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移民全球 >

第139章

移民全球-第139章

小说: 移民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

    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

    这些数据也表明了开花弹的本质,试想,地雷需要两种规格,并且铸造精度在一毫米以内?

    只有火炮才要求炮弹有如此的精度,因为大家知道:如果炮弹大于火炮口径就无法发射,而小于火炮口径会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射程和精度都无法保证。

    感谢这些数据让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火炮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口径为85毫米的,另一种是口径为110毫米的。

    从这些数据,我们还知道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一个区别。

    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

    而明朝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

    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两年后的一个战例值得研究一下: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率后金军13万人以锐不可挡之势,度过辽河,长驱西进,围攻宁远城。

    袁崇焕率领坚守宁远的明军,仅有一万多人,以十倍之差的力量与之抗衡。

    袁崇焕得报兵临城下,便召集将士,集宁远城外民众于城内。

    杀猪宰羊,“刺血为书,激励军民将士,誓与城共存亡”。

    命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守四门,军民同仇敌忾,并严辞拒绝努尔哈赤的劝降。

    袁崇焕有胆有识,忠勇谨慎,指挥全城军民英勇抗击,多次打退后金军的凶猛进攻。

    又命令点燃红夷大炮(荷兰产铁炮),一炮摧毁后金军军营一角,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只好收兵,退至宁远城双树堡。

第295章 五年计划(五)() 
后金军重整旗鼓,次日又攻,依然遭致惨败。

    两军相持20多日,后金军见破城无望,加之伤亡甚重,士气大落,无法再战,被迫收兵回师。

    袁崇焕率胜兵追击30余里,又斩杀后金兵万余,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在兵败退回沈阳途中叹道:“我自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战,惨败而归”。

    并于同年八月,因身患痈疽,病死于距沈阳40里的云爱鸡堡。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一心雪耻,又亲率大军攻击明军宁锦防线。

    清军渡过大凌河围攻锦州城,袁崇焕派兵增援以牵制清军的行动。

    清军未能攻下锦州,便转而攻打宁远。

    明军在城头密排巨炮,总兵官满桂出城接战,引诱清军进入大炮射程,然后猛烈轰击清兵,又打的清军死伤无数,仓皇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

    这时明军的火炮除了装备开花弹,还装备了实心弹(又称“葡萄弹”)和霰弹。

    实心弹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

    这种弹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杀伤人员而言威力不大。

    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的话非死即残,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肢体断裂,因此可以排除是被实心弹打死的。

    再看霰弹,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升铅铁小丸构成,射击时可以形成弹幕,杀伤力极大。

    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射程太近,一般不超过一里。

    努尔哈赤是不会将军营设在离城墙如此接近的地方的,所以霰弹也可以排除。

    如此一来,只有开花弹是杀死努尔哈赤的“真凶”,开花弹是铁壳,可以及远,同时爆炸时威力大。

    推测当时的情况是一枚开花弹落在努尔哈赤附近爆炸,他被弹片和冲击波击成重伤,不治身亡。

    令人深思的是,在明代大放异彩的开花弹,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竟然无人知晓。

    连清朝当时的火器专家丁拱辰也不知开花弹为何物,以至于李鸿章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

    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也引进西式开花弹。

    想到这里,陈远宏不仅抬头向人群中看了看。

    “谁是刘汉?”

    一个虬胡戳立的魁梧汉子,排众而出,他拱手抱拳道:“小人便是。”

    陈远宏看着眼前的汉子,不仅感慨万千,这人就是被满人俘虏后,帮助建奴造炮而声名鹊起的。

    “刘师傅,不要生气,听闻你是北地铸造高手第一人。

    我这里是求贤若渴,因此用了一些不当手段,把大家找来,请大家海涵。

    以后刘师傅就跟着赵大哥吧,铸造红衣大炮就靠你了。”

    陈远宏对着大家,连连抱拳鞠躬道歉。

    “下面,我再说一说带刺刀的燧发枪步兵与骑兵的相互关系。”陈远宏拍了拍,几幅步兵图说道。

    “相信这种三棱形的刺刀,大家都不陌生。

    我们老祖宗在刀耕火种的渔猎时代,就有三棱形和四棱形的骨刺了,废话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我来说说刺刀对于我们军事改革带来的意义。

    刺刀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这样就无须再用长矛手来保护火枪手了。

    由于火绳枪改成了后装膛线燧发枪,它的发射速度快,射程远,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技术。

    那么,武器自身的任何改进,都对战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欧洲人首先将滑膛枪作些改进,装上了刺刀,让它成为一杆短的长矛,这对陆地作战的战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滑膛枪的第一步改进,是在枪管上加装一把1英尺长的短刀。

    在17世纪中叶,这种被称为刺刀的短刀,最先在法兰西军队中出现,而后在其他国家军队中也相继出现。

    一位当时的学者曾将这种短刀描述为,这是一种没有任何护手盘的宽刃短剑,只是将其一端简单地加工成圆锥形,以便插入滑膛枪枪口固定。

    这样,滑膛枪就可以取代长矛以对付骑兵的攻击。

    在装上刺刀前,士兵们首先可发挥滑膛枪射击的优长,而装上刺刀后,滑膛枪手又都变成了长矛兵。

    即使滑膛枪装上刺刀后,其总长度也只不过6…7英尺。

    可见,滑膛枪这一武器系统的不足不在于长矛的长短问题。

    事实上,在与骑兵的对抗中,步兵是把装有刺刀的滑膛枪。

    当作类似于短矛和利剑那样的刺杀武器使用的,而不是像密集方阵中的长矛兵那样使用长矛的。

    但是,对付手持长枪的骑兵,带刺刀的滑膛枪就不那么有效了,因为,这时需要的是防御者,用长矛构成的一道带刺的防护屏障。

    但对于只装备马刀而不是长枪的骑兵,只要所有步兵都装备上长矛型武器,哪怕性能不如长矛也行。

    骑兵就难以突破,这种可以取代传统重步兵的步兵阵形。

    但是,对于滑膛枪兵来说,如果放弃成排齐射的优势,就容易受到骑兵的攻击。

    因为,他们往往还来不及装上刺刀,敌骑兵就已经到了。

    直到17世纪90年代,卡座式刺刀替代了插入式短刀,长矛兵才彻底退出了战争舞台。

    卡座式刺刀是将刺刀的刀身,插入固定在滑膛枪,枪头一侧的金属套筒上。

    这样,滑膛枪就可以带刺刀射击了。

    这样,装备这种武器的步兵,就可以同时担负以往由重步兵和轻步兵分别担负的任务。

    到1700年,当步兵中已普遍装备了卡座式刺刀后,骑兵就不可能从正面再对步兵队形实施有效的攻击了。

    如果骑兵仍想从正面接近步兵,它将首先遭到来自滑膛枪队形的排枪齐射,之后,还将遇到像长矛兵队形一样的有力抵抗。

    手枪在与马刀结合使用后,使得骑兵成为同时具有了重骑兵和轻骑兵双重功效的武器系统。

    骑兵武器的这一发展,增强了骑兵对步兵的攻击能力,而成为在开阔地带最厉害的武器系统。

    除非轻步兵和重步兵能密切配合作战,可以对骑兵造成一定威胁。

    但是,步兵装备上卡座式刺刀以后,情况就倒过来了。

    由于骑兵手枪不敌滑膛枪,马刀更不能有效地对抗由刺刀构成的屏障。

    所以,装备马刀和手枪的骑兵,就很难对装备带刺刀滑膛枪的步兵形成有效攻击。

第296章 五年计划(六)() 
从下面的这段训词中可以看出,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带刺刀滑膛枪步兵,此时已经优于骑兵。

    1730年,一名西班牙将军在给他的步兵训话时讲到;为了检验步兵的抗击能力。

    “指挥官应该骑上一匹健壮的战马”,用“战马去撞击站在地上、手里只握有一根棍子的士兵。

    士兵们则用棍子去戳战马的眼睛或击其头部,最终使战马因害怕而拒绝前进。”

    此时,指挥官抓住机会地向士兵们说明:“既然一匹强健的战马都不能撞倒手里只握有一根棍子的步兵。

    那么,在枪炮声震天的战场上,面对装备有带刺刀滑膛枪的步兵营。

    骑兵则更不可能取胜——战马更容易受到惊吓。”

    注:戴维德钱德勒,马尔伯勒时期的战争艺术纽约,1976年版第104页。

    但是,骑兵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并且不必进行长时间的部署和准备就能迅速投入战斗,因此,骑兵仍然拥有明确的进攻作战优势。

    再加上线式步兵队形的翼侧和后方完全暴露,也便于骑兵充分发挥它的这些进攻作战优势。

    由于3列纵深的步兵线式队形就可以抵挡住骑兵的突击。

    因此,步兵就形成一种每边由3列步兵线式队形组成的空心正方形全方位防御阵形。

    可是,形成这种全方位防御队形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骑兵的攻击速度又很快,在烟尘滚滚的战场上,骑兵的出现往往很突然。

    因此,步兵总是来不及组成,这种能够有效对付骑兵攻击的全方位防御队形。

    然而,不管怎么说,刺刀的出现还是大大动摇了骑兵在战场上的统治地位。

    在整个18世纪,骑兵在西欧各国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刺刀的出现,使得军队成份趋于同一,从而,也使战术家们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

    在咱们这个时代,由于军队包括轻、重步兵和轻、重骑兵四种作战力量组成。

    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作战力量有效组合起来,寻求以占优势的武器系统去对付不占优势的武器系统。

    比如,拜占庭军队之所以多次战胜对手,就是因为他们能根据不同的对手,灵活使用不同的作战力量。

    在塔吉纳会战中,他们使用重型步兵和下马骑兵改装成的步兵攻击哥特军队的重型骑兵。

    在卡西里努姆会战中,他们则使用轻步兵来对付法兰克军队的重型步兵。

    十字军的战术,也是在使用强大的武器系统去对付处于弱势的武器系统。

    由于西欧各国从未重视过使用轻型骑兵,所以,装备马刀和手枪的轻骑兵的出现,也并没有使他们的战术问题简单化。

    他们仍然保留着骑兵和轻、重两种步兵,两种步兵如果没有密切配合,就极易遭受骑兵的攻击。

    然而,刺刀的出现,不仅使军队中只剩下了步兵和骑兵,而且步兵也已代替骑兵占据了主要地位

    如果,用1表示抵御攻击的力量,那么,下图2清楚地反映了这两种武器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与早期战争中的4种作战力量相比,战术经历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注:西方战争艺术第五章:1987刺刀的出现对线式战术发展的巨大影响1700…1791阿彻琼斯'美'

    综上所述;后装膛线燧发枪和卡座式刺刀,这两样东西的出现,使步兵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进而使军队的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并最终引发了作战战术、战略与战争思想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简单革新。

    我们有统一的军服和思想+制式武器+队列+管理方法+军校;从而使将领指定化改为条令化,这是军事革命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第一个五年过后,我们将拥有一支接近于近代化的军事队伍,你们该做些什么?我希望大家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陈远宏重重地拍了拍十几张步兵图说道:“柳肖,你作为后勤部长兼副参谋长,在我部武器剧烈变革的时代,你以后着重研究的方向就是后勤和参谋策划。”

    “是,保证完成任务。”柳肖立正大声说道。

    “元奇大哥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长短枪,火炮,火药,炸药。

    以后凡是火器方面的人才,都归你管,银钱、人才随你开口。

    同时,‘太白火器研究所’正式成立,你为所长。”

    赵元奇苦笑着抱拳领命,陈远宏把一叠资料给了他,郑重的说道:“一切拜托了!”

    随后,陈远宏又和大家讨论起了度量衡。

    在我们被后世媒体的宣传洗脑中,西方度量衡比中国先进,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

    在新莽时期,我们就有了青铜卡尺,后世网友调侃说,这是王莽穿越的物证。

    从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由王莽控制的“新”王朝。

    这个时代由于社会动乱不已,因此考古专家做梦都想找到能够作证这个时代的珍贵文物。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扬州邗江县的一个不起眼的村落,专家们发现了一座“新”王朝的古墓

    其中一件青铜卡尺的出土,更是让专家们兴奋不已。

    原来,这件文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