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氪命 >

第27章

汉末氪命-第27章

小说: 汉末氪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颜相对的掌旗一脸豪迈

    “不知媼媼有何心事但问无妨,只要不是兵事政事,但凡在下知道的百无禁忌”

    “老身寡居黄县,幸得左近邻人帮衬才将吾儿拉扯长大,所以也一直教导吾儿知恩图报,只是在此番来接应老身北上避祸的诸位义士中,不想竟遇见一位多年前的恩人,吾儿幼时的求学练武之资全靠恩人当时赠与的重金才能支撑下来”

    忽然听到老妇人说起早年的秘辛,掌旗和壮汉齐齐停住了脚步,看着老妇人

    “有幸再见到恩人后老身一再追问下,恩人才言明自己是奉了都尉的命令行事,不知这个都尉和吾儿一直念叨的辽东都尉可是同一人?”

    听到此处,壮汉再也按耐不住惊呼起来

    “阿母,为何此事儿子从未听您说起过啊”

    老妇人看着儿子,一字一句到

    “当年不说,是因为与恩人只有一面之缘,连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突兀的天将横财阿母怕你年幼说漏了嘴,给家里招来祸事啊”

    壮汉言语一滞,知道母亲乃是一片苦心,换了语气

    “那儿子加冠后,为何啊母仍旧瞒着儿子”

    老妇人伸手轻抚儿子的脸庞柔声说道

    “你从小就有大志向,可从辽东游学归来后的这些年就整日在夜里北望叹气,每每有辽东归来的乡人时,你比别人的亲族还热情,兵革之事阿母不懂,可是阿母懂你啊,旦闻辽东顺则称快,闻辽东不顺则颦蹙,你当真以为阿母不知你的心思嘛”

    “阿母儿子让您费心了”壮汉低头不语,说话带有鼻音

    “吾儿知恩图报是个好孩子,就是命太苦,早年东莱使君对我母子有一饭之恩,竟将你禁锢的动弹不得,要不是你拼着犯下欺君之罪在天子脚下毁了州家的文书保住了他的仕途,彻彻底底的报了这段恩,你还要等多久才会动身北上啊?”

    老妇人言之凿凿直接戳破了儿子的心事

    “要不是这恩人很有可能就是你嘴里的都尉,无论如何阿母都不会说出来再耽搁你的前程了”

    “母亲”

    站在一旁看完全程的掌旗,面如平湖心中却是在暗暗推算

    ‘这竖子今年二十有一,年幼求学习武最晚也要在十二岁左右,那就是八年前’

    !!八年前!!他才多大!!难道真是异人不成?

    “敢问贤侄,不知此都尉,可是彼都尉?”

    见老妇再次发问了

    掌旗顾左言他祸水东引

    “在下不知,不如我等一道去见见都尉本人,亲自问他吧”

    此时正在较远的一处有军士驻防的货运码头上,一身猎装戎衣的徐峥正带着休执的骑士们在忙活呢

    “搬运此物甚要小心,统统要用桐油布包好防水,一定要每颗单独放一个木桶,空隙要用干草填实了”

    “还有每艘船只能运上二十个,在甲板上固定了,防雨避晒,一旦有异立刻抛到海里知道了吗?”

    “是,都尉”

    徐峥看着船工小心翼翼的将木桶借用吊臂一个一个的吊上了船,按照自己吩咐细心固定好后,在披上防雨布料

    这家伙可不敢放舱室里,一旦出事整艘船救都救不回来,至于露天安放是否会影响效果,只有听天由命了,安全最重要,好在雨季已过,最坏不过是达不到试用时效果,聊胜于无了

    “许些杂事,交代我等就是了,都尉还是先回驻地休息吧”随行的骑士卸下了肩膀上的粮包交由船工囤积到一堆去,准备吊上船

    “无事,又不是亲自下场当力役”徐峥走到一旁举起水壶饮了起来

    “顿顿顿”饮罢又递了出去

    虽然没能大肆撒钱犒赏,但好歹是指挥得当亲力亲为,起码加了两成的码头运转效率呢,眼下大量军械粮秣正在向着平郭运来,能快上一份是一分啊

    “都尉您要等的人怕不是已经到了”接过水壶的骑士眼尖望着徐峥身后走来的一行人后开口说道

    徐峥闻言转过身去,看清来人后,一洗几日来的阴郁,微笑着迎了上去

    “一年复一年,终于轮也该轮到我了,你说是吧子义”

    见徐峥先开了口,太史慈越过掌旗抢先一步单膝着地对着徐峥颔首拜道

    “见过都尉,是慈来迟了”

    徐峥咧了咧嘴

    “想来舟车劳顿难免腿软,既是如此子义就在此跪着吧”撇下目瞪口呆的两人,徐峥取下自己的披风走了过去给老妇人披上

    “此地海风颇大,媼媼要小心切莫着凉了”

    说完扶着老妇人就往随行的车驾走去

    纵是心疼儿子,可是迫于眼前这年少之君的气势,老妇人只能被牵着走向车驾

    “这位少君可就是吾儿一直念叨的都尉否?”

    徐峥回应到

    “眼下这燕山以北,长白两侧,除了鄙人,尚无第二人任有都尉一职”

    闻言,老妇人想要躬身代儿行礼赔罪,却被徐峥扶住弯不了身

    “少君莫要责怪吾儿,一切都是老身的错,是我要他知恩图报由小及大,并不是有意要负少君的”

    “媼媼莫急,你和子义都没有错”徐峥一声劝慰后,侧头看相仍旧单膝跪着的太史慈说道

    “他只是想了无牵挂的来投我罢了”

    太史慈依旧低头不语

    “不知那当年遣人重金相赠的也是少君?”

    见徐峥能一语道破儿子的心意,老妇人欣喜之余忍不住问起当年之事来

    “媼媼说笑了,当年?当年鄙人才六岁,能遣的动何人?”说罢已经来到车驾前将老妇人扶上了马车,徐峥自己也乘了上去,亲自御车上了回平郭县的官道

    “以后记住了,辽东的汉军不行跪礼”

    一脸面瘫相的掌旗扶起双目赤红的太史慈劝解到

    然而在内心深处却在疯狂叫嚣着‘当年你个鬼啊,人有说“当年”是哪年吗?你怎么就知道“当年”是你六岁的那年啊’

第60章 我不是赵孝成王() 
待一行人返回了平郭县的驻地后,徐峥亲自安顿了太史慈母子的饮食住宿不说,待一切尘埃落定回到自己临时布置的军帐后,随行一道进来的掌旗才开了口

    “此番征伐高句丽还用得着子义,都尉蓄意冷落大可不必,当心他起了怨气”

    “怨气?就盼着他有点怨气才好,玄菟故郡我给他准备的十数万的人头,没点怨气他能砍的动?”

    “那都尉就不怕到时候,子义兵权在手将怨气撒在‘自家人’头上?”

    “自家人?这些年北狩之余我数次派人伪装成鲜卑溃兵入境,抢人抢粮把高句丽按在地上摩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辽东薄赋轻徭这么多年了宁愿忍受兵祸也不见他们自己回来,我看是胡人当久了都忘了自己祖宗是谁了吧?”

    数百年来有胡人南下,也有汉人北逃,边郡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

    徐峥卸下戎衣交由执勤的骑士在一旁挂好后,才在主位上坐下,背后则挂着一幅墙面大小的长白山脉地形图

    “把我甲胄箱里的锦盒拿来”

    “喏”

    侍立在一旁骑士得令后,来到戎衣架旁将一个包铁木箱打开,取出了一个锦盒,刚刚起身返回就被拦了下来

    “由我来吧”

    将徐峥微微颔首同意,骑士才将锦盒交由半道劫杀的掌旗

    当掌旗将锦盒小心的放在徐峥面前的案几上,还不等徐峥开口,就有在外宿卫的骑士走了进来行礼通报“禀报都尉,东莱太史慈求见”

    闻言掌旗连忙说道

    “都尉何不‘一饭三吐哺’亲自相迎以安子义之心”

    不料徐峥把玩着手中的锦盒对着掌旗诡异的一笑

    “掌旗是什么时候学完礼经的?竟然又开始学起了诗经来了?而且还是韩诗这种小类?”

    说完用眼神示意掌旗退下在一边看着

    “让他进来”

    “喏”进屋通报的骑士得令退下

    当太史慈得到允许进了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面上的巨型地图和满屋子的军械披挂,心中骇然来不及细看,颔首快步走到堂下中央

    拱手拜道

    “慈,见过都”话还没说完太史慈就感觉脸上生风,靠着从小练武得来的反应身手,险之又险的抬手接住砸向自己脸庞的物件来,震的双手隐隐发麻

    “反应不错,看来也用不着磨合,招之能战不用怕你枉死在战场上”徐峥一边说着一边从弓步向前的姿势恢复成站立的模样,全然不顾自己的理由有多么牵强

    这可是自己全力施为,借着马步腰力抛出去,虽然比不上箭矢,但真是砸中了威力绝对不小

    “都尉可是想考效慈的武艺?不如遣人下场与慈演武一番”

    太史慈被人当面抛物砸脸,换了别人动手,未必没有怒意,说不得当下就拔剑砍人了,不过动手的既然是徐峥就另当别论了,不仅不怒还跃跃欲试

    徐峥若有所思扭头看向掌旗

    掌旗哪里不知道自家都尉起了坏心思,赶在徐峥开口前就顶着一张面瘫脸走了上去,看着太史慈

    “这些年奉都尉令,辽东的战史军律一直没给你停过,可有熟读?对辽东军制还有不熟之处否?”

    太史慈不敢怠慢

    “慈读一篇烧一篇烂熟于心,兄长可随意考效”

    “好、那我问你辽东军制”

    当下看着两人就辽东的军制军律由浅入深的对答起来

    语速之快连作为大部分军制条例的“首创者”,徐峥自己都要暗自思索一番才能将不少生僻之处答上来,而两人连喘口气都不需要

    最终两人的对答却是掌旗先停了下来

    掌旗暗自思索所有传递至青州的战史卷宗都是自己过了目的,再考下去也只有“超纲”一途,毫无意义

    “子义作赵括倒是足够,剩下的就只有到战场上效验了”

    太史慈见自己被比作赵括,可也没有太多不甘,毕竟战神白起,百万级会战的交战大军,还有战国两大强国压上国运的惊世豪赌,任何单独一项都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够背负得了的,更何况是三项加在一起?

    “他的对手不是白起,辽东要征伐的高句丽也不是秦国,而更重要的是我不是赵孝成王”

    ‘高句丽?’纵是心有疑问,可是见徐峥下场走来,太史慈只得按捺住性子躬身行礼,而掌旗也退至一旁

    “子义在青州可还有挂念?”

    “无”太史慈回答的斩钉截铁

    “媼媼回襄平后,会由吾妻亲自接回家中照料,你可安心?”

    “都尉厚恩,慈无以为报,唯效死力而”

    徐峥出手使了大力,才堪堪扶住手持锦盒欲下跪行大拜礼的太史慈来

    “以后要学会了站直了说话”徐峥开口呵斥后才继续说道

    “既无挂念,明日即可启程赶去句骊大营,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刻不容缓”

    战功之最莫过于灭国,一听自己将要参与的乃是灭国之战太史慈不由得热血沸腾

    “愿为都尉马前卒,立先登之功”可刚一说完,就见徐峥面色古怪,正要相问时,确实一旁的掌旗先开了口

    “此战辽东军乃是兵分两路,南北夹击,都尉即将奔赴西平安的绿水大营亲自统领南线,而句骊大营乃是北线,子义想做都尉的马前卒怕是要落空咯”

    太史慈转身正对着掌旗

    “那句骊大营的领兵者可是兄长?”

    “呵,在下乃是都尉麾下掌旗队首席,领兵之责断无落在我头上的道理,不如子义再猜猜,北路军的统帅你也识得”

    “可可是国让?”太史慈忍不住回望徐峥,见其没有开口告知的意思,只得略显惆怅的叫出了田豫的表字来

    “怎的?子义可是后悔当初没有留在辽东,如今屈居故人麾下,心有不甘了?”掌旗戏谑着继续追问

    太史慈连忙辩解“国让的才干远胜慈数倍,归于其麾下心服口服绝无不甘之意”

    见眼前两人入戏太深,而太史慈眼看就要掉进坑里了

    徐峥忍不住呵斥到“好了,大战在即时不待我,现在可不是你们温良恭谦的时候”

    “子义!当年你游学辽东曾放言‘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如今你可还记得”

    “此乃慈毕生之志,如何忘得?”

    “那你给我听好了,现在我给你补上一句‘丈夫生世,应当仁不让’,北路军的统帅除你之外不作他想”

第61章 遗祸与问策() 
辽东军制,在徐峥建军之初要求的就是制度完备,组织严谨。特别是句骊,绿水乃是辽东唯二的两支常备野战军,各分步骑不说军士素质之高完全不亚于先秦时期的“国人军队”对将领有着极高的容错率,而这才是徐峥敢于将北线的领军之责交给太史慈的原因之一

    “敢问都尉,此番灭国之战可有方略”太史慈忽闻自己成了独领一军的统帅,在震惊欣喜的同时却又想起了方才兄长对自己“赵括”的评价来,连忙冷静了头脑虚心求教方略来

    徐峥满意的点了点头

    “掌灯!!”

    当侍立在屋内的骑士们移开主位的案几后,摆出了数盏硕大的灯盏来,将墙面上的地形图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徐峥站在图前一番思索

    西汉时期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次年设玄菟郡,以其地置高句丽县,当时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而已,而后来高句领国建立后,与汉廷建立了“藩属”关系,成为汉的侯国,负有从征义务。

    在西汉末,王莽伐匈奴时,就有调高句丽骑兵随征的记载,但是史书却将“其人不欲行,后亡奔为寇”的“背叛”行为,单纯的粉饰为王莽新政的“不得人心”王莽为此还斩高句丽侯驺,又更名高句丽为“下句骊”作为惩罚。直到东汉建立后,高句丽王于遣使朝贡,光武帝才恢复其原有称号

    可是事实确是在王莽新朝末年,高句丽部落就已经背叛中原王朝,开始吞并玄菟的辖县。

    建武八年公元三十二年,东汉对玄菟郡再度撤减,东部的七个县被划入辽东郡治下,而玄菟郡迁至塞内,这时的玄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