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氪命 >

第10章

汉末氪命-第10章

小说: 汉末氪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我弟弟的德孝连朝廷都知道了,也当上官了,我也算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这遗产自然也要还给弟弟,而其他所有的过失就都由我这个当哥哥的来承担吧,说完兄弟俩抱头痛哭

    妈呀!!错怪人了,这哥哥为了让我们知道他的弟弟有多孝顺,多有德,居然甘愿背上如此恶名,这是大爱,这是大德啊,赶紧的舆情躁起来,风闻察荐,举孝廉,推茂才,也推举入朝当官啊

    结果就是兄弟俩都当上官了

    这也是史书上有的,不服别打我

    也就是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取仕,当官有了相对公开公正的渠道可走,读书也有了足够的回报,才真正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

    再加上识字率逐渐提高,纸张也逐渐普及,有了市场需求,读书人有了抄书卖字的活计糊口,才从孔子后裔的“诗礼传家”演变了个“诗书传家”来

    到最后仕农工商的确立,耕种这种粗苯活再也和读书联系不上了

    要知道在竹简作书的时代,书简可不是穷富的界限,那是贵贱的界限,是贵族、士族才能玩的起,造的起的东西,寒门能拥有一部自己的竹简书籍,要么是受人馈赠,要么就是祖上阔过侥幸遗留下来

    墨迹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不是每一个农耕家庭都能有教育远见,可以承受有一个或者几个劳动力脱产学习的

    更不论租户或是赤贫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凡能在史书留名寒门人士,大多有受人资助求学的记载,包括汉昭烈帝刘备也是,这是标配

    而徐峥在辽东推行教育的现状就是,年幼的孩童不方便组织在较远的学堂一起学习,而每个乡亭都建立蒙学也是天方夜谭,师资力量是不可能跟得上的

    而半大的能在一定距离内集中起来的孩童已经是家庭里重要的补充劳动力了,没有看得见的补偿或是足够的好处,大部分农耕家庭是不会同意家里的半劳力脱产学习的

第21章 解决办法() 
一直以来徐峥与辽东郡公府想了数个折中的办法,甚至考虑到蒙学只是教习识字,算数的基础教育,学习时间不用太长,每天半日足矣,还不包括休沐日

    甚至农忙时节还可以隔日开课,结果仍旧是吃力不讨好,孩童们农忙不来,农闲也不一定来,来与不来没有个定数,课业进度参差不齐,效果感人啊

    在试尽了言传身教,蓬蒙拐骗各种招数后,徐峥终于还是屈服,只得祭出杀招“管饭”,任你有说破天的理由,不就是舍不得粮食养个半脱产的娃嘛

    整个辽东不算屯垦役,全职的脱产军士人数已经直逼两万大关,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还是骑兵,而论消耗自古就有一马抵三步的说法,如此每日人吃马嚼的,公府也不在乎多那么千张嘴的一餐饭了,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唯一需要徐峥想办法解决的就是运作成本而已,因为政策再好,在执行之初也暴露不少问题

    这餐补刚开始执行时,为了避免运作成本也就是各种“耗”,走的是免赋和直接补贴粮食的路子,可是考勤率也只勉强到达六成,这个数字郡公府的意思是可以勉强接受,只需按约定处罚违约的家庭即可,

    可这就与徐峥的初衷相违背,借用某个****皇帝的话“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国家是办教育办穷了,办教育亡国了”

    徐峥自己虽然时常焦头烂额的忙于养兵,征战,可也不缺这点粮食,省着喂谁啊?

    还没等徐峥来得及斥责郡公府懒政,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竟然有讲师上书徐峥与公府揭发,有户人家为了逃避处罚,骗粮骗补贿赂自己修改考勤。说好的民风淳朴呢

    不谈讲师究竟是碍于自己的道德良知,还是慑与徐峥的“锦绣心肠”。这事深刻让的徐峥认识到以“利”诱人确实可得奇效,然而若是用错了方法是会打自己脸的

    最后的解决办法任就是靠系统才彻底就解决,徐峥系统托管下一直运营的着照顾遗孤的“遗属园”多是因各种原因失去的父母的孤儿,因为收养率一直不高

    故而只能依靠徐峥其他诸如酒食店等轻手工作坊,半工半读,好在成年后即有技艺傍身,也能识文断字,只要不是好逸恶劳的废材,无论是参军务工,独立养活自己不是问题

    好在现在没有后世的白左圣母之流,否则非把自己骂成滥用童工吸食孩童膏血的军阀头子不可

    剩下的就是直接将蒙学与系统的“遗属园”在管理上合并,依旧是每天开课半天,孩童在学堂统一用饭,一切吃食皆由徐峥的各处酒食店负责,公府出粮食,徐峥出人工,如此蒙学的到勤率才勉强让徐峥满意

    至于酒食店是赚是亏,赚嘛不外乎左手倒右手,亏则权当是补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就在徐峥放飞思绪,回顾往昔的时候。早就问礼寒暄完的掌旗已经开始检查“学”字旗了,

    毕竟是事关无数家庭的子嗣大事,等闲不可轻视,而且两汉时期蓄奴成风,大户人家拥有众多奴婢,除了各种经济原因卖身为奴外,不少都是从人贩子手中购得的男童女童

    西汉的孝文窦皇后在入宫前就有两个兄弟皆是失散被拐,直到窦姬随代王刘恒入长安登基成了天子,做了皇后才侥幸能寻回骨肉至亲,被当时传为一件轶事

    鉴于世道险恶,所有的“学”字旗帜皆是公府统一制作,无论材质,样式与徐峥的将旗别无二致,仅仅是小上几号

    负责接送的时候更是令旗合一,令牌模仿军中符节一般,由接送者与讲师各持一半,令合旗至才能把人领走,而乡中游徼与亭长也要轮流护送,就是父母自行接送也要随队同行才可放人

    待掌旗将长者提供的令牌也审视完毕

    “令旗检视无误,老丈请收好”说完将令牌递了回去

    “军候辛苦,若是军务在身还请先行,莫要误了行程违了都尉的军令”长者接过令牌放入怀中,再次揖礼道

    辽东三面环敌,年年有战,郡内百姓虽然不受刀兵战火,却也知道是谁护了他们周全,毕竟诸胡越关劫掠的日才过去三年不到,而辽东郡兵的表现值得他们拥护

    掌旗咧嘴笑道“老丈这是哪里的话,这“学”字旗之所以与都尉将旗无论材质,样式都如出一致,要的就是全军士卒与公府上下见“学”字旗如都尉本人将旗一般,但有所求无不允可,若我等真就这么一走了之,那才是违了军令呢”

    言罢转身吼道“伙长!!五人十马!捎上一程”

    作为宿卫的两什骑士里有伙长两名是各自什长的副手,其中离徐峥较近的一人,暗暗望向徐峥,以眼神相询,待徐峥微微点头后,随即领着手下的四名骑士一道牵着坐骑和备用马匹,出列朝着孩童们走去

    “诶怎敢劳各位骑士相送,此地离槐里,已不足五里,转眼即至,军候万万不可耽误了自己的行程啊”

    相比乡中三老的客气推辞,孩童们的表情却更为真实,听说能有骑士相送各自欢天喜地的叫唤着“骑大马喽,骑大马喽”

    掌旗骑士没有再接三老的话茬,直接从其身边越过对着队伍中的游徼与亭长问道“诸位善驭否?”

    眼看三老要再度开口推让,替三老拿着“学”字旗的汉子越众而出,开口制止到

    “阿公莫要再推辞,在此僵持不下才是真的误了军侯行程”言罢对着掌旗一拜,代众人回答到

    “禀军侯,我等都是在册的骑卒,善驭”

    “好好,不愧是预备的同袍,是个爽快人,一人一骑,捎人回家吧”

    所谓骑卒,乃是徐峥组织储备在民间骑手,虽是年年考核淘汰颇高,但是颇有战力,若是战事紧急,可随时配备武备招而战之与两汉期早期实行藏兵于民的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同义不同名罢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这些建立在自耕农基础之上的兵役制度在这东汉末年已经连名字都不存在了,唯有在徐峥手中才再度换名重现了

    而掌旗称呼为预备的同袍,乃是学徐峥口中的“预备役”学的几不像而已

第22章 谁人不识糖与甜() 
徐峥麾下的骑战部队如今已经全面换装了正式的高桥马鞍与双边马镫,可是仍然不是骑术初学者能够驾驭得了的,更何况是还未长大的孩童,只能由骑手携行,或一大或两小

    由于之前徐峥有令轻装出行,坐骑都未着马铠,骑士的武备也都是随身轻短兵器,加一张猎弓而已,没带什么六菱熟铁大棒,和长柄狼牙钉头锤之类的对抗骑兵专用重武器

    携一个成人加一两名孩童走上五里路,对这些恢复了不少马力的乌孙河曲马来说,不是多大问题

    “来娃子,叔抱你上马”待骑手、骑士都上马坐稳后,掌旗开始一个一个将孩童抱上马去,却不想其中一个孩童上马时身子一斜,居然有个白馍从怀中了滚落下来,跌在了路旁的泥地里,雪白雪白的白馍顿时一片乌黑,实在是不适合人吃了

    “我的馍,我的白馍”丢了白馍的孩童当即失声痛哭起来,奋力挣扎着想要去拾,掌旗脸上瞬间有了愠色,将仍在伤心哭泣的孩童交由马上的伙长抱稳后,转身走到三老面前质问到

    “老人家为何会是如此?”语气已经不复之前的温良恭谦

    旁人或许是一头雾水,不知这掌旗这怒气从何而来,然而在一旁看着的徐峥却心里清楚

    半大孩童大多小儿心气,兼之又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也大,又不是后世孩童有吃不完的零食和副食

    而蒙学供给孩童的大多都是白面细粮,寻常人家也就是年节才能吃上一回,若无特殊原因断然不会有粮剩着不吃

    而最坏的情况莫过于受家中长辈或是他人恶意要求,省出自己的午食带回去,这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而这可能中的最坏情况,显然触动到某人的痛处了

    “军侯,老朽只是依公府令接送这些娃子上学归家,然而此事,请恕老朽也是无能为力”三老倒也不卑不亢,只是略有无奈,作为乡中德高望重者掌教化,也深知百姓多少有些旧俗,恶俗,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已是极限,这家务事难断啊

    “你”掌旗还欲再说却被人打断

    “够了!!”却是徐峥见情形有些失控,前来阻止

    三老见到徐峥越众而出,既惊讶其身材健硕欣长,然而面容却极为青涩,而且作为一行人中唯一未着甲胄者,显然是最尊贵之人,

    只是不知为何明明感觉甚是面熟,一时间却又实在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只得拱手行揖礼道

    “这位少君是?”这里的少君显然是只年少之君的意思,而不是诸侯之妻

    “见过老丈,这事还请交由在下来处理”徐峥并未直接回答,仅仅只是对着三老回了一礼,问候一番后对着掌旗说道

    “与其在这里胡乱撒气,不如去问问那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喏”掌旗拱手负气离开,回到孩童身边问道

    “娃子莫哭,来告诉叔那个白馍为何不吃?留着作甚?”

    孩童虽然伤心的厉害,但好歹教育的还不错,见有人提问,也强忍着眼泪结结巴巴的回答到

    “是妹。妹,我答应了妹妹给她带馍馍吃,她从来没吃过白馍馍,阿爹又不许她来上学,是我骗了先生说吃完了馍,藏了起来想要带回去”孩童声音不大,但是足够徐峥等人听个清楚

    孩童刚把话说完,抱着孩子坐在马上的伙长就看见掌旗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像是受了内伤一般,期期艾艾了一阵也没说出个话来

    骑在马上的伙长想笑又不敢笑,差点没把自己憋出内伤来

    “娃子,这个赔你拿着回去给妹妹吃,甜的”一阵纠结之后,掌旗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来往孩童手里一塞,待其拿稳后一脸豁出去的样子,转身走向徐峥与三老

    因为视线被阻,徐峥看不清掌旗塞的是什么东西,反倒是是侍立在身旁护卫的骑士看了个清楚,恍然大悟般的开口笑骂道

    “诶呦我说朝食的溏心烧饼怎么少的那么快,原来是有混货连吃带拿还往怀里揣啊”

    “咳咳”莫名感觉嗓子有些痒痒的徐峥咳嗽了两声,护卫的骑士赶紧收声

    此时已经走回来的掌旗一脸的慷慨悲壮,对着徐峥和身旁的三老各行大拜揖礼后原地站定,手也没收起来,嘴巴开开合合了好几次,可惜就和死咸鱼一般,连个泡泡都吐不出来

    “哎方才老朽还在想此番可是大大的失职,没想到原来皆是一场误会啊,如此一番折腾,可是耽误了少君与军侯不少的行程,吃罪不起啊”乡中三老果然老于世故,主动揽过责任,岔开话题,想要将此事就此揭过

    掌旗虽然心里感激三老大度,包容之前的无理指责,但是眼前这还有位大佬杵着没开口说话,抬着的手也不敢放下

    只是那一脸决绝赶赴刑场的模样实在是让徐峥差点笑出声来

    “自己闯的祸自己去背”抛下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后,徐峥径直走向了已经停止了哭泣的孩童,留着掌旗与乡中三老两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娃子,那饼子都快被你抓破了,还在想什么呢?”徐峥望着马背上,还用力握着溏心烧饼发愣的孩童开口询问到

    “诶?”被徐峥开口唤回神来的孩童一脸茫然的四下望了望,只看到一张自己没见过却非常亲和的脸,暗地里斟酌了下平日里先生教授过的礼仪后,手里握着溏心烧饼小心翼翼的行揖礼开口说到“可是少君在问话?”

    “娃子学的不错嘛”徐峥称赞了一声,摆正了身段端正的回礼后正色到“正是在下”

    “回少君,学生只是在想这甜是什么滋味,没有白馍馍,带这个饼子回去,学生的妹妹会不会生气说学生诓骗了她”童言无忌的半大孩童只是单纯的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疑问,可是徐峥却是结结实实的在心中挨上了一记重锤

    “娃子,你吃过糖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