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移民全球 >

第39章

移民全球-第39章

小说: 移民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白道则分为,为仕绅退休官员看家护院的武林中人,地方上作恶多端的大豪大霸,各大镖局的局主和镖师们,各个地方大车店的店主们,控制个船行的水上英雄们。

    各个地方的民壮首领们,修桥铺路声望卓著的地头蛇和各宗族族长们,对上门打秋风而慷慨解囊的江湖同道们,这些人叫白道。

    灰,就是游走在各种通道之间,而不捞过界,比如说,绑架,勒索,赌场,青楼,妓院。坑蒙拐骗偷,掘坟盗墓,替人收账。

    邪,这种人不问好坏,不问青红皂白,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侠,这类人最难缠,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凡是他们看不惯的事,他们都要管一管,他们不问江湖规矩。只按自己的本心行事。

    绿林,其实就是一伙占山为王的强盗,和水上做无本买卖的水匪,还有海盗和开黑店做无本买卖的。

    陈远宏问道:“我师傅什么路数?”

    钱森笑着说道:“道爷属于侠和邪之间,也有人叫他魔头。”

    陈远宏撇撇嘴,接着又问钱森:“那郝老头属于哪一路?”

    钱森笑了笑:“侠客,陈远宏哦了一声,大侠呀,怪不得和老道不对付“”。

    钱森呵呵一笑:“道爷当年在江湖上人送外号八极游龙,那是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三十年罕逢敌手,名震天下,这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

    “那郝老头在江湖上名气如何?”

    “在用刀上面,可排得上前三,坐二望一,那第一刀客是谁?”

    “天斩刀啊,这么牛,是啊,当初这位呀,可是把嘉靖皇帝从江南撵回了京城了,还一把火烧掉了嘉靖皇帝在江南的临时驻地。和皇帝的奶兄弟陆炳,狠狠的干了一架。”

    “陆炳又是谁?四大奸恶啊!但这位虽然是一大奸恶,但他从来没有陷害过忠良,还经常拯救那些忠良,他算是四大奸恶里面最好的一位。”

    一个天斩,一个地煞,怪不得郝老头的刀要取名地煞刀了,原来是心里面不服气,陈远宏总算知道自己这把刀的名字由来了。

    “江湖上都有哪些出名的大门大派,大帮会,有啊,陆炳统领锦衣卫时位创立的铁血锄奸团,严嵩的儿子严世番的黑鹰会、黑龙会、弥勒教、闻香教,白莲社等等。

    名门正派里的少林、武当,道教里的龙虎山、北地的全真教。

    “江湖还有几大刺客集团,血花会,青龙会,等等,还有皇家秘牒,各个藩王秘牒。”

    “各路反贼的密谍探马,九边的军中密谍,江湖很大呀。还有阿猫阿狗,三人称派五人成帮啊,很多雄心万丈的年轻人,初出江湖就死在半路上了。”

    “那江湖人有钱吗?有个屁钱,有钱还混什么江湖啊,为一两银子,打破头的数不胜数,为十两银子杀人,见怪不怪,正因为为了讨生活才混江湖啊,那何不去拦路抢劫呢?”

    “呵呵,抢劫这种事情啊,只有最下三滥的人才做得出来,你见过抢劫不蒙面的吗?”

    “一般人都是打闷棍,背娘舅,就是手里拿根绳子,悄无声息的走到人背后,把绳子往人脖子一套,背着就走。”

    “这就叫背娘舅,这你妈也太阴险了嘛。”

    “是啊,他们从不正面示人,怕让人给认出来。丢自己的脸啊!而且还丢祖宗的脸,一般江湖人没钱了,就来个江湖救急,厚着脸皮去找当地的武林朋友打秋风。”

    “知道最让人看不起的强盗吗?就是绿林,他们也有三不抢的规矩,忠臣,孝子,女人和小孩子,“那为什么有压寨夫人一说。”

    “那些压寨夫人都是县城里大户人家的子女,绑了别人的肉票,而那些人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赎人,最后才成为他们的压寨夫人。

    “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因为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规矩,口口相传的,这是所有混江湖的人的行为准则,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至于背地里所干的事情,谁说的清呢!”

    “以后啊,公子行走江湖,僧道、女人、小孩、乞丐,这些人轻易不要去招惹,江湖里有军人吗?”

    “有啊,九边的军中密谍,锦衣卫,这些都属于军人,还有铁血锄奸团,以后能不招惹就千万别招惹,他们在军中有很多袍泽,非常团结,锦衣卫也算是他们的袍泽。”

    “江湖人一般都不会去招惹军人,军人毕竟是为国家效力的,他们传递信息非常的隐秘和独特,各地的民壮,他们有权调动,只要惹上了,不死都脱层皮。”

    陈远宏提出了疑问,“这个时代有军人的称呼吗?”

    “有啊,亏得公子你还读了这么多书,管子篇里面就有。”

    “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管子霸形

    陈远宏尴尬的笑了笑,“主要是事情太多,忘记了,忘记了,可以啊森哥,你还蛮有学问的。”

    钱森落寞的说道:“我们家原来也是书香门第,主要是这些年来土地兼并的太厉害,家道没落,最终只得流落江湖。”

    “家里面还有人吗?钱森摇了摇头,族人还在,父母双亡,又没有兄弟姐妹,只能流落江湖。”

    陈远宏赶紧岔开话题,三人探讨起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乱象?

    其实这些现象出现的关键问题,和这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儒家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民众思想的混乱。

第79章 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大明的没落,要从嘉靖开始说起,他是始作俑者,嘉靖一上台,就搞了一个大礼仪之争,他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皇帝,而且极度好斗。

    他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上不上朝,专门在大臣里挑选他的代言人,挑起大臣之间互相争斗,直到他死去,整个朝廷就是在斗争中度过的,而且他痴迷修道。

    这也给弥勒教和白莲教提供了土壤,弥勒教教主李福达,多次造反失败被下狱,通过贿赂,最后从反贼到官员转换,官至太原卫指挥使。

    这真是一个奇葩皇帝,他给自己封了一个很长的道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统三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他聪明绝顶,十六岁就能熟练的操控人心,把大臣们玩儿的团团转,他手底下能人辈出,人才济济,却把国家搞得每况越下,老百姓穷困潦倒。

    官员们腐败无能,贪婪成性,他还开了一个极坏的头,纵容朝堂上的言官一天到晚乱喷,逮谁喷谁!

    这个时期国库入不敷出,土地兼并成风,大明帝国在他的治理下,开始慢慢滑向死亡的深渊。

    嘉靖的性格用一个人来比较,就非常直观了,他就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两人有一个最大的共性,自私,极度的自私。

    两人做皇帝的共同点就是极尽的奢华享受,至于老百姓是死是活,他是不管的,总之一句话,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万历和嘉靖一样,在皇位上干了四十余年,他的执政风格延续了嘉靖皇帝,整个朝堂上就是三个字斗争、斗争、再斗争。

    这个皇帝的奇葩程度和嘉靖不分上下,首先在用人上,他的首辅申时行,是一个黑户,一个国家的首辅啊,和现在一个国家的总理没什么区别,居然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来历不明的人!

    万历一上来,首先就是搞臭搞倒张居正,然后就开始了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再然后是妖书案,梃击案,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臣和首辅轮番上阵,言官跳的最高。

    光首辅就有十二位,平均三年半换一个,全国各地灾害频发,但是没人去管,光顾着斗争了!

    在万历年间考上进士,恭喜你,你光荣的失业了。

    因为中央各部严重缺人,做官要有官凭,但是万历就是不发,压着不签字,就算签了字,组织部门没人给你证儿,回家呆着去吧。

    在这个时期,老百姓们可以自由迁徙,实行多年的路引(身份证)废了,鱼鳞黄册没人管了,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四处流浪,打短工,造成了全国各地流民遍地,治安越来越差。

    活得比较滋润的,是城里面的小市民,商业税有等于无,最倒霉的种地的老百姓,苛捐杂税一年比一年重。

    这是贪官污吏们的黄金时代,官吏们收了税,都揣进自己腰包了,也不用上交给国库,因为很多地方和中央官员严重缺额,剩下的都在和皇帝搞斗争。

    就在这个时间段,全国的土地兼并是最严重的,士大夫阶层占据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资源,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这是一个知识精英阶层美好的时代,皇帝只要敢提加税,就会被言官跳起来喷的满脸都是口水,他们先搬出祖制,说什么与民争利呀?实在不行就来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

    从古到今,无论国内国外,明朝的税收是最低的,最奇葩的,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永不加税!

    做官更是自由,想上班就上,不想上班就不上,当个首辅也不管事儿,做事情要挨言官喷,不做事情也要挨喷。

    所以大家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在混不下去了,写一封辞职信往那一扔,回家抱着娇妻美妾,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去了,至于国家完不完蛋,关我鸟事,最多不过换一个皇帝,我照样作官。

    至于民间,就更好玩儿了!由于王阳明心学的传播,彻底的摧毁了朱熹的理学,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

    心学之一的泰州学派何心隐猛烈抨击皇帝,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他开始疯狂的批孔批孟,宣传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主义,他于万历七年一五七九被捕,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

    另一个人物就是李贽,李贽的思想主张极具批判性,和传统不符甚至相对,这也是他常被认为离经叛道以及最后被捕入狱的原因。

    他批判的对象有:一,儒家学说。他贬低甚至否定孔子和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所以不用向圣人学习,更加没有必要以他们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这一主张本质上就是在崇尚个性,二,封建礼教,他抨击封建礼教对思想的禁锢,尤其为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

    为此,他时常痛斥那些维护封建礼教的人,指责他们是假道学,是伪君子。三,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

    “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

    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

    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明中叶以后的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完全证实了这一点,由于涌入城里面的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工商业空前繁盛,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而这些人在工作之余,带动了城里面的消费,各种娱乐活动,书刊,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画本儿金瓶梅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和金瓶梅一类同样的黄色话本,受到空前的欢迎,这应该就是后世小黄文的前身,各种淫词艳曲,风靡一时,小黄文儿堂而皇之的大卖特卖,而官府也是放任自流,你们爱咋整咋整。

    加上泰州学派的何心隐和李贽全天下巡回演讲,批孔批孟,他们的口号就是打倒三纲五常,打倒假道学,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规则!

    朱元璋所定下来的各种规矩彻底废了,城里面的人开始标新立异,市井里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什么相公兔儿爷,搞基,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市井百姓也见怪不怪了。

    男扮女装女扮男装还好,更好玩的是,一些人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裸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群体性的事件,市井百姓也麻木了,比现在美国欧洲还要开放,这尼玛还叫封建社会吗?

    礼教崩溃了,姓解放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属于潮流,按照话本的描写,和离之家比比皆是,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道德水平直线下降。

    听到这里,陈远宏差点笑破了肚皮,这真尼玛是一个奇葩的年代,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是读书人的鼓动教唆,官府职能部门的放任自流,皇帝的无视,造就了这样一种情况,陈远宏甚至都有点怀疑这是读书人的阴谋。

    这就是一个比后世小政府还要超前的无政府,既然这样乱来,那就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外国的谚语不是讲过吗?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是大明帝国最后的余辉了。

第80章 布局(一)() 
天渐渐亮了,三人的谈性越来越浓,这时门外传来三声奇怪的鹰鸣声,陈远宏站了起来,拍了拍手,大厅门恰好打开,一群人急急抢入,先后进来了十个男女。

    这些人步调一致,行动之间剽悍轻捷,杀气腾腾,一股金戈铁马之气迎面扑来,他们打扮怪异,穿着黑色的劲装,每人腰挎狭锋单刀,头戴仅露出五官的黑色头罩。

    其中一人抱拳,朗声说道:“属下雷霆小组负责人任千,参见公子,属下来晚了,请公子见谅。”陈远宏摆了摆手,“来了多少人?来了十个行动小组,每组十二人。”

    陈远宏点了点头,对他招了招手,“过来认认,”他指了指勾魂使者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