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氪命 >

第30章

汉末氪命-第30章

小说: 汉末氪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让有心人报国无门的”

    “珠玉在前,安肯为木椟在后,为他人部曲征剿国人,那比得上在都尉麾下出塞宿边啊”

    绕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的老者说出了心里话来

    还出塞宿边呢?,怕不是看上了辽东“正卒”能享受到的物质和荣誉双重奖赏后,看不起将领的私募部曲兵待遇吧

    “公府的征兵告示年年张贴,有时间在此抱怨,不如去登记应征”

    只要不是有意放水,论水磨太极的功夫徐峥谁也不怵

    已经词穷老者见徐峥仍是不接招,不由的着急哭诉起来

    “我的少君嘞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戏耍老朽啊,这辽东谁人不知,就是屯垦营这样的员额都被那些个‘良家子’塞得满满当当的,若无天大的机缘,这些个儿郎何时才能有机会归于都尉麾下啊,老朽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有幸归于辽东治下,也不怕死的遗骨之地在哪都不知道,也管不上什么身后名了,可这些儿郎还有大把的年华,不上战场上搏个功名,难道就这么一辈子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连给祖宗正名的机会都没有?”

    “这话你去找公府说去,去找都尉说去,我只是个“军曲侯”没有那个本事给他们机缘”

    “少君何必自谦,方在明明以徐氏自代替,不是都尉宗亲,谁敢在辽东自代徐氏,将此事说与你听与说与都尉听有何区别?”

    原来绕了半天是在这等着我呢,不是说好由我问罪,由你解释编制的嘛,明明都决定好了以后按足额领粮食就是,怎解决办法成了投军了

    还没等徐峥拒绝,情急的老者径直跪了下来大声说道

    “还望少君怜悯,给儿郎们一个机会,老朽来世必定结草衔环已报少君恩德”

    这下整个角抵都停了下来,场上场下的都望了过来,甚至有反应快的有样学样的跪了下来,嚷嚷着要投军,吵得徐峥头痛

    “够了!!!”徐峥一声怒吼,场面立刻安静了下来

    “既然如此,别说我不给你们机会”

    徐峥望着在场的所有人一字一句的说道

    “帐前演武”

    “三局两胜”

第66章 回去睡觉() 
与老者代表的匠营定下了徒手、器械和阵战三项后,在各自忙活着挑人准备时,掌旗在徐峥一旁低声询问到

    “‘少君’是否要留手?”

    不是掌旗托大轻视对手,只是无论是掌旗队还是宿卫骑士,细分兵种都是甲胄重骑兵一类,兵员的选拨训练俱是辽东军里顶尖中的顶尖,对比接近两万“正卒”的野战军人数,绝对称得上百里挑一,别说是在一场演武中败给对手,就是比试中略占下风也是绝对的污点,干脆抹脖子自行了断得了

    徐峥一声冷哼

    “留手?谁要敢输上一招半式,全队都给我扔海里一路拖拽到西平安去”

    被挑选出来参加演武比试,正在一旁热身活动的骑士闻言后,一改轻松写意的状态,立刻变得杀气腾腾起来,不少人还各自暗暗嘀咕

    这水刑的滋味老子在泅渡训练时就已经受够了,这辈子无论如何也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而得了徐峥“准确”答复的掌旗也放下了心,不问清楚的话谁知道自家都尉是怎么想的,毕竟是大战在即

    万一都尉是有心收下匠营众人,只是想顺带敲打磨练一番而已,要是自己会错了意三下五除二打赢了全场,岂不是让主上收不了场下不了台?

    这近侍难作啊

    然而当演武开始,两场比过之后,正在比试最后一项阵战时,匠营一方已经是面如死灰了

    “儿郎们站起来啊”

    “至少至少要赢一场啊”

    虽然观战的众人还在竭力鼓劲,可是场上的已经是一面倒的形式了

    反观宿卫骑士一方已经连阵形都不要了,只用同样的人数就仿佛围猎一般将匠营一方围了起来尽数打翻在地,若有想重新起身也立刻被数人小范围的围住以多打少给摁了下去

    相比匠营一方的观战者哀兵般鼓动激励,徐峥一行倒是一直冷眼旁观的看待这虐杀一般的场面,虽然演武不是生死擂台,可也没说什么点到为止手下留情的场面废话,投军可不是简单的当兵吃粮,是要死人的

    “掌旗觉得这匠营如何”徐峥冷不防开口问道

    “就事论事?”

    “别给我巧言令色,说!”

    掌旗收起笑脸,正色道

    “无论是徒手还是器械,借那老头的话,都已不合时宜,阵战配合也一塌糊涂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只有队列勉强合格不用从头训练,总评嘛矫正一些野路子和坏习惯后,还算可塑”

    末了还没完,看着场上被数次击倒在地,血流满面仍旧顽强的想要相互扶持着,起身再战的匠营一方

    “这股子同生共死的精气神老子喜欢的很”

    不知是不是被被场上血气刺激到了,掌旗有了点战场上的狂气

    “哼演武而已,同生共死?等上了战场渉死一回再给出这个也评价不迟”

    “那‘少君’这是答应了?”掌旗开始挑徐峥的字眼了

    徐峥懒得驳斥

    而这时见“荣誉之战”已经无望,老者实在心疼儿郎,快步来到徐峥面前语气悲切的拜道

    “少君,我等认输,还请骑士们手下留情”

    老者认输的声音不大,可是却瞬间让场面安静了下来,连场上的宿卫骑士也停下手来,不再攻击试图起身的对手来,直到看见徐峥挥手示意后,才在一旁默默的列队返回

    “老人家现在可还有话要说?”

    “技不如人无话可说,投军一事少君就当老朽没有提过,从此匠营上下二千五百一十三口安心为匠役劳作,了此残生”

    哟呵,这话说的,怕不是在和自己赌气吧

    “士不教不得征,现在就是答应让你们从军,除了枉送性命外,还会拖累友军扰乱‘正卒’作战,就是你嘴中的‘良家子’也得先从屯垦营的‘更卒’做起,考效合格才能如选为‘正卒’”

    徐峥治下的军屯,屯垦营、其实就和新兵营是一个意思

    既作为自耕农“良家子”的服役执行地,充当作二线的预备部队,也可以和匠营一般承担建设兵团的作用弥补辽东徭役劳力的不足,不然怎么关门种田

    如果有人疑问朝廷的徭役征发怎么办?徐峥管他去死

    割据!什么叫割据!自己没有学马腾韩遂那样,降而复叛打朝廷的秋风骗封赏,已经很道德了

    要知道在徐峥主政辽东前,幽州可是还需青、冀调拨钱粮供给用度,如今燕山以南是如何自己不知,这燕山以北何时见过朝廷调拨的一粒粮食?

    即是如此何必舔着脸听从朝廷的命令征发宝贵的人力徭役

    朝廷甚至不用耗一丝粮饷,连东部鲜卑都由辽东代劳给彻底压服了

    就这,士人朝臣还一直鄙视徐峥父子乡下土族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

    还胆敢走了政敌寺人的路子买官鬻爵,不要说论功封赏了,从来就当没这两号人物,直接就无视了

    而寺人宦官与幕后的天子刘宏更真是把辽东当钱缗子看,郡中的大小官职打包式的强卖,还打的是十二折

    见徐峥出言解释好歹算是安抚自己一方,老者心中好受了不少,正要行礼告退时,却听到徐峥朗声到

    “待此间事了,我将即可上书公府和都尉,将匠营再次晋升后,与屯垦营一道皆纳入都尉府麾下,之后由都尉军令统一调遣”

    待徐峥说完,众人好一会都没回过神了,唯有老者欣喜若狂的拜服在地,激动的到

    “谢少君举荐,谢都尉接纳,我匠营上下必定永记徐氏恩典死不相忘”

    一心投军的老者如何不知辽东军制的上下体系,之前的匠营称呼虽有营字,而且人员组织也是按的辽东军队的编制,可是听的却是郡县公府的调令,纵使穿着辽东的军服顶天了也就是个徭役队伍

    可是一旦如眼前的‘少君’所言,晋升归于都尉府麾下,那就是听的军令了,再穿上这身军服就能名正言顺的自称为辽东军人,而不是什么匠营、老三营了

    嗯虽然还只是“更卒”而已

    “不要高兴的太早,都尉府麾下可不兴“泥沙俱下有容乃大”这一套,要想晋升就必须在劳作之余,从新接受都尉府派遣的教习从严操练,要是考效不合格的就继续在匠营‘了此残生’吧”

    徐峥本想泼下冷水,奈何眼看为祖宗正名的夙愿可期,欢腾起来的人群哪里还止的住,就是原本被打的摇摇欲坠靠着相互扶持才能站稳的演武儿郎们都一边吐着血沫,放声大笑起来

    “哼一群竖子,我们走”徐峥搁下话来转身就走,掌旗与宿卫骑士们赶紧跟上

    “少君何去啊”狂喜中的老者好歹有点眼力,连忙追了上来

    “回去睡觉”

第67章 承诺?北伐!() 
翌日,旭日初生,冉冉升起的太阳甚至还没脱离海平面时,徐峥就已经牵着马立在船队泊地所在的简易码头上了

    只是看着狂风大作,在海面上翻起数米高的巨浪来,脸色冷的仿佛要结冰一般

    “都都尉,还请饶恕在下误了军士们的行程,只只是如此大的风浪实在是行不了船啊”

    昨晚船把头守船至半夜时,就发觉船只颠簸的异样,原本只觉得是起了夜风,不想到了黎明时分风浪不仅未减,还越发狂暴起来,等徐峥一行来到码头时,浪头已经比人还高了,三艘海船哪怕是下锚驻泊都被海浪掀的原地打转

    虽然徐峥脸色青得厉害,但语气还算柔和

    “先生小觑本都尉了,不知晓些天文地理怎么领兵打仗,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要不是你昨日提议停靠驻泊一晚,连夜继续行船此时我们全都要葬身渔腹不可,你不仅无过还有大功,回去安心等着领赏吧,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谢谢过都尉公府信义在下等的不急、不急”

    船把头原本还以为要被牵连,不想峰回路转不仅没有被波及,还被徐峥许诺了重赏,对比自己在渤海、东莱两郡受到的官吏刁难,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果然还是“自家人”好啊

    一旁掌旗瞭望了一番风浪后开口说到

    “都尉,只怕这风浪近日内是停不了,我们只能骑行北上了”

    徐峥点头表示同意

    “此地离西平安的绿水大营至少还有三百里,说着挺远,可我们全是骑兵,大不了‘倍道’行进,不过是两昼夜的功夫而已,都是己方境内,权当骑行拉练了,去传令吧”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曾为此作注:“一舍,三十里

    而这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考虑到作注的杜预,正是前文提到的征吴功臣,大脖子病患者,所以此处的里应为汉里

    春秋时期军队的行进单位为一舍,也就是一昼夜行军三十里,超过一天三十里,则叫倍道

    倍道的速度则视当时情况而定,而三十里约为十五公里上下,涉及到道路的完善与否,速度还会在快点能达到二十公里

    而且考虑到一般在行军时,一昼夜肯定还要包含扎营地休息、埋锅造饭等,那么十二时辰内有效行进时间恐怕最多四个时辰

    那么带甲执械负重行走、并需保持队形,速度还得打折,正常每小时能健步行走四五里路,即每个时辰八到十里路。所以普通一昼夜步军行军三十到四十里不算慢

    当然精锐除外

    自从徐峥领兵之后才发现,只论行军其实步兵和骑兵没多大差距,就算是骑兵,除非弃辎重步兵,轻装而行,否则快不到哪里去

    主要拖累速度的是各类后勤辎重,就好比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大军开拔,除非战时突击追剿,否则辎重驮马的行进速度,就是大军的行进速度

    如果单纯是步兵倍道急行的话,日行大概能有一百里上下,而骑兵倍道急行,日行则有一百五十里以上

    但是毕竟要留有余力,否则遇上伏兵遭遇战什么的,别说开强攻拉硬弩了,举不举得起的兵刃迎敌都是问题

    以逸待劳可是每本兵书都要反复提及的重点之一

    得了命令的掌旗立刻转身收拢骑士传达命令

    “都尉有令,所有人放弃重装武备,粮秣只携随身口粮,轻骑突进倍道行军,明日日落之前务必赶到西平安绿水大营”

    徐峥亦是翻身上马,待坐稳了之后又招来船把头

    “我等先行一步,所留物资军械就交由先生看管,至于何时起运,自行决定即可”

    “是,待风浪稍歇在下立刻出海北上驶往西平安”

    言罢徐峥驭马与抛弃了重装备,准备完毕的众骑士合拢一处后,沿着海岸向着东北疾驰而去

    当天晚上奔驰了一整天的徐峥一行,只是稍作休息就继续赶路,随行的骑士本就是百里挑一的军中精锐,星夜行军也不在话下,相比在北狩时的彻夜追击清剿,没有作战任务的单纯行军不比在马上吃饭喝水困难多少

    终于在第二日的日中时分,刻意来到海边眺望的徐峥,都能遥遥看见绿水入海口处的冲积岛了

    “都尉,已经能看到西平安修建的南下弛道,我们是稍作休息还是继续行军?”

    “一鼓作气,不要停歇,待回了绿水大营再安心休息不迟”

    “诺”

    待上了人工修饰明显的弛道后,又是一阵急驰,在越过了后世的人工填海建造东港附近后,徐峥便打头勒马降下了速度

    此地已是县城郊外,行人车船都多了不少,毕竟是辽东半岛通往朝鲜半岛水路要道

    是辽东除了襄平外少有的繁华之地,当然要是没有乐浪郡那群碍眼的家伙就更好了

    当继续向北绕过县城,朝着绿水大营继续行进时,徐峥也已命掌旗队亮出了自己的将旗来,此地已经算得上军事禁地了,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是不要白龙鱼服违反自己定的规矩为好,免的让驻军错误预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来

    正在队列外前后游走的掌旗看到队伍一滞,赶紧驭马来到队列前段,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