围困凑足炮灰

    于是就在接下来的几日内,太史慈领着直属混编的胡骑们频频出动,仗着全骑兵的机动能力,以丰梅寨为中心,在一百五十里的骑兵极限攻击范围内,肆意扫荡冲杀着高句丽的南逃军民

    而每战总是身先士卒,先登破阵在前的太史慈,更是凭着自己无双猛将的勇武,和慷高句丽之慨的大方,折服了一大批散居在这玄菟故郡的杂胡前来投效,共同分食高句丽这块肥肉

    至于高句丽在这片由汉家四郡旧地夺得的土地上,已经是尽显树倒猢狲散的模样,与徐峥灭国战略预想中的分崩离析已经相距不远了

    待到与分兵去攻取磐辉、石南二寨的汉军来到丰梅城寨汇合时,太史慈直领的胡骑已经滚雪球一般膨胀到了四千人之巨,比留守的附从杂胡骑兵还要多出一倍来

    而且在这批分化后混编了汉骑军官的直属胡骑中,太史慈的威望更是无人能及,在数战磨合之后号令起来也是如臂指使

    于是待汇合后的辽东汉军、太史慈直领的混编胡骑,以及附从的杂胡骑兵,三军一道在丰梅寨合兵一处时

    征伐高句丽的北路军战兵人数已经直逼一万大关,而劫掠而来牲畜马匹,粮秣草料更是堆积如山

    可以肯定的说高句丽对玄菟故郡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已经被太史慈彻底的毁与一旦,完美的完成了徐峥对北路军全部方略的设想,就差南下汇合,围困国内城了

    于是军力大增的太史慈,在丰梅城寨将汇合后的汉军骑兵再度整编后,火线晋升了一批有功军士

    尤其是在那日发动决死冲锋,攻破了丰梅寨门后,又随太史慈登楼强攻阵斩了“古雏加”的精骑百人队

    这队人马在数场血战过后更是伤亡了六层以上,于是幸存还能在战的三十余人全部晋升一级,作为军官充斥到了太史慈直属的胡骑队伍中去

    自古从军凡是“破阵”“先登”“斩将”“夺旗”者,皆激赏,这帮人一战全齐了,辽东汉军上下无人不服

    而作为北路军的统帅,太史慈此番事急从权的晋升,事后徐峥也注定会背书追认,这点毫无疑义

    在全军整编完成后,威严更胜的太史慈立即下令全军拔营,并严令麾下的两部胡骑,以突进百里为限,轮番接替,滚动南下

    而辽东汉军则在妥善安置了伤兵,交由辎重队运送返回句骊大营后,仅作为护送粮秣军械的运输队伍,殿军在后

    此时此景,已经呈二虎竞食之态的胡骑们,再无胆敢阴奉阳违之举,只得战战兢兢的恪守军令迅速南下

    好在沿途还有不少南逃的高句丽军民,供胡骑发泄心中郁闷,于是满腹怨念的胡骑们也加倍努力的屠戮劫掠起来

    只是苦了殿军在后的辽东汉军一部,沦为捡尸队,收拾遗骸焚烧掩埋,以防来年酿成瘟疫

    于是一番南下急行军后,没过两昼夜,太史慈的北路军已经前置到浑江北岸,待大军寻其浅滩渡河后,被太史慈勒令继续赶路,堪堪在入夜前夕赶到了浑江的支流,也是能翻阅长白山的一处山口,沿着青河沿岸,汲水扎营,开始了翻越长白山脉的最后准备

第76章 演技赶不上天变() 
当中军营帐搭建妥当后,随手取下武器架上雕弓佩刀的太史慈正要外出,准备在彻底入夜前巡视营地一番

    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全军就将进入山口,开始穿越长白山脉

    “报长史,拓跋部头人求见”

    一名侍卫入帐通报,打断了太史慈的动作

    “参军这拓跋鲜卑殷勤的有点过头了吧,这几日比你我见面的次数都多”

    不为所动的太史慈继续披挂着武备

    见主帅言语中意图不明,随侍在一旁的参军接过了话头

    “长史是否由属下去退掉他”

    冷着脸的太史慈颔首思索了一番后,摇头拒绝

    “罢了我们一道出帐去见见吧,不论这拓跋部打的什么注意,在眼下的一干附从诸胡中好歹与我们配合的还不错,不仅听调听宣还能打敢拼,在战事完结前,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不妨都先由着他们,待南北两路汉军在国内城下汇合后,生杀予夺由都尉决定就是了”

    “喏”

    于是太史慈与参军两人一道,在众侍卫的簇拥下径直出了中军大帐,一眼就看见了候在数丈外,披挂着辽东汉军提供的甲胄,一少一老的鲜卑主仆俩

    “见过长”

    就在主仆俩正要行礼时,太史慈一脸熟络的抢先招呼起来

    “拓跋头人毋须多礼,军中披挂加身,就不要多寒暄了”

    顿了顿后继续开口

    “方才我刚阅过军中文书记录的军功簿,拓跋头人这一部近日来可是战功赫赫啊,別的胡部都在劫掠难民冒作军功、扩充人马,唯有你部是专挑高句丽的敌骑在打,连‘相加’都宰了两个,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日后但有所求,辽东汉军一定会让尔等满意,我家都尉的赏罚名声你应该是知道的”

    欺负这拓跋部少主汉语不顺,太史慈气也不喘的就是一通青州本地的方言,憋的作为翻译的老壮胡人也是一脸的辛苦

    见自家的少主人实在是应付不了,老壮胡人只得自己开了口

    “长史过誉了,我等蕞尔小部怎敢在辽东汉军面前夸耀武功,此番附从出征确实有事相求,奈何我部乃是鲜卑別部之一,而东部鲜卑又与辽东有恙,没有晋身之阶,只得奋力拼杀好求得徐都尉正眼相看一番”

    ‘原来想见的不是我,而是都尉?!’

    心思极快的太史慈立刻就明白了老胡人话中的深意

    ‘不过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就让尔等如愿,身份不明、意图不显就想面见都尉?简直荒谬!’

    “老壮士的汉言用词真是让人钦佩啊,不知出自何处,在下又该如何称呼啊”

    打定主意的太史慈开始故左而言他,装作没听明白话中深意

    而见太史慈不应招,老胡人只能苦笑回答

    “当不得长史如此折节,唤我为‘诘’就好”

    踌躇了一番后继续回答起来

    “我亦知长史对我部来历甚是怀疑,之前一直不曾言明,乃是因为我部新附辽东寸功未立,而且口说无凭,就是道出我部来历也毫无可信之处,还请见谅”

    见如此情况,已经放弃了巡营的太史慈给了一个台阶

    “哦那你拓跋部究竟来自何处?”

    “我部乃是由极北万里之遥处,南迁至漠南阴山的匈奴故地后,方才加入了檀石槐的大鲜卑盟部,曾隶属于西部鲜卑,氏族大姓为拓跋”

    “哦那按我们汉家的习惯,就应该称呼你拓跋诘了吧”

    不料太史慈刚一说完,“拓跋诘”就立刻摇头,急切的制止到

    “使不得,长史万万使不得,我等只是老主人的奴伴,有幸得了老主人赐于名中一字“诘”作为称呼,这拓跋氏的族名万万用不得来”

    就在拓跋诘竭力解释,当不得拓跋这个称呼时

    一路无言的拓跋部少主,却上前挽住了拓跋诘的臂膀,混杂着汉语和鲜卑土话一脸激动的说着让人根本听不懂的句子,待到说完,两人居然舔犊情深般的哭了起来

    “诘、姐姐、力、家人”

    只听懂了四个字词的太史慈,一脸无解的看着随行的参军

    而被太史慈寄予厚望,可仍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参军一脸遗憾的解释起来

    “属下无能,这拓跋氏应该是云中雁门一带的西部鲜卑下属部族,不是东部鲜卑的下属部众,我辽东汉军中没有懂得这个氏族土语的人在”

    “罢了等等吧”

    太史慈摇了摇头

    待拓跋部的主仆俩整理好情绪后

    依旧红着眼的拓跋诘,对着太史慈微微欠身

    “让长史笑话了,当年在入盟了檀石槐分封的西部鲜卑后,西部大人处事不公,我部备受欺凌,于是老主人决意东迁,不再听命于西部鲜卑大人的号令,可是此举被檀石槐视为背盟,令三部鲜卑的麾下各部拦截讨伐”

    “我部虽连招大难,可仍旧竭力抵抗一路向东,直到老主人也在部族东迁的途中负伤病逝后,老主人的长子也死于兵祸,以至于部众离散,人员凋零。后来侥幸才在柳河上游的极北河畔,隐瞒族名安定下来,直到数年前传来檀石槐的死讯,才知道三部鲜卑已经分裂,不再追剿我等,部族才又从新拾起了拓跋这一族名来,南下迁徙与汉境接壤

    可是这些年又目睹听闻了,徐都尉与东部鲜卑的恩怨,年年征伐北狩,我部纵使出自西鲜卑与辽东无怨,可是也恐被迁怒,故而前来帐下效命附从,不图其他只为乞活而已”

    言毕拱手行礼深深一拜

    闻言后一脸敬重的太史慈连忙扶住拓跋诘

    “不想拓跋一部,还有如此曲折的来历,而老英雄能在故主相继亡故后,仍能如此忠心扶持幼主,实乃我人臣楷模,还请受慈一拜”

    太史慈一拜之后继续说道

    “老英雄忠勇,这拓跋部亦是敢战等与我家都尉会师与国内城下,擒下高句丽王族满门后,慈一定单独为尔等请功往后绝不将贵部与东部鲜卑混为一谈”

    见太史慈如此承诺,拓跋诘想要顺势提出要求

    “既如此,那不知届时我部可否面见”

    可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见太史慈一脸严肃疑重,抬手示意勿言,不明所以的拓跋诘只能生生的把话咽了回去

    只见太史慈神奇诡异的用手在脸上轻轻一抹

    一股冰凉湿润质感立刻侵透指尖

    霎时入坠冰窖的太史慈抬头四顾,借着周围篝火的照耀,灰暗的天空中,仅然有朵朵米粒大小的毫光在闪耀

    倒吸一口凉气的太史慈还没来得急发问,身后已经传来的参军颤抖的声音

    “长长史,雪是雪”

    ~

    “贼老天何故害我辽东啊!!”

    在鲜卑主仆俩惊恐的注视下,仰天一声虎吼的太史慈拔刀四顾

    紧接着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犹如恶鬼一般,声嘶力竭的下令到

    “军中所有斥候前锋立即动身入山,彻夜伐木开道为我军先登,三日内必要穿过长白山脊,如有违抗延误者”

    “!格杀勿论!”

第77章 水() 
“水给我水”

    披盖着皮草,在毛毡军榻上昏睡了一夜的徐峥幽幽转醒,挣扎着想要起身,口干舌燥的呻吟出声来

    而一直安静守候在一旁的掌旗,听到徐峥的呼唤立刻起身,从案几上的炭炉暖壶中倒出了一碗温水来

    在顺手将榻上的靠几挪动到徐峥身旁,让后者有了依靠后,才递上温水

    “都尉水来了”

    饮下温水后逐渐缓过气来的徐峥,在逐渐清晰了视线,再看清周围的武备披挂后,喃喃自语道

    “这里是句骊大营?还是险渎大营?”

    看着徐峥虚弱迷糊的模样,掌旗不由得心中一阵酸楚,细声叙述

    “徐郎此地乃是绿水大营的中军后帐啊”

    “绿水大营?”

    徐峥听了掌旗的回答,回忆着自问了一句后,才讪笑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